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编读往来     
读者来言:我自认为是《中国统计》的忠实读者,自1983年参加工作就一直订阅这本杂志。因为当时在中专学的是统计专业,所以21年来我就一直从事这项工作,学习统计知识,也一直与《中国统计》相伴。1983年至1993年由于在企业从事统计工作,计划经济下的国有企业是公费订阅,我10年不断。1994年至今,我清理了一下,有6年是自费订阅《中国统计》。恕我直言,《中国统计》,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办刊格调沉闷了一些,太偏重于理论探讨和公报数据的发布,基层读者可读性和实用性弱了一点,所以中途我间断了几年。近几年《中国统计》通过不断的改版、扩版和栏目的…  相似文献   

2.
编读往来     
编辑同志:您好!我是一名基层乡镇统计工作人员,《中国统计》是我最喜爱读的杂志之一。通过细心阅读,我发现每一期的《中国统计》都有新的进步,不论杂志版面栏目设置、还是稿件质量、装帧设计,都是一流的。她的实用性、指导性,对基层统计工作人员提供了极大的帮助,对提高统计工作者的业务素质大有裨益。更为难能可贵的是,贵刊架通了一座沟通读者的桥梁——《编读往来》,为广大读者开辟了一块畅所欲言、吹毛求疵的评刊园地,我对贵刊开门纳谏的做法击掌叫好!我发现,在每一期的“编读往来”栏目中,都有编辑老师写的“编辑去语”,读起来让人感动…  相似文献   

3.
担任过一段时间《统计研究》杂志社的社长兼主编,自然也就多了一份关心、多了一份情缘。在任时,每期都要终审她的稿件,促成并主持《统计研究》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工作调动离开后,作为编委,每期也必翻翻,获益匪浅。在新世纪到来之际,适逢《统计研究》复刊100期。我涉及统计伊始,是她的读者;曾经为她投稿,是作者;又担任过一段时间的社长兼主编,可以说又是编者。经历过这几种不同的身份,对百期进行回顾和反思,对未来进行展望和预测,应该说是一个适时的机会。可以说,《统计研究》是我国统计学界最权威、最前沿的统计学术期刊,百期期间刊登了许多…  相似文献   

4.
编读往来     
读者来言 《中国统计》编辑部: 我从事统计工作已二十多年,而且是贵刊的忠实读者。我订阅的《中国统计》杂志已有几摞,虽然也学的统计专业,但看到贵刊篇篇都是佳作,至今也没敢轻举妄动。但有些问题总是萦绕心头,今天鼓足勇气,向贵刊提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编读往来     
《中国统计》编辑部: 我是一名最最基层的统计人员,在统计工作岗位上只有短短的七年时间,但订阅《中国统计》杂志也有近五个年头了,它给我增长了不少统计方面的知识。但我总觉的缺少一点什么。因此,建议刊登一些来自最基层关于农业统计方面的文章,开辟统计信息动态栏目,刊登来自各方的统计信息动态,呼声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编辑手记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又是一个新春佳节来到了。全国各地,各行业、各部门的读者、作者朋友们,想必收获良多。一年的时光,有风雨、有欢笑,但无论怎样,我们都有您一路的支持与关爱。《中国统计》经过不断的调整、完善,整合栏目设置、充实内容,也更加贴近读者。作为国家统计局主管的一份统计刊物,我们总想在内容和版式上精益求精,使杂志的质量更上一层楼,也希望听到读者的心声、建议和意见。于志秋同志来函说:“自从稿子寄出后,每接到《中国统计》就迫不及待地翻看,当看到第11期文章被采用后非常高兴,也想和基层工作的同志说几句。与我一样,…  相似文献   

7.
编读往来     
读者来言:尊敬的《中国统计》编辑们:我是一名县级统计干部,1989年毕业于河北农大。初入统计大门之时,只觉得统计知识丰富,每天有做不完的工作,在统计岁月中留下我匆匆的脚步。在我从业16年中,听到了许多对统计的无奈和贬低,我是极不赞称这种观点的,可我说不清统计为啥好,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中国统计》中的“生活中的统计学”,使我大喜过望,我开始阅读《中国统计》,以前我总感觉她比较深奥,不常看。统计的好处在《中国统计》得到了明识,对统计的情感在此得到了共鸣,更有那么多为统计奉献的基层统计人和高级知识分子,我视她如珍宝。对统计…  相似文献   

8.
新年伊始,新的一期《上海统计》杂志又同读者见面了.与以往不同的是,今年的杂志已由32页增为48页,在内容和栏目上会给读者带来许多新的感受和新的收获.我们的目标是:使《上海统计》成为统计工作者的益友、经济工作者的助手,获取信息源的天地、广大决策者的参谋.于是,在综合了各方面的建议之后,以新的姿态呈现在读者面前的《上海统计》,正迈着她青春的步伐,生气勃勃地走来了!今年的《上海统计》杂志在保留原有的“经济研究”、“热门话题”“本刊专访”、“探索与争鸣”、“统计研究”、“统计改革”、“区县统计”、“企业统计”、“基层之窗”、“专题讲座”等栏目的基础上,新辟有:“每月经济综述”、“市情纵横”、“社会广角”、“消费者天地”、“专家论坛”、“读者之声”、“热点访谈”、“乡镇统计”、“企业风采”和“国外经济”、“国外统计”等一系列栏目.其中  相似文献   

