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海德格尔是20世纪德国著名的哲学家,作为后现代哲学思潮的先驱,海德格尔对技术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本质探讨,而成为学界公认的对技术"存在论"进行追问和创新的哲学家,本文探讨了海德格尔的技术观,对其进行了梳理和评判。  相似文献   

2.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已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也由此引发了哲学家们对科学技术的深思。本文主要以马克思与海德格尔技术观比较为线索,分别阐述了二者技术观产生的背景基础和技术的本质作用,并在二者技术观思想的探讨中揭示出一个共同的目标,即研究如何面对技术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巨大影响,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吕立邦 《理论界》2012,(5):71-73
海德格尔的技术观发生过转变,而这转变是由其思想的核心问题存在问题的深化导致的,本文试图对之进行相关论证并从海德格尔的技术观中得到对现实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侯丽岩 《北方论丛》2016,(3):147-153
管理工具“价值中性”观代表了对管理工具研究的一种科学理想,有其特定的内涵。它是基于工具主义认识论和实用主义方法论,从管理工程学视角建构的技术中性物。这一在技术本质主义立场上对管理工具的单向度的诠释,实证了“价值中立”观的合理性,但又陷入“价值中立悖论”的困境。从哲学的角度审视,管理工具不是价值中立的。  相似文献   

5.
肖朗 《北方论丛》2014,(2):118-122
海德格尔认为现代科学的源头是古希腊哲学,现代科学这种主客二分的认识方式并不能认识事物本身;现代科学实际上已经变成了技术,技术的本质是一种架构,在此人和物都变成了可以技术处理的东西。在古希腊技术本有艺术的含义,在艺术中还保留着一种非主客二分的认识方式,海德格尔希望将这种他称为诗意的方式推到所有的人与物,从而回到物本身,人也能诗意地居住在大地上。  相似文献   

6.
“时间”的概念是贯穿于西方哲学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描述世界的基本方法和角度.康德在继承莱布尼茨的基础上把时间和主体的能动性结合起来,但是受其根深蒂固的认识论立场的影响,他的时间观具有“直观形式”和“能动性”的二重性.经过胡塞尔、柏格森等人的过渡,海德格尔提出了存在论的时间观,深入探讨了存在与时间的关系,从而使时间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同时也将现代西方哲学引向了更加广阔的领域.  相似文献   

7.
信息观刍论     
信息观本质上是人生存方式的反映。目前国内外信息观研究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由于采用的是一种“科学式”的研究方式,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脱离人的缺憾。人类社会的信息化发展,一方面使信息的内在本质日益显露出来,另一方面也提出了深化信息观的理论要求。  相似文献   

8.
诗意语言观是海德格尔诗学思想的重要内容,诗意语言被提升到存在的高度来强调语言对人的生存意义,颠覆了人是语言主体、语言是社会化交流工具的西方传统语言观。海德格尔认为西方形而上学思维方式把语言对象化,使语言失去鲜活的生命力,而本质上语言是存在的家,诗意语言才是本真的语言,能够表达此在的存在意义。诗意语言的本质是人的诗意存在与生命决断,以通向诗意语言之途敞开人的诗意栖居之境。  相似文献   

9.
20世纪 80年代在我国哲学界开展的实践问题的讨论 ,提出了“实践本体论”、“实践唯物主义”、“实践超越论”等不同的观点。这些观点虽不乏深刻与睿智 ,但也不难看出以往对实践问题的研究还存在着缺陷与不足 ,因为这些观点基本上还是局限在传统实践观的基础上 ,将马克思的实践观仅仅归结为生产实践 ,而没有进一步研究马克思实践观变革的内容 ,没有说明马克思实践观同传统实践观的原则区别。马克思的实践观是以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实践观 ,是对道德实践观与生产实践观的超越。  相似文献   

10.
邹顺宏 《理论界》2008,(4):102-104
费耶阿本德作为历史主义科学哲学主要代表之一,其反唯科学主义思想促进了对科学进行激进炙思和批判的后现代科学观进路。通过对其思想的发展轨迹进行广泛而深入地考察与评析,本文期望以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原则从正反两个方面揭示出其后现代科学观的困境与迷误。同时,通过分析现代科学观的历史局限以及对后现代科学观的反科学主义谬误进行合理的辩证批判,我们可以获得科学与人文和谐发展的历史启示和现实动力。  相似文献   

