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马锡珍 《中国民族》2007,(10):32-33
回族舞蹈是伴随着回回民族的形成、发展而逐渐形成的,是在伊斯兰文化和中国本土文化的双向交流、渗透过程中新的文化创造,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由于宗教观念和民族生活的特定性,回族舞蹈无论是流散于民间的娱乐活动还是舞台表演的作品创作,都是在以表现民族精神气质、反映民族思想感情、展示民族生活风貌过程中形成自己艺术审美独特风范的“这一个”。回族舞蹈的发展也必将是在当代精神的发展创新中,不断完善着自己“这一个”的形式美创造。  相似文献   

2.
回回民族简称回族。早在 1941年延安解放社出版的《回回民族问题》一书中就指出 :“中国的回回 ,原来是元时波斯等地的回回人迁移到中国来的。”这个结论无疑基本上是正确的。据李松茂教授《回族研究史四十年》介绍 ,《回回民族问题》一书 ,是根据中共中央书记处讨论 ,由毛主席批示“中央书记处原则通过”的《回回民族问题提纲》编写 ,并经中央宣传部审查同意出版发行的。回回一词曾泛指中亚、西亚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 ,并不是说凡中亚、西亚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都是回族。研究回族的历史 ,往往和丝绸之路联系起来。远在唐宋时期 ,即有不少…  相似文献   

3.
宗教信仰与族群边界--以保安族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回”原为一个以宗教来认同的族群集体。建国以后 ,国家承认了“回回”的民族身份 ,定名为回族 ,并依据斯大林民族定义进一步将原一律包含进“回回人”中的别具自身文化特点的一些群体识别为单独的少数民族 ,如保安族、东乡族和撒拉族。这样 ,在甘青宁地区穆斯林社会中又出现了一道新的社会边界———民族。那么 ,在当代社会生活中 ,在这个由宗教提供最主要的社会互动关联体系的社会中 ,人们如何区分群体 ?怎样确定群体之间的互动规则 ?基于宗教信仰差异的社会边界和国家认定的民族边界分别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 ?社会生活中真实的族群边界是什么 ?本文试图以保安族为例回答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4.
关于回族文化教育二三问题的思考喇秉德面对充满激烈竞争的当今世界,作为中华民族一员的回回民族如何繁荣发展脐身先进民族之林而不落伍,事关民族前途命运,每个回回人不能不慎思之。一、从回族文化发育的“三板块”情形说起在中国回族和伊斯兰教的发展历史上,其文化发...  相似文献   

5.
回族食俗特质谈赵慧回族,是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十个少数民族之一。在祖国大家庭中,回回民族是一个独具特色的、逐渐形成的人类共同体。从其"先民"算起,迄今已有干年以上的历史,人口已达860多万。全面考析这样一个庞大的人类群体的饮食习俗,无疑是一项浩大的综合...  相似文献   

6.
回族婚姻择偶中的“妇女外嫁禁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族妇女的外嫁禁忌,有生活习惯、民族风俗、宗教戒律方面的原因,但主要的还是民族心理因素作用的结果。回回先民入居并立足中国的基本条件,是实行“民族外婚姻”,而后来“民族内婚姻”则成为保证回族群体得以稳固的重要保障。妇女外嫁禁忌是回族历史的发展“天平”能够保持相对平衡的重要砝码之一。  相似文献   

7.
回回民族作为一个文化共同体,客观地存在着,较长时期里,只是朦胧中被人们感知着,却没有得到社会普遍的确认。由于主体意识的模糊,甚至在回族人中,对自己的民族,对自己的民族归属毫无认知者也非少数。即使那些坚持个人修持的信士,他们身上最充分地体现着回回作为一个民族的质的规定性。但是,其中不少人亦只有“我是穆民”的宗教遵信上的自我意识,以伊玛尼作为唯一的视角,界定着彼此与亲疏,几乎没有民族意义上的“我是回族”的观念。回族是华夏土地上一个最年轻的民族,她的史前,不是混沌初开的远古,而是居于世界文明峰巅的唐宋时代。她形成之后,中国在缓慢地走向近代社会,高度发展的文明辉映着,又足可以对于回回民族作出较为清晰的观照。她参与着历史的进程,又在历史的日  相似文献   

