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实践的唯物主义”在中国现当代实践中的确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一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当代阐释。作者不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讨论局限在文本的考证之中,而是使它同社会实践、特别是中国现当代实践进行对比和验证,从而引出必要的结论。作者认为,“实践的唯物主义”是以科学实践论为理论硬核的唯物主义,它在世界观、认识论、历史观三个层次上由抽象到具体地展开,形成了逻辑一贯的论释体系。作者考察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论证了指导着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的哲学,不是非实践论的“物质一元论”或非唯物主义的“实践人本论”哲学,而是贯穿了“实践的唯物主义”精神的哲学;毛泽东、邓小平的哲学思想继承和发扬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精神,即“实践的唯物主义”精神,由此成功地制订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成功。这是对“实践的唯物主义”在中国现当代实践中的确证  相似文献   

2.
当代性视野下的马克思哲学研究方法之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法论自觉是马克思哲学研究真正进入学术化层面的标志。回顾与反思近几十年来马克思哲学(文本)解读模式,无疑具有“清理地基”般的重大意义。“价值中立”、“原理预设”、“本体论诉求”、“去语境化引用与圣经式阅读”、“解释的经验化”、“回归形而上学之思”以及“哲学体系重新建构”等在不同时期占据主流话语的解读模式,其产生既有特殊时代背景的原因,同时也基于我们自身理论认识的局限。在推进马克思哲学当代化理解的同时,同样存在着诸多值得进一步反思的空间。站在新的实践高度和学术视野之上,我们发现,以历史生成视野和历史发生学为特质的深层文本解读模式,在推进马克思哲学研究、凸显马克思哲学当代意义方面可能会发挥积极的理论和实践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国社会改革开放以来,在哲学改革的讨论中,最重要的事件,莫过于马克思实践观的深入论证和马克思实践唯物主义哲学的提出。在对实践和实践哲学的研究中,确实存在一种如同李鹏程先生在《到底什么是“实践”?》(载《南京社会科学》1996年第6期)一文中所说的倾向,即把实践和理论相对待、把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相对待,似乎实践就是一种行动,实践哲学就是关于行动的学说,甚至是“无思想的实践”学说。然而,李先生虽然指出了主张“无思想的实践”是一种“把实践强调得过了头”、“把所谓的‘实践’强调到绝对的观点”的不良倾向,但是…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我国哲学界近年来开展讨论和争论中,同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工作者却对这个哲学的本质规定长期得不到一致认识的状况,提出了坚持学理探讨与实践分析相结合、从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元性本质规定的研究方向,据此评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前提”、“实践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理论硬核地位”、“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历史创造活动中的选择性与非选择性的统一”、“研究人学的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原则”等五个方面的争论,肯定了上述命题的科学性,指出这些结论既合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文本,又合于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评价了与此相异以至相悖的不同意见。在此基础上,文章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元性本质规定,提出了六个基本点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基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整个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最基本的观点。没有科学的实践观,就没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实践中进行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工作,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下面就这个问题谈几点不成熟的看法: 一、根据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经验,对实践的含义和内容进行了新的理论概括和科学规定。马克思认为,实践是人的“感性活动”,“客观的活动”;列宁把实践称为“人的有目的的活动”,认为实践是联系主体与客体的“环节”和“交错点”。毛泽东同志进一步把实践的含义科学地表述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指出实践就是“做或行动”,是“人类  相似文献   

6.
哲学的奥秘是人,哲学以人为主题。哲学的出发点、前提和立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人”的理解。一定意义上,人学是哲学的核心。韩庆祥教授最新推出的《思想是时代的声音》(新世界出版社2005年7月版,以下简称《声音》)一书,既是作者对20几年学术历程的清理与总结,也是作者学术心路历程的真实写照,更是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人学和能力问题研究的综合性成果。正如作者在后记中写道:“从哲学到人学再到人的能力问题研究的转换,既是时代和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我学术研究的基本历程和学术思想发展的大致脉络。”由于作者在思维方式上的突…  相似文献   

