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黄摩西遗文掇拾@唐锡伦$苏州大学图书馆!江苏苏州215021  相似文献   

2.
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的经典小说《熊》塑造了一位具备“福克纳式传统美德”(the good old virtues)的理想人物——主人公以撒·麦卡斯林即艾克(Isaac McCaslin)。艾克的精神成长历程,与《圣经》中的《旧约》里的摩西有很多相似之处。福克纳对他寄予期望,正如上帝寄希望于摩西一样,希翼艾克为危机之中饱受困惑与磨难的现代人找到一条精神上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摩西五经》是基督教经典《圣经》的重要部分,对西方文学有深远的影响,但是读者常有阅读的困惑以致误读。本文拟从叙事时间的角度对其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4.
美国黑人女性作家佐拉·尼尔·赫斯顿是"哈莱阿姆文艺复兴"时期非常重要的作家之一。其作品《摩西,山之人》大多情况下被认为是一部仿写《旧约·出埃及记》的宗教故事。这样的观点,忽略了《摩西,山之人》中隐含的多重主题。  相似文献   

5.
犹太历史上曾经历过一个“摩西时代”。这个时代是犹太人从部落向国家过渡的重要转折时期。在社会转型期 ,人的生活方式、道德准则也必然要经受考验。除旧布新 ,时代使然。“摩西”对犹太婚姻旧俗的革命也是如此。“摩西”之前 ,犹太人婚姻的主要形式已发展到父系家长制下的一夫一妻制 ,然而 ,还存在许多婚姻陋习 ,与社会的整体进步格格不入。《利未记》第 18章中 ,“摩西”向他的族人提出了“勿乱骨肉之亲”的婚姻禁忌。变革之后 ,犹太人基本摒弃了其传之已久的婚姻陋习。  相似文献   

6.
“摩西五经”是《圣经·旧约全书》的开首五卷。《旧约全书》是犹太教的经书,后来全部为基督教所承袭、成为犹太教和基督教共同的经典。犹太人称它为《约书》(Testament),据说因为书中记载了上帝通过犹太人的先祖如亚伯拉罕(Abraham)、摩西(Moses)等人和希伯来民族立下的“契约”。后来基督教承继了这种说法,但又认为基督降世后,上帝与人重新立了“新约”,乃称自犹太教承受下来的经典为《旧约全书》,基督教自身所编的圣书称之为《新约全书》,并以这两部经书为基本经典。汉译作《圣经》。  相似文献   

7.
"摩西十诫"对欧美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它不仅是西方传统法律文化的源头,而且还决定着西方传统法律文化的精髓与特征,从"摩西十诫"中衍化出的"尊重契约和社会秩序"以及"关注私法和个人权利"等理念成为了西方法律文化最鲜明特点之一,同时这也是"摩西十诫"留给法律世界的宝贵遗产。  相似文献   

8.
《去吧,摩西》这部长篇小说,按照作家自己的说法,是由七个短篇小说组成的,这些故事是“整片南方土地的缩影,是整个南方发展和变迁的历史犤1犦。在这篇小说里,福克纳在对南方社会中的种种罪恶和腐败,如种族主义和商业社会的拜金主义等都进行了无情揭露和批判的同时,也对南方社会,对南方的生活方式及其传统的价值观推崇备至,眷恋之情流于笔端;特别是他对生长于斯的美丽的南方大自然的热爱更是溢于言表。内战导致南方历史的终结。战后北军的占领,使南方经济和自然遭到了破坏,南方社会得到了解体,但南方在很大程度上仍保持着它的…  相似文献   

9.
在著名短篇小说集《去吧,摩西》中,福克纳把南方文明的衰败归结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恶化及人对大自然的破坏,并在新人艾克身上寄予他的超越时代的生态思想。  相似文献   

10.
在西方文明的两大发源地——希腊和希伯来——分别诞生了哲学和犹太教,基督教实为两大古代文明汇合而生的异果。就柏拉图与摩西的关系,作为基督教护教者,早期教父展现了由不同的立场所构成的光谱:从最初简单拒斥柏拉图,到控诉柏拉图剽窃摩西,到最终礼赞柏拉图为"希腊的摩西",并授予他仅次于摩西及其他先知的二号角色。在此过程中,通过由柏拉图哲学所代表的希腊哲学,基督教突破犹太教的民族性,而走向了"普世化的一神教"。  相似文献   

11.
作为西方文学艺术宝库的《圣经》,不仅本身具有独特的叙事技巧,而且还极大地影响了后世作家福克纳的创作。福克纳在其代表作之一《去吧,摩西》中就运用了许多具有鲜明特色的圣经叙事技巧。从叙事学空间背景、叙事整体性和隐喻的运用这三个方面来分析福克纳《去吧,摩西》中的圣经文学元素,福克纳在模仿和借鉴圣经叙事技巧的同时,更多地是在其基础上有所发挥和有所深入。  相似文献   