8.
对回族民间文学学科的界定历来都是许多学者讨论的重点,但从近20年来出版的回族文学、回族民间文学和回族文化学等著作来看,许多学科的学者对回族民间文学学科界定大都单纯地从本学科视角出发,得出的结论也就略显得不够全面.因此,回族民间文学不是单纯的某一学科的概念,它应是一个从民间文学学科本体出发的复合型概念,即含有民族的属性特征、民间文学的本体论特征、文学的审美属性特征和生活属性特征.因此,回族民间文学界定既要突出民族的属性特征,也要强调文学的民间状态和回族民众这一群体的集体口头创作和传承的特征.  相似文献   

9.
华涛  翟桂叶 《民族研究》2012,(1):12-24,108
现有研究表明,中国讲汉语的回回在晚明已经形成为一个具有共同祖先认同的独特的族类群体(民族),但是到晚清特别是辛亥革命之后,出现回回学者关于"回族界说"的争议,而且大多数回回精英都不主张回族是一个独立的"民族",也不赞成使用"回族"的称呼。本文认为回回精英的这种立场,主要是因为从西方传入的"民族"概念蕴含"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意义,而中国的回回用"争教不争国"表达了在政治上认同中国的生存策略。这种生存策略的确定,不仅与清代后期的民族压迫有关,而且也受到民国期间中国大社会(国民党和大多数主流学者)的"民族"理论和方针的影响。反观中国共产党的《回回民族问题》(1941年),一方面尊重学理,没有否认中国多民族国家中存在汉族以外的"民族";另一方面修正了少数民族"民族自决"的主张,改为民族平等下的"民族自治"。其在学理上确立了多民族国家中真正实行民族平等政策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中国回回民族指明了不需要否认自己民族身份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读了回族青年学者李建彪同志的学术文集《执著岁月———回族与伊斯兰文化》 ,使我好像再一次走进了回回民族古老而年青的历史 ,看到了回回民族的形成、发展以及对祖国母亲所做出的杰出贡献 ,感到了回回民族以鲜血和生命捍卫起来的民族性格 ,体会到了博大精深的伊斯兰文化对回回民族潜移默化的巨大影响……作者怀着对回回民族的赤子之心 ,以严谨的治学态度对回族史和伊斯兰文化进行了多方位、多侧面、多角度的审视和研究 ,读后使人耳目一新 ,起到了促进各民族相互了解 ,加强民族团结的现实作用。回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员 ,勤劳聪慧 ,刚毅…  相似文献   

11.
据《辞海》(简缩本595页)上说,元代杰出的少数民族诗人萨都剌“先世为西域回回族(答失蛮氏)”《民族词典》上也说他是“回回人”。《中国大百科全书·民族》卷讲:“元明以来,回回中涌现出象诗人萨都剌……等人,为丰富中国历史文化做出了贡献。”(见184页),通过上述大型工具书来看,萨都剌是回族人。  相似文献   

12.
丁俊 《回族研究》2007,(4):47-52
回回民族是诞生于中华大地且文化起点较高的一个年轻民族。回族文化吸纳和融合了伊斯兰文化和中华文化的精粹,底蕴深厚,义理深邃,内涵丰富,特色鲜明。回族文化不仅塑造了回回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而且丰富了中华民族的文化宝库,是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全面研究回族文化,进而深入探究回族文化的核心理念,准确把握回族文化的基本精神,不仅有利于回族人民实现文化自觉,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而且有助于建设中华各民族和而不同、和合共生的和谐文化,促进民族团结,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回族文学与回族的民族心理赵慧无论从哪一种意义上说,一个民族的文学都是该民族的自觉,是该民族精神生活的花朵和果实。回族文学自然也不例外。自回回民族开始形成,其文学便同步于历史的进程。而回族文学的发展必然是以自己本民族的鲜明特色为根基的。回回民族的心理素...  相似文献   