7.
法国思想家米歇尔·德塞尔托日常生活实践理论为生活哲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对日常生活态度的转变、对空间实践论述的转变、以及对消费生产分析的转变,对当代人追求自由自在生活,创造“诗意栖居”的审美生存方式,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宋明理学在整合儒、道、佛三教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舍传求经”、“疑经改经”、“六经注我”三个阶段。这对中国哲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参照意义。新的千年要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就要在整合马克思主义哲学、西方哲学、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上创建新的中国哲学。创建新的中国哲学,第一步,要回到中西马的原创文本;第二步,发现其理论本身的问题以及理论与实践结合中产生的问题,对理论的绝对性提出质疑;第三步,在综合各种理论与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理论的再创造,即创建有特色的、全新的中国哲学。  相似文献   

9.
论“实践辩证理性”范式中的否定之否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的实质是“实践辩证理性”,基于这一思维方式来研究哲学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要求。对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探讨也应如此。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否定之否定原理,并非在经验意义上、在任意维度上确立起来的,而是在“实践辩证理性”的思维方式中,获得哲学辩证论的学理分工与定位的。作者认为,否定之否定原理与“实践辩证理性”的整体观密切相关,正是宏观的哲学视野使得哲学辩证论有必要从事物发展相对完整的全过程中去理解和把握其总体趋势与基本道路。文章在明确了否定之否定原理的研究对象之后,还对否定之否定的动力、内容、形式与特点等理论问题作出了一以贯之的阐释。文章对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矛盾与非基本矛盾、基本阶段与“自然阶段”、基本形态与非基本形态等作出了明确的划界,从而,在否定之否定问题上,把客观辩证法、主观辩证法、实践辩证法在“实践辩证理性”的哲学范式中统一了起来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本质是“实践的唯物主义”。邓小平以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精神的深刻理解和科学把握,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实事求是与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联系起来,并提出“解放思想”这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原则,强调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包含着深刻的实践唯物主义的思想内涵,集中体现了这一新世纪的根本要求。基于对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哲学思考,邓小平又在实践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生产力标准和三个“有利于”标准,拓展了实践唯物主义思想路线的理论内容。  相似文献   

11.
当代国外实践哲学和实践唯物主义研究之理论主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国外的实践哲学和实践唯物主义理论主干进行了清理,这一主干包括了早期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代表葛兰西、青年卢卡奇,法兰克福学派的柯尔施、施密特,南斯拉夫“实践派”及捷克的科西克等人的实践哲学思想。中期的本世纪60年代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如东德的柯辛“一体化教科书”和赛迪尔的“实践中心论”思想。最后是本世纪70年代以后日本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派的芝田进午、岩崎允胤等人的新体系及广松涉的实践“关系本体论”。本文作者力图通过总括性地梳理,为我们勾勒有关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派一系的沿革、传承和重点关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实践的唯物主义与价值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实践的唯物主义与价值问题李德顺在中国当代哲学研究中,价值理论的兴起和确立,是同“实践唯物主义”的探讨和应用分不开的。二者之间表现出深刻的内在联系。理解这种联系,对干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及其在当代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实践唯物主义”的三个基本...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特别是马克思本人,对“人”的问题有着极其深刻的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与“人”的研究是分不开的。在“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的研究中,“人”的问题是极其重要的内容。马克思的哲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实践哲学,是关于人的存在的实践哲学。与脱离开人的活动和实践来谈论人的存在的近代西方哲学观念不同,马克思从人的社会存在和社会实践出发,把人类历史和世界理解为社会实践的产物,还进一步强调了个人的独特性,提出了人在社会实践中诞生与发展以及有关社会关系的理论,完成了对人的社会化的唯物主义的论证。这是我们至今研究“人”的问题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4.
“生活”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基础意蕴。源于生活、理解生活、批判生活、创造生活,是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特点与使命。在生活事实理论、生活批判理论、生活认识论的有机统一中,作为“实践唯物主义”、“新唯物主义”的马克思哲学同时也是“真正的生活理论”、“真正的生活哲学”。  相似文献   

