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印度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近年来欧美等国对我国反倾销行为不断增多的同时,一些发展中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反倾销行为也有不断蔓延之势。其中,尤以印度为甚。虽然目前我国对印度出口产品数额不大,然而,在印度发起的反倾销调查中,我国一直是涉案最多的国家,且涉案金额呈日渐增多之势,遥遥领先于其他发展中国家。本文通过分析印度对华反倾销的现状和特点,进而从印度及中国国内两方面分析印度对华反倾销的原因,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2.
印度反倾销实体法评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印度既是世界上遭其他国家和地区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 ,又是对其他国家和地区产品展开反倾销调查最频繁的国家之一 ,特别是针对中国产品的反倾销调查案最多。为了充分运用 GATT/WTO反倾销规则保护本国民族经济 ,印度政府及时制定和修改了其与反倾销有关的法律法规 ,成为目前世界上反倾销法规比较完善的国家。因此 ,研究并掌握印度反倾销法的实体规则和程序规则对我国反倾销法的进一步完善和加强针对我国的反倾销调查案的应诉工作都是很有必要的。一、印度反倾销法的法律框架印度于 1985年颁布实施了第一部专门的反倾销法 ,即《海关… 相似文献
3.
印度反倾销程序法评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印度根据 GATT/ WTO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的规则 ,制定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反倾销和反补贴国内法。其基本内容 (实体规则和程序规则 )与WTO《反倾销协议》和《初贴与反补贴措施协议》的有关规定是一致的。但是 ,对于印度反倾销法未规定的事项以及与 WTO《反倾销协议》不一致事项 ,印度坚持认为拥有自由裁量权 ,而不是优先适用 WTO《反倾销协议》的有关规定。 相似文献
4.
5.
中国的对外贸易正遭受着反倾销的严重冲击。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美国对华反倾销不仅数量多、力度强,而且具有很大的示范性和不公正性。对华掀起反倾销高潮的实质是保护国内产业和市场进而缓和国内矛盾,同时借机谋求在中国市场上更大的贸易和投资利益。长远来看,由于中美贸易具有广阔的互补空间,因而,中美贸易摩擦不会极端激化,中美贸易将在摩擦中加深相互依赖。 相似文献
6.
周会青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0,4(2):28-32
根据WTO统计,1995年至2008年全球共有29个国家或地区对中国发起反倾销调查。其中,由印度、阿根廷等发展中国家发起的反倾销调查超过2/3,成为对华进行反倾销调查的主力军;而以欧美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却退居其次。文章主要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的特点、原因及影响。 相似文献
7.
印度主流英文媒体报道与公众舆论对华认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印度媒体生态包括印度语言媒体和英文媒体,尽管英文读者占比例很小,但印度英文媒体对印度外交决策具有很重要的舆论影响力。在印度,关于中国最有代表性的观点均出自英文主流媒体,对公众对华认知最有影响力的则是那些经常在英文媒体上发表意见的非政府战略层面的分析家、退休将领和退休文官。迄今印度官方虽然在对华问题上保持友好立场,然而印度非政府战略层面的对华敌对情绪却非常严重。2009年印度主流英文媒体“反华歇斯底里”反映的其实是印度非政府战略层面精英的对华认知。 相似文献
8.
区域贸易安排(RTA)是与多边体制并行发展的重要趋势,其主要形式是自由贸易区(FTA).已有研究表明:FTA中的反倾销条款对区内反倾销调查有抑制效应,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的实践是典型例证.中国是世界上遭遇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也是近年来迅速推进FTA的国家之一,然而类似的抑制效应却并未能显现在中国FTA实践中.比较研究中美两国FTA实践,可以发现,FTA成立时间长短、FTA成员间经济结构的差异性、FTA反倾销条款内容的繁简不同等都是造成这一结果的症结所在.对中国而言,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仍应是未来坚定的选择.我们要正视短期内签署FTA并不能立刻改变我国频繁遭遇反倾销措施的困境,同时也要重视FTA谈判中反倾销条款的制度设计,用WTO+待遇条款、制度化的争端解决机制等避免对华反倾销程序的启动.从长远来看,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出口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加出口产品附加值才是遏制外国对华反倾销的根本之道. 相似文献
9.
