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现状通过对第二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资料分析发现,西部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仍是产业结构问题,表现在:1.从产业结构来看,西部地区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非常突出。经济改革25年来,我国西部地区三次产业变动较以往有所加快,产业结构有了一定程度的优化和提高。但是,第一产业在三次产业中所占比重依然较大,第一产业从业人数较多,产业结构水平低,在农产品中粮食作物多,经济作物少,显示西部地区农牧业经济特色明显;第二产业的整体专业化水平有不同程度提高,但工业内部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西部地区第二产业从业人数占三次产业从业…  相似文献   

2.
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讲,基本单位同人口一样,是构成社会经济的细胞,单位的总体状况和结构特点反映了一个地区的发展水平和产业特点。一、内蒙古单位基本特点(一)总体单位数增长较快,法人单位数的增长快于产业活动单位数的增长2011年年报数据显示,内蒙古共拥有各类法人单位147319个,与2004年"一经普"结果相比,净增加76122  相似文献   

3.
《上海统计》2001,(12):6-7
一、基本单位的概念 基本单位是指我国境内除住户以外拥有一定活动场所并从事一定生产活动的社会经济单位,按性质基本单位可以分成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是对我国各类单位所作的标准划分。所谓基本单位普查实际上是对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普查。  相似文献   

4.
第七讲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的主要内容□冶静怡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基层调查表分两种表式,一种是法人单位调查表,另一种是产业活动单位调查表,主要是用来反映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基本情况,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四方面调查指标。(一)反映单位基本信息的指标。这方...  相似文献   

5.
一、基本单位分布状况 (一)按类别分布看: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全区二、三产业法人单位中,企业法人67478个,比重为59.44%,机关事业法人23918个,比重为21.07%;社会团体和其他法人22119个,比重为19.49%.与第一次经济普查相比,企业法人增加36354个,增长116.80%;机关、事业法人增加2424个,增长11.28%;社团和其他法人增加3581个,增长19.32%.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我国统计单位的确定是以法人单位为基本原则的,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这一原则是基于当时的法人单位比较单一,较少跨产业、跨地区经营的现象,以法人单位为基础进行统计简单易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组织形式、经营业态日趋复杂和多元化,法人单位统计原则在现行分级核算体制下遇到了重复统计严重、与核算原则相悖、不利于新经济统计等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2008SNA关于统计单位的原则建议的研究,以及我国法人单位统计原则的演变和统计单位改革的实践总结,分析了现行法人单位统计原则以及跨省分支机构视同法人单位统计的弊端,提出了统计单位统计原则的三种改革设想:一是以产业活动单位为基本统计单位;二是以法人单位跨省产业活动单位作为单独的统计单位;三是在法人单位统计基础上对组织结构复杂企业进行企业结构调查,针对现行统计单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解决办法.最后对这三种改革设想进行了分析比较,指出了改革的难点,提出了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赵昌琼 《青海统计》2000,(10):34-36
基本单位是指我国境内除住户以外拥有一定活动场所,并从事一定生产活动的社会经济单位。按性质基本单位可以分成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是对我国各类单位所作的标准划分。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务院《关于进行全国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的通知》国发[1996j5号文件的精神,于1996年,我区对境内的1630个单位进行了调查,其目的主要是查清境内各行业的单位底数,为观察和分析基本单位的地区、行业、经济类型分布与发展变化情况提供基本统计信息。为地方政府制订产业政策、调整生产力布局和规划城市建设提供依据。回民区境内的1630个单位中,从业人员总数为107166人。由于城区内没有农业,即第一产业,其二产和三产的分布如下。其中第二产业从业人数为50125人,占到总人数的47%。二产(工业、建筑业)中的工业从业人数就高达43576…  相似文献   

9.
通过这次普查,来掌握各类单位地区分布、登记注册类型、规模结构以及生产要素的配置情况,为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政策、规划城乡建设等提供基础信息。此次普查的标准时点为2001年12月31日。普查的对象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含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法人单位及法人单位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包括各类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和其他法人,及其所属的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业、餐饮业、服务业等产业活动单位。普查的内容包括各类单位的基本标识、主要属性、基本状态和主要…  相似文献   

10.
按照国务院和省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山西省第一次基本单位普查手1996年组织实施。普查的标准时点为1996年12月31日,普查的对象和范围为全省辖区内除农户和个体户以外所有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注)以及隶属省内法人单位在省外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产业活动单位。一年多来,在各级政府和普查机构的高度重视和精心组织下,经过全省数万名普查人员的努力和全社会的积极配合,全省普查数据江总工作已经完成,至1997年7月底普查数据已全部上报国家,并通过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办公室质量验收审核。为了及时反映全省各类…  相似文献   