15.
关于马克思学说的双重解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衣俊卿 《学术研究》2001,(12):76-79
本文认为,马克思的哲学是关于人的存在活动和本质的深刻阐释,是人的存在的本质性文化精神的自觉澄明.马克思哲学需要不断同现代理论与实践展开对话与碰撞,从而不断引发重大的理论与实践争论,催生新的理论流派和新的实践模式.从这种意义上讲,对马克思哲学的不断阅读和重新阐释,是马克思学说的一种重要发展途径.作者认为,在基本的理论形态上,马克思哲学表现为关于人的存在的实践哲学,而具体的表现形态上,它表现为人的实践的超越本性和批判精神的文化哲学.  相似文献   

16.
实践与人的现实生命--对"生存论本体论"的一点辩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来 《学术研究》2004,3(11):46-51
“生存论本体论”是近年来国内哲学界不少学者试图从一个新的理论视野来深入阐发马克思哲学所作的一种具有较大影响的理论探索。本文以哲学史为深层背景 ,通过对实践概念与人的现实生命之间内在关系的探讨 ,着重阐述了“生存论本体论”的理论根据、主要问题、基本内容和根本旨趣。笔者希望通过这种有益的讨论 ,切实活跃和推动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白刚 《东岳论丛》2002,23(5):142-143
当代中国哲学的百花园中 ,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重现了社会哲学的“新面孔” ,从而为我国当代哲学研究注入了一股新的生机和活力。但是 ,社会哲学的理论内涵、基本问题和学科性质是什么 ?一直是学界关注和争论的问题。涂可国先生的新著《社会哲学》从以上理论视角 ,为我们理解和定位社会哲学 ,提供了很有意义的启示。在书中 ,作者结合自己多年来对社会哲学的不懈探索 ,主张将社会哲学界定为“从哲学角度研究社会最一般的本质、结构、功能、过程、特征、方面、趋势及发展等问题的普遍性理论” ,并尝试提出了社会哲学的三种基本类型 :广义…  相似文献   

18.
“实践唯物主义”理论旨在高扬和建构一种新的主体哲学,力图在消解传统哲学本体论的基础上为人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作用确立真正的根基。由此引发了人们对哲学本体论的不同理解和诠释。这种理解和诠释上的分歧是方方面面的,但有一个问题是最为根本的,即究竟什么是哲学本体论、哲学本体论要探究和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以及哲学本体论存在的根据何在。分析和阐明这些问题,是澄清各种分歧的实质所在的理论逻辑前提。一、哲学本体论存在的根据本体论是研究存在及其本质和规律的学说。诚然,各门具体科学也研究存在及其本质和规律,但它们所触及的…  相似文献   

19.
上世纪80年代起,自组织理论和复杂性科学等理论的引进和深入研究,对国人传统的自然观产生了巨大的震撼;而科技哲学内部的危机与分化催生的科学实践哲学等新学科分支又强烈冲击着科学技术哲学的既有观念。在引进消化这些理论的同时,怎样避免对这些理论概念的滥用和误用?中国的科技哲学工作者在接受国外理论的同时怎样做出自己的贡献?我们如何构建自己的“地方知识”,并使之具有普适性等等问题,对当代中国的科技哲学的发展不无重大意义。当代哲学问题访谈理应关注这类问题。当年,吴彤教授同沈小峰先生、曾国屏教授等一道为引介自组织理论和复杂性理论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此后在这些领域里他持续不断地开掘耕耘,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近年来,他又敏锐地把握国际学术界的前沿动向,在国内较早自觉地开展了科学实践哲学的研究和探索,并力图开辟一条把科学实践哲学与复杂性科学、自组织科学研究相互结合的,既以特殊科学的科学哲学研究为基础,又关注一般科学哲学为视野的“三生万物”的学术研究之路。他的“从自组织观看‘李约瑟问题’”、“复杂的实在”、“复杂性概念研究及其意义”、“走向实践优位的科学哲学”等数十篇论文集中反映了其研究旨趣,代表了这些领域国内研究的前沿水平。  相似文献   

20.
作者认为“与时俱进”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三个概念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逻辑关联,是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高度统一的客观基础和哲学依据就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