试论我国应对反倾销的对策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外贸体制改革的深化,我国在国际上面临越来越多的倾销指控和反倾销调查,为此,我们要制订应对反倾销的对策措施,包括早期的反倾销应对、调查期的积极应诉和后期的总结经验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0月5日,欧盟公布了对华皮鞋反倾销案终裁结果:从10月7日起开始征收16.5%反倾销税,征税期限二年。此举在中国、欧盟乃至全球引起了强烈反响,必将严重影响中国皮鞋行业以及中欧鞋产品贸易的健康发展。欧盟对中国皮鞋实施反倾销缺乏客观公正性,具有贸易保护色彩,很大程度上也与我国产业自身缺陷有关。中国鞋业应借助行业协会与政府的力量,积极应对,并实现产业升级,转变出口增长方式,加强与欧盟的合作。 相似文献
11.
欧盟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出口市场,鞋类是劳动密集型产品,鞋类出口是我国传统出口优势之一,巩固和扩大鞋类出口对我国外贸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然而自2006年以来,欧盟对我国出口的皮鞋征收高额反倾销税,对我国皮鞋向欧盟的出口造成严重影响。文章分析了欧盟征收反倾销税对我国皮鞋出口造成的影响及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法律手段积极应诉、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和品牌、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改变低价竞销的策略等。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自1987年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种种困境和挑战。本文就社会认可度、理论和教材本土化、专业师资、实验室和实习基地建设四大问题对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当前的困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印度总理瓦杰帕伊对中国的成功访问使两国开始进入对话与合作的时代。印度对华政策的调整 ,有着深层的战略根源。它是在“9· 11”事件后美国新的全球战略迅速定型的条件下 ,印度国家战略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印关系未来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突破 ,但总体上印度仍将中国视为潜在的战略竞争对手。中印关系的发展还可能受到中美关系和印美关系的制约。在当前的世界战略格局下 ,中俄印难以结成实质性的战略三角关系 相似文献
14.
论印度核政策与核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核政策与核战略主要特点包括:拒绝加入国际核不扩散体制,但宣称支持真正核不扩散的目标;推动与巴基斯坦在军事与核领域建立信任措施的进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保持可信的最低限度核威慑;发展"三位一体"的核威慑力量。印度发展核武器成为南亚核军备竞赛的重要原因之一。印巴相互核威慑有助于防止双方发生大规模常规战争,但也存在偶发性核战争的危险。美印核合作协议将对国际核不扩散体制造成严重冲击。印度核战略对中国国家安全形成某种潜在挑战。 相似文献
15.
Todd D. Nelson 《The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2005,61(2):207-221
For decades, researchers have discovered much about how humans automatically categorize others in social perception. Some categorizations—race, gender, and age—are so automatic that they are termed "primitive categories." As we categorize, we often develop stereotypes about the categories. Researchers know much about racism and sexism, but comparatively little about prejudicing and stereotyping based on age. The articles in this issue highlight the current empirical and theoretical work by researchers in gerontology, psychology, communication, and related fields on understanding the origins and consequences of stereotyping and prejudicing against older adults. With the aging baby boomer demographic, it is especially timely for researchers to work to understand how society can shed its institutionalized ageism and promote respect for elders. 相似文献
16.
TBT的贸易效应及我国的应对措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性贸易壁垒(TBT)倾向越来越强,制约了我国利用国际市场的深度和广度,使我国贸易条件趋向恶化,贸易得益减少。应采取提高国民技术经济意识,完善与国际接轨的技术标准体系,强化技术创新体系,提升产业结构等一系列宏观、微观措施来促进我国外贸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provides a theoretical explanation for the common observation that people often fail to purchase insurance against low-probability high-loss events even when it is offered at favorable premiums. We hypothesize that individuals maximize expected utility but face an explicit or implicit cost to discovering the true probability of rare events. This cost constitutes a threshold that may inhibit purchase but may be offset in several ways by suppliers of insurers and state regulator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