11.
王海琴 《理论界》2007,(10):120-121
本文通过对克隆人技术和海德格尔技术观的分析认为:克隆人技术本质上不是人手中的工具,而是一种促逼着的呼求。它归属于海德格尔技术本质——座架。它在根本上危及着人类。海德格尔的相关思想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拯救之路。  相似文献   

12.
历史唯物主义实现哲学史上的革命,其理论基石就在于蕴涵丰富的科学实践观。其中,内含自然关系与社会关系统一认识的物质实践观是这一实践观的本质;从人的实践活动出发的“社会存在”范畴在历史唯物主义中同样具有基础性意义。因此,对“物质实践”与“社会存在”范畴的深刻解读和深入理解,是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实践观的探微关键。聚焦理论原典,考察马克思、恩格斯对费尔巴哈脱离“人的实践”的直观唯物主义的批判总结,基于此分析物质实践观及社会存在论的丰富蕴涵,是探析历史唯物主义哲学革命深刻意蕴的恰当理析进路。  相似文献   

13.
邹顺宏 《理论界》2006,46(10):159-161
以逻辑经验主义和批判理性主义为代表的现代科学观由于其历史局限性而不能对科学发生与发展的实际状况做出有说服力的解释。历史主义科学哲学矫枉过正,从对科学合理性的置疑到对其合法性的拒斥,从而走向了极端非理性主义和激进怀疑论。本文拟就以库恩和费耶阿本德为代表的科学哲学中的后现代科学观为主题,对以历史主义科学哲学为进路的怀疑论的、解构性的后现代主义思潮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和反思,以促使我们更辩证地把握西方后现代思潮的内在本质及其走向。  相似文献   

14.
基于“劳动—资本”辩证法来理解人类现代文明及其发展规律,是马克思人类文明观创新的核心内容之一。唯物史观“社会关系”辩证法,是马克思理解文明及其发展规律并创构人类文明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依据。基于“劳动—资本”辩证法,马克思超越近代思想家关于“市民社会”的劳动原理及其“劳动—所有权”“劳动—财富”“劳动—教养”等文明叙事,确证了“劳动—资本”关系在现代市民社会的“轴心”地位和意义,同时揭示了资本主义文明的历史地位、本质意义和内在限度。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依据“社会围绕着劳动这个太阳旋转”原则,提出共产主义文明的总体愿景。马克思基于“劳动—资本”辩证法的人类文明观,是研究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是按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本性所进行的讲求方法的活动.实践本质观和实践人本观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事物的本质和人的本质问题理解上的历史变革和历史创新的精神实质.这就要求我们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必须运用实践本质观与实践人本观相结合的方法,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观和人本观内在地结合起来,以克服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中的从客体、客观性方面理解事物的本质和从主体、社会性方面理解人的本质,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观和人本观相分离的失误.  相似文献   

16.
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语言观是诗化语言观,它表现在三个方面:从本体论上,认为语言本身就是根本意义上的诗;从语言与世界的关系上,以境域式的显示关系代替了线式的揭示关系;从对语言诗化本性的思考和表述上,采用文学化的思维和表达策略。海德格尔的诗化语言观是对西方理性主义哲学传统的反思和批判在语言问题上的延伸,即扬弃主流语言哲学传统的主体性的理性主义语言观,建构一个非主体性的诗化语言观——这在西方20世纪诗化语言传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7.
作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是从人的“实践”出发,来阐明人性观和人的本质观的,并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阐述和探讨。  相似文献   

18.
何光顺 《江淮论坛》2007,(4):147-151
“究天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主题.“三玄”天人观是华夏先民圆通天人的宏构伟制.通过对“三玄”天人观的全新解读,可以突破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成说,认识上古文化的“褶子”生态与源发本质,揭示其重时、几、势、感、缘、化的本真势域与生命感性特征,辨析文明同质化的弊端,寻求文化差异共生的出路.  相似文献   

19.
海德格尔和杜威都具有丰富的技术哲学思想,但二者在技术哲学领域中的地位是不同的,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受到人们的忽视。通过从技术的涵义、本质、技术奴役问题的根源以及拯救之路等方面对两者思想进行比较研究,得出杜威的科学技术及道德拯救之路较之海德格尔的“诗”和“思”更具现实可行性和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钟玖英 《江淮论坛》2008,(2):131-135
钱毅是我国第一个注重学习、研究、运用大众语的知识分子.其大众语言观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大众语言能力观、大众语言本质观和大众语言实践观.钱毅的大众语言观深刻而独到,对今天的语言研究者依然具有指导价值,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