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些年,生活在北京的欧美人越来越多,做老外生意的人投其所好,大量贩卖仿制中国古老艺术的物品--青花瓷、老式家具、中式服装……只看这些东西,你会有种错觉,难道来北京的外国人个个都是个中国通? 有数据表明,买这些传统工艺的外国人,多数都是日本、韩国等亚洲人。他们与我们有着相似的宗源和传统,对这些老玩意儿很能欣赏,可是欧美人买得就少了。真正的我们中国人认为的好东西,他  相似文献   

2.
若说北京的胡同,哪条流淌的洋腔洋调最多,我的答案是位于北京古城中轴线上的钟鼓湾胡同。不是忽悠,我敢说在这里游历的人,二三十人中,准保有一个外国人,尤其是白皮肤、蓝眼珠的外国人。我问在钟鼓湾胡同已经生活了半个多世纪的一位老大爷为什么?老大爷没有回答,只是告诉我自改革开放以后,来这里参观游览的外国人一天比一天多。他们一是喜欢钟楼鼓楼这两座古建筑,二是喜欢胡同里的四合院,三便是喜欢胡同里的京味餐饮了。  相似文献   

3.
徐娜 《北京纪事》2018,(1):88-90
对于北京最初的印象来源于大一的暑假,学校安排小学期实习,我报名参加了北京一所高校的暑期实践.这所学校和我的大学是同一集团创办的兄弟院校,所以对此比较放心,收拾了行李就开始了为期两个月的北京生活. 来到北京后,因为住的地方离市中心比较远,所以对于大家口中忙忙碌碌、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并没有很深的感触.让我真正感觉到这座城市魅力所在的是一个傍晚,我和朋友一起到北京北站买火车票,出门的时候天还是亮的,因为远离市中心,地铁已经由地下开上了地面.走进地铁站的那一刹那,我看见形形色色的人拥挤着、小跑着,大家或是西装革履或是公文包在手,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脸上写满了对于梦想的执著.  相似文献   

4.
近代北京的外国政治人物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1840年到1949年,北京经历了从晚清的皇城、北洋政府的都城到国民党南京政府时期改名为北平的变迁。期间,在近代北京的政治舞台上活跃着一批批外国人。他们中有资本—帝国主义国家派驻中国的外交官,有受聘于中国政府的官员,有的是从传教士、记者、学者转而涉足政坛的,也有苏联政府和共产国际派往中国的外交人员和革命家。这些人构成了近代在京外国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北京历史文化特殊的一个群体。他们中的侵略者,加剧了北京乃至中国半殖民地化的深化程度;而进步人士的到来,则起到了推动北京和中国近代思想的启蒙和革命运动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我曾听一位外国朋友这样说过:作为外国人,在日本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讨厌日本人。相反,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喜欢中国人。这位外国友人曾久居日本和中国。我不知道这样评价日本人是否合适,但我相信在中国生活过的诸位都会同意上述对中国人的判断。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久,就越喜欢中国人,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尽管他们缺乏卫生习惯,生活不甚讲究;尽管他们的思想和性格有许多缺点,但仍然赢得了外国人的喜爱,而这种喜爱是其他任何民族所无法得到的。我已经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  相似文献   

6.
惠林 《社区》2010,(5):54-55
为了这几下鼓捣,我还专门到北京万圣书店买了他们编写的两本书,一本是《现代高等教育思想刍议》;一本是《略论高等教育》,当然哕,也在网上看了不少他们的文章,但很多都是两个或更多人合写的,真的像在搞“学术工程”似的。  相似文献   

7.
买新房后认识了装修工小王,休息时我问小王:“老家哪里的?”他面带羡慕和遗憾地回答说:“东北吉林,你们北京人多好啊!”我告诉他:“其实你们的老祖儿也是北京人。吉林是女真人的发祥地,他们从白山黑水间一路拼杀到北京,统治北京一百多年,他  相似文献   

8.
行者 《21世纪》2011,(1):62-62
曾看到中央台的“实话实说”中有这么一段情节,颇有感触。主持人在节目最后,问一位在中国生活的爱尔兰年轻朋友,请他说说他的希望,那位爱尔兰年轻朋友说:“我走在街上,人们常叫我外国人,使我很不自在,生活在中国土地上的都是中国人。我希望他们以后不要这样叫我。依我之见,中国人称呼“外国人”是褒扬的意思,绝无贬意,因为被称作“外国人”者,只限于白人,黑人朋友一般被称做“非洲人”,或者以肤色直接称呼。  相似文献   

9.
北京有几百万的“单身漂族“,他们从前大都有稳定的家庭生活,现在漂流到京,他们怎样过他们正常的性生活?我带着这个问题,随意地走访了几个不同类别的人。张悦:“我一不干那事就腰疼“张悦,男,35岁,初中毕业。1993年从河南一个小城来到北京,凭着他的聪明,在北京几家短期电工培训班上学  相似文献   

