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石油动员潜力是影响石油动员能力的基础性因素。石油产业链的瓶颈环节直接影响石油动员能力与石油供应能力的有效发挥。为了明晰石油动员潜力的来源,在分析石油产业链构成的基础上,发现石油动员潜力主要来源于石油企业超常生产能力、储备、石油资源进口能力和调整石油资源用途而增加的供给能力四个方面。其中,石油企业产能的提高需要产业链所有环节的紧密配合,储备类型、储备结构、储备规模等因素影响石油储备能力,石油资源进口能力受成本、进口量、时间以及运输安全等因素的制约,石油消费管制的范围、方式、程序等直接影响着管制工作的效率。建议从加强石油勘探开发、扩大对外合作,完善国家石油储备体系,加强石油运输保障能力,建立石油消费管制领导机构、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几方面来提高我国石油动员潜力。  相似文献   

2.
石油因素在美国和沙特阿拉伯之间的能源、经济、军事、政治和外交等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和影响,是美沙关系的重要基础。但两国石油合作深层发展受到一些因素影响,两国谋求石油利益的方向性差异、石油价格的持续高涨、美国降低中东石油进口比例、美国改造中东计划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深刻变革等一系列因素都将制约美国与沙特石油合作的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3.
石油技术服务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一个复杂的能力系统,它由企业文化、研发投入、核心技术等18种因素构成,而且各因素间的关系错综复杂,运用ISM(Interpretive Structural Model)分析,可以从复杂的构成因素及因素链中,找到构成石油技术服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表层因素、浅层因素、中层因素和深层因素,为石油技术服务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4.
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石油安全是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对现阶段中国石油安全形势进行了分析,提出我国石油业存在产业模式不合理,对外依存度过高,石油定价权缺失等问题,进而阐述建设中国石油期货市场对于保障石油安全的重要意义,包括规避国际油价风险,争夺石油定价权,调节市场供求关系,建设石油战略储备。然后提出了一些制约中国石油期货市场发展的主要因素,主要是定价机制、风控监管制度、法律体系方面的不足,最后针对以上中国石油市场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中国石油期货的制约因素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给石油期货市场的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5.
中亚石油与21世纪的中国石油安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21世纪中亚石油 ,虽然受到里海法律地位等因素的干扰 ,前景依然看好 ;中国石油安全因供求因素影响 ,不容乐观 ;中国应参与中亚石油开发 ,做好中亚石油大文章 ,制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中亚石油战略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二战中德国石油的来源、战争初期影响其石油供应的主要因素、石油供应不足对德国军事行动的制约等,论述了石油在国家战争行为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国际油价大幅波动,国际石油公司的市场价值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为了确定石油公司的价值和其相关影响因素,将国际大型石油公司的多种财务指标和多方面经营活动信息同公司托宾Q值进行回归分析,可确定哪些价值因素是主要影响因素及它们的影响程度如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资产回报率能很好地解释石油公司的价值表现,此外油价、公司规模和声誉及石油公司的上下游结构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从方向性因素、动力性因素、效率性因素和交易性因素四个方面分析了当前石油科研院所青年人力资源的基本素质,从管理方式、发展规划、流动环境、激励机制和人员配置等方面研究了当前其对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完善石油科研院所青年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机制的九项措施。  相似文献   

9.
伊朗石油国有化运动揭开了伊朗人民争取本国石油利益、反抗西方石油垄断的篇章,对其石油产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运动之后,由于深受国内外的双重影响,伊朗石油产业的发展道路依旧坎坷曲折。回顾了自1951年以来伊朗石油产业各阶段发展情况,并分析了技术、市场以及国内外环境等因素对伊朗石油产业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基于石油行业员工的224份调研问卷,探究石油行业员工绩效内在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工作态度、工作满意度、综合能力是影响石油行业员工绩效的三个主要内在因素,效应系数分别为0.796、0.663和0.651。积极工作态度的培养主要依赖于工作满意度的提升,效应系数为0.833。对于石油行业而言,工作动机对员工绩效的影响作用并不明显,这点有悖于以往的研究结果,值得进一步讨论。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中,石油一直是一个重要的领域。我国石油企业的主体是国有企业,其对外石油投资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在我国石油企业的对外投资中,就驱动因素而言,既有企业的内在需要,又有国家的政治需要,国家利益与企业利益存在一致性;在区位选择时,资源国石油储量的丰裕程度和品位优劣是首要的影响因素,同时当地的政治社会环境也是重要的考量因素;在布局过程中,我国石油企业要接受政府的引导,且其所有权优势、区位优势、内部化优势的形成也离不开政策支持。我国石油企业要充分利用这些优势,积极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石油投资合作,在实现企业利益的过程中促进国家利益和企业利益的耦合。  相似文献   

