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贵州经济的发展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与全国及邻近省区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所扩大。1993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生活费收入分别较1978年增长13倍、4.3倍和6.8倍,其中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5%,发展速度不算慢。但同期,全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水平及广西、云南、四川的差距分别拉大了0.9、8.0、4.9和1.4个百分点。同期,贵州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而全国、云南、四川年均增长7.9%、7.9%、8.3%,分别比贵州高0.4、0.4和0.8个百分点。1978年,贵州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全国处于挂末地位,到1993年仍为倒数第一。  相似文献   

2.
澧县地处湘鄂边界的洞庭湖滨,有86万人口,100万亩耕地,是一个农业大县。粮、棉、油、牲猪、鲜鱼生产在全省、有的在全国都具比较重要的位置。几年来全县抓住生产、流通、市场、环境不放,摸出了一些发展商品经济的路子。1990年与1980年比较,全县工农业总产值由30244万元增加到97755万元,增长了2.33倍;其中,农业总产值由22914万元增加到39903万元,增长了74.1%;乡镇工业总产值增加到4.48亿元,增长了8倍。同期农民人均纯收入由89元增加到646元,增长了6.26倍。为奔小康打了一定基础。在发展农村商品生产中,我们的体会  相似文献   

3.
<正> 处于改革开放前沿的佛山市,从1979年到1986年短短的八年间,经济的发展是令人瞩目的:工农业总产值由1978年的33亿元上升到1986年的128亿元,增长2.87倍,年均递增18.4%,比全省的增长速度高出6.4%;1984年已实现工农业总产值第一个翻番;1987年达到157亿元,比1986年增长22.7%,预计1988年工农业总产值将达到170亿元左右,提前12年完成工农业总产值翻两番的经济发展目标;国民收入由1978年的17亿元跃升到1986年的54.29亿元,增长2.2倍,年均递增15.6%,比全省高4.7%;人均国民收入1495元;1987年国民收入达78亿元,比增16.95%;1986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93.36亿元,比1978年增长5.7倍,年均递增24.3%;农民人均年收入1986年为1016元,比1978年增加了800  相似文献   

4.
最近,中央领导同志到广西视察工作,一再鼓励我们要奋起直追,争取在二、三十年内赶上全国中等以上的水平。如果我区同全国一样,到本世纪末,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即由1980年的147亿元增加到588亿元,到那时候按发展规划的人口4,380万人计算,人均工农业产值为1,342元,比全国翻两番达到的人均工农业产值2,330元少988元,仅为全国的57.6%。若要赶上全国中等以上的水平,全区工农业年总产值则要达到1,000亿元以上,相当于在1980年的基础上翻三番,这就是振兴广西经济的基本奋斗目标。但是,如何实现这个目标?突破口应放在哪里?关键是什么?这是很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1981年以来,特别是1985年以来,河口这个只有39,717人的边疆瑶族自治县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1985年工农业总产值为239万元,比1980年增长1.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294  相似文献   

6.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党的十三大以后,高安县委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两个成果一起要,在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中加强党的建设,使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力、党内凝聚力和党在群众中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促进了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较快发展。1988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达到6.32亿元,比上年增长19.2%,比1978年增长196%,平均每年递噌11.6%;财政收入3940万元,比上年增长19.36%,比1978年增长342.6%,平均每年递增16%;农民人均纯收入579元,比上年增长12.6%,比1978年增加484元,平均每年递增19.89%;推广科技成果12项,培训科技骨干5万余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改革开放和党的民族政策的指引下,广西民族经济有了很大发展。全区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由1978年的115.6亿元和63.8亿元增加到1988年的440.9亿元和255.9亿元,分别增长2.8倍和3倍;财政收入由1978年的14.3亿元增加到1988年的33.89亿元,增长1.6倍,经济实力有了明显的增强。但由于广西基础差、底子薄等历史原因,经济发展还是缓慢的,同全国平均水平比,差距仍有拉大的趋势。以人均国民收入为例:1978年广西为189.53元,全国315元,差125.47元,相当于全国的60.2%;1988年广西  相似文献   

8.
建国四十年来,特别是1984年颁布《民族区域自治法》以来,有力地推动了民族自治地方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促进了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1988年,全国民族自治地方工农业总产值达1092亿元,比1949年增长20倍。近十年,工农业总产值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超过了“一五”到“五五”计划28年间平均每年增长6.6%的速度。广西的经济建设也有很大发展,到1988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达440.7亿元(当年价),其中工业总产值为271.8亿元,农业总产值为168.9亿元,分别比1950年增长93倍和4.5倍。但是,由于历史、社会、自然等方面的原因,民族地区的生产力水平仍较低,经济发展较慢,还有相当部分少数民族群众的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因此,加速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逐步赶上全国的发展水平,不仅  相似文献   

9.
经过五十年的大规模建设,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迅猛发展,新疆经济增长取得了辉煌成就。在这世纪交接之际,审视二十年来新疆经济增长的得与失,展望二十一世纪的经济增长前景,确定适合新疆实际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选择正确的短、中、长期发展战略,是世纪之交的新疆经济所面临的重大问题。一、新疆经济过去二十年间的高速增长过去二十年间,我区经济增长成就辉煌。在整个改革期间我区经济年均增长率为108%,比全国平均增长速度高09个百分点。1978年全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376元,新疆为316元,全国比新疆高出19%…  相似文献   

