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社会各界普遍认为语文教学效率不高,毕业生在就业中运用语言的水平差:词汇缺乏、句子不通、错别字多等。据统计小学毕业生所学课文近400篇,词汇量约9000个,读过的句式也很多。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语文教学未能将书本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新课标》指出:"教学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理解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学"。叶圣陶先生说:"讲是为了不讲,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我们只有让小学语文教学返璞归真,把语文课上成语言文学训练课,引导学生将书本语言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才能实现教学目的,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这是发生在课堂上的事情,突然间给人震荡,给我不小的警醒和思考。
  那是一天上午上语文课。文言文的教学,首先要求学生熟读课文,在熟读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理解。我当时接任那个班的教学不久,对学生还不熟悉。我辅导晨读课时,抽学生读课文,接连抽了四五位学生,朗读得较为熟悉,心里盘算,下堂课让学生利用资料理解课文。上正课了,我首先请全班同学齐读,学生读完之后,又请了一位平时不爱发言的同学读课文。事情就这样发生了。  相似文献   

3.
王庆渝 《科学咨询》2003,(6):32-32,19
在十年的教学生涯中,每教一届学生装,只要一涉及到文言文教学,大多数学生的反应都是大皱其眉,并且抱怨说:"文言文真不好学,‘之乎者也'的,既难读,又难懂,学得我们头都疼了."究其原因,还是有规律可循的.经过我在教学中的不断学习和总结,我认为,只要注意以下四个步骤的学习,一定会轻松地掌握初中阶段的文言文.  相似文献   

4.
第一步骤:课文整体教学在讲授课文时首先应把学生引导到课文的要点和中心思想上来,第一步骤的课文整体教学要根据课文材料的不同采取多种形式.我的做法是: 一、简化课文听说法.  相似文献   

5.
问题 :探究读的层次性《语文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读 ,而且要贯穿于各学段的目标中 ,有所侧重 ,循序渐进。因此 ,在许多课堂教学中 ,“读”之风便时兴起来。教例 :一位教师教《中国石》一课 (第一课时 )他先请一位同学把课文读一遍 ,并注意生字新词 ;当学生读完一遍后 ,他再请学生读一遍 ,并理清课文的脉络 ;最后再请学生谈一遍 ,提出不理解的问题。反思 :看了以上教例 ,我不禁要问 ;阅读教学难道就是这样呆板、生硬地读吗 ?答案无疑是否定的。读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 ,读要把一个个文字符号瞬间变成一定的情感状态 ,有声或无声的语言。好酒…  相似文献   

6.
文言课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起着传承文明的作用,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新课程的大背景下,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善教学方法,把学生从死记硬背中解放出来。本文试图从卓越课堂建构的“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线”的卓越课堂模式,谈谈笔者在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一些做法。  相似文献   

7.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二者应是有机的统一,而且"教是为了不需要教"。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师的根本目的在于教会学生学习。从根本上讲,文言文教学实质上就是指导学生阅读文言文。因此,文言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就是要探究或创造科学高效的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8.
正"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这是当下减负提质的具体要求,也是新课程改革对我们老师"有效教学"提出的检验标准。而初中教学中的文言文,由于是古人的语体,学生读、背起来拗口,且要求学生识记的字、词等知识点枯燥乏味,致使多数初中生都对它望而生畏,不喜欢学习它。可是文言文却是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升学考试的内容之一(占15分),因此,语文教师也不得不花大力气进行填鸭式教学。当然,花时多,用力大、收效微,这就成了语文教师们的共同心声。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在学校语文"四步"有效教  相似文献   

9.
《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作为歌颂伟大而深沉的父爱的经典课文,一直被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所选载。关于这篇课文教学的录像版、现实版我都看过、听过,那上得叫堪称感人肺腑。我本人也依样画葫芦地上了三次这篇课文,也确确实实地落实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选编目的。可就在第四次(2014年11月2日)再上《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却遭遇了尴尬。师:请同学们用"~~~~~"画出文中描写这位父亲精神失  相似文献   

10.
在语文教学中,要使学生在上课的短短几分钟便把注意力集中到所学课文上,并产生跃跃欲试的感觉,导入课文的技巧至关重要.导入得好,便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用怎样的方法导入为好呢?下面几种导入方法可以尝试一下. 一、猜谜激趣法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猜谜的方式揭题,既能使学生喜闻乐见,又能高度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增强他们的好奇心.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可以这样导入:今天,我让同学们猜一个谜语,这要考考大家的智力(故作神秘).  相似文献   

