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北京召开的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理论讨论会上,部分与会者就民主问题提出了如下一些理论观点: 一、关于人民民主。我国当前应该大力推进民主建设。民主建设同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应当相辅相成,同步进行。搞商品经济必须给企业自主权,必须承认并允许社会群众形成和表达自身的要求。历史的发展表明,没有民主就没有现代化,没有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
据苏联《经济问题》杂志1989年第12期报道,苏联著名学者、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世界社会主义体系经济问题国际研究所所长Ю.C.希里亚耶夫于1989年10月28日近世。希里亚耶夫是社会主义国际劳动分工理论的创建人之一,提出了许多关于发展苏联外经联系的富有成效的思想,提出了至今仍未丧失现实意义的关于苏联外经联系机制改革的建议,建立了国际经济联系的苏联学派,培养了几百名苏联和外国经济学家。希里亚耶夫生于1931年。1956年毕业于莫斯科大学经济系。历任大学教员、出版社编辑、苏联科学院世  相似文献   

3.
苏联法制国家的概念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苏联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是苏联社会改革的最重要进程。革新和完善社会政治体制的方针在于,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人民自治,消除政治体制中的变形现象,克服社会政治惰性和人们疏远国家和社会管理事务的倾向。克服“僵化”的行政命令方法,是苏联社会政治体制改革中的头等重要任务。政治体制改革正在开发社会主义政治体的创造性潜力,提高苏联社会经  相似文献   

4.
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失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关于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失败的原因已经有过许多论述,本文用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分析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兴衰,首先从经济条件入手,从社会意识的内容和形式出发,考察了社会生活体制所带来的后果,并从理论的高度提出一些问题。对于背弃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改革家”们的种种观点,作者一一予以驳斥。  相似文献   

5.
1988年贝尔格莱德世界政治与经济研究所出版了由P·希米奇编辑的、论述社会主义改革的系列丛书之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作为社会再生产模式和生产关系模式的社会主义的危机产生了一个积极的成果:意识到重新认识和发展理论遗产与自身实践的必要性。20年代苏联经济学家提出的理论问题以及对社会主义国家迄今进行的经济改革的不彻底性的认识,已不再只是狭窄的学术会议和党的会议的议题,而且还成了日常生活中经济和社会制度职能的问题。国际政治与经济研究所多年来跟踪研究社会主义国  相似文献   

6.
“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是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中提出的—个著名论断。这个论断精辟地概括出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改革的意义和作用,进一步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理论。小平同志的这一论述,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双重作用,进一步强调了改革的  相似文献   

7.
一、主题斯大林的《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其理论渊源可以追溯到《资本论》,从原理到方法论都可以看到《资本论》的强烈影响,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资本论》的延续和发展。《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是继《资本论》之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重要著作。  相似文献   

8.
田明孝 《浙江学刊》2012,(4):128-132
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在社会主义思想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提出在社会主义思想中包括与资本主义社会彻底决裂的思想,其物质基础就是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社会民主主义在所有制问题上经历了从坚持、认同公有制,到逐渐修正关于所有制问题的主张的演变过程。民主社会主义甚至放弃了将生产资料社会化的目标。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中,基本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格局。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划时代的著作《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是斯大林经济思想的代表作,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第一部比较系统完整的著作,也是苏联三十多年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经验的重要总结。从某种意义上说,马克思的《资本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论述,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新发展。这一理论提出必将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对我国的社会与经济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同时,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艰巨过程,因此特别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认识到这一点,对下一阶段的改革与建设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1.
《社科纵横》2019,(9):42-46
施韦卡特提出的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模式有工人自主管理、投资的社会控制和有竞争的市场经济三个显著特征。作为被提出的资本主义的替代模式,经济民主的市场社会主义有其显著的优越性。同时,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该模式也有相通之处。基于此,从理论背景、现实背景、内涵和可行性方面进行分析,探究该模式对我国加强企业民主管理、推动企业发展,加强国家宏观调控、处理政府与市场关系,协调社会各阶层关系、缓解贫富分化现象,促进就业、应对失业难题等的重要作用,以及对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借鉴意义,能够充分体现其对中国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经济民主论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必须研究经济主体——人的地位和作用。人在经济活动中的能动性来源于经济民主。本文从商品经济、按劳分配、公有制、企业自决、权力分工等五个方面分析了社会主义经济民主的内涵,并提出了经济体制改革和促进经济民主的总体设想和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同志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中,提出了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并且在这个理论指导下不断探索实践,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邓小平在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我国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特别是在改革的实践中,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和实践。 一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苏联经济状况急剧恶化的根源须从以前各个时期去寻找。总经济政策中的短期变化只能使长期因素的影响发生扭曲,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劳动力资源的道德、职业及体力素质恶化。改革伊始,从要求强调“人的因素”的作用的呼声中就能发现这一问题。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国内战争对苏联社会的发展将长期产生不良影响的思想是1922年П.索洛金在《经济学家》杂志上率先提出的,20—30年代苏联杰出遗传学家H.  相似文献   

