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基于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改革的需求,重庆理工大学作为重庆市唯一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改革的试点单位,两年来围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制度建立、"导师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多层次实践教学、职业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招生和复试选拔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重点实现了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能力结构与产业需求相融合、技术理论与专业实践相融合、校内培养与行业/企业实践相融合,全面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形成了具有示范意义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模式.  相似文献   

2.
自2009年中国扩大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以来,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重点向专业实践能力转移。中国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起步较晚,其在继承了学术学位研究生培养中知识体系性强、理论基础扎实等优点的同时,也存在实践能力培养体系不健全、专业技能培养不系统、教师的实践能力缺乏、企业对培养过程参与度低等问题。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应从课内教学、课外锻炼、实验实训、校企合作实践四个方面全过程提升研究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3.
在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存在着如何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其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共同发展与是否要纳入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等问题。大力发展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需实现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和非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其他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协调发展,实施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4.
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是专业硕士学位教育的一个重要种类,主要为涉农领域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有效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应用能力生成的基本依托,然而该类型硕士招收的时间比较短,实践培养环节不完善,进而形成专业学位培养的瓶颈。本文对这一问题,从实践教育环节设计的原则、内容和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试图为促进全日制农业推广硕士研究生的实践培养工作能顺利展开而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当前的重点是实现内涵式发展。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是提高研究生培养的质量,落脚点是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其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的改革则要以提升职业能力为导向,实现专业学位与其所对应职业资格的有效衔接。本文以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为例,在分析我国教师职业资格制度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教师职业资格衔接的意义,并从质量标准、课程体系、教学过程、师资队伍、教育实践和学位论文六个方面提出了促进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与教师职业资格衔接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为更好地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迫切需要,结合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实际,针对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高等岩石力学课程特点,通过与"学术型"同门课程建设的对比,探讨该课程的建设,包括教学内容设置、实践教学安排、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等内容。课程建设成果为建筑与土木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其他课程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应国家对工程技术人员的社会需求而设置,目标是培养具备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剖析目前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导师培训、学位论文、实践环节等方面寻找改革新途径,为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级专门人才而全面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8.
校企联合培养日渐成为培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形式,我国已有大量院校开展了多种类型的研究生联合培养,包括与国内顶级企业合作,也包括开展国际合作等。但实践基地在运行过程中不断暴露出投入欠缺、动力机制不足、缺乏有效监管等问题。实践基地作为连接高校、企业、硕士研究生等多方主体利益的相关平台,如果各方利益诉求未得到很好满足,便会造成由于担忧过度投入而造成投入产出不相适配的现象。以经济学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视角,明确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从投入、过程与产出三方面构建联合培养实践基地评价体系,可为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实践基地的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硕士研究生几年的教学实践研究,指出农业信息化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总结现有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此基础上,本着厚基础、重实践、求创新的原则,从课程体系、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和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对农业信息化领域专业学位研究生综合素质培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社会对实践型人才的需求,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人才的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在分析了目前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现状基础上,从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研究能力三个方面提出了校企深度合作的倒序混合的全方位的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1.
现国内大多数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单位习惯采用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来培养专业学位研究生。对生物工程专业硕士创新能力进行系统研究,以建立较完整的实践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培养体系;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的兴趣,满足学生求知、探索和创新的欲望,利于提高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步伐,为专业学位教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人才培养。培养研究生独立自主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是我国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其中创新实验教学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基础。针对传统的研究生实验教学模式,作者将PBL教学法理念引入硕士研究生实验教学课程中,显示学生在创新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都有提高,是基础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3.
发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推进工科研究生教育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工科研究生培养模式单一的状况,介绍重庆大学在发展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推进工科研究生教育改革方面的实践和探索。从招生方式与对象,培养内容与方式,教学方法与教材,论文选题与答辩,教学管理与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探讨建立工程硕士培养的新模式。指出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工科研究生教育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促进产学研结合的有效形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In the light of the simple state of engine ering graduate students training modes,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practice of developing the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master and improving the educational ref orm of engineering graduate students in Chongqing University. From some aspects such as the enrolement forms and objects, training contents and modes, 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aterials, theses title selecting and defending, teachin g management and teachers rank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new modes of training, and points out that the education of engineering master be an impo rtant reformative measure and possess broad development prospect.  相似文献   

14.
日本研究生教育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研究生教育制度由硕士课程、博士课程以专业学位课程三部分组成,研究生教育规模正处在不断壮大的过程中,研究生教育机构有研究生院大学及独立研究科、联合型及协作型研究生院、业余研究生院及函授研究生院以及职业型研究生院四种类型。日本研究生教育呈现教学和科研以学生为中心、教学与研究关系中的科研为主、教学中的以学为主以及课题研究中的以实践为主的四个特点。  相似文献   

15.
工科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现状与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不仅影响高等学校知识创新的水平,也关系国家未来的整体创新能力。目前研究生的选拔和培养体系、课程设置、师资建设和科学研究实践等方面均存在制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全面推行以科研为主的导师负责制和导师资助制,将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纳入学校科技发展的总体框架,强化学位论文中间环节的监督和严格答辩程序,同时为研究生搭建多种形式的学术交流平台,科研创新氛围,可更好地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6.
在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教学中采用模块化教学,针对地方性、应用型院校特点,探讨新时期高校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内容优化与整合.在教学上,"打破学科知识的逻辑体系,将知识按照专业能力发展需求进行整合,形成模块",通过教学内容的有机组合,致力达到学生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发展;在学生能力培养上,通过模块化教学,使学生主动地建构自身知识和能力结构,通过对学习内容的主动选择,变成学习的主动者;在"思政课"和专业结合上,把地方特色和我院研究生环境工程专业知识与"思政课"涉及的理论以及社会实践认知有机结合起来,加强研究生对专业知识和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提高,增强研究生对区情的了解和服务地方意识.  相似文献   

17.
工程硕士学位的设立与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工程硕士是高等工程教育在研究生教育中与工学硕士学位处于同一层次的一种新的培养类型,是为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尤其是为我国国企改革与发展培养急需人才的一种具体实现形式。在科技当先,以人为本的新经济时代,研究生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文章从工程硕士学位产生的社会环境,工程硕士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活动过程,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尝试性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诊所式法律教育具有训练法律职业技能和培养法律职业伦理的两大价值。这种教学模式的目标为,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实际诊断法律问题开出处方,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直接操作的能力。它的主要特点为:知识积累与思维训练并重,学生参与真实法律问题的解决过程,从经验中学习法律,从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19.
课程是研究生教育之本,课程建设是研究生培养的基本保障。在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建设中,应明确学科培养目标,发挥学科特优势色,不断优化课程内容,完善课程体系;以多种教学方式,为课程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以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标准和督导体系,确保中国语言文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质量的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面向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围绕培养定位、教学要求、实践要求和学位论文四个方面构建校企协同、工学交替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从培养方案、课堂教学、专业实践、师资队伍等方面渗透协同培养理念,探索四维联动产学研合作培养途径,构建专业硕士质量监控与提升体系,使人才培养满足实际应用和职业需求,提高专业硕士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