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查尔斯·费雷泽的《冷山》将个体的命运置于战争的宏大背景之下,表现了战争给人们的身体和心灵带来的创伤。著名导演明格拉的电影改编用视觉化效果将小说主题进一步强化,将战争的残酷、人性的挣扎更加直观地呈现在观众和读者面前,引起了人们对战争、人性和爱的深思。小说中主要人物在身心上都因战争而直接或间接地受到了严重创伤,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创伤记忆,而爱使人们重新联系到一起,重新面对生活。  相似文献   

2.
《惨雾》是许杰的代表作。小说以一个农村小女孩秋英的视角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农村械斗。在批判农村荒唐的宗法意识的同时,也揭示了被人们忽略的女性内心的战争。揭示了械斗给女人带来的爱情悲剧。  相似文献   

3.
库尔特·冯内古特的代表作《第五屠宰场》是作者以自己在战争中的真实经历为题材的反战小说,小说中没有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战斗英雄,也没有美好品性的基督教徒似的人物。在创伤理论的关照下,小说的众多人物形象,尤其是主人公比利以及兼具作者和叙述者双重身份的库尔特都表现出亦真亦幻的特征。冯内古特的创作过程是再现创伤的过程,努力克服创伤的同时又必须接受创伤。这种独特的创伤写作艺术,揭露了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巨大伤害,印证小说的反战主题。  相似文献   

4.
法国作家勒·克莱齐奥的小说《战争》从一个独特的视角,通过大量的词语为人们描述了一场物质的、震撼人类心灵的战争。这是一场虚拟的、既陌生又现实的战争,在这部作品里,读者在传统小说和现代小说的本质区别中,在词语的迷宫和缝隙中艰难穿行的同时,深刻地感受到了一场物质战争的真实场景及其对人类文明的颠覆,从而使人们从理性的高度认识这场物质战争的根本起源。勒·克莱齐奥对现代文明清醒的认识和强烈的批判意识以及对人类命运的独特理解和寻找人类灵魂归宿的精神追求,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5.
格雷厄姆·斯威夫特是当代英国最有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愿你在此》以主人公杰克的弟弟汤姆在伊拉克战争中牺牲后遗体被遣送回国为背景展开叙述,讲述了战争和灾害给主人公杰克带来的心理创伤。本文用凯茜·卡鲁斯的创伤理论解读和分析了杰克的心路历程,阐释小说的内涵在于人们要敢于直面创伤,珍惜生活。须抚平过去的伤痕作为沉封的回忆,以积极向上的心态面对人生。  相似文献   

6.
孙犁是现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作家。在残酷的战争年代里,他用温情而悠扬的笔致,抒写了一篇又一篇美与善的赞歌,极大地中和了严酷战争给人们带来的苦痛。他以浪漫而生动的写意,深刻表现了解放区军民的质朴情感与人生态度,进而集中凸现了自然与人、现实与理想的和谐统一。血色浪漫与温情主义,构成了孙犁早期小说创作的人文理想与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7.
丘东平的抗战小说描绘炮火纷飞的战场,但不是对前线战事的简单实录;他的抗战小说渲染豪迈的英雄主题,但不是宣传流行的政治理念;他的抗战小说塑造英雄人物,但不是为了呈现“好”与“坏”、“勇敢”与“懦弱”等二元对立的命题。他的笔触锋芒超越了文学功利层面直指战争的本质和人物在战争语境下的复杂心理,描述战争给个体生命带来的摧残和人性的变异。在当时充满政治斗争气息的抗战文学格局中,丘东平的抗战小说显得别具一格和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8.
前苏联影片《岸》是根据著名作家邦达列夫1947年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而成的。从题材上看,它属于战争片,但又是一部心理片、哲理片。影片没有正面、细致地去描写战争事件本身,没有表现和歌颂那些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也没有在表层上大肆渲染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它把镜头引向人们的精神领域,着力描写战争给人们留下的难以愈合的心灵创  相似文献   

9.
战争小说是对战争记忆的追溯和构建的一种文学体裁。英国早期的战争小说叙事受英雄史诗传统叙事的影响,多采取一种自上而下的视角,叙事聚焦在宏大的战争场面、重大的军事行动或英雄人物。而新世纪英国战争小说创伤书写呈现出新特点:主要关注回归士兵重新融入家庭和社会所面临的困境、战争书写中对人性的剖析以及通过描写战争期间的爱情故事来反衬战争的残酷并表达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  相似文献   