15.
南斯拉夫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实践派"著名代表人物--马尔科维奇提出公民个体、自治社会以及健全的民主制度是社会主义民主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如果把民主建设单纯局限于制度或程序层面,忽视民主实践中的成熟个体以及公共领域建设,必然导致民主制度和实现民主的理想发生冲突.据此他提出了颇具创新的民主理论,这一理论由个体实践论、民主制度论和社会自治论组成,从另一视角为我们思考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提供了例证.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经济是一种商品经济,但它又是一种特殊的、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这种看法在当前经济学界已成为主导性的意见,但也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弄清楚了,本文想就个人所得谈一点粗浅看法。一对斯大林关于社会主义商品交换问题论述的回顾斯大林在《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中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有关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交换的理论问题,他从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基本原理出发闸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下保留商品交换的必要性。斯大林的重大  相似文献   

17.
试论当代中国的改革进程与社会转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宏观社会学关于社会转变的理论,从中国社会的多样化发展,如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进程、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发展关系、城乡基本结构的转变,从中国工业化进程和社会结构的改革,包括工业化趋向、劳动力市场的诞生、教育体系的扩充,从改革不平衡的社会状况与社会个性化的发展,如不平衡的级差和不平衡的社会状况、社会差异的表现形式、个性化发展,以及从社会转变进程中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各个方向,阐述了中国社会现阶段正在实现积极的、分步骤推进的转变进程。作者提出了未来中国社会需要进一步增加新的、互相联结的多样化结构和劳动分工一体化的新形式,以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速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经济改革从1979年算起已经历八年多的时间。八年来,中国的经济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经济改革的三大突破上,即对于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经济发展的战略思想和经济管理体制有了新的突破。 一、对于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新突破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不仅决定着改革的内容和方法,而且还决定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因此,探讨经济改革的理论依据,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理论依据有: 1.经济体制的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第二次革命。 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49年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19.
《社科纵横》2015,(8):36-40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一条根本措施和方法就是实行经济民主,这是一条在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根本路径。当前中国进一步深化改革的中心问题是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问题。然后从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问题入手,逐级深化发展经济民主制度,而把变革所有权配置的经济民主化设定为改革的最后选项。这就是说根据现阶段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条件,就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而言,可分阶段逐步推进经济民主进程。  相似文献   

20.
政治体制是一个由若干要素组成的有机体系,改革政治体制的理论是由若干相关理论集合而成的理论系统。政治与经济关系的理论主要回答了改革的整体性和必要性问题,阶层、利益、矛盾的理论阐明了政治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目的,社会政治组织的结构、功能、活动方式的理论确定了政治设施及其组织的结构、地位、功能和作用,并使政治体制的各组成要素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和系统。社会主义民主发展阶段(党代制→代议制→自治制)的理论指导我们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处于什么发展阶段,以确立民主政治发展的目标。分权与制约的理论主要解决如何防止权力的过分集中和滥用。只有综合运用这些理论去改革政治体制,才能形成政治体制改革的最佳效能,消除我国政治体制中的各种弊端,实现政治生活民主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