9.
投稿须知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22(2):F0003-F0003
《统计与信息论坛》是公开发行的统计类学术期刊。集学术性、实用性于一体,主要刊登有创新性、探索性的学术论文。开设的栏目有:统计理论与方法、统计应用研究、统计调查与分析等。本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在《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加入《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其作者著作权使用费连同本刊稿酬一次性付清,如不同意上网,请来函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地处理。本刊严格执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敬请作者在投稿时注意以下事项:1.投稿以不超…  相似文献   

10.
投稿须知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7,22(6):F0003-F0003
《统计与信息论坛》是公开发行的统计类学术期刊。集学术性、实用性于一体,主要刊登有创新性、探索性的学术论文。开设的栏目有:统计理论与方法、统计应用研究、统计调查与分析等。本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在《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加入《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其作者著作权使用费连同本刊稿酬一次性付清,如不同意上网,请来函声明,本刊将作适当地处理。本刊严格执行《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敬请作者在投稿时注意以下事项:1.投稿以不超…  相似文献   

11.
正台湾辅仁大学教授、著名统计学家谢邦昌老师写过一篇《统计的出世及入世观》(发表于1999年第2期《中国统计》),读到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刚刚加入统计队伍三年。当时的我仍处于对统计的懵懂之中,读罢此文让我豁然开朗,原来统计是这么回事。谢教授在文中详细告诉我们统计是如何重要,如何有用,他告诉大家应该保持一个观念"统计就是生活、统计就是人生",他更是用事实进一步来说明他的统计人生观"统计人并不是差不多先生,统计人看得开、达观、  相似文献   

12.
《中国统计》宣传工作会议的全体代表:你们好!今年,是《中国统计》公开出版50周年,这是一件值得纪念和庆贺的大事。欣闻第一次《中国统计》宣传工作会议在革命圣地井冈山召开,《中国统计》杂志社再三邀请我出席本次会议,我很高兴也非常愿意,确实也应该去和大家一道共商统计宣传发展之计,但由于我另有公务,无法与会,深表歉意。在此,只好用这封信来表达我对《中国统计》宣传工作的关注与支持。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专家指导委员会向《中国统计》宣传工作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祝会议达到预期目标,取得圆满成功!同时…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名乡镇统计员,是贵刊的忠实读者。每逢接到《山西统计》我都细读数遍,感觉到它是一本散发着幽然清香,集理论专业知识与社会指导作用为一体的喜闻乐见的专业刊物。她格调不低,给人一种赏心悦目之感,它不仅以独特的风格赢得了广大读者,而且为统计系统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文职人员,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它是我们每个人生活工作的良师益友和知音。刊中栏目“热门话题”、“企业之  相似文献   

14.
《统计教育》2008,(11):F0003-F0003
《统计教育》新版已经面世,新版设有一个“专题聚焦”栏目,在未来的几期中,我们将相继开设以下一些专题,请读者根据专题的安排踊跃投稿!  相似文献   

15.
致读者     
自《统计》改名为《中国统计》之后,广大读者和作者们一如继往,热心地支持和关怀我们的刊物.从许多读者的来信看,大家对经验交流、问题研究、分析报告、读者论坛、学习园地以及动态、大观园等栏目的反映较好,同时也对刊物提出了改进意见,希望增辟—些小栏目,如小资料、小统计、小知识等,希望把动态、大观园栏目办得更活,内容更丰富,以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16.
百期有感     
当收到《统计与预测》1999年第1期的时候,我即被她新颖的封面、众多的栏目、丰富的内容所吸引。她既有"调查与分析"的万树干林,也有"知识园地"的奇花异草,还有"统计春秋"的历史沿革......打开扉页,读完"致读者",更为编辑部的创新精神所感动。而"《统计与预测》走过十六载、九十六期的风雨路"一句,更引起我许多思绪和感·慨。转瞬间,《统计与预测》已出版100期,她也步入了17载的里程......我是《统计与预测》的忠实读者和业余作者。她是一位良师,我时常向她请教;她是一块园地,我时常不忘耕耘,用工作与实践的。C得体会,在这块园…  相似文献   

17.
读者来信     
《统计》编辑部:今天,我从《统计》第7期中看到“间题征答”这一栏目,心中感到十分高兴。我认为这个栏目开得好,很值得发扬。它至少有以下两点好处:  相似文献   

18.
《统计与信息论坛》创刊于1986年,从创刊之时起,就以促进统计理论与方法研究为主旨。1998年《统计与信息论坛》对栏目进行了细分和调整,正式开设“统计理论与方法”栏目。这一调整既是《统计与信息论坛》办刊特色的进一步强化,也是适应我国统计科学研究空前繁荣的必然举措,从而得到了广大作者、读者的充分肯定和支持,取得了更加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23(5):38-38
《统计与信息论坛》创刊于1986年,从创刊之时起,就以促进统计理论与方法研究为主旨。1998年《统计与信息论坛》对栏目进行了细分和调整,正式开设“统计理论与方法”栏目。这一调整既是《统计与信息论坛》办刊特色的进一步强化,也是适应我国统计科学研究空前繁荣的必然举措,从而得到了广大作者、读者的充分肯定和支持,取得了更加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朱之鑫局长在2000年《中国统计》编委会上如是说—●《中国统计》出来以后,我每期都看●作为国家统计局唯一的机关刊物,要坚持讲政治,努力实现“三个”代表●要办好《中国统计》光靠几个编辑不行,要靠全系统的支持●我希望编委们自己动笔,每年为《中国统计》写一两篇好文章,要把能不能上《中国统计》 作为评价各司工作水平的一个依据●今后,我也争取多为《中国统计》写文章读者诸君见到本期刊物时,大约    已近年尾,每逢此时,编辑部最主要的工作,除了把1至12期的《中国统计》摊在桌上,评刊、总结、检视之外,最重要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