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展小城镇、促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是实现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途径之一,改进和发展小城镇需要从基础配套设施着手.以小城镇配套设施为研究对象,基于建制镇数据,从教育、医疗等方面选取相关指标,运用熵值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比研究各省配套设施水平、差异性以及各指标的关联度.结果显示,各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与基础设施存在一定差异,显示出不均衡性,且各项指标都显著影响小城镇配套设施水平,经济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小城镇发展.以期为今后特色小城镇相关研究奠定基础,为小城镇配套设施评价指标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2.
随着以人为本新型城镇化概念的提出,人口城镇化的标准也随之改变,不再以城镇人口比重而是以综合发展水平来衡量。对环渤海地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人口城镇化的时空演变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环渤海地区综合人口城镇化发展水平分为上升型、下降型和停滞型。在空间分布上,除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的沈阳市、大连市,以及山东省的济南市和青岛市等大城市外,其他城镇人口比重较高的地区人口城镇化综合水平较低。针对人口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下降和停滞的城市,结合其发展特点,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推动新型人口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1):77-83
通过构建新疆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研究新疆经济、人口、空间、社会、生态方面的城镇化发展水平,期望通过对新疆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整体性和内部差异性研究,为提高新疆新型城镇化水平提供参考。首先利用熵值法计算出新疆各地州市2000—2017年的综合评价得分,然后运用Arcgis对新疆各地州市的时空分异进行可视化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法进行聚类分析,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影响不同地州市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关键因素。结果显示,新疆的新型城镇化整体发展存在"中间高,南北低"的空间格局,各地州市呈现明显的区域差异,经济增长指标是关键影响因素,社会城镇化是重要影响方面。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是城市发展的目标,评价新型城镇化水平有助于提高市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因而对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至关重要。将文化潜力要素加入改进的“星系”模型来构建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体系,以成熟的专家意见法、相关分析法制定基于两步筛选法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技术路线,并采用融合了360度专家反馈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沈阳市进行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通过实例验证,沈阳市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真实有效,旨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与GIS技术,评价南昌都市区内各市区县经济发展层次与城镇化水平是否协调一致.首先根据本地区经济发展的基本特点,建立区内各市区县经济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进而计算出每个城镇评价单元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分指数,最后得到其经济发展综合指数与质量等级.利用ArcGIS 10.2软件及各评价单元的质量等级生成南昌都市区经济发展层次评价等级图,然后与该区内城镇化水平图进行对比分析,构建位序差分级图,以便更好地分析评价南昌都市区各市区县城镇化发展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南昌都市区内大多数区县的经济发展层次与城镇化水平并非处于协调发展状态,对此文章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TOPSIS模型的湖南省新型城镇化
发展质量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价湖南省各市州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从经济城镇化、生活城镇化、社会发展城镇化、生态环境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等5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并运用基于熵权法的TOPSIS模型,对湖南省14个市州的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综合水平进行测算。结果表明:只有省会长沙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其余市州新型城镇化水平普遍偏低,且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显著。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湖南省14个市州分为三类,第一类为长沙市,第二类为株洲和湘潭,第三类为岳阳、常德、邵阳等11个市州。根据影响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提出促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兼顾公平,促进各市州的协调发展;融入长江中游经济带发展大局,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提高农村居民收入,统筹城乡发展;加大环境污染防治,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7.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37(1):33-40
绿色城镇化是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绿色城镇化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绿色发展",因此选取人口转移、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作为反映绿色城镇化水平的一级指标,构建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的方法,评价我国31个省份的绿色城镇化水平。结果显示:我国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不平衡性,呈现自西向东的阶梯状分布,西藏、甘肃等西部偏远地区省份的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整体靠后,其绿色城镇化建设极度欠缺;河南、湖北、湖南等中部地区省份的绿色城镇化发展处于中间水平;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等东部沿海地区省份的绿色城镇化发展水平较高,在全国处于靠前的位置。因此,应采取推动城镇产业向绿色产业转型、科学规划绿色城镇化建设格局、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措施来推进我国绿色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明确了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在我国的发展现状,指出新型城镇化发展面临资金投入不足、土地管理制度不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及生态环保意识薄弱等瓶颈。归纳总结了阻碍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因素,建立新型城镇化发展瓶颈综合评价体系,通过计算得到阻碍新型城镇化发展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并运用灰色评价理论,建立了基于AHP的灰色综合评价模型,消除偏差影响因子,找出阻碍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关键因素并提出消除阻碍新型城镇化发展最大瓶颈的针对性策略,为新型城镇化在我国的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卢继富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156-158
目前,我国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遇到师资队伍水平仍然不容乐观,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缺乏合理性,职业教育课程规划和设置的目标滞后,资金投入不足和公众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等诸多问题。我国城镇化的推进与职业教育的发展相辅相成,一方面职业教育的发展促进了我国新型城镇化的进程;反过来,我国城镇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也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诸多机遇。面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发展的机遇,职业教育要采取诸如定位市场需求,明确办学特色和发展方向;创办特色专业,着重发展优势专业,打造品牌;建立"教育、就业一条龙"系统;实行多元化办学投入机制;加大职业教育的宣传力度,增强职业教育发展后劲等对策以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7):468-474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坚持新型城镇化道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着重提升城镇化质量。吉林省作为欠发达地区,当前,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已成为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近年来,吉林省城镇化率持续偏低,为全面了解并深层次认识全省城镇化发展所处的阶段与态势,发现城镇化进程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客观评价吉林省城镇化的发展水平,促进吉林省城镇化健康发展,构建吉林省城镇化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1.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2):85-92
单纯的城镇化发展已不能满足现在的发展要求,新型城镇化应运而生。为客观评价中部六省新型城镇化水平,构建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完全客观地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对中部六省2006—2015年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从时间和空间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深入分析各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从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来看,安徽省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最好,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他五省发展过程都不理想,整体呈下降趋势。第二,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来看,湖北省最好,河南省最差。第三,各省新型城镇化有其各自的发展特点。因此,各省应因地制宜,积极寻找对策,发展各自独特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2.
