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茅盾在小说创作过程中非常重视人物塑造。在他所塑造的成功形象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他独有的审美趣味。本文通过对他两大人物系列的分析,指出在茅盾人物塑造过程中始终蕴含着一种否定精神与批判态度。在阐述茅盾创作实际的同时又着重分析了这种独特审美心态的成因。这就是以巴尔扎克、左拉、福楼拜为代表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以及现实的作用。并根据“心理定式”理论分析茅盾的创作实际,指出茅盾虽然受到批判现实主义的影响,但他对批判现实主义进行了创造性的背离,在有些方面又高于批判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2.
论郑板桥的审美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郑板桥“适天”“全性”的哲学思想决定了他在审美趣味方面采取兼容并蓄的态度。他欣赏自然美,也不排斥时态美,却不主张人为地制造畸态美。在诗文创作方面,他推崇“沉着痛快”的艺术风格,却又兼容司空图的韵味说;在书画方面,他主张脱尽时习;提倡清新自然、简约平淡的作品。他在评论别人作品时常以“乱”为赞词,自己在创作中也常常追求“乱”,从审美的意义上说,这种“乱”,实际就是“活”。郑板桥生活的时代是我国历史上市民力量和市民意识又一次抬头的重要时期,他和同时期的曹雪芹、戴震们一起,不同程度地要求个性解放,表现了市民阶层的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3.
我们对鄂西苗族作家王月圣的文学创作进行了研究,可以发现,反映现实是他寻找的创作途径,批判现实是他追求的创作美学目标。纵观王月圣的作品,最明显、最具有特色的便是批判现实突出。他写下了暴露经过“文化大革命”洗礼过的人的真实面目的小说《相识在高高的山上》;批判古老的传统意识对人性的杀戮的小说《心在滴血的采访》;传统道德  相似文献   

4.
巴金在《随想录》中说:“我拿起笔写小说,只是为了探索,只是在找寻一条救人、救世,也救自己的道路。”巴金在六七十年的创作历程和基不与本世纪同龄的人生阅历中,从未停止过对封建传统观念的批判和对理想人格的追求。可以说,巴金终其一生用文学创作和自己的言行探索“怎样做人?怎样做一个好人?”他是继鲁迅之后又一个自觉地后起改造国民的灵魂,批判旧的传统观念,弘扬现代人格精神的作家。他的创作历程也是他追求自我人格完善的过程,而巴金对现代人格的弘扬更多地表现为对奴性人格的批判。巴金对奴etlj、格的批判,一eie于主活的…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卷首,曹雪芹借“石头”之口说,他创作此书“不敢以儿女之笔墨唐突朝廷之上也”。这里所说的“儿女笔墨”,从作品的实际来看,主要是指作家在作品中描写的青年男女在爱情婚姻问题上悲欢离合的种种情事,所谓“唐突朝廷”,是指作家通过作品对封建统治阶级的揭露和批判。在《红楼梦》中,曹雪芹通过对封建阶级贵族青年男女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之间的爱情婚姻悲剧的描写,为我们刻划了那个社会的众生相,从而使这部闪耀着现实主义光辉的杰出作品,成为时代的一面镜子。他“不敢唐突”是假,如实描写是  相似文献   

6.
狄更斯思想与创作中有一个理不开、扯不断的矛盾,一方面,他在感情上始终倾向于平民社会,对底层人民的苦难感同身受,在作品中表现了出自内心的最深切的同情;另一方面,他在人生理念上却又表现出对上流社会的思想方式与行为方式的欣赏,并苦心孤诣地在其作品中勾画出一幅温情脉脉的社会改良方案,倾注了他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7.
鲁迅在绍兴生活了他一生的三分之一,不管他是否意识到,在他的意识深处,始终存在着一个越文化“场”。这表现在在鲁迅各种形式的作品中,不时浮现出一种“故乡情结”;鲁迅的精神气质,可用“硬”和“韧”二字概括,而这正是越文化的传统;在鲁迅的思维方式上,也显示了越文化“崇实”和强烈的批判意识的思维特征。  相似文献   

8.
学习书法,简化字特别难写。在前人优秀的书法作品中,我们不难发现“之”、“乎”、“者”、“也”、“三十而立”之类非常简单的独体字,造型非常的美,而且各个书家遵循各自独特的创作原则创作出的作品中这一类字的造型又各臻完美,表现出不同的个性特征。前人在汉字的造型上作过种种尝试和研究,并将他们所能见到的汉字进行了种种艺术上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在谈到美术创作,特别是绘画创作时,常常会听到“概念化”这个词儿,而许多从事这项活动的人又无不怕听到自己的作品得到这样一个评语,无形中“概念化”成了评论作品时的贬义词,如果说某一作品“概念化”是指它在思想内容上太平凡,一般化,作者对这个主题理解不深,他之所以要表现它是由于赶风头,容易受到评论家的重视;因此在形式上也就可能是图解式的,不真实,没有生活气息,更谈不上典型形象。这样的作品肯定是感人不深,甚至是根本不感动人的。说出它是“概念化”的作品,指出它的浮光掠影的表现,要求作者深刻地去认识这一主题,也即是通过深入生活加深自己对它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陀思妥耶夫斯基着重从人的自我异化角度展开社会批判,这使他迥异于同时代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而他在探索人的拯救之途时所表现出的热情与迷狂,又使他不同于20世纪现代主义的冷漠和绝望,介于古典与现代之间。陀氏创作的这种独特,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作为“它者”的世界,二、人的自我异化图景;三、在寻求消除异化的过程中不幸又走向了新的异化。  相似文献   

