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彭春是中国话剧创作的第一人,他于1915年创作的三幕话剧《外侮》,比现代文学史上认定的中国第一部话剧作品提前了四年;张彭春是中国话剧的第一任导演,自从他1916年回国加入南开新剧团后,便实行欧美现代戏剧流行的导演制;在中外戏剧双向交流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张彭春也是第一人。或许是由于他“所务太广”的原因,或许是由于他的国民党政府官员的特殊身份,使他对中国话剧的杰出贡献,始终没能引起有关学者、专家的关注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一个寒冷的冬日,在上海戏剧学院见到了卢昂教授。印象中的导演大多个性张扬,激情四射,而眼前的卢昂儒雅、谦和,更像一位久经历练、修养深厚的学者。 作为一名戏剧导演,卢昂在戏剧导演领域取得了诸多荣誉:霍英东教育基金获得者、中国戏剧新世纪杰出导演、中国文化部优秀话剧艺术工作者、上海市曙光学者……  相似文献   

3.
陈大悲是中国现代戏剧界集演员、导演、剧作家、戏剧理论家、戏剧教育家于一身的人物。他对中国现代戏剧最大的贡献是其对戏剧艺术和戏剧理论的研究态度,他一方面创办人艺戏剧专门学校,做一些普及戏剧常识的工作;一方面彻底批判旧戏、文明戏,为倡导爱美的戏剧理论扫清道路。陈大悲的《爱美的戏剧》是第一部关于研究戏剧艺术的书,填补了中国现代戏剧研究专著的空白。在该专著里,陈大悲第一次提出了关于剧本、导演、表演、舞台美术设计的系列理论,为中国现代戏剧的成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张彭春留学美国期间,认真学习西方戏剧和导演理论,第一个把西方现代导演理念和导演方法引入中国,把多部世界名著搬上戏剧舞台,赢得国内广泛的赞誉。他在话剧导演活动中体现了鲜明的现代意识。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学生新潮演剧的出现是中国近现代戏剧发展史上的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首先探讨"现代戏剧"的内涵及评判标准,使之成为我们分析清末学生新潮演剧与中国现代戏剧的发生之间的内在关联的逻辑起点,继以"春柳社"的出现为分界,把清末的学生新潮演剧分成两个不同阶段论述,指出国内学生演剧的近代戏剧性质,以及"春柳社"的出现及演剧对于中国现代戏剧的开创意义。  相似文献   

6.
和戏剧圈久违多年,密密麻麻的大小剧场正遍地开花,赶忙问剧协杨乾武秘书长,到底哪个导演好?回答很果断:“黄盈,超过孟京辉了。将来的戏剧是属于他这一辈人的。”  相似文献   

7.
黄豆豆.上海歌舞团艺术总监,国家一级演员,被誉为“我国最年轻的舞蹈家”。他代表国家多次出访演出.被誉为“中国的文化使者”。 粟奕,上海戏剧学院导演系毕业,是上海青年话剧艺术中心演员,也是一名戏剧导演。  相似文献   

8.
林兆华导演的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被誉为在中国最具先锋实验精神的戏剧作品之一.林兆华导演的<哈姆雷特>对传统理解下的作品主题进行了颠覆与解构,哈姆雷特的形象本身和他的所谓复仇都具有某种荒诞性,显示出了将古代与现代连接、西方与中国交错、经典与普通相融的特征,人人都是哈姆雷特.  相似文献   

9.
戏剧艺术自诞生一刻,就陷入二元分裂的命运,这是亘古至今诸多戏剧家无法更改的现实。长久以来,国内校园内缺乏戏剧艺术方面的专业指导,年轻人又摆脱不去追求时尚的驿动心态,再加上周边环境中充斥一种"颠覆传统、解构经典"的氛围。因此,学生在创作道路上难免陷入导演精神与文本精神、源于生活与源于意念的分歧,尽管他们不断地寻找解救之道,但终究还是步履维艰,难以突破现状。  相似文献   

10.
肖晶  厉恩宝 《金陵瞭望》2009,(29):84-84
11月26、27日.由中国国家话剧院演出.先锋戏剧导演孟京辉导演的小剧场话剧《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在江南631牛达剧场隆重上演。自2007年至今,《两只狗的生活意见》已经演出了近千场.足迹遍及北京、上海、武汉、苏州,所到之处均掀起了“两只狗”的热浪。该剧是一出由演员通过即兴表演编创的演出。  相似文献   

