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儿童福利事业不断深化改革,儿童福利院逐渐突破传统的养育模式。向社会化、人性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为使孤残儿童能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武汉市儿童福利院在现有的福利院集中供养、家庭分散寄养的基础上。于2007年8月开展了“小组家庭寄养模式”。  相似文献   

2.
《社会福利》2010,(6):F0003-F0003
广州市社会(儿童)福利院秉承“一切为了孩子”的工作宗旨,在坚持传统的院内集中养育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孤残儿童养育新模式,并致力把孤残儿童的精神需求、心理需求.人格发育与他们的生理需要一并纳入抚育服务范畴,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全国率先租用政府廉租房开办了“青年公寓”和“类家庭”。  相似文献   

3.
"福利院儿童"及其两种异样的依恋模式 本文中的"福利院儿童",并不是仅指福利院内的儿童,而是泛指某些儿童由于某种原因脱离了原生家庭而进入各种福利机构,或流落街头后被各种福利机构收容,它是与社会上流浪儿童相区别的一类儿童的总称.  相似文献   

4.
李燕 《社会福利》2010,(6):46-47
2008年5月28日,郑州市儿童福利院正式开园。两年多来,面对全新的内外部环境、快速增长的收养形势、复杂的儿童状况,福利院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围绕目标重管理、围绕孩子强服务、围绕需求抓项目、围绕发展创特色,以“至仁至爱”之心,行“聚心聚力”之策,着力为孤残儿童构建一个以养育、医疗、康复、教育、技能培训、社工等服务为基础,以整合资源为补充,以促进儿童回归家庭、融入社会为目标的服务体系,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充满希望的未来。  相似文献   

5.
为了培养孤残儿童的家庭归属感,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西宁市儿童福利院在心宁家园启动了"类家庭"孤残儿童养育模式。心宁家园内住5个特殊的家庭,每户178平方米精品套房,家具家电、生活必需品等齐全。在这些家庭里,爱心父母是招聘的符合条件的合法夫妻,孩子是福利院的孤残儿童,年龄基本在6-12岁,爱心爸爸可以有自己的工作,爱心妈妈必须全职在家照顾儿童,由福利院供给各家庭日  相似文献   

6.
黄婧 《社会福利》2014,(12):52-53
正新加坡福利院社工的岗位职责入院申请与收住为政府部门、转介中心、其他社会服务机构、个人及家庭提供信息和咨询服务。处理受到的申请及转介。绝大部分申请及转介来自转介中心和政府儿童保护、家庭福利部门,转介中心的信息则来自家人、家庭服务中心、医院、学校、其他福利院等。多数福利院提供长期和短期入住服务,后者的申请和审核程序  相似文献   

7.
"世上只有妈妈好,没妈的孩子像根草",这曾是无依无靠的孤儿命运的悲叹调。团风县福利院在湖北率先推行的"家庭供养模式",却为孤残儿童营造了温馨襁褓,让孤残儿童有幸投入温暖的母亲怀抱。 创建于1958年的团风县福利院,对孤残儿童始终采取的是  相似文献   

8.
孙凯 《社会福利》2006,(11):11-13
近年来,我国福利院中孤残儿童照料模式正在发生变化,由单一的集中供养向多元化供养模式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人们更多关注的是这些孤残儿童向家庭的回归。家庭照顾模式,使福利院的儿童得到了更宽广的生活环境,获得了更多的开发和学习生活技能的机会,受到了更多的生理和情感上的照顾,寄养家庭成员与儿童之间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情感  相似文献   

9.
任飞 《社会福利》2004,(4):15-17
随着社会福利机制不断健全,我国专为孤残儿童建立的生活保障机构——儿童福利院,也在不断完善中发展,它能够为孤残儿童提供合乎卫生的饮食以及正常生活的充分照顾,并提供医疗保障和基本教育,总体上满足了儿童发展中体能、智能等发展的需要。但如今,福利院儿童社交能力发展,已成为需要我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福利院儿童和社区家庭儿童一样,成人后将面临就业、住房等一系列实际  相似文献   

10.
朱静君 《社会工作》2011,(13):24-25
伴随社会发展出现的家庭结构弱化、家庭照顾弱化,西方国家通过举办大型的福利院和儿童福利院,将孤儿、贫困儿童、精神病人、老年人集中到各个福利院实施照顾,推行高福利政策。各种类型的福利院与被照顾者生活的社区是相互分离的,也就是说,被照顾者要进入福利机构接受照顾,就必须离开自己生活的社区。  相似文献   

11.
《社会福利》2009,(10):F0003-F0003
家庭福利是最好的儿童福利。家庭照顾模式,为福利院的孤残儿童创造了更宽广的生活环境,获得了更多的开发和学习生活技能的机会,受到了更多的生理和情感上的照顾,寄养家庭成员与儿童之间形成了一种良好的情感纽带关系。  相似文献   

