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李俊 《社区》2013,(3):30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时时处处发现"微"的字眼,"微电影、微语录、微评论、微小说、微视频、微幽默"。跨入"微时代",社区的角色也悄然发生转变。2012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北干街道中誉新城社区开通了"北干街道-中誉新城社区"新浪微博、  相似文献   

2.
不同于以往的DV作品和恶搞视频,微电影已经成为"微时代"重要标签之一,草根创作者、专业团队相继试水微电影。在繁荣的微电影大潮表象之后,对微电影流行的背景、原因及其面临的成长困境进行整体研究,可以对微电影的现状和其未来发展前景,进行深入而有益的理性探讨。  相似文献   

3.
当今时代,微小说、微电影、微访谈、微小品、微信、微博、微视频风生水起,“微文化”悄然崛起,具有即时性、暂时性、幽默性、角落性、批评性、都市性、实验性等特点,一个“微文化”的时代到来了.微,正在成为一种美学潮流,它以网络平台为土壤,以新媒体为传播媒介,因其技术手段的大众化而成为中国人精神史的当代构成.本文在美学的关照下,在新媒体语境中,以微电影为例,从“微”的审美特点出发指出微所包含的微小、微妙、精微、细微、隐蔽、微服的含义分别指向微电影的时长、主题、美学意象、细节、支流、大众这样的审美特征,而微的这些美学特征与微雕、盆景、书法、禅宗、工笔画这些传统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处.笔者首次提出“微美”和壮美、优美一样,已经成为一个新的美学范畴.而新媒体语境下的微文化如果能够吸收传统微艺术的美学精髓,延续传统微艺术的美学追求,并确立符合其自身特征的审美精神,微美学将会被写进美学教科书.  相似文献   

4.
小陈 《社区》2013,(4):30-30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可以时时处处发现“微”的字眼,“微电影、微语录、微评论、微小说、微视频、微幽默”。跨入“微时代”,社区的角色也悄然发生转变。2012年,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北干街道中誉新城社区开通了“北干街道一中誉新城社区”新浪微博、社区QQ群和社区博客,让居民们能实时了解到社区的各类活动和相关的法规政策,也进一步加深了社区与居民之间的沟通了解。通过一年的努力,“社区微博”受到了居民们的欢迎和好评。  相似文献   

5.
微时代的到来与微电影的勃兴互为表里。微时代的崭新媒介技术和手段,把我们认识的世界和对世界的认识过程变得和从前很不一样,为我们提供一种身体甚至心智之外的"精神"现实。媒介技术不仅成为我们了解和再现社会及其文化的一种工具,也成为一个切入点。在这个时代中应运而生的微电影在表达方面有着自身的特征,那就是:短(碎片叙事)、平(浅表达)、快(敏锐的即兴创作)。这既是微电影的艺术特征,亦是这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微电影以浓缩的"精微"突破了传统电影的线性叙事和固定观看模式,以一种新的步态走入我们生活的各种时间形态中,这使电影艺术走下原先高高在上的纯粹的审美神坛,走出影院,以平常的姿态走进了赛博空间,走进大众之间,带来了一种新的艺术样式,也使社会文化的转型在这里写下了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6.
微电影、微小说、微博、微信、微文化等一系列微元素登上了人们的生活舞台,将我们带入一个全新的“微时代”.给大学生活和教育工作增添了新的内容,也使大学生的教育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针对上述问题,对大学生在“微时代”下出现的新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微时代”下如何服务与引导大学生教育问题进行研究.在“微时代”对大学生教育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的情况下,作为新时代的学生工作者,要认清这个时代,引领这个时代,完成我们在这个时代里的社会担当,不断改进与完善大学教育模式与方法,以便更好地适应当前大学教育的发展潮流与方向.  相似文献   

7.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已经带领我们进入了“信息爆炸”时代,以微博、微电影、微小说、微信、微电台、微访谈等“微”事物如雨后春笋般登上互联网舞台,尤其是以微博为代表的这种新媒体的出现,其互动化、实时化、社会化、去中心化等特点吸引着广大用户群的参与,对信息传播格局和社会舆论产生了深刻影响.在“微时代”这个新环境下,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如何利用这一契机,创新参政议政的方法,拓宽参政议政渠道,提高参政议政能力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微电影是一种新兴的艺术形态,也是时下网络流行的一种文艺理念,随着微博的火爆衍生出所谓“全民微时代”,微电影正是产生于“微时代”的背景下。微电影这种利用碎片时间所引发的艺术形态究竟有着什么的价值魅力引得无数专业人士及非专业人士对其趋之若鹜,文章针对这一主题简要划分其中关键因素进行探述,借此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
“微文化”:自由与规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微媒介的高速发展,出现了大量以网络为平台的媒体形态,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媒介成为目前使用频率最高的自媒体。随着微博媒介的发展壮大,又在其基础上衍生出微小说、微文学等一系列以微内容代表的微文化,改变着人们的价值观念及获取、传播信息的方式。自由与规范本身作为一对矛盾共存体,构成微文化的基本价值冲突,无论我们是凭借法律、法规来约束、规范微媒介与大众的"微"行为,还是用社会道德和行业规范来倡导价值主体自律,目的都是为了实现和保障微文化主体自由,同时,主体的自由也促进了道德规范的逐步提升及法律体系的健全。  相似文献   