11.
《穿戴题纲》是一部非常珍贵的清代宫廷戏剧史料,记录了演出戏服、演出剧目和演出节令等信息,对于研究清代宫廷演剧形态弥足珍贵。它既有助于我们了解清宫的演剧历史、演剧服饰、演剧习俗,还有助于研究宫廷演剧对民间演剧乃至整个中国戏剧发展史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现当代戏剧纷繁复杂、昙花一现的各种形式也反映了在“现代性”的“解构”和“重建”的双重取向之间,艺术主体心灵的浮游状态。从艺术的主体心理动因角度,对戏剧艺术的发生、发展及其现代状态进行史论方面的探讨,可见人类主体心理需求是戏剧艺术形态的内在决定力量。  相似文献   

13.
民国是京剧发展的黄金时代,上海是民国京剧的最大市场。民国时期的上海京剧市场出现过形形色色的戏院,但这些戏院的经营模式却有着基本的规律。从戏院的组建来看,以租赁(或创建)舞台、筹股合资(或独资经营)和组建团队为一般流程;从经营策略来看,以聘请名角、排演新戏和班底演出为主要形式。了解上海京剧市场的基本经营模式,可为今日京剧市场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当前人们对于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问题的讨论主要局限于现代小说这类文体上,而没有充分注意到中国现代文学在文体方面存在的多样性的特点。中国现代戏剧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也是在很早就对现代文学的"现代性"予以关注的,特别是中国现代戏剧奠基人之一的洪深曾经系统地从理论上对中国现代戏剧的"现代性"做了分析和总结。在当代学者探讨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时,这一点几乎无人提及。这既不符合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实际,也不利于我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现代性"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本文梳理了巴斯奈特前后矛盾的戏剧翻译观。1985年之前她受到戏剧符号学研究的影响,重新审视戏剧翻译,认为戏剧翻译的评价标准是“可表演性”。然而,1985年之后,她又推翻了自己的观点,认为戏剧翻译者应该着重研究戏剧文本中的语言和副语言成份,而不是空洞的、缺乏定义的“可表演性”。对此,作者提出了自己的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翔实嵬集深圳戏剧演出史料的基础上,分析深圳实验戏剧形成的内外部原因、在深圳戏剧现状中的地位与特质、在国内乃至世界华文戏剧圈的影响,并阐述实验戏剧在健全的都市文化生态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英国戏剧理论家、演员、导演爱德华·戈登·克雷格的艺术理论与实践,客观评价了他的地位和作用,指出他的观点在今天仍然有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8.
抗战期间的戏剧"民族化"讨论,意在探讨如何把都市和农村的戏剧传统编织进抗战建国的国族论述,并在民族主义的书写诉求中实现二者的完美整合。"都市"中的戏剧实践在民族危机深重的时刻,无法担当凝聚民族共同体并发挥集体动员的职能,需要一个戏剧传统的再生产方案来为之鸣锣开道。现代知识分子从都市到农村的空间位移隐喻着两套戏剧知识系统和实践方案之间的冲突与互渗。  相似文献   

19.
晚清对戏曲的"发现"经历了一个颇为复杂的过程:以梁启超为代表的晚清改良派知识分子出于"新民"的目的而提倡的"戏"、"说"合一的"小说中国"理论,已经看到戏曲"剧本"对"营造人心"的作用;而稍后的戏曲研究者对剧场与舞台表演的功能的认识,已经涉及到戏曲艺术与"小说"的差异;民族危机的加剧和"民智"的现状使得晚清的"小说中国"理论遭到搁浅,而"戏曲"因其独特的存在方式,遂成为晚清"中国叙述"的重要载体,晚清知识界对"剧场国家"效应的聚焦由此发生,"粉墨"英雄遂成为"戏曲中国"的主体。  相似文献   

20.
由模仿开始的中国荒诞戏剧在经历了20年的吸纳、误读之后,最终形成了带有中国特色的荒诞喜剧。中国荒诞喜剧的生存形态主要有搬演型、解构型、组装型、原创型等四种。其形态特征主要包括闹剧式的舞台呈现、隐晦深刻的思想表达模式、反讽的美学构成、喜剧的终极效果等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