12.
对于福利院的儿童来说,家庭寄养无疑是使他们回归家庭、融入社会的最佳模式。但是,大龄儿童的家庭寄养当前却面临着诸多问题和困难,需要积极寻求对策,及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3.
《社会福利》2011,(5):2-F0002
为贯彻落实民政部“蓝天计划”,从根本上改善孤残儿童养育、康复、医疗、运动、娱乐和家庭抚养环境,济南市委市政府紧抓机遇,将新建儿童福利院作为2009年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点工程。自济南市儿童福利院成立以来,在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与支持下,福利院秉承“把爱心献给孩子”的宗旨和“爱心、诚心、恒心、细心、精心”的“五心”服务理念,勇于开拓创新,已成为全国儿童福利机够改革的一面旗帜,创建了众多优秀服务品牌项目。尤其是“亲亲妈妈”的品牌连续多年被评为市级“十佳服务品牌”。  相似文献   

14.
昆明市儿童福利院以"帮助幼小孤儿回归家庭,重温母爱;辅助大龄儿童成人成才,立足社会"为工作目标,将儿童养育分为院合养育、家庭寄养和类家庭照料三种形式。福利院未来发展定位是在5至10年内基本建成集医疗、康复、特殊教育、心理疏导、交流培训和社区支持等多功能综合示范型儿童福利机构,建立面向全省儿童,并不断完善功能模块和服务供给的儿童福利体系,逐步实现由补缺型福利向适度普惠型福利转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宁夏儿童福利院领导班子在自治区民政厅党组的正确领导下,以“建一流班子、带一流队伍、树一流形象、创一流业绩”为目标,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为宗旨,以《儿童社会福利机构基本规范》为标准,以职业道德教育、师德医风建设、规范操作为重点,团结带领全院干部职工务实苦干,有效地维护了儿童合法权益,为孤残儿童提供了全方位的优质服务。福利院先后荣获全国城镇妇女“巾帼文明示范岗”、全国“三八”红旗先进集体、全国“保护未成年人先进集体”、自治区“三八”红旗先进集体、区直机关“创百佳”、“先进基层党组织”等20多项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6.
2002年9月26日,云南省临沧地区儿童福利院与荷兰“三山机构”签订了三年合作协议,根据协议荷兰“三山机构”向儿童福利院投资33万元助养孤残儿童。一年来,双方都以认真积极的态度,自觉履行协议,以诚相待、真诚合作、平等互谅、  相似文献   

17.
吴玫 《社会福利》2011,(5):60-61
近日,((宜昌市社会福利院2011—2015年总体发展规划》正式“出炉”,规划围绕“以业务工作为中心,持续贯彻IS09001质量体系标准,以老年人养护、儿童康复为基础,发展培训业务,开展日间照料、社区康复等功能拓展,加快福园文化建设,创建服务品牌,争创国家级文明单位,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起到示范性作用”的总体目标,从“打造一个品牌,主抓两项业务,完善三个项目,打造四项试点,完成五项创建”着手,以简明的图表方式阐述了福利院“十二五”的战略意图、工作重点等,是未来五年福利院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院上下共同的行动纲领,更是编制未来五年福利院各类规划、实施重大工程项目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儿童福利事业不断深化改革,儿童福利院逐渐突破传统的养育模式,向社会化、人性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为使孤残儿童能有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武汉市儿童福利院在现有的福利院集中供养、家庭分散寄养的基础上,于2007年8月开展了"小组家庭寄养模式"。  相似文献   

19.
新修改的中国收养法自1999年4月l日实施后,由于已经有孩子或已收养过孩子的家庭再次申请从中国的福利院进行收养时将不再限于申请收养孤儿或有残疾的儿童,我们预计中国各福利院中有残病的儿童的收养数量可能有明显的减少。在我们多年来从事中美间收养工作的经历中,成功的大龄病残儿童的收养往往是社会效果最好,对收养家长和被收养儿童双方都有巨大收获的、最感动人的收养实例。在美国的确存在着一定数量的主动寻求收养大龄病残儿童的父母。这些美国家庭由于各种原因而产生的主动需求,和在中国各福利院中的大龄病残儿童对家庭的需要结合…  相似文献   

20.
根据“教育即生活”、 “做中学”的教育理论,结合福利院特殊儿童经验有限,抽象思维能力差、泛化难、认知能力弱等特点,笔者认为福利院学前特殊儿童院校衔接课程应遵循四项原则: 一是课程内容生活化.特殊儿童的学习特点使得他们在认知性的课堂上缺乏兴趣,难以调动主动性.而与其生活相关的内容则能引起极大的兴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