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魔幻现实主义与寻根文学的叙述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魔幻现实主义与寻根文学在叙述方式上都进行了大胆的变革。魔幻现实主义的叙述方式更见变化多样。寻根文学在借鉴魔幻现实主义艺术技巧的基础上发展了“元小说”这种叙述方式。颠倒错乱的故事时间与拉丁美洲印第安人的信仰和哲学观念有关 ,其叙述时间并无多少叙述学本体上的意义 ,而寻根文学虽有纯叙述学的考究 ,但缺少拉美本源上的特征 ,因而显得有些牵强附会。  相似文献   

2.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创作手法出现在拉丁美洲,是拉美作家长期探索本民族文学特色、借鉴欧美现代派作家创作手法探索和表现拉美现实情状的新手段。拉美作家将欧洲现代派的写作方式与古老印加文明和黑人文化进行糅合,对现实与潜意识的同步揭示达到了近乎完美的境地。  相似文献   

3.
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是 2 0世纪文学发展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学作品 ,它不仅充分体现了魔幻现实主义的特色 ,同时也饱含着哥伦比亚甚至整个拉丁美洲现代文化的种种信息。对作品分析评价不能脱离对具体文化语境的认识 ,论文将原作置于历史文化语境中 ,从伊甸园式的民族情结 ,欧洲文化中的迷失者 ,民族的何为何往等方面加以探讨 ,试图全面揭示作品中隐含的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4.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百年孤独》曾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中国文坛产生了较大影响。《百年孤独》的成功也使作家们受到鼓舞和启发,直接引发了"寻根文学"的热潮。但是"寻根文学"并没有取得人们预料中的成就.表面看来这是由于作家们没有真正学到魔幻现实主义的精髓,实际上从作家的心态、作家对文学之"根"的理解、作家对自身定位这三个角度看,"寻根文学"的失败是必然的。这种结果,给人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结缘,是在20世纪80年代。如今“,魔幻现实主义热”已经消退,但魔幻现实主义在文学领域的影响仍然存在。在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当代文学碰撞与交融的过程中,有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深思,比如误读的问题,横向借鉴与纵向继承的关系问题,如何借助外来文学独辟蹊径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的探讨和明辨将对今后的中外文学交流实践提供有益的经验,也将有助于找寻民族文学发展的新路。  相似文献   

6.
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代表作<百年孤独>,对于新时期中国小说产生了重大影响.从传播与接受心理的角度,<百年孤独>在"寻根文学"、"先锋小说"、90年代"新历史主义小说"、"家族小说"中都能找到诸多影响因子.从某种意义上说,<百年孤独>为中国当代小说确立了一种文本典范.这一带有明显"契合"和"创化"的历史进程,体现了<百年孤独>与中国当代小说之间的"历史会通"关系.作为一种外来文化资源,它所确立的文本典范意义,还具有相当程度的开掘空间.  相似文献   

7.
试论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返祖特征和美感效应张学军岳阳大学中文系(一)“回归’与“返祖”是当代文学思潮的两大特征,它是整个人类文学创作中两种不可忽视的常见现象,但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文学的“回归”是一种归属意识的反映,它主要建筑在作家、艺术家对既...  相似文献   

8.
鲁迅运用荒诞性的手法进行创作,可以说是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早期的萌芽.首先提出了"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文学手法,通过对鲁迅的 "荒诞"手法特点的分析,得出其与魔幻现实主义者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这种联系,进而总结了"荒诞"手法的意义.在探究了"荒诞"渗透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之后,更意在揭示鲁迅创作中的荒诞感及荒诞手法与魔幻现实主义的联系,以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鲁迅的创作手法、文学观念,更深地解读其作品.  相似文献   

9.
哲学对文学广泛深刻的影响,在欧美文学发展史上表现得十分鲜明突出。本文对部分欧美近代重要哲学思想以及它对近现代欧美文学的影响,分别作简要介绍和阐述。  相似文献   

10.
出现在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成熟于十九世纪中叶的现实主义文学,既是对浪漫主义文学的一种反拨,又是对古典主义文学的一次扬弃;而就文学艺术与社会思潮、社会心理的关系来说,它则是当时整个欧洲社会矛盾尖锐化的反映,是时代精神向文学艺术提出的必然要求。同时,它与当时哲学思潮的影响也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1.
<正> 任何一个作家在进行创作的时候,都会受到既存文学的影响。在莫言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民间文学的浸染,更容易发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多方面的,有意识流小说的内心独白、心理分析、感觉印象、幻觉梦境等,有魔幻现实主义的隐喻、象征、预言、神秘、魔幻,也有荒诞派戏剧的夸张、变形、荒诞,还有结构主义、感觉主义、象征主义、存在主义等等。莫言吸收了这些异域的营养,又保持着固有的民族文化血脉,创造出  相似文献   

12.
作为和古代相对而言的现代性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包括社会结构、精神意识和审美感觉的现代性.有两种不同的现代性,一种是欧美式现代性,一种是社会主义式的现代性.20世纪的中国社会包含这两种现代性,它决定了20世纪中国文学也具有两种不同的现代性,它体现在"五四文学"、"17年文学"和"新时期文学"的差异之中.但是,这种差异只是文学现代性之中的差异,20世纪中国文学是一个不断超越自身的具有现代性的有机整体.  相似文献   

