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外直接投资是企业深层次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途径,也是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更是拉动中国经济快速腾飞的一架有力马车。近年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企业在数量和投资规模上都有所提高。但在金融危机的催化作用下,许多潜在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从企业角度出发,立足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结合其自身特点,提出企业现阶段对外直接投资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一步参考影响对外直接投资水平的主要因素,探讨我国企业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大环境下开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对策和建议。从而提升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2.
3.
李莹 《经营管理者》2009,(19):186-186
关于对外直接投资的决定因素的研究由来已久,从早期的垄断优势理论到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学者们力图从多角度分析跨国公司的对外投资活动。文章在3-D理论的基础上,分析文化差异和对外直接投资的关系,为理论研究和对外直接投资实践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以2004年《最低工资规定》的实施作为外生冲击事件,通过构建可检验的理论模型和严谨的实证分析,本文证实了法律制度的强化对最低工资水平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概率间关系的影响。实证分析显示,2004年最低工资法律制度强化以前,最低工资变化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为0.00148;2004年最低工资法律制度强化以后,最低工资变化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变为0.00307。最低工资水平的提高促进了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最低工资法律制度的强化明显增强了这种促进作用。使用2008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作为进一步的外生冲击事件,再次验证了完善的最低工资法律制度与严格的法律监管对最低工资对外投资效应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5.
冯丽 《管理科学文摘》2009,(35):134-134
伴随中国“走出去”战略的一步步实施,中国已成为备受世界瞩目的新兴的对外直接投资来源地。在此背景下,本文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通过分析发现,近年来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虽然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是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国际直接投资市场上的地位较低,并滞后于国内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6.
7.
现有主要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对于没有垄断性优势的新兴工业国家或地区代工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缺乏解释力。本文从动态角度分别建立一个代工生产体系内和两个代工生产体系之间的竞争分析模型,在提出和研究代工生产体系下沉没成本的时间相关性和多次性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并分析代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具有随动反应特征。本文的结论拓展了寡占反应理论,从竞争分析角度弥补了现有FDI理论在解释代工企业FDI决策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8.
本文借助中国商务部提供的《境外投资企业(机构)名录》(以下简称),整理了"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库",再把该数据库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匹配,形成的全新数据库包含丰富的企业财务信息和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信息。基于整合后的数据库,本文首次实证考察了生产率对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的影响。本文发现:生产率越高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时选择并购模式的概率越大;母国企业上游知识资产跨国流动性差异会一定程度影响生产率的选择效应;通过对生产率分解进一步发现,管理能力越强的企业明显倾向于选择并购模式,但研发能力对投资模式的选择效应却并不明显。因此,本文的发现对我国"走出去"企业进入模式选择能够提供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当前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研究文献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9.
从1999年实行"走出去"战略开始,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逐渐形成了以海尔和TCL为代表的两大模式。根据国际生产折衷理论,这两种模式是由于两家企业不同的所有权、内部化和区位动因决定的,而分清两种模式不同的动因有助于我国企业更好地进行对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2006-2010年我国对香港、欧盟、美国、澳大利亚、东盟、俄罗斯六大经济体的行业投资数据,分析了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产业结构和行业分布特点,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业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企业异质性理论引入内生增长模型,讨论对外直接投资(OFDI)对母国收入差距的影响机理,并基于1981~2015年85个国家(地区)的面板数据,同时运用静态模型与动态模型验证了二者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随着对外直接投资强度的提升,母国收入差距呈现先扩大再缩小的态势;OFDI一方面通过促进母国的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升级、挤出部分国内投资等渠道加剧了收入不平等程度,另一方面以推动母国的金融发展与教育拓展等方式对收入差距产生削减效果;OFDI对收入差距的影响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地理区位的国家中具有异质性:当人均GDP小于5767.53美元时,对外直接投资强度显著地扩大了母国收入差距,当人均GDP超过5767.53美元时,二者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欧洲国家的OFDI与收入差距之间呈现出"倒U型"关系,美洲、亚洲国家的OFDI促进了母国收入差距的扩大,非洲国家的OFDI对收入差距无显著影响;此外,OFDI对母国收入差距的影响具有跨期效应,随着时间推移与OFDI存量增加,其间接效应的边际效果有所减弱。  相似文献   

