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亮,1973年生,江苏徐州人,哲学博士,现为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阶级、文化与民族传统:E·P·汤普森的‘文化唯物主义’研究”(05CZX003)。E·P·汤普森(Edward Palmer·Thompson,1924-1993)是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马克思主义者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汤普森参加了英国共产党内的“历史学家小组”,系统地学习、研究了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特别是与唯物史观有关的著作。之后,他和“历史学家小组”的其他成员一起建立了英国历史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团体即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派,从而强有力地推动了英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传统的形成。作为研究唯物史观的一个积极成果,汤普森于1963年出版了《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The Making of English WorkingClass),系统揭示了文化、传统等因素在工人阶级形成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该书的出版得到了国际马克思主义理论界的高度评价,被公认为是继恩格斯1845年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之后研究英国工人阶级问题的最重要的著作。在完成《英国工人阶级的形成》之后,汤普森继续致力于18世纪英国社会史和英国劳工史研究,并针对阿尔都塞主义的泛滥在英国马克思主义阵营中掀起了一场关于如何对待外来理论传统的大讨论,丰富和发展了他关于阶级、文化、民族传统、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的学说,从而对唯物史观形成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理解。有批评者将他的这种理解命名为“文化唯物主义”。汤普森的“文化唯物主义”不仅有力地推动了唯物史观在英国的传播,而且对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语世界左派阵营(主要是“晚期马克思主义”和“后马克思主义”思潮)对唯物史观的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塑造等产生了深入而持久的影响。该项目通过系统研究汤普森关于“阶级”、“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关系”、“文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民族传统的结合”等问题的基本看法,对其“文化唯物主义”理论的本质以及与唯物史观的真实关系作出科学判断,进而评价其理论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的意义和价值。该项目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1)汤普森的“文化唯物主义”是在实证的历史研究中得出的,研究它有助于我们更加充分地认识唯物史观的科学性;(2)研究汤普森的“文化唯物主义”有助于我们探索发展唯物史观有关原理的可能道路;(3)研究汤普森的“文化唯物主义”有助于我们了解20世纪60年代以来英语世界左派阵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观;(4)汤普森的“文化唯物主义”的实质就是力图探索一条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英国民族传统相结合、建构一种具有英国民族特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形态的可能道路,研究这个问题无疑对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建构具有显而易见的借鉴意义。张亮主要从事马克思恩格斯哲学、“西方马克  相似文献   

2.
阿多诺认为,"文化产业"实际上是"大众文化"的一个取代性术语。他所针对的"大众文化"是指依托文化产业和大众传媒技术而形成、发展起来的,供大众进行消费的商业型文化或商品性文化,是由统治阶级主动开发和制造并施与普通大众的,具有功利主义价值和意识形态功能的消费型文化,所以他一直对文化产业表现出莫大的敌视与忧虑。在他看来,大众...  相似文献   

3.
挑战与转型:马克思的东西方法律文化关系图式公丕祥,佴怀青马克思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他总是努力把握整个世界的历史进程,探寻其发展的内在逻辑,完善和发展他的唯物史观,从而探求人类解放的道路。在他的晚年,他从人类学著作中看到了东方社会有别于西方社会的经...  相似文献   

4.
在湖南乃至全国的青年学者中,罗成谈是校仅者,他的学识、才华、成果、业绩以及在学界的影响,都是出类拔革的,他先后出版了《现代中国的浪漫文学思潮》、《回溯长河之源──现代中国作家与传统文化》、《中国现代文学史》(与人合作)等著作,在《中国社会科学人《文学评论人《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赃》国文学评论》等刊物发表论文数十篇。罗成谈的求学和治学道路是比较通畅的,他是恢复高考之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他的学土、硕士学位都是在湖南师大取得的,1989年毕业于北京师大中文系,获文学博士学位(导师为著名学者李何林先生),…  相似文献   

5.
王朔现象是中国20世纪90年代一个重要的文学现象。他勾连着革命文化、知识分子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复杂关系,他维系着文学与传媒、文学与市场的新型关系,表征了90年代社会转型期的大众心理、权力、市场、消费之间的复杂关系与文化再生产的新机制以及市场和消费主导的世俗欲望,他在市场意识形态的构建中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笛卡尔是法国十七世纪杰出的哲学家。其哲学思想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笛卡尔一生对哲学和科学进行了广泛深入地研究,撰写了许多著作。他在自己的著作中充分体现了上升时期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进步倾向性。反映了当时法国资产阶级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要求。他的哲学就其本质而言是反封建反神学的,蕴含了积极因素和进步思想。  相似文献   