13.
更正启事     
《理论界》2010,(7)
<正>《理论界》杂志2010年第6期第137页刊登的"心理时间和魔幻现实主义"一文,作者王玉斌应为王玉彬。特此更正!  相似文献   

14.
与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相似,地方作为一种政治和文学路径对中国当代作家的魔幻叙事产生了深远影响。文学中地方意识的自觉让中国当代作家体悟到地方之于文学创作的独特审美价值,进而在魔幻叙事中产生了对地方的强烈认同。一方面,中国当代作家魔幻叙事的空间意识得到不断强化;另一方面,在魔幻叙事中,地方作为一种审美资源被大量征用。中国当代作家魔幻叙事在指向地方的过程中,建构了具有较高文化和审美辨识度的差异空间,借助地方历史的传奇性重构、在地景观的奇异化展现、方言土语的激活等艺术策略,实现了魔幻叙事的异质化书写,使得当代作家的魔幻叙事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也让他们找寻到了突破自我的文学路径。  相似文献   

15.
南洋地区华文新文学是中国"五四"新文学运动在海外的第一个文学分支,也是滥觞时期的海外华文新文学的第一个文学实体.它的萌芽、诞生,不但成为20世纪海外华文文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成为中国文学走向世界的起点;而且,从文化与美学的角度来看,它也为20世纪现代华文文学新的文化传统及多元化美学观念的形成与发展,作出了自己独特而又重要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16.
理解魔幻:儿童文学语境中的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魔幻在儿童文学中的存在源远流长,它既是一种归于传统的言说方式,也是一种面向现代的艺术精神.结合当下的魔幻文化热潮,以魔幻与儿童文学内在关系的探讨作为切入点,对"魔幻"概念展开理论阐释,十分有必要.本文运用了分析哲学的方法,从语词概念着手,通过与魔幻现实主义、幻想文学的比照,并通过对世界观、超自然存在与关注焦点等几个要素的描述,以明确儿童文学语境中的"魔幻"内涵.  相似文献   

17.
对美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起决定作用的因素包括两方面:一是清教徒的价值观和信仰体系,它们对美国儿童文学的兴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二是移民文化,它在儿童文学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20世纪70年代,文学研究学者进入儿童文学领域,推动了欧美儿童文学的创作与发展。欧美学者普遍认为儿童文学是"真正"的文学,因此所有的文学批评方法都可用于阐释儿童文学。文学批评理论如心理批评分析、读者反应论、新历史主义和文化研究被广泛地应用于儿童文学研究。学术界借文学批评理论及文化学、心理学、历史学等学科的研究方法,推动儿童文学研究向纵深发展。美国学界重视心理学,并利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儿童文学进行研究。儿童文学作品的改编与流行文化的关系逐渐成为美国儿童文学研究的热点,获奖儿童文学作品及其作者也往往成为学界持续关注的研究对象。儿童文学多样性也成为美国出版商和研究者最近几年重点发展的领域。教育发展不均衡对儿童文学的影响以及儿童整体阅读量下降引发儿童文学危机等问题近年成为新的研究课题。美国的儿童文学研究不少已经相当成熟,进入到心理学、教育学、文化学和社会学等深层融合阶段。反观我国,在创作实践以及理论研究上都相对薄弱。在新时代,系...  相似文献   

18.
鲁迅运用荒诞性的手法进行创作,可以说是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早期的萌芽。首先提出 了“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文学手法,通过对鲁迅的 “荒诞”手法特点的分析,得 出其与魔幻现实主义者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这种联系,进而总结了“荒诞”手法的意义。在 探究了“荒诞”渗透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之后,更意在揭示鲁迅创作中的荒诞感及荒 诞手法与魔幻现实主义的联系,以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鲁迅的创作手法、文学观念,更深地 解读其作品。  相似文献   

19.
自70年代末的乡土文学论战后走过了20年历程的台湾文学,和整个中国文学乃至整个人类文明一起,即将跨入21世纪。笔者虽非预言家,但从本世纪最后20年、特别是近年来台湾文学的变化看,或许也能试着勾勒出台湾文学在跨越世纪时,其发展的大致轮廓和趋向。首先从政治层面看,“政治文学”的崛起是近20年台湾最重要的文学现象之一,它使台湾文学赫然增加其强烈的现实批判性。在80年代以前的“威权时代”,台湾虽然有反映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的作品,但实际上并没有以国民党专制统治为直接批判对象的真正意义上的“政治文学”。80年代后,所…  相似文献   

20.
郑坚 《江汉论坛》2004,(5):84-86
"反封建"是贯串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一条清晰脉络,它在不同的时代语境中被言说,言说者赋予它看似一以贯之,其实有着诸多差异的意义.它是20世纪一系列制度、文化、意识形态和心理范型变迁过程中的产物,同时它又参与了对20世纪中国制度、文化、意识形态和心理范型的建构,而一种关于"封建主义"的"知识"又是有赖于一系列文学的叙事和修辞生产出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