11.
孟称舜戏曲深受汤显祖的影响 ,前期剧作和“传情”理论表现出对“至情”的赞颂和对封建礼教的批判。作为生活在明清易代时期的落魄文人 ,他又与那个时代和环境紧密相连 ,由于受到当时社会、思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其传情理论和戏曲创作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以“诚”为主体 ,他“情正”与“言道”结合的“言情”倾向 ,是他的特色 ,也是他的局限。  相似文献   

12.
在其非虚构小说《事实》、《欺骗》、《遗产》和《夏洛克的行动》出版之前,菲利普·罗斯就被外界贴上了自传作家的标签.虽然他曾数次公开否认其作品与个人生活的关系,但收效甚微.随着20世纪非虚构小说创作的兴起,罗斯将计就计借助这种集“虚构”和“写实”于一体的文学形式创作作品.但以往批判罗斯作品“自传性”的外界在“自传”性强的非虚构类作品中却迷失了.这是他的两种自传性策略所致,即自传之于现实的真假和身份之于作者的虚实两种写作策略.无论如何,罗斯这种以坦诚的姿态满足和回应长期以来外界对其作品“自传性”的窥探的方式是其创作的转折,同时也展现了其自传性写作策略上的成熟.  相似文献   

13.
狄更斯思想与创作中有一个理不开、扯不断的矛盾,一方面,他在感情上始终倾向于平民社会,对底层人民的苦难感同身受,在作品中表现了出自内心的最深切的同情;另一方面,他在人生理念上却又表现出对上流社会的思想方式与行为方式的欣赏,并苦心孤诣地在其作品中勾画出一幅温情脉脉的社会改良方案,倾注了他的人生理想。  相似文献   

14.
福楼拜是十九世纪中后期法国一个重要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在现实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型中。福楼拜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他是十九世纪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是现实主义的集大成者;但他又被誉为现代主义“鼻祖”。他提倡的“客观化写作”为现代主义叙述中零焦聚的使用提供了范例。出于对现实和历史的厌恶,他在创作中非常重视描绘平庸的日常生活,这使得其作品在情节构造上出现一种日常化的趋势。这一创作手法也给现代主义作謇很大启发,并最终导致了“淡化情节”这种现代主义创作手法的出现。文章以客观化写作、情节的日常化为切入点,探讨福楼拜的作品和文论在文学转型时的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儿童文学的发展壮大除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滋养外,还在于它有效地借鉴了西方文化。“五四”新文化时期,在众多的儿童文学作品中,童话以其曼妙变换更受译介者的关注,从而在现代中国社会掀起了一场大规模的童话译介高潮。外来童话对叶圣陶的早期童话创作产生了多层次的影响,如创作内容和表现技巧上,叶圣陶的童话都借鉴了外来的童话;同时,他在借鉴的基础上,又表现出自己独特的民族特色。叶圣陶对中国童话创作的发展和壮大做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  相似文献   

16.
老舍的创作始终贯穿着一种独特的文化批判精神,在对自己深浸其间的市民文化在表达眷恋的同时也透露了同等的忧思。他既坚持启蒙理性,承续了“五四”国民性批判的主题,又对走入偏执的启蒙观进行了反思,尤其是对于价值失序中道德信念的沦落状况深表关注。在“感时忧国”的时代精神之外,老舍努力去探索开掘人性中潜藏的病态,建构起了多维度的批判话语体系,也彰显出了他的批判精神的深邃。  相似文献   

17.
许地山以他“落花生”的笔名蜚声文坛几十年,他的作品如同他的笔名,骤然看,给人一种“飘飘然,香喷喷”的惑觉,然而它并不显眼,果实埋在地底下,发放出“泥土气”,给人一种朴实无华的美的享受,又能使人悟出一种不同凡响的人生哲理,表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采,在当时文坛上是独树一帜的。 许地山作为文学研究会的成员,他与其它成员一样,创作上主张“为人生而艺术”,采  相似文献   

18.
有岛武郎是日本“白桦”派的代表作家,但他的视野已远远超出了“白桦”派的创作思想范畴,他倡导的新理想“一元生活论”和“本能生活论”猛烈地冲击了当时的注重理智、循规蹈矩、排除热情、禁忌欲望的基督教上层社会。作家通过小说《叶子》,对当时社会的腐朽与黑暗进行了无情的揭露与批判,充分地体现了作家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目前学术界对于《叶子》(又名《一个女人》)这部作品的优美的语言技巧、“梦幻”的描写、“叶子之死”的评论较多,但是对于作家的新理想主义的研究较少,特别是对于他的批判现实主义精神的评论也不多见,对此,文章试图通过对《叶子》这部作品的分析,从作家的新理想主义和批判现实主义精神来透视作家的思想及创作观。   相似文献   

19.
包玉堂同志是仫佬族的第一位作家。在我国当代文坛上,尤其是少数民族作家队伍中,他是有一定知名度的人物。他是50年代中国诗坛上一颗闪烁的新星。无疑他是有艺术才能的;对他的创作成就和作品的影响,是不能低估的。但纵观他所走过的创作道路和作品,我们又不能不感到深深的遗憾,因为就他的才能,他的创作成就应该比既得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着重探讨老舍在长篇小说创作方面的批判现实主义倾向与世界批判现实主义思潮的联系。文章从概述世界批判现实主义思潮的特色入手,以充分例证说明老舍在小说创作中对该思潮的汲取主要表现在其作品对中国当时黑暗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深刻揭露和无情批判,同时还显示了老舍对批判现实主义文学技巧的纯熟掌握。文章认为,老舍以他融合了世界文学中批判现实主义杰作之长处的独特的中国批判现实主义实践,丰富了中国现代文学宝库,并以其善于借鉴,勇于探索的精神激励着后来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