7.
陆强 《晋阳学刊》2014,(1):3-10
《老子》可以说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部奇书,它以区区的5千多字开创了一个学派,成就了一个教派,乃至影响了一个民族几千年的思想。时至今日,在中国文化的系统中我们依旧不能否认,它是中国历史上最具哲学特质的一部著作。近年来,随着关于《老子》的考古发现的不断涌现,对于《老子》的研究与解读也一再有所突破;而"国学热"的产生,又使得《老子》在民间的影响力大大加强了。那么,对于今天的学者应该如何来看待并研究《老子》,以及通过《老子》这部著作的影响,又能从中折射出中国传统文化怎样的魅力呢?为此,我刊采访了北京大学中国哲学暨文化研究所所长、北京大学儒学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文化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李中华教授,请他来谈一谈关于《老子》的前世今生。  相似文献   

8.
《历史与阶级意识》是匈牙利伟大思想家卢卡奇·捷尔吉(1885——1971)的所有哲学著作中影响最大、引起争论最多、也许是最重要的著作之一。 卢卡奇的世界观是在本世纪第一个十年里初步形成的,而这是一个思想极其混乱、旧的价值观念沦丧殆尽,新的价值观念尚在艰苦求索中的时期。青年卢卡奇受到当时各种资产阶级哲学流派的影响,其中既有新黑格尔主义、新康德主义,也有西美尔的文化哲学、麦克斯·韦伯的社会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几年中,卢卡奇越来越倾向于把整个资本主义看成是毁灭文化的异化社会,要完全予以否定,与之彻底决裂,然而他丝毫看不到现实的出路。这是一种对世界抱有纯粹空想观念的浪漫的反资本主义。战争爆发后,卢卡奇从德国回到匈牙利,开始参加反战运动。现实促使他去探寻一种能有助于改变世界的哲学。他的目光转向了黑格尔和马克思。卢卡奇在中学时代就接触过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现在又开始对他们的著作进行细致的钻研。不过,这时在他的思想中黑格尔还占有特殊的地位,他是通过黑格尔的三棱镜来了解马克思的。  相似文献   

9.
河上肇(1879~1946),是日本著名的早期马克思主义学者,一生著作宏富,在政治经济学界和哲学界都负有盛名。他的著作在日本国内较早地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在中国也颇有影响。周恩来生前在谈到河上肇时曾说过,中国许多在日本留学的知识分子,都程度不同地从河上肇的著作中受到启蒙,从而促进了他们走上革命的道路。  相似文献   

10.
张梦阳 《东南学术》2006,(3):125-130
进入新世纪后,出现了两部十分厚重的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关系研究著作:田刚的《鲁迅与中国士人传统》与廖诗忠的《回归经典——鲁迅与先秦文化的深层关系》。其学术价值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这两部著作学术价值不限于局部和表层的突破,而是上升到历史哲学和文化哲学的高度,对“五四”文化的认识模式和泛政治化意识形态模式有所冲决,对鲁迅映象的整体调整与内涵更新有所推动。文化走向是新世纪鲁迅学发展的主要方向。鲁迅文化渊源研究,追根溯源地理清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国民俗文化、与外国文化的关系,从全球视野和世界文化源流的角度,重新审视鲁迅和他的思想、著作以及他所处的时代,将会是未来鲁迅学发展的总趋势。需要的只是:广阔的视野,扎实的功底,锐利的眼光,科学的思维。  相似文献   