根据新型城镇化的具体内涵,从经济、社会、人口和土地4个方面出发,利用熵值法,构建对1990-2012年合肥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测度评价体系。综合测度的分析表明合肥市的新型城镇化综合水平与官方公布的人口城市化有高度的正相关性;合肥市的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且以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为主要特征。同时发现第三产业、公共交通和城市环境水平对合肥市城镇化的带动作用较小。合肥市应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着力保持城镇化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13.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当前最主要的发展战略。通过总结新型城镇化的本质特征,可以研究并提出新型城镇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和方法,进而可对我国近20年来城镇化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协调性等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注重质量、统筹城乡、绿色发展的城镇化;1990年以来,我国城镇化总体趋势是好的,但个别年份略有波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关键环节是缩小城乡差距和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4.
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实施成效评估的基础是构建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 关键是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基于马克思城乡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等构建了多维 度城镇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长沙及全国其他大中城市宏观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 制法评估了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政策对城镇发展质量的系统影响.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 综合试点政策虽然提升了城镇综合发展质量,但政策边际效应呈递减趋势.而且试点政策 对城镇发展各维度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具体表现为对经济发展维度与环境发展维度的影 响呈现出“此升彼降”的反向关系;相对于社会发展维度,试点政策对城乡发展维度的边际效 应更加稳定.从城镇发展质量评价指标的权重看,公共医疗服务水平的边际提升,对提高城 镇综合发展质量的贡献度最大. 相似文献
15.
王守智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26-34
城镇化是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强劲动力。然而近些年我国在推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不但衍生出诸如大中城市普遍出现的交通日益拥堵、人口不断膨胀、就业形势严峻、贫富差距拉大和环境污染严重等"城市病"问题,而且也出现了中小城市和城镇发展缓慢、城乡二元格局不断拉大、农村的"空心化"以及留守人口等问题。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审视和思考,既要继续推动城镇化的发展,也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相似文献
16.
17.
本文运用ADF单位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及回归检验等方法。对2004年至2012年的新型城镇化率与农业发展方式衡量指标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新城镇化率与农业发展方式衡量指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当前农业发展方式与新型城镇化之间存在脱节,农业发展过度依赖化学投入背离新型城镇化要求,机械农业仅能在一定程度的上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因此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型应当以绿色环保为前提,以改进机械农业为动力,以创新生产经营组织形式为目的,适应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以五年规划为研究视角具体阐述了历次五年规划的城镇化建设情况,基于 L -Q 灰色预测模型对“十三五”时期中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速度进行预测。结果表明:“十三五”时期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势头良好,截至“十三五”末,城镇化率将达到64.26%,提前完成《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制定的目标,并具体分析原因。 相似文献
19.
聂飒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7,36(4):106-114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从人口质量、经济质量、生活质量、环境质量和统筹城乡质量五个方面构建云南省城市发展质量统计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熵权的TOPSIS方法针对云南省各州市及六大城市群进行统计综合评价分析。研究表明,除省会昆明以外,其他各州市的城市发展质量普遍偏低,并且各区域内城市发展极不平衡。最后,根据综合评价结果探讨云南省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渝西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106-114
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从人口质量、经济质量、生活质量、环境质量和统筹城乡质量五个方面构建云南省城市发展质量统计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熵权的TOPSIS方法针对云南省各州市及六大城市群进行统计综合评价分析。研究表明,除省会昆明以外,其他各州市的城市发展质量普遍偏低,并且各区域内城市发展极不平衡。最后,根据综合评价结果探讨云南省城市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优势与不足,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