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面具是一种世界性的、古老的文化现象,是一种具有特殊表意性质的象征符号。作为人类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相结合的产物,面具在历史上被广泛运用于狩猎、战争、祭祀、丧葬、舞蹈、戏剧……;具有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历史学、宗教学,以及雕刻、绘画、舞蹈、戏剧等多学科的研究价值。中国是世界上面具历史最悠久、面具流传最广泛的国家之一,与世界上其它国家和民族的面具相比较,中国面具品类繁多,造型生动,形制独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毫不夸张地说,它在世界面具家族中名列前茅,占据着显赫的地位。中国面具文化的发展,大体可分…  相似文献   

2.
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1995年10月27日在天津“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研讨会上说:“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应该是走向素质教育”,并强调指出,“如果讲大事,这是头等大事;如果讲重要,这是重中之重;如果讲紧迫性,这是当务之急。走向素质教育,这是经济发展、富国强民的需要,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繁荣昌盛的需要,这是社会稳定、长治久安的需要,这也是在激烈的世界竞争中,一不会被开除球籍,永远立于先进民族之林的需要。”①柳斌同志的这番话强调了走向素质教育的重要性。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学术界已在深入讨论。从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3.
世界上幅员面积最为辽阔的中俄两大国家,在江泽民主席访俄期间签定了新的友好睦邻条的,使两大巨人走入新的关系时代。但相比较於此,两个大国间的贸易总额仅为区区的几十亿美圆,算不算太过滞後?有人说是,有人说不。 就此,特对中国社科院俄罗斯研究中心副主任陆南泉进行专项采访,以探讨其中奥妙。 黄:您提出作为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两个比邻大国,中俄间贸易关系发展水平明显滞後於双方的外交政治与军事关系,依据是什麽?能不能谈谈“滞後” 的大体情况和局面? 陆南泉(以下简称陆):关於中俄经贸关系是否滞後於外交与军事关系这件事…  相似文献   

4.
《21世纪》2013,(1):53-58
编者按: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小平南巡以后的20年,中国经济突飞猛进,中国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这不但是世界各国都承认并羡慕的,也是每—位中国人都切切实实感受到的。然而,为何在这种情况下,对改革开放的异议声不断?相当数量民众的幸福感反而有所降低?社会焦虑有增无减,移民浪潮后浪推前浪?群众包含党内相当一部分人对中国所选择的道路忧心忡忡,缺乏自信呢?笔者认为,其中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社会不公与贫富差距,而隐藏在“贫富差距”与“社会不公”背后的始作俑者,却是腐败。  相似文献   

5.
世界正处于国际新旧秩序的转换时期,中国在此过程中应担当什么角色?其它国家做出怎样的构想?中国自己做出了怎样的设想?本文从国际秩序、国家的国际角色开始谈起,探讨了国际新旧秩序转换过程中中国的国际角色问题,并对中国在国际新秩序中的国际角色进行了初步构想  相似文献   

6.
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的内涵,是由利用外资弥补现代化初期建设资金不足,在WTO规则下与各国开展正常经济往来,与邻国和平共处,主张世界文明多样性等四个方面组成的。文章从这四个方面逐一与其它国家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中国走的和平崛起道路是人类历史上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7.
引言农民土地问题,在世界近现代史上,是各国不可回避的一个重大问题,也是中国革命与建设中的一个重大问题。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不能不研究土地改革和农民问题。建国后,人们多是孤立地研究中国的农民土地问题,对世界其它国家农民土地问题缺少比较研  相似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下简称《义务教育法》)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比较完整、成熟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法规。它的施行,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阶段。纵观世界上许多国家普及义务教育的经验,研究我国三十多年来的教育实践,特别是我省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过程中正反两方面的经验都证明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王良范:我问个问题,刚才你捉到西方的德因和东方的日本,在近代作为两个具有强烈理想主义色彩的国家,想在总体上构建别。秩序,只不过他们堕入了应道。那么按照我们今天的看法,中国现在面对世界的挑战,儒家文化实际上也是一种理想主义,而且也是在总体上要给这个文化建构一·个很大的、很理想的秩序,那么在这种努力中,会不会有叮能也进入一种魔道?因为实际历史上这种现象也出现过,那么今天儒家耍在理想主义的旗帜下,全面地建构人类秩序的时候,会不会出现这种可能?或者说用什么方法能比较好地避免这种可能?吕:这个问题提得很好…  相似文献   

