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城市是经济发展的据点,也是经济发展的焦点.城市中演绎着现代文明与传统文化的碰撞及融合,见证了经济、政治、宗教、文化等各种人类活动的发展变迁,城市因此而成为学术界关注和研究的重要领域.理论源自于实践,同时又是指导实践的风向标.中国当代城市经济理论研究走过了艰难而辉煌的历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者在城市经济理论领域开展了精彩而深刻的探索,在城市化、城市群、大都市、城市产业(产业集聚、结构类型、转型优化)、竞争力、生态保护、开发区、住宅与土地经济、城市经营与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本文在梳理中国当代城市经济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重点作出了初步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探索分析在中国文化情境下的的领导者特质、相对应的权力来源机制以及领导者类型的划分模型.在比较中西方理论异同之后,本文归纳出古今中外领导者共有的特质--科学管理能力特质和人格感召力特质,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权力来源--职位权和统御权.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文化情境下的领导者类型作了庸者型、强者型、贤者型、能者型和圣者型领导五种划分,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将中西方领导理论相结合以产生适合本土化的中国特色的领导理论的整台研究.  相似文献   

3.
文化类型与文化模式简论杨海文(中山大学哲学系)文化类型与文化模式是西方文化学理论中两个较为重要的概念。在我国本世纪以来此起彼伏的文化讨论中。这两个概念也得到了较为广泛的运用,对中国文化研究取得某些进展产生了应有的作用。但在具体运用过程中,也存在着见仁...  相似文献   

4.
西方国家从19世纪起,就将文化生产纳入国民生产体系,确定为生产性的产业工业部类之一.其文化产业理论重在文化生产和文化消费(接受)两大类型,可用"文化工业"理论来概括.中国文化产业基础理论研究处于起步阶段,在理论突破和理论创新方面严重落后于实践的发展.文化产业理论研究的趋势是:对经济和文化理论的整合;多学科交叉运用于对文化产业的研究;加重对文化产业中的创意性部类、知识性部类的研究;注重对各产业门类的具体分析研究;注重理论对现实的实际运用;注重前瞻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经济文化类型理论是由苏联学者首次提出的 ,曾在苏中民族学界产生过很大影响。本文运用这一理论把中俄两国境内满—通古斯语族民族从事的传统经济进行划分 ,认为大致可分为四种类型 ,即沿江沿海渔业类型、原始森林狩猎类型、森林苔原养鹿类型、平原地区农耕类型 ,并分别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6.
张雷声 《学术界》2001,(2):29-40
社会主义首先是在俄国这样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取得胜利的.列宁斯大林立足于俄国的具体实际,探讨了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的历史趋势中提出的经济文化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这一时代课题.列宁斯大林的探讨,既坚持、继承了马克思理论探讨的基本方面,也根据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状况作了一些重要的发展、创新.但是,由于斯大林教条化地对待了马克思理论,因而他的探讨也给后人留下了一些不良的理论教条.  相似文献   

7.
运用文化学和文化社会学的研究理论与方法,结合体育文化研究的特点,对我国当前体育文化领域研究中,存在的研究方法不当、概念使用混乱、类型划分标准模糊和说法倾向不明等方面的问题,分别举例作了方法规正和理论辨析.从规范体育文化研究方面,提出了可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梳理了大众文化发展的脉络,认为是文化研究与后现代理论交互影响的结果,并详细分析了文化研究和后现代理论在大众文化研究中作为研究范式和理论基础产生的具体影响,明确了大众文化的当前发展状况,展望了大众文化发展的未来.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中东伊斯兰国家一些学者在“复兴传统”的口号下,探讨现代经济法则同本国传统的结合途径,产生了具有区域性特色的“伊斯兰经济理论”。目前这一理论已被公认为世界几大类型经济理论中的一种,它的提出和实践对当代伊斯兰世界的经济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某些西方学者看来,属于发展中国家的伊斯兰经济理论的提出,对以西方资本主义为主导的旧的世界经济秩序形成了挑战,从而引起了世界广泛关注。本文除了概述伊斯兰经济理论的基本原则、经济政策和经济思想外,主要揭示其产生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深层的文化内涵。当  相似文献   

10.
日裔美国学者福山在其社会信任理论中进行了跨文化-经济的对比研究,认为文化与一国家的经济结构以及经济发展具有很大的相关性.文化的差异会导致社会和经济差异.他根据社会信任度区分为高信任度和低信任度的文化.具有较高信任度的国家或社会有着较高的社会资本从而有利于形成现代化的私营大企业,日本、美国和德国无疑是典型的代表;反之,信任度低的国家由于社会资本的相对匮乏而难以产生大规模的私营企业,中国、韩国、意大利和法国则被福山认为是这类文化的代表.  相似文献   

11.
中国当代影视文化中的女性身体写作理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凤玲 《中州学刊》2005,(6):243-245
身体写作理论是当代西方女性主义写作理论中的核心,它强调在文学叙事中突出女性身体的重要性,通过身体写作来达到妇女解放的目的.这一理论传到中国后,在中国的文化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成为现代女性追求解放和展示现代性和独立性的标志,但是在当前的影视文化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人们对这一文化理论产生了误解甚至是歪曲,这是我们在文化比较研究中应该重视的.  相似文献   

