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中国伦理思想史上,荀子的性恶论和韩非的自然人性论影响深远。一直以来,人们在考察韩非人性思想的时候,总是从韩非师从荀子,是荀子的继承人出发,认为荀子主张人性恶,韩非也必定主张人性恶,将韩非的人性论也定位为人性恶。笔者认为这不符合韩非人性的本意,曲解了韩非对于人性的理解。韩非其实主张一种价值中立的比较客观的自然人性论。  相似文献   

2.
在韩非之前,“法”、“术”、“势”并非孤立,这在先秦典籍中多有反映。通过对比荀子与韩非关于“法”、“术”、“势”的思想,发现:荀子以“法”为“治之用”,韩非以“法”为“治之体”;荀子突出“术”之价值理性,韩非彰显“术”之工具理性;荀子重“人设之势”,韩非则重“自然之势”。荀子将“法”、“术”、“势”进行了道德化的改造,而韩非则整合“法”、“术”、“势”,完成了法家学说的系统化。  相似文献   

3.
论韩非的法治思想与伦理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韩非的法治思想与伦理观余光贵韩非在继承和总结前期法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系统完整的法治思想体系,成为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但是,韩非同时又是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荀子的学生,因此在他的法治思想中,是否也继承有儒家思想?他的法治思想,是否与传统的...  相似文献   

4.
韩非(前280——前233年),战国末期韩国人,出身于贵族家庭,和法家李斯同是荀子的学生。 韩非是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从小就受到了法家思想的熏染,后来又受到荀子思想的影响。在此基础上,他全面地总结了春秋战国时期儒法两家斗争的经验和教训,把前期法家思想的法、术、势三者有机地结会在一起,形成了一整套法家思想体系,为  相似文献   

5.
在考辨中国本土文化“学术源流”的过程中,康有为将韩非纳入视野。就身份归属而言,康有为有时将韩非视为老子后学,有时又将韩非归为法家。韩非在康有为视界中这两种看似矛盾的身份归属具有一个相同点,那就是:韩非思想以法为重心。正因为如此,康有为对法的态度和理解奠定了对韩非的矛盾心态和评价。康有为强调韩非思想与老子、杨朱代表的道家,与荀子代表的儒家以及与申不害、商鞅代表的法家思想具有内在关联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儒墨显学给韩非带来巨大学术压力,为了证明儒墨之学的愚诬,韩非设定了两条检验标准。在这两条标准之下,韩非必须通过师事荀子才能论证法家思想的合理性,因此,韩非师事荀子具有一定的必然性。韩非与荀子共同遏制墨家"兼爱说",客观上实现了儒法的短暂学术结盟。韩非对孔子进行"法家化"处理,强化了法家存在的合理性,至此,韩非完成对儒墨的学术突围。基于对人性的不同理解,在解决人性本质与资源占有矛盾的问题上儒墨法各具特色。儒家倡导即凡入圣的生活,墨子提倡超凡入圣的生活,而韩非则主张按照丛林法则像动物一样地生活。韩非"去仁爱",舍弃了"仁爱"的差等原则,导致其在"爱"与"恨"的权衡中迷失了方向。  相似文献   

7.
一、前论荀子名況,是赵国人,生当战国后期,曾游历齐、秦、楚等国,死于楚国兰陵地方。他的出身大概是个士,也就是新兴士夫集团中的人物。他后来虽游历各国,地位比较升高了,但至多不过是个大夫的地位。他也与孔、孟一样,不曾真正得过志,最后著书而死。但他的弟子李斯却做过秦朝的宰相,帮助秦始皇改制,是中国政治史上一个重要人物。荀子的学说对于李斯是有影响的,李斯思想确实有些导源于荀子。荀子的另一弟子韩非,是战国末年法家的一个集大成者,韩非也很受荀子的影响。同时韩非的学说,  相似文献   

8.
论韩非思想的理论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非思想形成的最大特点,就在于方法上对前人思想的批判与吸收.如他吸收和批判了商鞅、申不害和慎到的思想,他公开批判了荀子的思想,却对其思想的许多方面有所吸收.同样,韩非从整体上批判了儒墨两大显学,却吸收了儒墨中有利于确立绝对皇权统治的部分思想.不过,韩非是个喜欢搞极端的思想家,无论他吸收哪一种思想,在他这里都被推到了极端.同时,与韩非思想最为密切而又被他吸收最多的是道家思想.如韩非写《解老》、《喻老》两文,就老子的部分思想进行了专门阐释;韩非撰《显学》一文,主要批判儒墨两家,却未有一言加于老子;从韩非的社会政治观和哲学观两方面看,韩非从整体上继承和改造了老子的思想.文章通过对韩非思想与老子思想间关系的研究,认为从先秦道家(老子)到汉代道家,韩非在其中实起了某方面的桥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韩非,生于约公元前二百八十年,死于公元前二百三十三年。他是战国时代韩国贵族的后裔,荀子的学生。韩非集先秦法家思想的大成,并有选择地吸取了儒家、道家、墨家等学说,成为先秦诸子中最后一位思想家。 韩非是一位有高度文化修养的思想家。他常在立论或驳论时,用一些短小精悍、含蓄的寓言故事来增加文章的说服力,使抽象的道理形象化。韩非的著作《韩非子》一书记载的寓言故事有几百  相似文献   

10.
《韩非子·难三》之中韩非所谓"燕子哙贤子之而非孙卿"是研究荀子的重要材料,学术界对此问题争论不休,至今尚未有令人满意之结论。韩非所谓"燕子哙贤子之而非孙卿"不可能是历史事件,既然韩非所谓"燕子哙贤子之而非孙卿"不是事实,而韩非所谓"燕子哙贤子之而非孙卿"之真实性又无法否定,那么,韩非所谓"燕子哙贤子之而非孙卿"只有作如下解释方能合情合理:韩非此处并非记燕王哙把君位禅让给子之时荀子已仕于燕国,而是评论燕王哙禅让之举不合荀子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