14.
一研究伊斯兰文化与回族历史,不外乎史论的确立和史实考订。但开始研究之前,必须先打好一种基础,这就是史料的搜集整理工作。对中国古代汉族文人学士而言,伊斯兰文化是域外文化,回回是外来蕃客,“自古华夏,不育异类”(《左传》),所以,当两个民族、两种宗教、两类文化在相互接触与交融中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时,被对方加以排斥就是不难理解的了。伊斯兰文化活动与回回人的生活,不仅难进入汉族正统文人的视野,而回回宗教上层和众多教民也视读汉书、写汉字、接受汉礼俗为弃典忘祖。在这种背景下,不但有关伊斯兰文化与回回历史的阿拉伯文、波斯文…  相似文献   

15.
沧州回族武术文化是区域性民族民间文化的一种,这种文化的主体是人,其文化生存土壤是中华武术文化大系统,其文化底蕴是回回民族传统文化。基于这样的认识,本文在占有田野调查第一手材料、方志材料、口碑材料的基础上,以沧州回族武术文化主体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沧州回回入居渊源为切入口,从横(沧州回族武术文化现状调查)、纵(沧州回族武术文化发展概况)两个方面对沧州回族武术进行了全方位的文化透视,力图理清沧州回族武术文化发生的原因、发展的脉胳,弄清沧州回族武术文化的内涵、功能、意义,以及其与中华武术文化、回回民族传统文化的关系,以便我们站在文化高度上更全面、更深刻地认识这一民族民间文化的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6.
回族是一个独具特色的民族。就一般而言,大多是先有民族,而后有宗教,且只有一部分人信教,回族则不然。她先是有宗教,而后才有其民族,因而全民信教。伊斯兰教义深人人心,影响着整个回回民族,根深蒂固,源远流长。这种影响不仅表现在回回民族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更重要的表现在对回回民族心灵的教化和熏陶,一心向善近主,追求生活上的真、善、美,纯洁自己的灵魂。 我国的回回民族常以“清真”自称。何为“清真”?最朴素的诠释是,清者洁净,真者真实。“清真”即清洁真实。回回民族崇尚清洁,不只是指反映身体洁净,更讲究的是…  相似文献   

17.
知识荟萃     
回族为何马姓多“十个回回九个马,不姓马来也姓尕”.那么,为什么回族人姓“马”的多呢? 回族不是“外来民族”,但血统中有某些“海外关系”.回回人在形成民族之前,他们以波斯语或阿拉伯语命名,但有名而无姓.回回人在与汉族和其他民族长期相处的过程中,也发生了姓氏方面的交融.  相似文献   

18.
回族谚语约定俗成,具有深刻的内涵与闪光的哲理,长期在回族社会生活中广泛流传,对于塑造回回民族的心理素质,曾产生不小的作用。时至今日,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现实生活中仍具一定生命力,不失为回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9.
中亚回族即东干族,是清末由中国西北地区迁移到中亚地区的一批回民及其后裔。中亚回族中至今流传有很多民间故事和民间谚语等。其民间文学丰富多彩,既保留有中国传统文化的色彩,也具有东干族的民族特征,充分表明了中亚回族人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坚守。  相似文献   

20.
回回是一个民族 ,这样一个简单的问题 ,但是在解放前 ,却长期存在很大的争议。国民党的大汉族主义者 ,根本不承认回回是一个民族 ,它们在以蒋介石署名的《中国之命运》一书中 ,将回回定为“生活习俗特殊之国民” ,“只准称回教 ,不准称回民”。民间的一些回民组织 ,比如“回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