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印象最深的一本书是《精神之谜》谈的是全息现象,局部大于整体,这本书对我的教学很有影响。花功夫读的一本书是《奇妙的心理效应》,当时还是在师大图书馆看的,我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把这本书几乎手抄了下来。最近才看《平凡的世界》流了好多次泪,最后不敢看下去,所以还留了点悬念。我最早看的两本书是《敌后小英雄》和《格林童话》,当时还小,看后幻想好多,让自己整个儿生活在童话里,常傻傻地自言自语。能让人有眩晕感的书籍,它的感染力一定无以伦比,有机会一定找《世界文学》来瞧一瞧,但愿我也能被眩晕。让我想起一本令我动邪念的书,叫《现代…  相似文献   

2.
蒋伟涛 《社区》2011,(5):58-58
我从小生长在农村,在20世纪80年代那个物质匮乏的时期,村里高中生都是凤毛麟角.更别说找到一些能看的书籍了。到我上初中的时候,虽然可以去县城里买书了,有了见到更多的书的机会,也读了不少的散文、杂文或者微型小说,但是在记忆里只有一本书对我影响很大。这就是已故文学大师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张伟代表作《古船》、《九月寓言》和近年出版的小说《外省书》、《能不忆蜀葵》论述了其小说的两个精神向度——道德理性与生命理想之间的抗衡。文章认为,在《古船》、《外省书》中,作者继承了传统儒家人文精神,表达了当代知识分子对社会文化的理性反思;而在《九月寓言》、《能不忆蜀葵》中,张炜则继承了传统道家的人文精神,表现了对本身生命状态、本身生命人格的讴歌。从张炜的小说中,我们既可以看到两个精神向度之间的对立和冲突,也可以看到作者试图融合两个精神向度的努力。  相似文献   

4.
新世纪文学     
最近看了一本小说选《逼近21世纪的文学》,基本上是部新潮小说的汇编。在内容方面,无非是一些图解新思潮的小说,如女权主义、后现代主义等;形式上,大都是以反传统审美方式为乐的,虽不至于屈牙;但都是那种令人味同嚼蜡的叙述。新潮小说家总是以欧美先锋文学为范本,似乎现在还写传统文学就不配进入21世纪。我始终怀疑到了21世纪就是先锋文学一统天下的说法。从我国经济发展规划上看,到了下世纪中叶我国无非是现在西方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而在现在的发达国家;如美国;也不是人人都读鲁鲁斯特、杜拉斯。相反的例子是,欧美流行的《桥…  相似文献   

5.
陈毅研读《红楼梦》陈毅自幼就爱读中国古典文学书籍,其中一本是《红楼梦》。他刚满10岁时,寄居外婆家,在青海寺学堂师从陈玉堂就读,看过残本《红楼梦》。若干年后,陈毅在成都学校读书时,曾对《雅俗抄》书中所说的“看了《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等书,就会诲淫诲盗”这段文字,写批语道:“余幼时曾读过《红楼梦》、《西厢记》、《三国演义》等书,并未学偷盗。看书不能看表面,要看实质”。1928年,陈毅随朱德上井冈山。有次毛泽东与贺子珍谈到《红楼梦》,这启发了陈毅再去找《红楼梦》来读。当时处于十年内战时期,斗争艰苦,条件险…  相似文献   

6.
书中日月长     
胡洪侠 《社区》2014,(35):13-13
书籍,可以是生活中的太阳,也可以是生活中的月亮。这样一想,我们就很容易分清两类读书人。将书籍当做太阳的人。大都在白天读书。他们希望有了书的照耀,生存道路上的艰难可以像冰一样迅速融化,前进的障碍、陷阱可以一一跃过或者躲开。有了书的帮助,他们能看见自己想看的,得到自己想要的,明白自己还想看什么,还想要什么。他们歌颂太阳。只是因为太阳给他们光明;他们喜欢书籍,只是因为书籍帮他们走路。太阳不是闲来无事挂在天上玩的.白天读书的人也不大会读闲书或无用的书。他们只要阳光,只要书中有用的东西。不如此,就感到自己年华虚度。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相似文献   

7.
起因是很偶然的。回老家消暑,随身带了书籍两本,《夏山学校》和《窗边的小豆豆》。因为这是两本随便从哪一页翻起都可以看下去也可以随时停下去不看的书。就这样,翻翻,看看,停停,停停,翻翻,看看……  相似文献   

8.
周大新 《社区》2010,(11):6-7
20世纪70年代初,我在山东肥城的一个野战炮兵团里当兵。没过多久.我被连里提拔当了连部的文书。当了文书就可以进连部的那个大仓库,在仓库里,我意外地发现了儿本盖有“内部书。供参考”红印章的书.其中有一本是苏联的小说《你到底要什么》,爱看小说的我当即眼睛放光如获至宝,拿起书就翻了起来。翻开才知道,书里还夹着一个纸条,上边写着,本书是供干部们了解修正主义在苏联作恶的情况而印的.要求干部们一定要带着批判的眼光去看,要看出问题来。我见字条急忙把书又放下了,文书只是个班长.不是干部.看这书有点越级犯纪律。  相似文献   

9.
近代现实主义的曙光——《儒林外史》的历史性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儒林外史》尚未跨进近代小说的历史门槛,但已敲响其门环,表现了近代现实主义的许多重要特征,无怪乎被视为我国近代小说主潮——社会小说的鼻祖,当时人就指出:“《儒林外史》一书为吾国社会小说之嚆矢也。”(《清朝野史大观》卷十一《清代述异》)茅盾在《谈我的研究》中也认为:《红楼梦》对于现在我们的用处比《儒  相似文献   