12.
古埃及法老埃赫那吞执政期间发起了废除多神而提倡一神的宗教改革运动。其改革受到民众的否定,以失败告终;相反,希伯来人首领摩西在其后率领族人逃出埃及,将希伯来宗教改革为犹太一神教,取得成功。对比这两次宗教改革,民众的态度是成败的关键。民众接受改革的程度受其宗教传统、文明属性、民族特性、历史观以及领导人素质等多重因素影响。对比历史上两次改革中的民众因素,剖析其形成原因,无疑对我们今天进行的社会改革具有一定参考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正1940年,一辈子生活在农场77岁才开始画画的"摩西奶奶",在80岁高龄时于纽约举办了个人画展,引起轰动;2015年夏天,69岁的秦秀英出版自己绘著的自然笔记《胡麻的天空》一书,一下就成了"绿色明星",并迅速在网络上刮起一阵清新的自然之风。4年前她才开始学习识字绘画和上网,期间作品不仅多次登上报纸、杂志,还应邀在上海老年大学举办讲座。你也许不会想到,秦秀英是个仅读了一年半小学的乡村老太!  相似文献   

14.
用后殖民理论家霍米.巴巴的"混杂"理论研究赫斯顿的作品《摩西,山之人》,分析该作品中对西方经典圣经和黑人民间文化的杂糅以及对标准英语和黑人方言及布道词的混杂使用,并指出该作品对于边缘的黑人文化的重视来自于赫斯顿的文化相对主义视角,与此同时,赫斯顿也关注黑人文化与白人文化的协商和交流,突破了文化相对主义的保守性,这种彼此混杂的文化现象暗合了霍米·巴巴所述的"第三空间"。  相似文献   

15.
爱情和家庭价值是福克纳高度重视和反复赞扬的南方传统价值观念之一。在《去吧,摩西》中,作者以其独特的手法把麦卡斯林家族一百多年的历史融入其中,通过对这个家族的白人和黑人两个支系的成员和发展进行了比较,指出南方社会毁灭的原因在于南方白人丧失了爱的能力,南方社会的重生则寄希望于拥有爱的能力的南方黑人。  相似文献   

16.
黄人(摩西,1866-1913)是南社的著名诗人,近代颇多创新成就的学者,但其研究中国戏曲的拓荒业绩,却知者寥寥。究其原因,则在于他初版于1907年的巨著《中国文学史》因国内只有几家图书馆藏有此书,故鲜为人知。而恰恰在这部由中国学者撰著的第一部《中国文学史》中,摩西对中国戏曲的发展作了言简意赅的论述,对重要作家作品作了精辟的品评。在中国戏曲批评史上有其开创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由于多丽丝.莱辛在《野草在歌唱》中采用了缺省叙事法,小说中的重要角色摩西,亦即谋杀主人公玛丽的凶手,从出现到退场始终是个"沉默的声音"。这片叙事空白既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也部分地导致了评论界历来对摩西单一化的解读。他的谋杀被简单地定性为种族隔膜的"恶之花",玛丽也只是殖民制度的牺牲品。文章拟重构摩西的叙事空间,还原缺失的"声音",探析人物的内心世界,更进一步探寻玛丽的悲剧带给现代人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赫索格>是美国当代作家索尔@贝娄的一部重要作品,摩西@赫索格是一个深受人们所喜爱的人物,作者对赫索格这一当代"倒霉人”形象的细致刻划反映了他对人类生存中理智与情感、物质与精神关系的理解及其对当代美国社会本质与普遍人性的思考,表明了他对人文主义精神复归所抱有的期望.在一个以追求占有和利润为宗旨的社会中,许多人已不再思索道德、精神对于人生的价值与意义,物质的发达、现实的残酷造成人对情感、人道的漠视及人际关系的堕落.贝娄对这些问题表现了极大的关注,试图在自己的作品中揭露社会与人生的种种荒谬,唤醒人类善良的天性,重新审视生存的真正含义.  相似文献   

20.
许多批评家在讨论美国南方的种族问题和遗产处理时常常严肃地提到《去吧,摩西》一书。在以《去吧,摩西》为总题的七篇故事中,威廉·福克纳深入地探讨了南方的种族问题以及由此引起的矛盾。在历史上这些问题一直都深刻地存在于南方的社会生活中。仔细考察这些故事,我们就会发现福克纳并非仅仅是笼而统之地处理白人和黑人的问题,而是特别专注于血统混杂的问题,即混血黑人这一南方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