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广泛发展,是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中的一个重大特点。把握住这个特点,对于正确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是很重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非象垄断资产阶级御用学者所说的那样,是“有调节的资本主义”或“国家社会主义”等等,它不过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另一形式,即国家政权同垄断资本合为一体的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国家,无论其形式如何,在实质上总是资本家的机器,资本家的国家,理想的集体的资本家”①。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的结合,绝不是说,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垄断资本已从属于国  相似文献   

2.
现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资产阶级国家对社会经济再生产过程的全面渗入,垄断资本主义的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经济关系都有国家的参与和调节,国家对于实现私人垄断资本的运动目的已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种现象如果从广义所有制的观点,即从生产关系的总和来看,无疑表现了当代垄断资本主义所有制的巨大变化,是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从一般垄断资本主义转变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一个重要标志。但我们这里所要考察的,不是这种意义上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制,而是狭义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所有制,即资产阶级国家对生产资料的直接占有。  相似文献   

3.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自由资本主义发展为垄断资本主义。从历史和逻辑上来考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因素的产生,与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几乎是同时出现的。垄断组织利用资产阶级国家政权为自己谋取高额垄断利润,以及资产阶级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是整个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4.
本世纪70年代,由于既不能科学地解释“滞胀”现象,又不能使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摆脱“滞胀”困境,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主张受到了严重打击。由此,应运而生了新古典宏观学派和新凯恩斯主义学派。本文将在简单介绍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状况的基础上,论述新古典宏观学派和新凯恩斯学派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贡献和影响,并分析两学派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一、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发展及其面临的困境在本世纪30年代以前,新古典经济学居于西方经济学界的正统地位。新古典经济学是主张自由放任的资产阶级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对…  相似文献   

5.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的对外政策,随着新政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变化,经历了四次战略调整,现分述如下。 第一次战略调整 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空前经济大危机期间及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都或快或慢地由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但是,由于过渡的性质不同,这些国家逐渐分为两个集团。美、法等国的过渡是在保存资产阶级民主的前提下,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限制垄断资本的极端恶行,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工农群众处境,走福利国家的道路。我称之为罗斯福“新政”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①。德、日、意等国的过渡是实行对内独裁、对外扩张的军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亦即法西斯专政。1935年8月20日共产国际根据季米特洛夫的报告通过的决议称之为“最反动的、最含民族侵略思想的、最抱帝国主义野心的财政〔应为金融〕资本家的公开的、恐怖的专政。”  相似文献   

6.
有些主张资产阶级自由化的人,在策动北京动乱和反革命暴乱中鼓噪,要“取消共产党,实行多党制”。这种观点对不对,多党制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政治制度,在中国是否行得通?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些看法。一、西方的多党制是资本主义国家实行资产阶级专政的一种政治制度所谓政党制度,那是一个国家行使行政权力干预政治所采取的形式的总称。在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中,有一党制、两党制和多党制三种类型。多党制是由两个以上的政党执掌  相似文献   

7.
<正> 长期以来,史学界流行着这样一种观点:早期维新派要求开设议院,实行“君民共治”,就是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以代替封建专制制度。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就笔者所见,1895年之前,在中国还没有一人提出过君主立宪的主张,早期维新派所说的“议院”并非什么君主立宪制度。谨申述理由如下。首先,没有提出制定宪法。近代意义上的君主立宪制度,是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妥协的产物。君主立宪者,资本主义国家的君主权力受到宪法限制之谓也。君主立宪,关键在“立宪”二字,“立宪”即制定宪法。资本主义国家的宪法产生于推翻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过程之中。为了取得政治上的民主自由,动员人民参加反封建斗  相似文献   

8.
在学术界关于罗斯福“新政”的阶级实质和历史作用的几种评价中,以刘绪贻“新政”“提供了列宁没有预见到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的观点最富启发性:关于“新政”的寿命,则以胡国成的“延续至今的不是新政,而是以新政为开端的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观点最有说服力。至于新政的指导思想,或以为是凯恩斯学说,或认为仅是受其影响,有的则认为是“采用了当时美国芝加哥学派的观点”,有的干脆认为新政并没有提出完整的理论依据,只是“反映现了现代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的这一总的趋向”的一种“应急措施”,等等。所有这一切都还有待于学术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和中共中央在祖国统一问题上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政策。香港问题的解决,澳门问题的即将解决,台湾问题的一定进展,证明了这个政策的正确性。这个政策,也是中国共产党对待港澳、台湾的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政策,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对待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的政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1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政策,是中国共产党关于同资产阶级建立联盟的政策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展。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政策指明了应同港澳、台湾的资产阶级建立持久的联盟,发展了在工人阶级取得政权之后要消灭资产阶级的政策。在工人阶级取得政权之后,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消灭资产阶级,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条基本原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适时地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顺利地实现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我国大陆消灭了资产阶级。在  相似文献   