10.
从解构主义的“常论与悖论”言说和新历史主义视角出发,分析了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经典历史小说《赎罪》主人公罗比在敦刻尔克大撤退的遭遇.《赎罪》的主要故事背景放在敦刻尔克的前线和后方,麦克尤恩通过史实和虚构,以罗比的视角彻底颠覆了敦刻尔克大撤退的“战争奇迹”,让读者在恐惧和希望交替中强烈感受到了战争给个人带来的人伦悲剧.小说还从美学角度,丰富人们对敦刻尔克,对历史,对战争的认识和理解.麦克尤恩创造的这些经典叙事文本,既是对人皆知之的敦刻尔克神话“常论”的挑战,也是在更广泛层面上对战争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抗日战争题材小说鸟瞰丛晓峰一日本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与痛苦。但是,战争这朵“恶之花”,也使我们民族觉醒与奋起,当帝国主义的枪炮对准我们胸膛的时候,中华民族发出了排山倒海般的怒吼,战争动员了人民,也创造了文学。在新时...  相似文献   

12.
面对SARS危机的法学审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来发生的两场战争促使人们重新面对人类自身。一场合法性备受质疑的伊拉克战争或许会给伊拉克人的未来带来希望 ,但战争带来的灾难 ,以及与战争相伴随的抢劫、私刑和各种暴力事件 ,却现实地摆在伊拉克人和国际社会面前。实际上伊拉克战争使伊拉克人遭受着双重劫难。没有政府以及政府建立的秩序 ,这种无政府状态对战时社会和民众制造的伤害 ,将大大超过战争本身产生的灾难。一场没有硝烟的遏制SARS流行的战争 ,显示了世界各国的共同利益和相互合作的必要性。人们充分意识到 ,人类社会不同国家和地区在许多情形下面临着共同的命运。法国《…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初科学小说的政治性及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翻译的功能为立足点,主要从法国凡尔纳小说在中国的译介情况入手,探讨了清末民初译介科学小说的政治目的和服务于这一目的的翻译策略。这种翻译中明显的政治倾向造成了人们对科学小说的误读,给中国科学小说的诞生和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4.
帕特·巴克在《双重视角》里刻画了一个因在战场上目睹太多暴力和血腥画面而精神受到严重创伤的战地记者史蒂芬。小说通过对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巨大苦难和创伤的再次书写,反映了巴克渴望和平、期望人类能永远和谐共处的美好愿望。  相似文献   

15.
战争小说是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战争小说中的动物意象应用频繁,种类繁多.这些动物意象反复出现,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战争是残酷的、战争使人性扭曲、使人际关系变形的主题,充分展示了作家的反战、厌战思想,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中国当代著名小说家茹志鹃的作品《百合花》和前苏联杰出作家瓦西里耶夫的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都是以战争为背景而创作的,两篇小说一问世就在社会上赢得了巨大的赞誉,几十年来备受人们的推崇和盛赞,成为不可多得的佳作。这种成功,究其原因,倒不在于两者都是战争小说,而主要是由于两者都探讨了战争中的人性美。本文从虚写战争、英雄平民化和抒情格调三个方面来挖掘文本所表现的战争中的人性美这一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7.
论哈代的战争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哈代一生创作了四十多首以战争为题材的诗歌,其中有一些脍炙人口的诗篇。由于他对战争深刻而颇具穿透力的批判、他对战争的历史透视、他对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心理创痛的真实描写、他对人类生存状况的高度关注、他对人类前途的忧患意识和他颇具现代的艺术手法,他的战争诗在他的全部诗作,乃至英国的战争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二拍"中的商贾小说表现了资本主义萌芽给人们生活和思想观念带来的冲击和影响,表现了许多突破传统的新观念;表现了商品交换的繁荣给社会生活带来的新变化;表现了商品交换催发的人性中的恶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形象地总结了商人们在长期的经营过程中积累的经商艺术.  相似文献   

19.
罗伯特·库弗是美国后现代小说的代表作家,其代表作《卡通》充分体现了后现代小说的主要特征:元小说、模拟与隐喻、现实与虚幻的并存等等。本文通过分析模拟手法在《卡通》中的应用,揭示它们背后的隐含寓意,并对小说主人公进行心理剖析,论述了道德沦丧的社会给人们心理上带来的沉重负担。  相似文献   

20.
诺曼·梅勒小说主题与泛极权主义情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诺曼·梅勒的小说《裸者与死者》是一部集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和自然主义、神秘主义、存在主义色彩于一身,以战争为背景同时又超出了传统战争小说框架,带有一定寓言性与深刻政治思想的战争小说。它就像一个五光十色的多棱镜,折射着二战后的美国社会,预示着国家、民族的未来。作为美国战后战争文学中最为重要和最为深刻的作品之一,其主题揭示了战争催化了的极权主义势力正威胁着美国以及人类社会的民主与自由,如果人们不采取积极的措施加以遏制,将必然造成严重的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