10.
威海市近几年经济和各项事业呈现出了快速高效发展的好势头,主要经济指标的增长幅度一直保持在25%以上。特别是通过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全市经济得到了更快更好地发展。1992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 131亿元,比上年增长41.4%,按可比口径比建立地级市的1987年增长1.6倍;工农业总产值达到302亿元,比上年增长39.7%,比1987年增长2.7倍。全市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湖北省经济体制改革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生产大幅度增长,人民收入相应提高.1987年全省国民收入预计365亿元(不变价),人均729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2.68和2.97倍.反映在市场上,商品购销增幅大,城乡居民消费水平提高.1987年全省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265.27亿元,比1978年增长3.45倍年递增13.2%,高于工农业总产值年递增11.9%的速度.居民消费额269.64亿元,人均485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794元,农村居民人均399元,比1978年提高130.3%和210.7%.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新疆是少数民族聚居的边疆省区,解放以来,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新疆经济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取得了显著成就。以1993年与自治区成立时的1955年相比,全区国民生产总值由12.10亿元增长到460亿元,增长30.3倍;工农业总产值由13.72亿元,增长到616.2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由1.73亿元,增长到34.7亿元;农牧民人均收入由1957年的12.51元,增加到780元。农牧业生产连续16年丰收。人均棉花、油料居全国第一位。工业也已形成门类比较齐全的体系,不少产品已进入内地和国际市场。水利、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有了较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80年代,贵州省轻工业有了较快发展,1990年总产值达92.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80年增长2.24倍,平均每年递增12.5%。但是。轻工业的发展水平仍然很低,全省人均轻工业产值比全国平均水平低73%,支柱产品单一,对重工业发展的支撑能力仍相当薄弱,寻求大力和有效发展轻工业的方向和途径,促使贵州产业结构由工业化初期阶段向工业化中期阶段过渡,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4.
鲁甸县是云南省三十八个贫困面较大的县分之一。全县设一镇、九区、七十四个乡,总人口25.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占96.5%,少数民族人口占18.7%,总面积1487km~2,山区面积占87.4%。 近几年来,改革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经济的翻番,1985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8,260万元,比1980年增长1.55倍,粮食总产量1.49亿斤,比1980年增长34%;财政收入650万元,比1980年增长2.4倍。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尽管这样,鲁甸县并没有摆脱贫困  相似文献   

15.
新疆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但由于历史的原因,经济和技术的发展都落后于内地大部分省区。为了进一步赶上全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步伐,缩小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自治区党委根据党中央关于开发大西北、开发新疆的战略决策,提出了高于全国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战略目标,即要在本世纪末自治区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半,由七十亿元提高到二○○○年的四百二十亿元,使经济发展达到全国中等偏上水平,  相似文献   

16.
改革十年来,在党中央、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的方针指引下,依靠上下一致的努力,宜春地区取得了“两手抓”的丰硕成果和不少新经验,从而推动了改革的深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十年时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翻了一番多;财政收入增长了四倍多,农产品商品率由1978年的12%上升到1988年的61.1%;正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由38%上升到57%;从1983年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以五、六十元的速度增加。正确路线指引下的经济建设的胜利,既丰富了我们“两手抓”的内容,也开拓了我  相似文献   

17.
我区税收增长缓慢的原因较多,主要有: 一、工农业生产发展不快,经济效益较低。生产是税收的基础,从一般意义上说,生产是税源,生产发展了,为税收提供丰富税源,税收才能增加。我区1979—1984年工农业总产值平均递增6%,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9%,人均工农业总产值1984年列在各省、市、自治区的第27位。1984年全国工农业总产  相似文献   

18.
一、增长与发展及其 所面临的问题 不能否认“七五”时期贵州烟草经济所取得的增长与发展以及对改变贵州地方财政预算约束所作的卓越贡献。与1980年相比,贵州1990年“两烟”产值达23亿元,其中卷烟17亿元,比1980年增长5.3倍;烤烟产量达到28.7万吨,增长4.2倍;卷烟产量达到208万箱,增长3.7倍,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长率。结构素质和质量也有较大提高。甲级烟份额由5%提高到22%,嘴烟率由不到1%提高到41%,上中等烟叶比例比1985年提高19个百分点,烟碱含量由0.7%提高到1%以上。烟草效益提高则对改善地方财政预算约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990年“两烟”税收(包括销售税、营业税)达到20亿元,超过当年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推动地方财政收入比1980年增加4.2倍;其中卷烟销售税金17.8亿元,是1980年的10倍多。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广州市在经济建设中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91年我市国内生产总值386.79亿元,国民收入263.76亿元,工农业总产值581.89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177.40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年生活费收入2906元,职工年均工资收入402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736元,分别比1978年增长了3.65、2.78、3.6、8.25、5.57、4.63、5.94倍,13年来,广州市之所以  相似文献   

20.
今天想对农村经济情况谈谈我个人的一些看法,提供一些情况,供同志们研究。一、当前农村的形势1.形势喜人。大家已从报章杂志上看到了农村一年比一年好的形势,江苏亦如此:①粮食产量:84年达到670多亿斤,比83年增长了60亿斤。第一次突破了人均千斤达到1087斤,成了全国人均占有粮食突破一千斤的三个省之一。②农村的工农业总产值:指县以下的,即乡镇和农村的工农业总产值(包括农户的、集体的、个体的)1984年全省达到642亿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