11.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及规律对我国产业结构历史演变轨迹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可从国内生产总值、从业人数两个角度进行考察:1.按GDP的角度进行统计分析。我们可从GDP(国内生产总值)的角度把我国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见表一:从表一可见,我国从1952年以来按GDP计算的三次产业结构的演变过程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离结构类型最高形态“三二一”只差一个发展阶段,反映出我国产业结构变化虽有曲折,但总的来看,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产业结构处于不断优化升级的过程之中,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按从业人数的角度进行…  相似文献   

12.
单位是社会的细胞,其总体状况和结构反映了一个地区的社会发展水平,单位的多少、规模的大小对经济发展和社会效益等有着直接的影响。据对全区基本单位统计:2006年末全区共有法人单位30367个,比2001年的25402个(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数据,下同),增加4965个,增长19.5%。法人单位从业人员969146人,比2001年的912701人,增加56445人,增长6.2%;产业活动单位40965个,  相似文献   

13.
产业结构是经济结构的核心,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显示:几年来我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牧业生产能力有较大提高,工业得到稳步发展,第三产业持续发展,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一、我区产业结构的现状 (一)产业结构的变动趋势 第二次基本单位普查显示:2001年来,我区从事第一、二、三产业的法人单位数分别为1109个、11688个、59696个,分别占全区法人单位的1.5%、16.1%、82.3%;第一产业法人  相似文献   

14.
关于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结果的公报经国务院批准,第一次全国基本单位普查于1996年组织实施。普查的标准时点为1996年12月31日。普查的对象和范围[注一]为我国除农户和个体户以外的所有从事社会经济活动的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注二]。至1997年...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宁波市服务业取得显著进步,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越来越高。第一次经济普查结果显示,2004年末,全市共有从事第三产业的法人单位31709个,占全市法人单位总数的44.5%,其中,企业法人单位20456个,事业法人单位4287个,行政法人单位1118个,其他法人单位5848个。服务业产业活动单位4.16万个,个体经营户28.32万户,分别占全市总数的50.9%、80.5%。服务业增加值821.4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8.95%。  相似文献   

16.
和其他普查相比,全国基本单位普查的范围最宽、涉及面最广,除我国境内农户和个体经济以外所有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都是基本单位普查的调查对象。具体包括各类企业法人、事业单位法人、机关法人、社会团体法人和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以及从事农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批发零售贸易业、餐饮业和服务业等经济活动的产业活动单位。关于基本单位划分标准和划分方法有三个文件:《关于划分基本单位的规定》(《关于划分基本单位的规定》实施细则)和《全同基本单位普查若干具体问题的处理意见》(以下简称为《规定》、《实施细则》、《…  相似文献   

17.
在历时两年的首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束后,中国 政府近日发布《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第一号)》,并将陆续向社会公布普查的其他主要 结果。 国务院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和国家统计局于12月6日发布的公报公布了法人 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的基本情况。第 二号、第三号公报将与近期陆续公布。  相似文献   

18.
一、基本单位普查和统计登记的重要意义 基本单位普查在我国尚属首次,今后将成为一项周期性的重大国情国力调查,而统计登记是在普查的基础上对统计单位变动情况进行的经常性统计管理活动,其目的都是为了查清我省境内各行业的法人单位和这些法人单位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的底数。 通过基本单位普查,可以反映我国各类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的行业、经济类型、所有制、地  相似文献   

19.
2004年组织开展的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首次全面、系统地摸清了全市境内服务业法人单位、产业活动单位和个体经营户基本情况、就业人员数量和素质、经营活动及主要财务收支情况,较客观地反映了2004年全市服务业发展规模、结构和效益。本文主要用经济活动单位数、就业人数、固定资产原值、增加值等指标来反映2004年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总体状况,及其全市服务业发展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0.
一、全面审 包括错(漏)登审、代码审、数字审、常识审、关联审。 (一)、错(漏)登审。1、通过与清查摸底表核对,重点查看企业主管部门的产业活动单位、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产业活动单位,看是否有把法人单位错划为产业活动单位或是否有漏登的单位;2、与工商部门、民政部门、编制部门掌握的单位名录和有关报表,看是否漏登、错划;3、私营企业与个体户是否有错划现象;4、多产业活动单位是否漏填了本部的乙表,单产业活动单位只填一张甲表。5、县区人民武装部不应填所普查表,乡镇武装部归入乡政府填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