10.
徐小平 《21世纪》2008,(6):14-15
汶川地震时,我正在上海飞往北京的途中,所以没有感到震动。落地后,打开手机,看到北京住处一位邻居发短信给我:楼里有明显的震感,住户全部聚集到了大堂,你在哪里……灾难面前,我感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一下子拉得这么亲近、这么温馨……  相似文献   

11.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我到姥姥家玩,那段时间流行玩赛车,我自然也不例外。他们看着我的赛车,既美观又实用,便纷纷围上来羡慕地问我:“在哪买的,多少钱?”我看他们那羡慕的目光,更得意了,便不由自主地脱口而出说给他们一人买一辆,他们高兴得蹦了起来。  相似文献   

12.
中国,正在成为外国人梦想开始的地方。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统计公报》表明:到2011年1月10日,在华常住外国人近50万,比2003年底增长了近6倍。而这些洋人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尤以上海最多。截至2006年底,在上海的外国人就已达到54608人;其次数北京,在北京持就业证的外国人有30484人;最后数广  相似文献   

13.
子翔 《老友》2013,(10):27-27
儿女在外工作,养老院又不如家中温馨。老年人的晚年生活究竟怎样才能过得更愉快?如今,一种名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养老模式渐渐走进了我们的视野。近期,浙江省老龄工作规范化社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先进社区——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西门街道新芝社区,推出了一种针对老年人居家养老的模式。该模式根植于老年人生活的社区,老年人在自己的家里就可以享受到养老院的贴心服务,不必离开生活了数十年的温馨小屋,儿女回家之时,又可以和  相似文献   

14.
我今天所说的南锣鼓巷,就是老北京胡同的一个缩影,在那里保留着老北京原汁原味的建筑风格,现在已成为一个著名的旅游景点.那里每天都吸引着像我一样怀旧的人,还有那些寻访老北京胡同文化的年轻人.外地来京的游客也愿意到此了解一下北京的人文景观和北京故事.更难得可贵的,它吸引着许多外国人,他们都想更多地了解一下中国,了解一下北京,领略一下北京的历史与文化,还有那古朴的小胡同和四合院……  相似文献   

15.
和一位书虫朋友一起逛书店,我挑了半天只挑了2本,他倒好,不到半个小时,便怀抱着6本书到柜台结账了。看他买的书,最上面那本叫《普罗旺斯的一年》,还有什么《博尔赫斯诗歌集》等。我奇怪地问:你不是买过博尔赫斯的全集吗,怎么还买他的书?他笑着说:不一样啦,这本诗歌集内容更全面,封面也很漂亮,我一看就喜欢上了,喜欢就买呗。我觉得人和书的相遇,也是缘分。买那些陌生的书,我向来只凭感觉。这本《普罗旺斯的一年》我也是第一次听说,作者是个没听说过的外国人,但看书名就打动我了,我想内容肯定也不错……我张大了嘴巴,原来你是这么挑书的。  相似文献   

16.
企业报道     
阿迪达斯启动奥运体验计划2007年12月22日,当很多沈阳市民走进北京2008年奥运会官方合作伙伴阿迪达斯在沈阳开展的名为一起2008,没有不可能的市场推广活动中,他们感受着奥运已经开始走进他们的生活,精彩正在他们的身边开始。本次活  相似文献   

17.
非鱼 《今日南国》2006,(23):52-54
几年前,我在对外交流中心工作,负责联系外国人收养中国儿童的接洽事宜和各项手续。当一批收养手续办理完成后,国外的收养人会亲自来把他们领养的孩子带走,我将带着他们到当地的福利院去,把后续手续办妥,顺便看看当地的风情。认识芬迪一家是那次四川江安之行。我原以为这些外国人收养孤儿是抱着中国大款们做善事一样的心态,把行善积德作为一项任务。有些外国人专门收养身体有缺陷的孩子,芬迪和她的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他们收养了一个三  相似文献   

18.
那天,我到火车站去接汉口来的客人。 清晨的车站广场上,稀稀拉拉的,没有几个人。我正要走进售票大厅去买一张站台票,门口的角落里,突然走出一个男人,他向前跨了两步,有些犹豫地朝我喊了声:“大哥”。  相似文献   

19.
从明末开始,都城北京一直生活和吸引着因各种原因而来的外国人,生活、工作、研究使他们留下了大量的亲身记录和著述。这些外文资料提供了与中文资料有差异的北京城和北京文化,即对同一城市的不同内容、角度、范围和认识。只有将中文文献和外文文献综合对照来研究,才能得出“完整北京城”和“多元北京文化”的概念认识,开拓和深化北京研究的新途径和新理念。  相似文献   

20.
享受细节     
快过年时,女儿说要从上到下打扮一番,不仅自己要扮得鲜亮,连我这老妈也要跟着一起"改头换面"。于是我被拉着走进一家韩国人开的发廊。我很不以为然,觉得理个发没必要到外国人开的店去。一进门,几位小姐点头哈腰地把我们迎到大厅,这里宽敞明亮,看着倒是很舒服。韩国人很讲礼节,说话总是不住地点头,保持鞠躬的姿势。理发师找来漂亮的发型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