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1 毫秒
1.
《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可见,地方志书的本质特征是“资料性文献”,资料是地方志书的基础,它决定着地方志书的质量优劣甚至志书能否编成的问题,同时,就修志实践来看,也是编纂志书的难点所在。目前修志模式有两种,一是组织社会各部门各单位提供专志稿件,而后由专业修志部门编修成书;  相似文献   

2.
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正式颁布施行《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第三条表述:“本条例所称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条例》的颁布施行,标志着中国年鉴事业从此走上法制轨道。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了地方志的基础文化地位,是修志工作法制化建设和志书成果标准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条例》界定了地方志的范围,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地方志书,又包括地方综合年鉴。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资料性文献。《杭州年鉴》是杭州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年刊,由杭州市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纂。  相似文献   

4.
年鉴与地方志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各级地方志机构编纂省、市、县年鉴愈来愈多。从而,壮大了中国年鉴的队伍,有力地提高了中国年鉴的质量,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年鉴事业的发展。年鉴与地方志也攀了亲,成为亲家。2006年5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签署国务院令,颁布《地方志工作条例》。《地方志工作条例》规定:“地方志书每20年编修一次。每一轮地方志修编工作完成后,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了地方志的基础文化地位,是修志工作法制化建设和志书成果标准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条例》界定了地方志的范围,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地方志书,又包括地方综合年鉴。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述  相似文献   

6.
志鉴结合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5月18日,国务院颁发了《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规定了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明确了地方志书每20年左右编修一次,地方年鉴是20年左右新一轮地方志书续修的平时资料积累。《条例》所说的地方志书外延有所拓展,既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地方志书,又包括了地方综合年鉴,把年鉴定位于“资料性文献”,归属于地方志范畴,这引发了笔者对志鉴结合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2006年颁布实施的《地方志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明确规定,地方志包括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从《条例》对地方志书和地方综合年鉴所作的科学定义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两者都是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情况的“资料性文献”,即记述的地域范围、内容和“资料性文献”的基本属性相同。所不同的是,  相似文献   

8.
2007年5月18日,是国务院《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实施一周年纪念日。一大早,贵州六盘水市地方志办公室全体工作  相似文献   

9.
2008年11月24日,贵州省普定县史志办组织修志人员、《普定年鉴》编辑人员学习《贵州省地方志工作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研究加强和改进地方志、综合年鉴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年鉴信息与研究》2005,(5):F0004-F0004
东莞市地方志编纂办公室成立于1985年3月。2001年3月,东莞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东莞年鉴》编辑部,挂靠地方志办公室,志鉴合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主要职责任务;制定全市修志规划;组织、指导、协调、管理、监督全市修志工作;编纂出版《东莞年鉴》;提供地情咨询服务;审定验收志稿;编写地情丛书;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它工作等。  相似文献   

11.
年鉴和地方志书的异同及其相互关系等是一个比较大的讨论课题。本文试图从两者的互相作用角度来谈学习《地方志工作条例》的体会。第一,年鉴是地方志书资料的主要来源之  相似文献   

12.
本期导读     
《江苏年鉴》主编方亚光《当前地方综合年鉴编纂中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一文指出,在《地方志工作条例》颁布后,为应对地方综合年鉴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需正确处理好修志与编鉴的关系,要进  相似文献   

13.
2006年公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明确规定:编纂年鉴是各级方志部门的共同任务。随着二轮修志的全面启动,各级志办人员为收集资料都从年鉴的海洋中掏金。几经折戟沉沙,面对林林总总的年鉴,总感觉年鉴资料对志书编纂资料的要求仍有差距,仅凭年鉴资料无法完成志书的编纂,就因为年鉴和志书对资料要求各有侧重,各有要求。两者属性不同,作用不同,任务不同,不能等量齐观,相提并论,  相似文献   

14.
《四川社科界》2006,(4):24-24
根据省政府2005年11月23日召开的“四川省第七次地方志工作会议”和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全面开展四川省第二轮修志工作的《通知》精神,省社科联牵头与省社科院联合承编的《四川省志·哲学社会科学志》修志工作将于今年启动。省社科联党组于3月初召开会议专题研究了贯彻落实意见。  相似文献   

15.
国务院颁发的《地方志工作条例》,第一次赋予地方志工作机构新的工作职责之一,就是“组织编纂地方志书、地方综合年鉴”。将地方综合年鉴纳入地方志序列,不仅是地情研究工作的需要,而且也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首要任务,不是该不该编辑地方综合年鉴的问题,而是如何搞好的问题。作为陕西省地方志办公室的领导班子成员之一,近年来笔者分管年鉴工作,深深感到综合年鉴的管理工作,并不是简单地编一本书的问题,而是一项系统工程,是一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综合性工作。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搞好地方综合年鉴的管理工作,更是关系到这一工作能否顺利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就此,笔者谈一下自己在管理年鉴工作中的几点做法和思考。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任务,把文化建设放在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的同等地位,列为四大建设之一。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把编纂地方综合年鉴列入政府地方志工作任务之一。年鉴,特别是地方综合性年鉴作为公益性的文化事业,过去曾得到地方各级领导的支持,今后更能得到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现在许多年鉴编纂单位由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变成全额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有的甚至更成为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  相似文献   

17.
年鉴与志书,是两种不同体裁的资料书。但作为记载地方资料的载体,二者又有共通之处。国务院颁布的《地方志工作条例》指出:地方志书,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文献。地方综合年鉴,是指系统记载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情况的年度性文献。由此可见,二者异同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8.
梁钊 《学术研究》2003,(10):80-82
修志自古以来都是文化建设的重要工程。广东建设文化大省需把编修地方志书工作摆到重要位置上。新时期的广东方志编修工作 ,要着力把握岭南文化特色 ,弘扬广东人精神 ;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为主线。以史为鉴 ,正确总结错误与挫折 ,引出规律性结论 ,也是重要财富。  相似文献   

19.
编修地方志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也是各级政府的重要职责之一,全国首轮修志成果丰硕,宁夏也取得了骄人成就。盛世修志、重在质量,只有高质量的志书,才能惠及当代、流传千古,承载起存史、资政、教化的任务。  相似文献   

20.
"盛世修志"为历代通例,内蒙古地区则出现了乱世修志的高潮。民国年间,由于北洋政府和国民党加强自身统治的需要以及抵御外辱的考虑,加上一些有识之士的努力和国民政府对开发西北的宣传,特别是移民对内蒙古地区的开发,使民国延续了清朝时任职官吏以及文人墨客编纂内蒙古地方志的传统。这些因素共同促成民国年间内蒙古地方志的编纂工作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