10.
<正>以前读书好奇心重,什么事越看不懂就越想看,为了看书我写了一个小册子,专门教人家读文言文。当时《诸葛亮集》、《三国志》对我影响很大。现在看书,跟以前看书很不一样,现在看一本好书,就像在夜总会里看经典,你能看进去吗?看不进去,一会上啤酒,一会音乐来了,你看什么经典都看不进去。小时候那会儿没什么干扰,什么都没有,灯光也没那么亮,拿一本老书,什么时候也不困。你困了它还醒着。那时候的环境对我读书挺有帮助,相当于在山洞里读经典,多安静!那时候经常有年轻人往山洞里跑,彻夜读书。  相似文献   

11.
文康,是著名的满族文学家,他的《儿女英雄传》流传于《红楼梦》问世之后,很有一些影响.清朝末年就有人称誉他,认为“满人小说,《儿女英雄传》最有名”,“不愧为一时杰作.”那么,在我们看来,这部书堪称“杰作”么?它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体现着一种什么样的创作倾向?为什么在旧时代能广泛流传并颇具影响?本文仅就这些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王家台秦简《归藏》是一部筮占书籍,书中有一些卦名与《周易》中的卦名相同或相近,占卜结果却截然相反。通过对比发现,两部筮占书籍在各自成书时人们的占卜动机、占卜目的存在着较大差异。《周易》成书应晚于《归藏》,是较《归藏》更加高级、更为实用的一部占卜书。秦简《归藏》为我们进一步研究先秦筮占书籍的源流与易学思想的发展提供了最直接可靠的资料,书中记载的许多神话故事、传说时期以及三代的传闻、历史故事,为我们订正其他传世典籍、梳理某些故事的发展脉络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3.
《红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特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红字》被称为美国第一部象征主义小说 ,究其原因是丰富的象征手法在这部书中的运用。这一艺术手法对美国小说的发展起了巨大的影响作用。本文就象征手法在小说中的表现特点及其作用进行一些探索 ,包括象征的多义性、系统性和隐喻性  相似文献   

14.
明朝末年,利玛窦等西方传教士在带来了天主教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当时较先进的科学技术及知识。当时的一些中国士人对这些知识进行了学习和融会,并撰写了许多与此相关的书籍。在这些书籍中,熊人霖所编撰的《地纬》是其中很有代表性的一部。《地纬》一书成于1624年,是第一部由中国人自己撰写并出版的介绍世界的地理学著作。文章通过考察《地纬》的成书、刊刻和流传等问题,从而使我们对《地纬》一书的历史地位及影响有一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清初金圣叹评《水浒传》曰:“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闲斋老人为《儒林外史》作序时也指出:“古今稗官野史不下数百千种,而《三国志》、《西游记》、《水浒传》及《金瓶梅演义》,世称四大奇书,人人乐得而观之。”鉴于《水浒传》等章回小说的影响,清末文论学家王钟麒将“皆有深意存其间”的“吾国小说”与“实行拜金主义,苟焉为之”的一些中外小说相比较时说:“萃新小说数十种,能有一焉,如《水浒传》、《三国演义》影响之大者乎?曰:无有也。萃西洋小说数十种,问有  相似文献   

16.
论《南部新书》对于整理唐代小说文献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南部新书>是北宋初钱易编撰成的一部小说选集,其内容和文字绝大部分来源于唐代的小说、杂史、杂传以及正史等书籍,该书对于整理唐代小说文献具有十分重大的价值.通过此书可发现一些失传的唐代小说佚文,一些仅有节录本传世的小说可在此书中找到一些较完整的文字.在唐代小说以及<太平广记>等书的文字的校勘方面,<南部新书>也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文痴张恨水     
古滕客 《山西老年》2014,(11):55-55
张恨水是小说大师,有"中国大仲马""民国第一写手"之称。世上有情痴、书痴、画痴、歌痴、佛痴……无疑,张恨水当属文痴。 痴读 少年时,张恨水发现了一本《残唐演义》,他四叔正读着,把他吸引住了,他接过来看下去。从此,他开始看小说。在私塾里,教他的先生书桌上常摆着一本《三国演义》,等先生不来的时候,他就偷着看。后来,他收拾了一间书房,把所有的零花钱全买了小说来读。他不仅把《红楼梦》全本读完,还什么小说都读。不但读本文,还读批注。从读批注中,领悟了许多作文之法。  相似文献   

18.
金岳霖主编《形式逻辑》一书的问世,是我国逻辑学界的一件喜事。它作为第一部高等学校文科逻辑教材,对于高等学校的逻辑学的教学工作,和对于逻辑学的科学研究工作,毫无疑问.将会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形式逻辑》一书拜读之后,受益非浅。同时也发现其中一些不足之处。现在仅就其中有关语言方面的几个问题,略谈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9.
《孔乙己》是鲁迅先生在五四运动的前夜继《狂人日记》之后发表的第二篇白话小说.这一篇小说,无论当时还是现在,对于认识孔孟之道和"学而优则仕"的科举制度的罪恶,认识封建制度的吃人本质,都有很深刻的意义.对于这篇小说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有些问题还须要进一步探讨.现在把在教学中遇到的几个问题以及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理解写出来,求教于读者.一、"孔乙己"这个名字的反孔意义在小说中鲁迅先生明确地交代了"孔乙己"这个名字是从初学习字的描红纸上的"上大  相似文献   

20.
再论赵树理小说的喜剧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浓郁的喜剧色彩,是赵树理小说艺术风格的重要特点。对此,笔者在《试论赵树理小说的喜剧美》一文(载《晋阳学刊》1982年6期)中进行了论述。限于文章的篇幅,当时只从人物塑造和讽刺艺术两个方面谈了粗浅的意见,现在就其他几个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