12.
作为石油装备大国,石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提升对我国装备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针对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现状,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从生产要素、市场需求、关联产业和辅助产业的发展、企业战略结构及同业竞争者表现、政府作用、机遇6个方面分析影响石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因素,最后探讨提升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业竞争力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简讯     
作为社会运转、经济发展的引擎,石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国内石油资源不足将是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本文将通过对国际和国内的石油供求状况的分析,论述我国建立石油安全体系的重要性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4.
石油安全是能源安全的核心部分,保障石油安全对于国家经济社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石油储备作为保障石油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够有效地减轻国际原油断供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最终平抑石油价格、保障原油供应。充分发挥石油储备的作用需要明确影响储备补仓与释放的不确定因素,构建合理的补仓与释放策略,最终实现长期成本控制,同时还需要结合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与能源供需的现实情况构建出最优的石油储备规模,保证石油储备能够发挥足够的应急作用。影响石油储备补仓和释放的主要因素包括价格、供给以及需求的不确定性。定量模型测算结果显示,我国石油储备的最优规模应当在117天左右,储备成本的下降、石油供应中断天数的上升以及石油价格的下降都倾向于最优石油储备规模的提升。结合敏感性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石油最优储备规模对于石油供应中断天数最敏感,其次是储备成本,对石油价格则较不敏感。同时,根据对模型加入GDP收益前后的情况进行分析的结果显示,当考虑GDP收益时,石油储备规模必然会相应上升,而在这一前提下得出的石油储备规模适用于我国当前的主要发展状况,具有更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石油对国家的安全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石油物流作为石油进口的关键要素,其成本和风险关系着石油进口的安全。当前,在保障石油正常供应的基础上,科学地规划和制定我国石油进口的采购策略、运输路线和储备计划,降低石油物流成本成为石油供应链管理的重点。鉴此,通过分析我国石油进口量、海外主要进口来源地构成和进口流网络布局现状,探究基于陆海域统筹战略的石油物流网络及流程,深入研究石油进口供应链上的各个环节和成本影响因素,同时在统筹考虑石油进口的海域路线和陆域路线的基础上,从油轮队伍创建、运输路线优化、进口来源地多元化、现代化油港建设等方面提出石油物流成本和风险的管控措施,以期为政府和相关企业制定合理的石油进口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作为社会运转、经济发展的引擎,石油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国内石油资源不足将是长期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因素。本文将通过对国际和国内的石油供求状况的分析,论述我国建立石油安全体系的重要性及其对策。  相似文献   

17.
影响中国石油安全的因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对石油的需求与日剧增,石油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石油安全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中国要加大国内石油资源的勘探开发,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采取多元化海内外石油供应方式,建立和完善石油安全储备体系及期货市场,以提高中国石油安全度.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中国宏观经济增幅的趋缓、国际原油价格的持续走低,石油企业用工需求疲软,石油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加大。受性别歧视、就业观念壁垒、职场经验缺乏、石油高校培养方式局限、石油企业用工偏好等因素的影响,工科女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政府、高校、个人都要高度重视,共同努力,方能有效应对工科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以构建向量自回归模型为起点,采用脉冲响应函数结合方差分解的方式具体研究国内石油消费的影响要素。数据计算显示,国内石油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指数、第二与第三产业比值和人口数量对石油消费的影响比较显著,GDP和原油价格对石油消费的影响最小。根据各因素对石油消费的影响情况提出相应对策,以期为国家石油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0.
依据国内外石油工程专业发展现状和河北联合大学自身专业特色,分析了新成立的石油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方向、专业定位和制约因素,提出了地方综合性高校石油工程专业国际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了相应的培养体系和实施措施。通过在首届石油工程专业本科生培养过程中的实践和检验,初步达到了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