11.
研究马克思早期美学思想,我们必须从这种思想的最早源头入手。我们不仅要从马克思本人最早的文字作品中去探索,还要到他生活的环境中去寻找一些影响他的美学思想的精神因子。 马克思本人写了什么固然重要。但是哪些人对他的美学思想产生过重要作用,他读过哪些人的著作,他受过什幺样的文化思想教育,这对于研究马克思早期美学思想的产生与发展也是十分重要的、不容忽视的方面。一个人的思想不是一天形成的,某种思想上的转变也不是一夜之间突发的,这里有着深层的精神土壤和思想种子在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文化问题是现代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唐君毅先生所最关注的问题。他一生的著作,大部分都是文化的著作,特别是移居香港以后著作,更是如此。因此,他在生前被称为文化哲学家。在死后,被推崇为“文化意识中的巨人”。而对中国文化的论述,又构成了他文化论著的核心部分。本文拟就他的中国文化观作初步的探讨。 一、中国文化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3.
理查德·戴尔是伯明翰学派中以亚文化立场进行文化研究较为突出的代表。他在理论研究中逐渐将文化研究"去政治化",显现"娱乐至上"的研究态度,与伯明翰学派的核心路径背道而驰,走向"反文化研究"的理论道路。导致他理论转型的主要诱因有三点:一是同性恋亚文化身份的特殊性,二是特定历史环境的嬗变,三是文化研究自身潜在于理论与实践统一上的缺陷与文化决定论倾向。因此,戴尔的文化研究在其个人与时代的作用下势必走向一种"反文化研究"的理论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民族文化对一个民族发展道路的选择具有重大影响。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选择。西方资本主义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很难兼容,而马克思列宁主义能够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相通,这是近代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深层次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鲜明的中华文化属性,其本质特征、发展方式、动力寻求、发展宗旨、根本原则、目标设置等都可以在中华文化中找到源头和依凭,是民族文化在民族发展道路上的集中表达,是中华文化对中国发展道路选择发挥重大作用的鲜明体现。实践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中华文化高度契合,中华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强大的民族心理支撑。道路自信的本质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道路自信最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王元化先生出生于我国早期接受西方文化的一个新式知识分子家庭。他从青年时代起就投身革命。是我党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少数造谐较深的学者。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连续出版了十一部著作。其中《文心雕龙创作论》、《文学沉思录》影响最大。王元化学术生命的境界,不仅在美学、文艺学、思想史领域显示出一种通识,而且他越来越关注文学、哲学背后的思想基础和文化传统。  相似文献   

16.
夏衍的名字虽然与戏剧创作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他最初却是从外国文学的翻译踏入文坛,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对日本著名剧作家菊池宽的戏剧理论著作《戏曲研究》的翻译,又是夏衍整个翻译活动的起点。本文主要从夏衍对这第一部译著从选题的目的、意义以及对以后走上戏剧创作道路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阶级"和"民族"问题一直是当代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英国文艺理论家伊格尔顿的爱尔兰殖民地背景使他选择了处于英国文化边缘的爱尔兰文化研究.在<希思克利夫与大饥荒:爱尔兰文化研究>等著作中,伊格尔顿从创作和细读文学文本入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爱尔兰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以一种非常强烈的民族主义立场对英国文化中欧洲中心主义的文化霸权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18.
郑观应(1842—1922)字正翔,号陶斋,别号偫鹤山人,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县)人,是一个由买办转化而来的民族资本家,戊戌变法前影响较大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的维新思想,倾注在其著作《盛世危言》一书中。书中他论述广泛,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的各个方面,他的与帝国主义进行商战的经济思想,是其整个思想体系中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19.
我国硕士研究生修业年限变化像一个摇荡的钟摆,总是在2年,3年,2-3年之间循环往复,究其原因是与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国际交流等外部原因和学制内部原因息息相关的。梳理和分析我国硕士研究生修业年限的钟摆现象,是为了在肯定与否定的统一中规范我国硕士研究生修业年限;在历史与现实的统一中整合我国硕士研究生修业年限;在借鉴与超越的统一中统整我国硕士研究生修业年限;在对立与融合的统一中丰富我国硕士研究生修业年限;在曲折性和前进性的统一中完善我国硕士研究生修业年限。  相似文献   

20.
著名的《三国演义》专家沈伯俊先生的新著《三国演义新探》,是从他20年来发表的大量论文中精选而成的。这部著作的笔墨烙印着他在学术道路上的足迹,有作者和版本的考证,有思想艺术的探讨,有人物形象的论析,有关于《三国演义》与三国文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内容十分丰富。特别应当指出的是,他不仅是一位《三国演义》研究专家,而且长期身兼中国《三国演义》学会的秘书长和常务副会长,倾注大量的精力于这一全国性学术团体的学术活动。因而,沈先生的研究与新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