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小萌 《探求》2001,(6):18-21
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开放模式发生质的转变。从政策开放转向规则开放,是中国对外开放的进步,也带来新的挑战,因为规则这把双刃剑,是新时期中国对外开放必须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区域服务业发展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婷 《社科纵横》2005,20(6):61-62
服务业是中国的弱势行业,加入WTO后服务市场的竞争将更为激烈,服务业的发展必须结合区域特点,寻求恰当的模式。本文主要对区域服务业的几种发展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李炳炎 《创新》2014,(2):5-9
我国现阶段开放模式尚处在基于比较优势,片面追求外资数量和规模的粗放型发展阶段,主要以增加GDP和出口创汇为导向,造成我国对外资引进过度、对外源依赖性过强、对外技术依赖过高、外汇储备规模过量、经济波动风险过大等问题,不利于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维护国家经济安全。需要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创新开放模式,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由以往"引进外资—扩大出口—拉动发展"的外源拉动开放模式发展为"内需开发—吸引外资—拉动发展"内源驱动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4.
市场化程度直接影响到政府职能转变的范围、方式与效果。在中国市场化进程中,政府职能转变以国有企业改革为突破口,以机构改革为关键,以公共政策制定和实施为目标和特色。政府职能转变直接影响到区域发展格局的形成与调整。必须把政府职能转变特别是地方政府职能转变作为推动区域发展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5.
区域协调发展是一种强调坚持均衡发展与非均衡发展相结合的动态协调发展战略.它不能只是体现在规划和政策上,更应该通过法律以制度的形式确立下来.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过程中,法律手段以其权威性和持久性具有其他行政手段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借鉴美国、日本、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区域协调发展立法的成功经验,将十分有利于加快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立法.这些经验和启示主要有:区域协调发展立法必须与国家总体发展规划相适应;必须有行动计划和具体措施加以推进;必须依法设立专门机构保障法律发挥效应;必须做到中央立法与区域间的协定和协议相结合;必须构筑完善的区域协调发展法律体系;必须构建区域协调发展法律体系的基本骨架,并不断加以修正、补充和完善.  相似文献   

6.
国际分工理论与日本贸易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红 《日本研究》2003,2(2):1-7
在近代以来的世界经济发展史上 ,日本是唯一的成功地由后发展经济转变为工业化经济的非西方国家。在进行工业化发展战略及贸易模式选择上 ,日本并没有拘泥于西方传统的国际分工理论 ,而是在战后的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局面下 ,形成了具有超前性的独特的工业化发展及贸易模式。解释日本战后初期贸易模式选择的一系列动因 ,成为本文关注的焦点。一、传统的国际分工理论  贸易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促进作用。在西方 ,最早明确提出对外贸易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的 ,是 17世纪晚期重商主义代表人物托马斯·孟 ,他说 :…  相似文献   

7.
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产学研合作模式的选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学研合作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在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建设中,应当把以高校为主的技术创新推动模式与以企业为主的市场化推动模式结合起来,选择产学研共建联盟的技术和市场双向推动的产学研合作模式.这种模式建立和运行的关键是建立有效的分工合作机制,推动区域创新能力的提高.基于区域创新能力的产学研合作新模式,从内部要建立动力机制、利益分配机制、组织机制,从外部要建立社会机制、政策机制、调节机制.  相似文献   

8.
一、日本的区域经济合作战略构想的演变  日本是最早关心区域经济合作的国家之一,但在不同时期其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其对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构想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中期。这一时期是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时期。随着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日本经济的发展面临着许多问题,而其中的四个问题使日本对区域经济合作产生了关注:一是日本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国际市场条件日趋恶化;二是日本把重化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使资源贫乏的日本对资源需求的压力进一步加大;三是在这个时期,《罗马条约》开始…  相似文献   