10.
一、素质教育的涵义素质教育是一个有既定内涵的教育观念与教育模式。它产生于我国中小学教育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应试教育”弊端的背景之下,成熟于教育改革实践、理论研究成果与行政管理规范之中。什么是素质教育?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的解释是:“素质教育是与应试教育相对立的,它是以全面提高公民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体、心理、劳动技能素质,培养能力、发展个性为目的的基础教育。”所以,素质教育的“第一要义是面向全体学生,第二要义是要德、智、体全面发展,第三要义是让学生主动发展”。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是:教…  相似文献   

11.
为祖国骄傲     
9月27日18时许,中国乃至世界的无数人,都在屏息聆听一段穿越太空的“天地对话”: 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你出舱后在太空行走的感觉怎么样?  相似文献   

12.
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的内涵,是由利用外资弥补现代化初期建设资金不足,在WTO 规则下与各国开展正常经济往来,与邻国和平共处,主张世界文明多样性等四个方面组成的。文章从这四个方面逐一与其它国家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中国走的和平崛起道路是人类历史上的新道路。  相似文献   

13.
可口可乐,一个传奇的百年品牌,全球每天有17亿人次的消费者在畅饮可口可乐公司的产品,大约每秒钟售出19400瓶饮料;奥美,世界上最大的品牌传播集团之一,在过去的50年里,与众多全球知名品牌并肩作战,创造了无数市场奇迹:新加坡,中国最大的海外劳务市场,亦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大量移民劳动力建造的国家……当这三者碰撞时,会产生怎样震慑人心的火花呢?或许一架悠悠靠近的无人飞行器会带着我们揭开谜底。  相似文献   

14.
民族国家(Nation-State)是西方政治学界用来定义现代国家的一个基本概念。民族国家范式引发一系列的世界性问题,如世界安全问题,帝国主义问题,民族排外问题等等。与西方学者试图解构民族国家范式的努力相比较,大同理念实现了对民族国家范式的超越。康有为的大同理念指出了世界走向大同的必要性、可能性与步骤,梁启超指出应建设世界主义的国家。为建设一个更美好的世界,我们必须要在某种程度上回归大同理念。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中非关系快速发展,赴非中国公民人数日增,中国公民在非遇险遇袭之事件亦明显增加。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海外公民遇险国。随着中国国家利益逐渐延伸于世界各遥远之地,中国维护国家利益的难度和成本也在增大。中国公民在非洲究竞面临哪些安全问题挑战?中国公民应该采取何种防范措施以维护自身利益?中国政府又该如何加强和改进海外领事保护工作?准确理解并妥善应对这些挑战,对中非关系的稳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6.
“爸爸,妈妈,我要去中国,因为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能将载人飞船送入太空的国家,又即将举办北京奥运会,全世界的人都放心了,你们还有什么不放心?”  相似文献   

17.
21世纪的曙光即将来临。李岚清副总理指出:“我们要把一个什么样的基础教育带入21世纪?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要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这是基础教育的一项紧迫任务。”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整体素质的需要,是培养21世纪所需人才的需要。未来世界将充满激烈的竞争,新世纪的国家建设者应该是掌握多方面的本领,具有全面素质,会做人,会生存,会审美,会健体,会生活的一代新人。而只有实施素质教育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以适应社会的需要。素质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热爱…  相似文献   

18.
略论师范院校中文系学生的素质教育张雄(韩山师院中文系,521041)1对师范院校中文系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当前基础教育的热点,也是21世纪到来之际语文教育发展战略的紧迫任务。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多次反复强调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19.
快读     
《人力资本》2009,(9):93-93
为什么中国送出了世界最多的140多万留学生,却只有30多万人回国?为什么中国官方的社科院也不得不承认:中国流失的顶尖人才数量在世界居于首位?世界中心从欧洲转移到北美的背后,是罗斯福发起的“特殊战争”。  相似文献   

20.
明治维新与戊戌变法的比较研究孙光礼梁任公曾经说过:上世史是中国的中国,中世史是亚洲的中国,近世史是世界的中国。他的所谓近世史,是指乾隆末年以后的历史。也就是说从18世纪下半叶开始,中国的历史,就是中国与世界各国发生关系的历史。平心而论,从一种特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