10.
随着“微时代”的快速发展,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公益等网络平台改变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逐步占据了当 代大学生的课堂和生活时空,大学生榜样教育面临着微领域不可控带来的新挑战。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重 要的作用,它引领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靠拢。“微时代”,学会更好地发挥榜样教育 的作用,灵活运用榜样教育,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注入新鲜的血液,对培养大学生榜样意识、先锋作用、模范带头 的时代使命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随着“微时代”的快速发展,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公益等网络平台改变了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和生活方式,逐步占据了当 代大学生的课堂和生活时空,大学生榜样教育面临着微领域不可控带来的新挑战。榜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着重 要的作用,它引领着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旋律靠拢。“微时代”,学会更好地发挥榜样教育 的作用,灵活运用榜样教育,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注入新鲜的血液,对培养大学生榜样意识、先锋作用、模范带头 的时代使命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培育和提升大学生法治观念是我国构建法治社会的重要方面."微时代"背景为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养成提供了新的途径,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从调研数据来看,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微课等网络交流微平台并非"洪水猛兽";如果加以良性引导,"微时代"背景可有效促进大学生法治观念的养成.我国应当创新高校法治课程的教育模式,探索"互联网+法治教育"的新兴模式,实现由"粗放普法"向"精准普法"的深度转变.  相似文献   

13.
如今,随着网络化的普及,信息的传递速度越来越快。伴随而来是许多新事物的出现,尤其是"微时代"的出现,受到了大学生的普遍欢迎,同时,对大学生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结合"微时代"对大学生及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具体影响,来分析思想教育工作的原则,丰富"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内容,创新"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高校辅导员在当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工作中高校辅导员多采用"对话式"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学生进行有效对话,可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然而在"微时代"来临之际,高校辅导员运用"微工具"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辅导员工作创新的必然选择。诸如微博、微信、微电影等"微工具"可以更好地便于高校辅导员开展对话式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微工具"也将成为高校辅导员对话式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5.
微电影不是因低成本而诞生的.它的精髓.是用拍电影的方法讲述故事.把情感浓缩在一点来打动人心.适应这个时代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代表"微"传播工具的即时通信的覆盖面越来越大。开辟和拓展"微"传播路径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持续培育和弘扬,要构建"微"平台,占领"微"传播舆论阵地;注重"微"创新,抢占"微文化"传播高地;加强"微"协同,增强"微"传播互动实效。  相似文献   

17.
以"微时代"为核心的人类学文化批评,重塑了新的叙事类型和理论话语,既再现了由于"微时代"媒介动力所产生的亚文化群体、阶层关系的再生产以及特定权利结构的封闭循环,也回应了图像转型背景下民族志文化表述之"语图互文"机制的发生逻辑。"微时代"媒介技术的播散和渗透,同时也预设了一种"后人类"的转型过渡;在此过程中,人类学作为探究"人"的规定性本质与关怀人类生存境况的学科,其文化批评的功能性不应仅囿于为时代秩序、社会群体的成形提供知识性的参照,更在于去实现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反思性导引。  相似文献   

18.
微电影是一种艺术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以文化的视角分析微电影或者从微电影中发现文化的呈现,可以更深入地把握微电影的艺术特质,从而折射时代的影视艺术要求及文化景观。  相似文献   

19.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沉渣泛起,它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微时代"下历史虚无主义的危害不容小觑,它造成人们思想上的严重混乱,对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带来一定威胁。为了积极有效地应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的侵蚀,应采取切断"微信息"传播途径、加强"微"学者队伍建设、提高网民的"微"素养等措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微时代"是新媒体发展的新阶段。高校辅导员成为"网络意见领袖"契合了"微时代"大学生的认知及行为特点,但存在着教育主管部门缺少战略部署、高校的体制机制不够健全、辅导员自身局限等现实困境。将高校辅导员塑造为"网络意见领袖",需要教育主管部门因势而谋、高校应势而动、高校辅导员顺势而为,使思想政治教育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实现润物无声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