12.
族裔散居理论是20世纪九十年代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文化、社会和经济的跨学科理论,主要研究身份政治、归化、双重意识等问题.作为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术语和概念,引起了当下学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对这一理论进行简要讨论的同时,探讨一下其应用于美国犹太文学研究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文化对经济增长产生重要影响,在经济学领域已达成普遍共识,但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基于软投入理论,研究认为文化直接作用生活于其规范约束中的经济主体的行为选择,间接影响综合政策投入和综合科技投入形成软投入组合,软投入组合矢量的方向和大小最终决定经济增长方式和速度,由经济主体选择的集合所形成的文化是经济增长最根本的解释变量.  相似文献   

14.
维吾尔族经济文化类型在历史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游牧民族回鹘中的一部分于9世纪由蒙古高原迁居新疆,在继承原有农业民族经济模式的基础上适应新的环境形成了半农半牧、以农为主的混合农耕文化。其经济文化类型的变迁表现为社会阶层自下而上的适应。随着经济基础的转变,产生了意识形态及文化的变化,这影响了维吾尔族发展的轨迹,成为现代维吾尔族经济的重要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5.
社会资本对于企业向社会化演进的重要性,在于它的信任伦理特质和社会文化意义.它表现为社会资本引发企业运行之伦理—经济难题的两种理想类型:伦理优先和经济优先.韦伯论题基于特殊主义信任和普遍主义信任之区分,指证儒家由于过于重视“家”而阻碍了现代经济模式在中国的产生和发展.这一论断忽视了中国文化中企业运行走出“家族主义困境”的社会资本的文化设计,即“天下理念”的文化设计.中国社会中基于“天下”理念的普遍主义信任,来自“家文化”及其衍生的对“家文化”的辨证、反拨和文化矫正,它是中国企业应对伦理—经济难题并寻求企业融合社会资本的不可忽视的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区别于其他世界文化遗产的新类型,文化线路集中反映了文化的动态传播过程,使交融的文化影响得以流动,是文化遗产保护理论研究中的热点.“唐蕃古道”是唐与吐蕃间经济、政治、文化交流的通道,对汉藏关系及其文化融合有着巨大的影响.基于文化线路相关理论,本文分析了“唐蕃古道”的价值特性,并对其线路遗存及景观进行了梳理和分析,提出了保护与开发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未来申请世界文化线路遗产作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7.
自十六世纪中国与欧洲发生正面接触以来,大量的西方学者对一切有关中国的文化知识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产生了诸多的假设、猜想、认识,乃至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一些范式性的概念结构.当代理论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中西理论家去建立能说明中西方文化巨大差异的理论框架,更加自觉地在中西研究中运用不同的文化理论.本文旨在探讨理论范式形成中的一些显著的趋势和观点,并通过对文化普遍主义、文化相对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文化理论的一些思考,试图在如何更有意义地使用文化理论的方法上发表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8.
欧美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产生和发展于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中,在曲折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关注经济理论与现实研究,从范畴到体系、从制度到运行,充满学术性,对资本主义和传统社会主义的弊端认识的较为清楚,在一定程度上其研究视野较为宽阔.欧美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在理论基础、研究方法和理论特征方面充分呈现出自身的特点,并形成了不同的流派.  相似文献   

19.
社会有机体是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也是考察社会历史现象的重要理论工具.马克思关于社会有机体的理论为我们从文化与社会关系的角度,从社会有机体内部的经济、政治和文化之间相互关系的角度理解"文化"概念奠定了理论基石,为正确认识当代社会的种种文化矛盾与文化危机、正确认识和处理好文化继承与创新、文化民族性与开放性的关系问题,提供了指导性线索."广义文化观"将"文化"等同于"社会",模糊了社会有机体中经济、政治与文化的界限,因而无法正确说明文化产生、发展的根源及文化变迁的规律,最终导致理论上的混乱.  相似文献   

20.
中国文化经济学研究经历了20世纪50-70年代的初始阶段、80-90年代的转型阶段和20世纪90年代后的建构阶段。艺术社会学和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是中国文化经济学研究初始阶段的价值观与方法论,改革开放后中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带动了中国文化经济学研究的市场经济转向,重建关于文化与经济关系的认知系统,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现代西方经济学同时对中国文化经济学研究的市场化转向产生影响,形成关于文化商品的双重属性和文化经济运动双重规律理论;中国加入WTO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市场开放,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成为21世纪中国文化经济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带动了文化经济学理论研究、学科建设与实践应用的发展。构成了中国文化经济学研究的特点:现实性、宏观性、对策性、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互为建构;定性研究为主与定量研究相结合;价值理性研究为主与工具理性研究相结合,将长期主导中国文化经济学发展的基本格局与属性;新古典主义与新自由主义、新结构主义经济学在进一步推动中国文化经济学研究的同时,也将进一步导致中国文化经济学研究路径和价值取向的分化,数字经济突飞猛进的发展正在对文化经济学研究的运动方向产生巨大的影响;"一带一路"的提出和中国进一步向世界开放,都将为中国文化经济学发展提出新命题和新领域。中国文化经济学研究的现代建构很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突破与新的创造性发展,中国文化经济学的科学建构很有可能在这个过程中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