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国家法律制度的核心和基础,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和最高权威地位,作为全国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的根本活动准则,因此,我国宪法自1982年制定颁布后,如何使其获得充分的实施,使它的庄严规定能够贯彻到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并保持其核心地位、权威地位和最高的法律效力,一直是我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一项重大任务。本文试就宪法实施和监督的有关问题,阐述一些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始终致力于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并注重将“中国式现代化”适时引入宪法文本,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明确其重要地位。宪法文本载明的宪法规范是具有宪法效力的法律规范,既体现国家意志,又对其他法律起到示范作用。自1982年我国现行宪法制定以来,一共进行过五次修改,形成了五个宪法修正案,其中每个宪法修正案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表述均有所调整,主要体现在内涵扩充、逻辑调整、语词增删、领域增加等方面,这种表述嬗变深刻体现了党的主张和国家意志的统一、直接表述修改和间接表述修改的统一、宪法规范继承性与创新性的统一,蕴含了社会主义宪法是充分反映人民意志的好宪法的理论逻辑、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同向同行的实践逻辑。在宪法修改过程中对宪法文本关于“中国式现代化”的表述进行调整,既有助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进行,也有助于保证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第一个宪法日,习近平同志作出重要批示,指出:"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要大力弘扬宪法精神,切实增强宪法意识"。依法治国,包括各个领域,在意识形态领域也不能例外。意识形态领域也应该依法,首先依宪办事,不能违反法律,尤其不能违反宪法。然而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是混乱的,违法、尤其  相似文献   

4.
一个完善而有效运作的宪法保障体系是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实现其最高法律效力地位的必然要求.针对我国现行的宪法保障制度中存在的诸多缺陷,文章提出应建立一个独立的宪法监督机构--宪法法院,并以此为核心改革和完善宪法解释、违宪审查制度,确立宪法诉讼制度,使我国的宪法监督体系得以重构.  相似文献   

5.
<正> 新宪法即八二宪法,科学地总结了建国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完整地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所确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地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根本利益,是合乎国情、具有中国特色、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治国安邦的根本大法。任何国家的宪法,都有它的指导思想。如苏联1936年宪法,按照斯大林《论新宪法草案》的报告精神,是以社会主义道路、无产阶级专政、苏联共产党的领导和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它的指导思想的。我国新宪法即八二宪法起草时所遵循的总的指导思想是四项基本原则。这就是坚持  相似文献   

6.
法律监督是一个重要的法学基础性课题,而宪法监督模式研究又是法律监督理论的核心。如何监督和保障宪法实施,也是世界各国宪政建设实践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因此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审查一般法律或行政法规是否符合宪法的制度,通常称为违宪审查或合宪性审查,以保证宪法的最高法律效力和地位。相比欧美国家而言,我国现在还欠缺完善的宪法监督体制。通过比较研究西方的宪法监督模式和我国宪法监督的差异,无疑对完善我国的相应制度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地位早已确立,但迄今为止,宪法所具有的“最高法律效力”并未在司法程序中得以实现,司法机关的违宪审查权也未予确立,这与法治和宪政的要求相去甚远。针对此,文章通过揭示宪法实施中的现存障碍,提出了实现我国宪法的司法适用及违宪审查的合理架构。  相似文献   

8.
宪法权威论     
宪法的本体含义在于 :宪法至上、宪法至尊、宪法至本。真正多数人的意志是宪法权威的内在根据。制定修改条件的严格和程序的复杂以及最高的法律效力得出了公开的确认构成宪法权威的外在根据。宪法权威的实现主要依赖于两个因素的支持 :人们普遍对宪法的信仰和宪法的形式化  相似文献   

9.
一“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载入集中体现全国人民意志的、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宪法。这标志着,由党的十四大所确立的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这一战略性方针政策,已经以根本大法的形式上升为国家意志。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在于按市场经济的客观规律来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以利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建  相似文献   

