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九三○年(民国十九年庚午) 四十岁一月七日,作《<坛经>考之一》(跋《曹溪大师别传》)。载武汉大学《文哲季刊》第一卷第一期。二月一日,有《论观象制器的学说与颉刚书》。二月五日,国民党上海市党部宣传部奉中央宣传部密令,查禁《新月》杂志。本月,与罗隆基、梁实秋合著的《人权论集》由上海新月书店出版。五月三日,也遭国民  相似文献   

2.
[一月八日,中共中央发布《为和平停止内战》通电,揭露敌人挑拨内战阴谋。二月十日,中共中央致电国民党三中全会,提出“停止一切内战,集中国力一致对外”等五项要求和四项保证。四月十五日,中共中央发表《告全党同志书》,号召为巩固国内和平,争取民主,实现对日抗战而奋斗”。五月,党中央在延安召开了  相似文献   

3.
《总序》户八百九十万七千五百三十六。按:《隋书·地理志》雍、梁等九州户总计为九百万二千六百四十七,与此相较,尚赢九万五千一百一,两数不侔,其各州数字,必有舛误。太宗元年,始命并省。按:《唐会要》七0,事在贞观元年三月十日。《通鉴》卷一九二作二月,《玉海》卷十八引《太宗实录》作二月丁巳,异。  相似文献   

4.
闻一多(1899—1946),湖北浠水人,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杰出的学者。特别可贵的是,他在晚年,热情地无畏地投身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在白色恐怖下,“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最后,英勇牺牲,“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闻先生的著作,生前已出版了不少。他牺牲后,刊行了《闻一多全集》。但当时因种种条件限制,因此,《全集》并不“全”。我们偶翻一些旧杂志,就发现了《全集》未收入的五首诗,即《渔阳曲》(载一九二五年三月出版的《小说月报》十六卷3号)、《醒呀!》(载一九二五年六月二十七日出版的《现代评论》二卷二十九期)、《七子之歌》(载一九二五年七月四日出版的《现代评论》二卷三十期)、《爱国心》(一作《爱国的心》,载一九二五年七月十一日出版的《现代评论》二卷三十一期)、《我是中国人》(载一九二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出版的《现代评论》二卷三十三期)。这五首诗,在《全集》的《年谱》中提到了《七子之歌》和《我是中国人》这两首,未介绍其内容。这五首诗,对了解闻先生一九二五年前后的思想,研究他的思想发展和创作,都有  相似文献   

5.
一九三一年二月七日午夜,国民党反动派在上海龙华警备司令部里,秘密杀害了何孟雄、林育南、柔石等二十四位烈士,①其中有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李求实、胡也频、冯铿、柔石、殷夫等五位同志,一般称为“左联五烈士”。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为了抗议和揭露国民党的法西斯暴行,在一九三一年四月二十五日,②出版了《前哨》(第二期起改名为《文学导报》)“纪念战死者专号”即纪念柔石等五位作家和另一位左翼戏剧家联盟的盟员宗晖。  相似文献   

6.
乾隆帝弘历于乾隆三十八年二月下令开馆编纂《四库全书》,四个月后,即命馆臣于敏中、英廉等人将康熙年间朱彝尊编辑的《日下旧闻》加以增补、考证,编辑成书,名为《日下旧闻考》。书由42卷增至160卷。  相似文献   

7.
1934年(民国廿三年) 三十九岁一月,《新年试笔》(署名蒲牢)、《个人计划》,分别发表于《文学》二卷一号、《东方杂志》卅一卷一号。《冬天》刊于《申报月刊》三卷一期。署名形天。《〈清华周刊〉文艺创作专号》刊于《文学》二卷一号。署名惕若。二月,短篇《赛会》,一月作,发表于《文学》二卷二号。署名吉卜西。《话匣子》,由良友图书公司出版。  相似文献   

8.
说明】 1921年8月中旬,郁达夫在日本东京附近杨木县的盐原避暑,作了十首诗以记录自己的经历与心绪,《郁达夫诗词集》将这十首诗名之为《盐原诗抄十首》。这组诗中的第一、二、三、四、五、八、九、十首,原载作者日记《盐原十日记》中,并曾在1921年10月至12月日本《雅声》第三至五集发表,第六、七首曾分别以《山中七夕》、《妙云尼墓》为题发表于1921年10月1日日本《文字禅》第五卷第十号。从诗的内容看,第一首表现对“秋来酷热”的“不平之鸣”(《盐原十日记》),第二首写山中避暑的清凉快乐,三、四两首是七夕怀内之作,第五首是给旅舍主人的…  相似文献   

9.
侯苞、侯包、侯芭考《隋书·经籍志》著录《韩诗翼要》十卷,武英殿本题侯芭撰,中华书局点校本题侯苞撰。《旧唐书·经籍志》亦著录此书,题卜商撰。《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为“《韩诗》,卜商《集序》二卷又《翼要》十卷”。《经义考》作“侯氏包《韩诗翼要》,《隋志》...  相似文献   

10.
《儗播布美术意见书》是鲁迅先生的早期文章.最初发表在一九一三年二月《教育部编篡处月刊》第一卷第一册上,后收进《鲁迅全集》(七)《集外集拾遗》(一九五八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一九一二年元月,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设立了教育部,蔡元培先生任教育总长.鲁迅经许寿裳介绍,于二月底或三月初到教育部任部员.四月临时政府迁北京,鲁迅也随部到京(实际上是五月初到北京).蔡元培在四月发表了《对教育方针之意见》,主张“共和时代,教育家得立于人民之地位”来制定教育方针,提出了五育.五育中引人注目的是以世界  相似文献   