10.
国民经济军事化是伴随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转变而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现象。二战结束后,资本主义由一般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通过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扬弃,资本主义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在这种条件下,发达资本主义还存不存在国民经济军事化现象呢?近年来包括我国在内的国际社会,因陶醉于战后的“和平”与“发展”,对现代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国民经济军事化缺乏足够的警惕,但海湾战争的炮火却给人们敲响了警钟,因此探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的国民经济军事化问题,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略论陈独秀“二次革命论”形成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独秀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从党的“一大”到“五大”都担任党的最高的领导职务。可这样一位人物却在这一时期形成了“二次革命论”,主张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间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发展资本主义时期,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等同看待。这是为什么?笔者认为这其中既有客观原因,  相似文献   

12.
经济国际化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指出:“我考察资产阶级经济制度是按照以下的次序:资本、土地所有制、雇佣劳动;国家、对外贸易、世界贸易。”接着,在“导言”中,马克思在说明了社会生产的各个环节及其相互关系之后,指出还应当研究“生产的国际关系,国际分工,国际交换,输出和输入。”由于种种原因,马克思没有能够实现他的研究计划,但是,马克思看到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代商品经济突破国界发展的现实,指出了经济国际化的趋势。列宁、斯大林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的经济国际化理论,对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经济国际化作了深刻的论述。列宁写道:“自由竞争占完全的统治地位的旧资本主义的特征是商品输出。垄断占统治地位的最新资本主义的特征是资本输出。”这样,列宁把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经济国际化的内容高度概括为商品国际化,而把垄断时代经济国际化的特征高度概括为资本国际化。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的基  相似文献   

13.
最近,湖北省经济学会政治经济学组就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问题举行了一次讨论会。会上对几个问题的讨论情况如下。一、关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与会同志认为,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和发展,说成是适应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的社会化”,说成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规律的作用的结果,这是极端荒谬的。所谓“生产关系的社会化”,是一个虚构的概念;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只有生产社会化或生产过程的社会化、劳动社会化或劳动过程的社会化、生产力的社  相似文献   

14.
“全盘西化”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这决非危言耸听。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头面人物的言论,就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全盘西化”就是要把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全盘”“化”为资本主义国家。王若望说:“资本主义思想、理论、意识形态”,“也要引进”。方励之则说:他主张开放“应当全方位开放或者叫全盘西化”,“包括我们政治体制、所有制”。请看,从所有制到思想理论,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都“全盘西化”了,岂不是要在中国大地上,把社会主义“全盘”“化”为乌有。  相似文献   

15.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马克思对分配进行了精辟的分析,形成了其独特而深刻的分配正义理论。马克思分配正义理论是在批判“资产阶级权利”的过程中构建起来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是“资产阶级权利”存在的根本原因。共产主义第一阶段按劳分配中仍然存在“资产阶级权利”,只有到了共产主义高级阶段实施按需分配,才能够真正超越“资产阶级权利”。马克思的分配正义理论揭示了分配由生产决定的重要观点,主张废除资本主义私有制而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可以为大数据时代中国的发展提供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16.
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一些国家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或正在发生着“市场取向”的变化,倾向于鼓励自由经济。受其影响,我国一些学者认为发展商品经济,就是要走完全的自由竞争和自由放任的道路,极力主张在中国实行单纯由市场机制调节的“完全的市场经济”。诚然,在我国,让人  相似文献   

17.
一自从商品交换产生,尤其是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出现之后,市场调节就应运而起了。可以这样说,一有商品交换就有市场;商品经济由市场调节,市场调节是自发、盲目的。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在资本主义社会达到了顶峰,从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调节手段——所谓“看不见的手”。这一理论观点,已为历史事实和现状所证明。当然,资本主义国家也制订“经济计划”。不过,资产阶级国家干预经济的所谓计划,只是通过市场预测为垄断资本提供情报,通过增减税收、调整利率和信贷、实行补贴等办法来影响垄断资本的决策而已。这样的计划没有约束力,即使称之为调节手段,作用也不大。日本经济学家  相似文献   

18.
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福利制度有了很大发展,政府的社会福利支出也大幅度增加。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的劳动者在维持最基本生活和失业、退休和医疗保险等方面,也获得了比战前较多的社会保障。社会福利制度已经同这些国家每个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并且成为这些国家经济制度和社会制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此,垄断资产阶级宣称他们已经“消除了贫困”,实现了“公平分配”,建成了全民的“福利国  相似文献   

19.
"第三条道路"是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思潮,是在全球化的挑战下资本主义国家中的中左翼政党为解决面临的现实问题所倡导的政治主张,其实质是要建立一种新的资本主义模式.要警惕西方国家把"第三条道路"作为实现全球化的一个政策框架,但其某些主张和特点值得思考和研究.  相似文献   

20.
香港特别行政区,作为我国“一国两制”的一个自由港,在沿袭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基础上形成的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模式,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现有垄断资本主义经济模式有很大的不同。香港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模式,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和环境中形成的,因而有其固有特征。香港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模式的形成,可以追溯到英国资产阶级完成产业革命而向东方国家进行殖民主义的侵略扩张。香港自由资本主义经济模式,正是这种侵略扩张的产物。在殖民主义统治下,通过自由政策,香港在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上,不仅引进所需要的大量劳动力,而且引进来自东方和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