10.
我国1982年宪法序言宣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2004年第四次宪法修正案将“尊重和保障人权”载入宪法,这对源自西方传统文化中的人权观的接受,实则是承继了根本法之观念。高级法观念自古希腊始即贯穿于西方法文化传统之始终,我国宪法的高级法地位既是一种宣告,同时还以宪法法律规范的形式予以实证化。在我国,如何实施宪法是亟待解决的大问题,其具体路径可借鉴香港特区终审法院在刚果金案中主动向具有法律解释权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释法的实践经验;同时,在我国宪法监督体制不变之前提下,对相关制度与程序做补充完善,以适应宪法实施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说说宪法     
夏天  小鹿  南溪 《新少年》2023,(4):26-27
<正>什么是宪法?宪法是对国家最根本性的问题进行规定的法律规范,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在我国,宪法通常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的组织原则和职权等内容。宪法与刑法、民法、行政法等部门法相比有什么不同呢?宪法规定的是国家最根本的问题,它好比是国家的骨骼支架,有了它,国家才能以一个良好的姿态站立起来。而刑法、民法、行政法等部门法是调整某一类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好比是国家的肌肉,肌肉越丰满,国家就越有序、越有活力。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具有最高权威性,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必须依据宪法,不得同宪法相抵触。宪法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也比其他法律更加严格。  相似文献   

12.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国家根本大法.但我国法律实践中,由于宪法不能进行司法适用,导致了宪法规定的公民权利往往得不到应有保障,以至于有损完法权威.文章分析了我国宪法司法适用的可行性、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实现宪法司法适用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宪法,实现了宪法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确定了其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决定着我国发展的方向、前途和命运;为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团结奋斗提供了共同的思想基础;是对新世纪新阶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法律保证;反映了我国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着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全国人民团结前进的强大动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与时俱…  相似文献   

14.
宪法修改是解决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冲突的基本方式之一,但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对其修改应有所限制.对宪法内容修改的限制是修宪限制之一,世界各国的宪法典明文规定了宪法内容修改的界限,我国宪法对此没有明文规定,但历次修宪也呈现出对人民民主专政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内容修改的限制.借鉴他国对宪法内容修改界限规定的立宪经验,以完善我国的修宪制度.  相似文献   

15.
宪法修改是解决宪法规范与社会现实冲突的基本方式之一,但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对其修改应有所限制。对宪法内容修改的限制是修宪限制之一,世界各国的宪法典明文规定了宪法内容修改的界限,我国宪法对此没有明文规定,但历次修宪也呈现出对人民民主专政国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等内容修改的限制。借鉴他国对宪法内容修改界限规定的立宪经验,以完善我国的修宪制度。  相似文献   

16.
革命需要共产党的领导,建设同样需要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代表全国各族人民的意志,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领导地位。在当前形势下,坚持党的领导对保证我们国家始终沿着社会主义道路胜利前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相伯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辛亥革命之后,为建设真正的民主国家,提出了实施民治的治国方略,指出实施民治是天赋人权的要求;是消除内乱,共御外侮的要求;是建设名副其实的中华民国的要求。并拟订了实施民治的方案,主张用联邦制把民众组织起来,制定完善的宪法和法律,明确人民的权利和义务。其思想主张虽缺乏可行性,但以民为本的观点在今天仍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宪法是高度民主基础上高度集中的产物。它是我国一百多年来的基本历史经验,特别是建国三十多年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验的结晶,同时也吸收了国际的经验。它是中国共产党的正确主张和十亿人民的共同意志的统一,集中反映了最大多数人民的最大利益,因而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根本大法。有了一部好的宪法,能否保障它的实施和遵守,是宪法能否发挥作用,加强社会主  相似文献   

19.
法治是人治的否定,人治伴随专制,法治呼唤民主。宪法作为民主政治的产物,她同法治、民主一样受制于经济基础。我国古代人治色彩浓厚,近代法治起步较晚,宪政道路艰难曲折。宪法权威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法治程度的标志之一。法治需要有法可依,完备的法律体系的建立,首先得从母法———宪法做起。法治要求法律至上,首先要维护宪法的根本法地位,树立宪法至高无上的权威。法治离不开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宪法最集中地体现了党的意志、人民的意志和国家的意志,宪法以根本法的形式将党的领导法律化,实行法治是党领导和执政方式的重大完善和发展  相似文献   

20.
探讨宪法修改技术问题不仅是我国宪政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完善我国宪法学有关宪法修改理论的需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载入宪法,实现了国家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反映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体现了我们党依法执政的理念,使其成为执政党必须遵循的国家意志,就能更加有效地改进执政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