11.
路易·勃朗,作为一个历史学家,对十九世纪法国史学的发展作出过一定的贡献。他的史学著述甚丰:关于法国大革命,他写了十二卷本的巨著《法国1789年革命史》;关于七月革命及七月王朝,他写了五卷本的《法国十年史(1830—1840)》,关于二月革命,他写了《社会主义·劳动权》、《向正直的人们呼吁》、《卢森堡宫的二月革命》、《二月革命史页》,《历史的辩驳》和《1848年法国革命史》(二卷本)等著作;此外,他还写了一部《英国十年史(1861—1871)》。今仅就他的《法国十年史(1830—1840)》、《法国1789年革命史》这两部主要历史著作,作一简略的述评。  相似文献   

12.
淳化三年(公元992年)宋太宗命翰林侍书学士王著钩模三代秦汉魏晋六朝唐代名人的笔迹,汇刻了一部《淳化秘阁法帖》。这部法帖共分十卷。第一卷是历代帝王法帖,第二、三、四卷是历代名臣法帖,第五卷是古法帖,第六、七、八卷是王羲之书,第九、十卷是王献之书。搜罗之富,在书法帖历史上是空前的。  相似文献   

13.
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进步的、革命的作品经常遭到查禁,茅盾的著作,1929—1936年间被查禁的就有《残冬》等五种,1941年被查禁的,有茅盾主编的《文艺阵地》等,1946年,国民党竟密令对茅盾的剧本《清明前后》“密切注意其发售,暗中禁读者购买”。许多革命作家受到迫害甚  相似文献   

14.
杨慎虽不以古韵学名家,但他关于古韵的著述却很丰富。《函海》中曾辑为《升庵韵学七种》:《转注古音略》五卷附《古音后语》一卷;《古音丛目》五卷;《古音猎要》五卷;《古音附录》一卷:《古音余》五卷;《奇字韵》五卷;《古音略例》一卷。这七种除《古音后语》外,都被收入《四库全书》。对于杨氏古韵学著作,当时就有很高的评价。如杨士云《书转注古音略后》说:  相似文献   

15.
鲁迅的杂文,是激烈的阶级斗争的产物。每一个光辉的篇章,都生动地表现出他战斗的智慧、所向披靡的气概和力量。《“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写于一九三0年四月十九日,最初发表于同年五月《萌芽》月刊第一卷第五期,后编入《二心集》。它是回击国民党反动派反革命文化围剿的重型炮弹。鲁迅用他那支“又泼辣、又幽默、又锋利的笔”,针对梁实秋的狂吠,给以有力的批驳,作了入木三分的揭露。  相似文献   

16.
《文学评论》一九八○年第二期上发表的陈则光同志写的《论历史讽喻剧〈赛金花〉》一文,对我国著名剧作家夏衍同志的早期历史剧《赛金花》进行了全面的探讨,并在如何评价《赛金花》的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作者最后说:“《赛金花》是他的第一个剧本……”,这一说法是与史实不相符的。夏衍的第一个剧作并非是《赛金花》。夏衍的七幕历史剧《赛金花》最初发表在由傅东华主编的《文学》杂志一九三六年四月号上(民国二十五年,《文学》第六卷第四号),署名夏衍。这是夏衍第一次用“夏衍”这个笔名(原名沈端先)发表剧作,但是我们不能就此认为《赛金花》就是  相似文献   

17.
《谢宣城诗集》五卷,南齐谢朓撰。朓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事迹具《南齐书》本传。朓以诗文见重当世,梁武帝说“不读谢朓诗三日,便觉口臭”。沈约说“二百年来无此诗也”。今考《昭明文选》、《玉台新咏》及《乐府诗集》,都集录其诗。元明清各家诗选,亦无不备载。曾国藩《十八家诗钞》录其诗逾百,推为六朝六大家之一,诚以谢朓才华俊秀,独步南齐故也。笔者近年整理是集,知见版本十余种,谨作版本源流考。  相似文献   

18.
1928年,15岁的周一良在天津购得一本第二卷第十一号《国学月报》,在该刊《〈周易〉名义考》、《释家补证》、《委蛇、威仪说》和《燕誉说》、《〈文镜秘府论〉校勘记》五篇文章后面写了四则札记。这四则札记围绕着两个中心内容:一是我国传统的文字、训诂之学,二是日语中国学文献。周先生幼时的教育背景和勤奋好学,为他在思想上树立起这两个中心。  相似文献   

19.
为加强书评工作,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国内外的名著,《复旦学报》编辑部和《书林》杂志编辑部于今年四月开始,联合举办读书报告会。已进行的几次报告有:吴立昌同志的《弗洛依德的〈精神分析引论〉》、顾晓鸣同志的《评柯云路的〈新星〉》、陈奎德同志的《房龙(美)的〈宽容〉》。广大听众对这几个报告反响热烈,并给予好评。  相似文献   

20.
《“丧家的”“资本家的乏走狗”》写于一九三○年四月十九日,最初发表在《萌芽月刊》第一卷第五期上,后来由鲁迅收入“比较锋利”的《二心集》中.一九二七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原来依附于北洋军阀的“新月派”看到封建法西斯王朝的建立,蒋介石一时得势嚣张,便立即改换门庭,于一九二八年三月创办了《新月》这一反动刊物,积极充当新军阀蒋介石反革命文化“围剿”的急先锋.“新月派”的干将梁实秋,在一九二八年六月号的《新月》上抛出了《文学与革命》一文,竭力鼓吹地主资产阶级“人性论”和“艺术至上论”公开断言:“文学是没有阶级性的”,而“人性是测量文学的唯一标准.”并露骨地诬蔑工农群众和颂扬人民公敌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