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在中国近代教育体系建立与发展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学校对逻辑学教育给予了充分重视,是中国近代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传播近代新学,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近代逻辑学教育在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师范教育中有其独特的内容与特点,对推进近代教育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完善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逻辑学在知识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在中国现当代教育体系和教学内容方面,逻辑学需要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产生于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在中国近代科学教育产生和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中国古代科学教育传统为近代科学教育的产生奠定了文化基础;另一方面,中国近代实施科学教育引发的激烈论争及影响,传统的治学方式对近代教育中科学精神的影响等,又透视出传统文化对近代科学教育的阻碍作用.  相似文献   

3.
近十年来的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近代女学的创办,中国才产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女子教育.近代中国女子教育是近代中国社会中一个特殊而又重要的方面,本文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教会女学及外国对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作用等方面,对近十年来发表的研究近代中国女子教育的成果进行了梳理、综述.  相似文献   

4.
近代中国一批有志之士走出国门,学习,吸收西方先进的教育经验,回国后,在教育实践中结合中国优良的教育传统,为我国近代教育开创了新的局面.郑晓沧作为该时代的代表人物之一,在学校教学,师资管理、科学研究等几个侧面有自己独到的见解.  相似文献   

5.
清朝政府在引入电报时,曾创建了一系列电报学堂,其中以福州电报学堂为滥觞。该学堂在近代中国的教育转型中所具有的示范意义不容忽视。从办学动机看,福州电报学堂是清朝疆臣“权自我操”理念之产物,透视出的是近代国人的强烈主权意识。从教学运行看,该学堂属临时性质,无论是教学内容抑或教学手段,皆具有较强的近代性,与中国传统教育大有区别。从教学效果看,该学堂培养出的中国首批电报技术人员,为日后中国电报建设尤其是台湾地区的电报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从而成为近代中国成功移植西式近代工程技术学校的先驱之一。  相似文献   

6.
清末新政期间的教育改革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废除科举成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全国各地掀起创办近代学堂的浪潮中,安徽铜陵近代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根据有关资料对铜陵近代教育的发展状况、特点及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中体西用"的洋务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的起点.对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影响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成为近代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新的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和教育管理的出现,推动了教育近代化的进程;留学教育的推行,使中国近代教育主动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教育开始于1840年到1919年的“五四”运动,随着封建学校教育体制的崩溃,中国许多教育志士投身于新的学校教育体制的构建活动中。康梁变法失败后,蔡元培也弃官投入了教育救国的思潮中,构筑起了中国资产阶级的教育体制,并对学校教育进行大胆的改造和创建,成为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和集大成者。一、首次在近代新式学校内举起反封建的伟大旗帜,把教育与革命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近代教育救国思潮有了崭新的内容和形式。二、对北京大学的成功改革,推动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现代化。三、“思想自由、兼容并包”营建了中国历史上思想的第二次大繁荣,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摇蓝,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辟出一片沃土。在中国近代教育中,蔡元培首先在上海南洋公学拉开新式学校反封建的序幕,并始终把教育作为谋求国家富强的关键和一生的追求,他善于吸收借鉴外国教育的精华,从民族的实际出发营建新的学校教育体制,他对北京大学的成功改革,推动了中国近代学校教育的发展,称他是近代孔子,中国近代最伟大教育家都是最贴切的、真实的。  相似文献   

9.
湖南时务学堂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所著名的学堂,也是湖南第一家新式学堂。在教育宗旨上,时务学堂将中国传统书院的人格教育与近代西方大学的知识教育结合起来,以培养出既有士大夫精神人格、又拥有西方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知识和思想的近代知识分子。在教育内容、课程安排上,时务学堂将中国传统书院教学内容与西方大学教育教学课程结合起来。在教育方法上,时务学堂将中国传统书院教学方法与西方大学教育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时务学堂兼传统书院与近代大学之长的特点,为中国高等教育转型做出了重要探索。  相似文献   

10.
清末新政期间的教育改革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废除科举成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在全国各地掀起创办近代学堂的浪潮中,安徽铜陵近代教育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根据有关资料对铜陵近代教育的发展状况、特点及影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现代汉语教学改革与大学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将大学人文素质教育渗透于现代汉语课堂教学之中,是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在现代汉语课堂教学中适当穿插蕴涵了人文精神的古汉语修辞材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文素质教育的一种新的教学尝试。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这种新的教学尝试是成功的,是现代汉语修辞教学与大学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的一种比较好的新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2.
蔡澄清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融合中构建起了"语文点拔教学".其高效性、灵活性、整体性的特质使之成为一种科学、先进的语文教学法.该实验及其成果对语文乃至整个教育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近现代历史的主题和主线,因此,有必要将“中国梦”教育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教学进程。在讲授完中国近现代史之后,以专题的方式、以“中国梦”为主线来梳理和巩固整个中国近现代史,既可强化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容,又能系统、深入地剖析“中国梦”,从而真正实现历史课教学与“中国梦”教育的目的,使当代大学生勇于担当实现“中国梦”的神圣使命。  相似文献   

14.
生命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具有健全人格公民的迫切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是语文教育自觉承担的神圣职责,也是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装饰图案设计的教学中,适当融入"中国传统图案",以传统图案学习为媒介,通过有针对性的创意作业训练,能够强化和提高学生的创作构思能力,增强作品的表现力。由此建立的现代装饰图案设计教学体系,能够推动设计教学进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使现代装饰图案教学在设计教育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激发大学生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兴趣和动力,应当在教学中突出其时代性,把中国近现代史与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联系起来,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观察当今世界,拉近该课程与大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教学过程中要注重讨论式教学,切实提高教学实效,真正实现"纲要"课程历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从创造性人才培养视角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建设创新性高校和创新型国家的新的历史使命,中国高等教育面临新的严峻挑战。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管理模式;以行政性管理为基础的管理运行模式;以及高度统一和单一性的高等教育招生考试模式,都不能适应创造性人才培养的要求。为此,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实现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转变,培育促进创造性人才成长的校园文化,构建现代大学制度,建立多元化和多样性的高考体制,并扎实推动基础教育改革。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教育所教授的是儒家的思想观点,其教育哲学所强调的是"质料";古希腊教育注重的则是并不包含具体思想观点的辩证法与逻辑,其教育哲学所强调的是"形式"。"质料"与"形式"的差别不仅是中西教育的根本差别,也是中西传统知识状态的差别所在:前者和王权结盟,而后者则基本保持独立。进入现代语境之后,中国现代文化理念体系决定了中国现代教育哲学必然从"质料"转向"形式",将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置于教育的核心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