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出版的古代汉语教材,大多比较注意对“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现象的比较和鉴别。关于“活用”与“兼类”区别的标准,各种教材比较一致的意见是:词类活用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临时性,即它只是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取得了另一类词的语法功能而被用作另一类词;词的兼类,则是某个词在长期的运用过程中因语言习惯而取得了不止一类词的语法功能,换言之,词的兼类具有约定俗成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词的"三化"现象是指名物化、动态化、性状化,这是一种词的功能偏移现象.它不同于词的兼类,兼类是改变了词性,而功能偏移并未改变词性;它也不同于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一种临时现象,而功能偏移则是一种较稳定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而又常见的语法现象。在上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的现象尤为突出。关于词类活用,几乎每本古汉语著作都要谈到,但是对于词类活用的原则、词类活用和兼类词的区别、兼类词的活用以及有些语法现象是否属于词类活用等问题则谈得不多,或者谈得很笼统。本文打算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  相似文献   

4.
词的兼类与词的活用是能够划分开的。为了达到某种修辞效果把某类词临时抓来充当某种句子成分,这是词类的活用;不是为了修辞目的,只是词义语法功能发生了变化,那是词的兼类。  相似文献   

5.
“词类活用”(有人称之为“实词活用”)是古汉语的一个突出的特点。作为一种语言现象,它不只是语法方面的问题,也同词义的发展演变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正确地分析和把握词汇在发展演变中构成的词义系列及其语法属性,才能正确判定“词类活用”,才不至于把词的一个固有义项或兼类词的一个固有词性误作“词类活用”。  相似文献   

6.
“词类活用”说之再认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词类活用”说是古代汉语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的语法理论,倡导者是陈承泽。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的常见现象,它不同于词的兼类;使动用法固然可以用使成式词语解释,但也不能因之否定它的存在。分析词类活用现象应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综合考虑,不可偏执一端  相似文献   

7.
文章对古汉语词类活用与词的兼类现象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这二种不同类型的语言现象的本质,分析了它们的联系、区别及辨识的方法.并强调指出, 词类活用既是语法问题, 又与词义、语用等因素密不可分,必须从多方面考虑这一语言现象.  相似文献   

8.
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的常见现象 ,不同于词的兼类 ;词类活用的范围需限定 ;在实际应用中 ,词类活用不能以今律古 ,要从语义、句法、语用几方面综合考察  相似文献   

9.
在辨认词类活用和词的兼类问题上,语法学界一直存在不同看法;其中,把“兼类”说成“活用”最为多见。“衣”,《说文解字》:“上曰衣,下为裳。”“衣”的本义“上衣、衣服”,属名词。见诸有关书刊读物,“衣”是论家们用来说明各词活用引证最多的例词之一。如;“清旦,衣冠而之市。”(《列子·说符》)“乃使其从者衣褐。”(《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皆衣缯单衣。”(褚少  相似文献   

10.
在全日制十年制学校语文课本(试用本)中文言课文的思考和练习里有这样的问题,那就是指出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所属词类以及比较各组里加点的词,哪是一词多义,哪是词类活用,哪是同义词等等。要很好地回答这些问题,就得知道什么是活用词,兼类词,两类词,多义词和同义词。 首先看看什么是活用词。甲类词临时用作乙类词,叫作活用词。例如: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词汇词、语法词为切入点,重新审视汉语词类划分这一老大难问题.词汇词、语法词的划分可以澄清人们在词的同一性、词的兼类、词的活用、名词化等问题上的模糊认识,从而化解争端,从根本上解决汉语词类划分问题.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一些古汉语教材将“衣”字带宾语或受副词修饰作谓语中心的用法视为“词类活用”的问题,文章引用了大量例证来说明“衣” 字这种用法在古汉语中绝不是临时的、个别的现象,因此,“衣” 字在古汉语中应当是一个兼有名词和动词语法特点的兼类词。文章还分析了“衣” 字活用说产生的原因,提出严格界定活用与兼美的标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词类活用”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词类活用”说的提出是研究者在语法观念上以外律中,以今律古的结果,不符合汉语的实际。“活用”说要想建立,必须从理论上规定“本用”、“活用”、“兼类”的区分标准,但这些标准根本就无法建立,使用“词类活用”说进行教学实际上也是姑妄言之,应当通过对汉语语法的每一个子系统进行多角度的微观考察,对其族系生成的过程进行合理的排序,树立起历史的观点,彻底抛弃“词类活用”说,排除它对汉语语法的研究和教学带来的烦扰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现代汉语词的跨类现象愈来愈多,情况也愈来愈复杂,这是用传统语法学的“词的兼类”和“词类活用”理论很难作出圆满解释的。本文试图借鉴符号学的有关观点,以“一词多类”理论来解释汉语词的跨类现象。  相似文献   

15.
关于古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中词类活用的处理意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根据科学性、实用性、可接受性的原则,探讨了古汉语教学语法系统中词类活用的处理意见,认为词类活用属共时范畴,应该采用共时分析和静态描写的方法来研究;应该以体现还是偏离词在语言系统中的价值来区别词固有的用法──兼类和临时的用法──活用;在建立古汉语教学语法系统时,应当对传统的词类活用作出新的科学的解释,在提法和归类上作必要的修正,以保证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6.
关于古汉语词类活用定义的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有的关于古汉语词类活用的定义在称呼此种语法现象时所用术语不同,尤其是“词类活用”的“词类”内涵模糊,所指不一;不能区分开活用与本用、兼类,常用的词频统计法有着很大的局限性;所谓的词类活用的条件,只不过是拿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作比较的产物,犯了先入为主的毛病;未涉及词类活用的范围问题,致使在其范围的确定上意见不一;把词类...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同等”词类性质为考察对象,运用逻辑推理法对其相关问题进行界定,同时对”同等”的兼类现象、同义词现象进行说明,以便对汉语中“部分同素同义区副兼类词”的进一步分析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词的兼类现象是目前现代汉语语法学界无法回避而又分歧严重的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兼类现象的微观处理上,如判定一个词是不是兼类词,兼属哪几个词类等问题上分歧较大。本文就兼类词的判定及所兼词类总结出几个较明确的标准和判定的原则,同时对“N的V”结构中V的动词词性从语言接触即欧化语法的角度进行论证。以期对兼类现象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探索。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网络文化的普及、人们对语言变异的追求,新词语的词类活用现象引人瞩目。文章结合对当代汉语新词语活用现象的调查,运用兼位理论从语义-语法角度初步考察了当代汉语新词语词类活用现象。依据兼位的分析方法,将语义-语法是否具有复合性作为判别词类活用与兼类的标准。在新词语活用范围的界定上,应该坚持从严标准,注意与其它非活用现象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20.
近十年对词类活用的研究李延安一”词类活用”是古代汉语中一个很突出的现象。不了解词类活用的道理、不能正确理解和解释被活用词的词义,阅读古文就会遇到困难。自从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从词有定类的观念出发,提出了“假借”之名,实际上从理沦上解决了古汉语词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