11.
传统语文教学常处于"师问生答;师讲生听;师写生记;师考生背;师授生受"状态,致使学生厌学,本文从自主学习内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及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等方面进行探析。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要我学"到"我想学"我在自主培养学生自主兴趣中作了如下尝试,效果很好,(1)挖掘教材中本身的趣味性,例如教《陶罐和铁罐》时,我将课文  相似文献   

12.
为有效地解决《工程制图》系列课程教学内容的增加与学时锐减的矛盾,多媒体辅助教学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如何把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与其他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并运用得恰到好处。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决定教学设计.我观摩了《角的初步认识》,听了老师们的意见和建议,仿佛越想越糊涂,越不知道问题的根源,使我陷入了迷茫之中.在我经过一番冥思苦想之后,冥冥之中感觉到专家常挂在嘴边的“教什么,怎么教?”也许能找到解决问题的一些办法,于是笔者就从教学目标出发,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教师只有教得快乐,学生才能学得快乐.语文教师中的趣事其实是我把教当成了教得快乐所以才真正感觉快乐,把教学当成生活的事业便乐在其中了.  相似文献   

15.
很长一个时期,文言文教学都处于一个尴尬的境地,老师认为教学文言文是一项单调乏味的工作,学生认为学习文言文是一件枯燥头疼的任务。文言文的教和学都成为一种负担。其实,这是对文言文的一种误解,文言文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它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对文言文的文化内涵的挖掘将让文言文的教与学都变为一件愉快的事情,而其中的审美内涵,更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文  相似文献   

16.
《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作为歌颂伟大而深沉的父爱的经典课文,一直被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语文实验教科书所选载。关于这篇课文教学的录像版、现实版我都看过、听过,那上得叫堪称感人肺腑。我本人也依样画葫芦地上了三次这篇课文,也确确实实地落实了本课的教学目标和选编目的。可就在第四次(2014年11月2日)再上《地震中的父与子》时,我却遭遇了尴尬。  相似文献   

17.
《乌塔》是人教版六年制十册第二组中的一篇略读课文。编排这篇课文的目的是在前篇课文《桃花心木》教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少年儿童独立生活的意识和能力,克服依赖思想,注意在生活中经受锻炼和考验;另一个目的就是进一步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及读后表达自己见解的能力。教学过程中,学生从"睡得正香"感受到一个14岁的小姑娘独自一人在外不胆怯,做事从容不迫,体会到了乌塔的自主精神。忽然,有一个男学生不紧不慢地说:她睡得那么香,不怕别人"搞了"。话一出口,教室霎时沉默,我愣了一下,脑子迅速  相似文献   

18.
张文沛 《科学咨询》2009,(22):52-52
在听课过程中经常碰到原本可以讲得很生动有趣的课文,但完全由于教师不善于口头表达,无法有效地区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气氛沉闷死板,效果很差的情况。这说明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课堂上进行师生互动的效率。有人把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归纳为规范性、形象性、趣味性、激励性四个特征,笔者也比较赞同。  相似文献   

19.
我担任中学英语教学已有24年,自从1998年至今连续11年担任初三毕业班英语教学。在多年教学中,积累了一些教学经验,特作如下总结:一.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1、初三英语生词多,课文长而且难,听、说、读、写要求高。  相似文献   

20.
一、“爸爸教我学游泳”还是“我落水了,工作人员在救我”?
  教学口语交际《我的暑假生活》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书上的四幅图,以激起他们对暑假生活的回忆,激发口语交际的欲望。当观察到第三幅图的时候,有学生说:“这幅图讲了在暑假里,爸爸在游泳池教我学游泳。”有孩子说:“在暑假里,叔叔带我去游泳。”我正准备指导学生观察下一幅图时,一个孩子把手举得高高的,好像有非常急的问题要问。我叫了他的名字,他说:“这幅图还可以想象成‘我在游泳时不小心落水了,工作人员在救我。’”我心里很不以为然,心想:这幅图不是明摆着“爸爸在教我学游泳”吗?可是为了不打击这个学生的求异思维,又能够让他正确理解图画,我马上问全班同学:“可以这样想像吗?”立马有人举手持反对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