12.
技术能力如何转化为竞争优势:组织动态能力观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创业型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能力,然而并不表明这些公司也具备相当的竞争优势.技术能力转化为竞争优势的过程中受到组织动态能力(知识整合能力)影响.技术创业型公司的组织动态能力包括两个方面的具体知识整合能力,即来自市场/客户的需求信息与组织技术能力之间的知识整合能力以及公司内部不同职能部门之间的知识整合能力.技术创业型公司组织动态能力过程是影响技术能力转化为竞争优势的关键过程.本文通过对三家典型的技术创业型公司案例研究来解释有关理论假设.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运用不对称双寡头期权博弈模型,研究了创新能力差异和先动优势对企业研发投资策略时机的影响,分析了抢先均衡、序贯均衡和同时投资均衡出现的条件.研究表明,当抢先投资的先动优势足够大时,创新能力强的企业抢先创新能力弱的企业投资;当创新能力差异足够大时,两个企业序贯地投资;当创新能力差异较小且不存在明显的先动优势时,两个企业同时投资.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创新能力越强,同时投资均衡和序贯均衡出现的可能性越小,抢先均衡出现的可能性越大.  相似文献   

14.
论我国企业对西欧生产性投资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积极发展跨国经营,稳步推进“走出去”战略,是我国企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西欧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也是对外直接投资最为活跃的地区。本文阐述了我国企业加强对西欧生产性直接投资的必要性,重点分析了对西欧投资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5.
黄嫚丽  蓝海林 《管理学报》2010,7(8):1144-1151
对某出口导向企业在进入本国市场时的困境与战略选择过程进行深入的案例研究,探讨中国出口导向企业的国际竞争优势的本质,及其所揭示的中国企业国际竞争优势来源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拥有企业特定优势未必是企业国际化的前提条件,但却是企业获得持续国际竞争优势和国际化盈利的根本.最后,通过进一步剖析该案例的理论意义,以此作为拓展新兴市场企业国际化行为研究的另一视角.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海外上市地点与企业投资之间的关系。香港和新加坡在信息环境和制度环境方面相差不大,而纳斯达克在这两个方面均存在显著优势。良好的信息环境和制度环境可以减弱信息不对称的程度,缓解企业面临的代理问题,从而减少企业投资不足或者投资过度的行为。与此相一致,我们发现相比在香港和新加坡上市而言,在纳斯达克上市的企业其投资—现金流敏感性更低,规模小、上市时间短、应计项高、杠杆率低的企业受影响更大。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纳斯达克上市既可以缓解企业的投资不足,也可以降低企业的投资过度,这表明纳斯达克信息环境优势和制度环境优势共同作用提高了企业的投资效率。  相似文献   

17.
18.
本文结合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制度环境,对传统的国际折衷理论加以拓展,归纳出在中国经济转型的制度环境下,与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密切相关的一系列特殊的制度因素,在此基础上建立一个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决策的理论分析框架.然后以2006-2007年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微观数据为样本,对中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的决策进行了多因素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政府政策扶植、海外关系资源及自身融资能力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和能力有重要影响.分类型研究表明,上述三种制度因素对贸易型、生产型、资源型和研发型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程度各有不同.  相似文献   

19.
基于对联泰制衣公司四年连续跟踪调查,论文介绍了一个OEM企业的供应链管理案例。通过对联泰制衣公司供应链整合实践的探索性分析,得到企业参与供应链整合的动力、能力以及供应链权威分布之间的互动关系,形成了一个非强势企业供应链整合动态演化的理论模型。案例研究表明:非强势企业可以选择适当的切入点,采取合理措施,在供应链整合过程中逐步增强话语权,在供应链竞争力提升的同时增强自身的供应链地位,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