9.
王洪涛 《创新》2010,4(6):74-76
区域创新体系是国家创新体系在区域层次上的发展和延伸,是国家创新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指某一区域内,在一定的创新环境下,由相互合作的参加技术创新和扩散的企业、大学及研究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以及政府组成的,为创造、储备、使用和转让知识、技能及新产品提供交流关系的网络系统。区域创新体系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子系统,即:知识创新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创新服务体系、环境支持体系、投融资体系。区域创新运行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其中交织着多种动力,区域创新行为的产生是外部动力和内部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11.
"逆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本届美国政府通过提高关税、知识产权纠纷、"汇率操纵"借口等一系列变化莫测的经贸举措对中国极限施压,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政策不确定性预期日益加重。在总结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拓展经典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揭示了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环境下企业选择贸易模式时对风险和利润的权衡取舍。模型推论结果表明,随着贸易政策不确定性的下降,企业更倾向于选择一般贸易出口,进而提高一般贸易相对于加工贸易的比重。进一步推论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对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式的影响具有明显差异。最后,根据研究结果的启示,为贸易政策不确定性背景下中国政府调整经济结构、企业发展对外贸易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组织的兴起给多边贸易体制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和冲击,其基本原因在于区域经济组织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多边贸易体制自身的消极因素,这些都为区域经济组织对多边贸易体制形成挤出效应埋下了隐患。这在现有所谓社会网络模型中得到充分验证。因此协调好二者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对于中国的贸易自由化和可持续发展就有着重大的意义。自从加入WTO以来,中国经济实力和贸易水平实现大幅度提升,中国有义务也有能力趋利避害,谋求消化区域经济组织对现有全球贸易体制的挤出效应,扭转两者零和博弈的内耗,进而追求自身与全球的经济贸易利益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小城镇是县域或市域均衡发展的结点,对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和区域发展战略实现都起着重要的基础性和过渡性作用.而小城镇的发展是多因素耦合作用的结果.在不同机遇和条件下,各地区小城镇能否选择适宜的发展道路并沿着各具特色的路径演进,逐渐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直接影响城乡共同发展和区域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对延边州朝阳川镇的实地调查发现,该镇地处长吉图这一国家批准确立的首个沿边开发开放的民族地区,自身拥有独特的自然资源和因靠近边境而具有开发开放的区位优势,与邻近国家在相同民族文化背景下形成紧密的地缘关系,且获得了新的区域发展战略带来的重要机遇,这多重因素的作用形成了其发展的耦合力并演化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发展模式.这一发展演进路径对沿边开发开放民族地区小城镇的发展而言具有典型性,且内生地存在着发展模式上的共性问题,需要采取相应对策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为保证学生的创新能力能落实到现实发展中来,高校始终在努力推动产学研的有机结合,积极打造大学生创业平台,帮助有理想抱负的学生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通过打造科学的实践研究基地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让学生在实践锻炼中掌握创新创业技能,全面推动我国的基础建设和经济发展.该文分析了基于区域经济对接的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不足,并提出几点创新性建议,希望可以为学生、教师以及高校教育管理者提供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5.
环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模式、方向与建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由于历史原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环北部湾区域目前仍属于经济欠发达的沿海地区,研究环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加速该区域的崛起。分析环北部湾区域经济合作的概况,在合作模式和合作方向上加强区域经济合作。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文化消费,场景体现为一定区域内蕴涵特定价值观的都市设施组合。都市设施的不同组合及其文化消费,其价值观维度具有不同的内涵和侧重点。场景理论研究一定社区环境和都市设施蕴涵的价值观与创造性群体等优秀人力资源的内在关联,强调创造性群体等优秀人力资源在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作用,以探索后工业社会区域发展的文化动力。场景视野对价值观的强调及其与创造性群体等优秀人力资源的关联,为构建区域发展文化力及推动后工业社会区域发展模式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社科纵横》2016,(8):31-34
产业链不健全、发展模式落后,是制约现阶段我国动漫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文章从产业链的角度介绍了美国和日本动漫产业发展模式的主要特征,提出应着重从准确定位,构建创新发展的中国模式;培育动漫文化;提高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三方面来推进中国动漫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校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紧密的联系,但科技创新成果并未有效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科技创新成果难以与经济发展协同进步。要使科技与经济协同发展,需要政府、企业、高校等多方的密切合作。本文结合江苏省情,对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9.
当前,中国工业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压力,必须从工业化初期的工业结构体系向适应工业化中后期的工业结构体系转变,建立面向工业化中后期所要求的更先进和发达的产业体系,其根本目的在于提升企业在价值链中的竞争优势。从国际创业路径寻求中国工业的转型升级,主要基于五点理由,一是全球社会经济的大环境为转型升级的国际创业路径提供了理想环境;二是国际创业路径使企业更容易发现成长机会;三是国际创业路径使企业更容易获得海外市场的知识与经验;四是国际创业路径使企业更容易发挥网络资源效用;五是国际创业使企业更容易获得比较优势。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是在一种"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下,不断试验、反复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形成了一条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模式"具有五个特征:国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相结合;参与全球化与保持自主性相结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以渐进改革为主要的发展策略;进行突破性改革."中国模式"的内容体现在思想、组织和制度创新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