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张亚群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9(6)
科举考试以汉字为主要载体,深受汉字文化影响.科举考试的汉字文化特征主要表现在考试科目、取士标准、考试文体和考试影响四方面.科举制度具有平民精神,它对于中国古代汉字教育的规范化与普及化、古代诗赋与音韵学的发展以及书画艺术的演变.均产生直接而重大的影响.进士科长期延续、一枝独秀,是与汉字文化的观念、特点、内容及功能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3.
子朗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1)
“助词”的出处及原指助词,是现在语法学上的一个词类。“助词”一词的出外,几部大型词典上引证不确。新版《辞源》未收此条目(收了“助字”)。新版《辞海》收入,但只是解释说“特殊的虚词。附着在词、词组或句子上表示某些附加意义。一般分结构助词(的、地、得)、... 相似文献
4.
5.
洛雨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0(5):33-33
年届三十仍然在赶考求仕,这在今人看来好象年岁大了,但在当时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商衍鎏所撰的《清代科举考试述录》中曾记述了几个特例。广东顺德有位叫黄章的老人,康熙三十八年巳卯科顺天乡试时已经一百岁了,还远赴千里入京应北闱试,入场的时候,写了"百岁现场"四字在灯笼上,令曾孙拎着在前面开道。广东还有一位叫谢启祚的九十六岁应乡试,乾隆五十一年丙午科中举人。 相似文献
8.
樊毓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3):12-14
崔致远是晚唐时来自友邦新罗的一位诗人,在中国唐朝生活、仕宦长达十六年之久.他以宾贡(异域贡士)身份荣登唐朝科第,并在淮南节度使高骈幕府刀笔为吏四年.首先阐释了宾贡的涵义,然后用翔实的论据证实崔致远不是"宾贡科进士".籍此对历来说法不一的崔致远的进士及第方式作一考证式的探究. 相似文献
9.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92-99
《通典》所载之"贞观八年,诏加进士试读经史一部"之"试读",历来争议不断。清人徐松、今人傅璇琮、徐晓峰等认为"试读"经史即"试策"经史;陈飞另立新说,主张"试读"类同于"帖读"或"读帖"。实则"试读"经史目的是考察举子以"离经"断句为基础的诵读。"试读"试项的设置,不仅与治经读史的传统方法有关,同时也是蹈袭前代人才选拔制度的结果。将其视为"试策"经史或"帖读"经史,实有待进一步商榷。 相似文献
10.
11.
王乐为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82-84
戴叔伦"中进士第",唐人诸书均不载,南宋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始肇其端。蒋寅先生提出戴叔伦"中进士第"的主要依据是"晁氏藏有戴叔伦全部著作"和衢本《郡斋读书志》所提及的"集有马总叙"。兼以《文苑英华》中收戴叔伦《晓闻长乐钟声》一诗作为其进士及第的旁证。而通过对史料的分析考察可以发现,前两者均无法成为戴叔伦"中进士第"的有力证据;《晓闻长乐钟声》是否为"省试"题目也大可怀疑。在此基础上,结合戴叔伦同时人梁肃、权德舆及五代人王定保的记载,能够得出其并非进士出身的结论。 相似文献
12.
丁鼎 《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996,(2)
方苞(1668-1749),字灵皋,号望溪,清安徽桐城人。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一位著名的散文大家,为“桐城派”的开山祖师。关于方苞的科名出身,清代的有关文献多谓其为康熙年间“进士”。如清·钱仪吉《碑传集》卷二五雷《方望溪先生苞行状》云;己卯(康熙三十八年)举乡试第一,丙戌(康熙四十五年)成进士,榜未发,闻太夫人病疾,遽驰归。清苏停元《方苞年谱》(《方苞集》附)云:(康熙)四十五年,先生年三十九岁。……应礼部试,成进士第四名。……届殿试,朝论翁然,推为第一人,而先生闻母疾,进归。李文贞公(光地)驰便留之不得。… 相似文献
13.
传说以前有个秀才,为了当官,多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中,只好在衙门里找了个差事做。什么差事呢?原来是给县官打伞。秀才以为读过书,却干伺候 相似文献
14.
任祖镛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0,(4)
乾隆元年(丙辰)春,郑板桥赴北京试礼部中式成进士后,第二年方南归扬州。在北京的一年多时间里他做了些什么?从已出版的郑板桥诗文集、年表等各种资料中,我们只知道他在这段时间里写过一些赠答应酬诗,如《赠瓮山无方上人》、《赠图牧山》、《赠胡天游弟》及呈诗执政、与伊福纳兼五游西山等。如无事羁绊,仅因交往应酬而留驻北京一年多,有那个必要吗?何况他在进京赶考前一年已与十七岁的饶氏有约,考后回来要纳她为妾。因此,正如他雍正十年中举后第二年却不进京应试——因患大疮,去小海外祖父家养病——而留下一段行踪的空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至今陈列着一幅价值连城的状元卷,这就是明朝万历26年(公元1598年)状元赵秉忠的殿试卷,它是中国近1300年的科举考试历史上唯一尚存的状元卷,赵秉忠殿试状元卷以其历史文化价值成为国家一级文物,成为青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科举制度创于隋代,确立于唐代,完备于宋代,兴盛于明清。那么,既然科举取仕始于隋,为什么状元一词和第一名状元却始于唐呢?原来,隋开科考时第一名并不叫状元,到唐始称状元,状元这一称呼始于唐代民间。唐制,参加考试的士子,经由各州选拔送到京城,在应试前需递送投状,类似现在考试报名时要填写简历等学籍资料一样。考试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