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友》2006,(8)
红二、四方面军共同北上,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7月2日,红二、六军团和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在甘孜召开会议,着重讨论共同北上,同中共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会合的问题。张国焘在会上采取颠倒是非、挑拨离间和封官许愿等恶劣手  相似文献   

2.
四、分裂党和红军,另立中央退却路线和军阀主义一九三二年秋,张国焘放弃鄂予皖根据地仓皇西逃,拉着红四方百军主力,进入陕西,奔向川北。一路上,前有阻敌,后有迫兵,且战且走,(?)队伤亡五千多人。张国焘的右倾逃跑主义,引起广大指战员的强烈不满,(?)队议论纷纷。曾中生、邝继勋、余笃山、舒玉章等许多同志,向张国焘展开了坚决斗争。曾中生同志把大家的意  相似文献   

3.
四、分裂党和红军,另立中央退却路线和军阀主义一九三二年秋,张国焘放弃鄂予皖根据地仓皇西逃,拉着红四方百军主力,进入陕西,奔向川北。一路上,前有阻敌,后有追兵,且战且走,卩队伤亡五千多人。张国焘的右倾逃跑主义,引起广大指战员的强烈不满,卩队议论纷纷。曾中生、邝继勋、余笃山、舒玉章等许多同志,向张国焘(尸一)开了坚决斗争。曾中生同志把大家的忌见集中起来,给张国焘写伩,义正词严地批判了他的错误。张国焘的日子很不好过,被迫于十二月十日在陕南城固县小河口开会,听取大家忌见。会上,大家对张国焘的错误和逃跑主义,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并要求对以后的活动作出决定报告党中央。张国焘又  相似文献   

4.
在关于红军长征的研究中,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党中央与张国焘的斗争不时引起学界的关注。在《史说长征》一书中,作者夏宇立持这样的看法:毛泽东应对张国焘的分裂行为负主要责任;毛泽东为“争夺军权”向张国焘设下“陷阱”;“密电”是毛泽东给出的“政治交代”。这些看法是非常错误的,必须予以辩驳。  相似文献   

5.
1935年6月,红一、四方面军在维镇外喇嘛寺附近的山坡上,召开了盛大的会师联欢会。 6月26日上午,在两河口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集中讨论了战略方针问题。周恩来代表党中央和军委作了报告,认为:川、陕、甘三省地区条件优良,因此决定我军去川、陕、甘开创革命根据地。一、四方面军会合后,新的战略方针即是集中主力向北进攻,首先占领甘南。他针对张国焘特别强调,两个方面军要统一意志,统一指挥,指挥权集中于军委,这是最高原则。 张国焘的发言,与中央的  相似文献   

6.
试论两河口会议与红军北上战略方针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中国革命形势依然存在,并有迅速发展的良好前景。中共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如何正确分析形势和制定统一红军发展的战略方针。两河口会议否定了张国焘的南下主张,确定两军共同北上,在川陕甘创建根据地,为中央确定的北上方针的实施乃至后来与张国焘分裂主义的斗争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7.
1935年6月12日,中央红军先头部队和四方面军先头部队在懋功东南的达维会师。在26日召开的两河口会议上,张国焘虽曾表示同意北上方针,但看到红一方面军兵力只有三万人左右,比红四方面军八万人少得多,因而个人野心膨胀。他致电中央提出另一套主张,唆使他的追随者致电中央,要求改组中革军委和红军总部,由张国焘担任中革军委主席,并给以“独断决行”的权力,企图将红军置于张国焘的控制之下。为了顾全大局,维护两大红军主力的团结,中央政治局于7月18日接受周恩来的提议,将周恩来原任的红军总政委职务改由张国焘担任。同日,中革军委发出通知:仍以…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选集》一至四卷第二版问世了。这次修订《毛选》,主要是校订注释,使其更具有客观性和权威性。本文仅对有关西路军的两条注释的修订,谈谈自己的认识。 《毛选》第一版袖珍合订本第223页注释19原文为:“一九三六年秋季,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会合后,从西康东北部出发,作北上转移。张国焘这时候仍然坚持反党,坚持他一贯的退却主义和取消主义。同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后,张国焘命令红四方面军的前锋部队二万余人,组织西路军,渡黄河向青海西进。西路军一九三六年十二月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第十二部分中集中阐述了党的建设问题,在其他内容中对党的建设问题也有所涉及。通过学习,总的感到胡锦涛同志关于党的建设的论述有三个特点和四方面创新。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三五年九月十八日,徐海东、程子华同志领导的红二十五军与刘志丹同志领导的陕北红军在陕北延川县永坪镇胜利会师了。这两支红军的会师,拉响了红一、二、四方面军会宁会师的前奏曲,为陕北作为“全国革命的总后方”打下了坚固的基础。本文想就永坪会师及其意义作以浅析。一、永坪会师的历史背景和基本情况由于张国涛机会主义路线的领导,鄂豫皖根据地的主力红军未能粉碎敌人的四、五  相似文献   

11.
试析毛泽东对长征主体的认识及其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5年之后,在毛泽东的意识与话语叙述系统之中,一直将长征和红军主力的大转移视为两个不同的概念和范畴,将中央红军视为长征的主体,并不包括此后红二、四方面军的北进与会师。晚年毛泽东逐渐修正和改变自己以前对长征主体的认识与界定:长征是包括红一、二、四方面军的三大主力红军的长征,而不单纯指中央红军的长征。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探讨与分析,有助于我们认识长征史研究范式中长期以来就存在的过于偏重中央红军而相对忽略红二、四方面军的“偏荣偏枯倾向”,进而以红军三大主力为主体,重新建构完整的长征史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一些党史专著和老红军战士的回忆录中,在述及长征终点问题时,一直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一种意见认为长征结束应以会宁会师为标志。如早在五十年代,谬楚黄在《中国共产党简要历史》一书中认为: “第四方面军摆脱了张国焘的恶劣影响,同第二方面军一起,向陕甘边境进军,一九三六年十月,到达甘肃会宁,同第一方面军会合。全国主力红军的长征至此都胜利地结束了。”以后出版的许多教材中,大都沿用  相似文献   

13.
1935年9月,张国焘在长征途中分裂党和红军,给革命事业造成了重大损失。时隔一年之后,张国焘被迫取消了伪中央,率红四方面军北上与红一方面军会师,从而实现了党和红军的统一,迎来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新局面。对张国焘反党分裂主义错误的纠正,体现了党中央和毛泽东竭力挽救一切犯错误同志的宽大胸怀和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斗争艺术,表现出了党和红军绝大多数干部战士对革命事业的无限忠诚,也反映了共产国际对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支持。  相似文献   

14.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非常重视廉政文化建设。为加强机关廉政文化建设,本文从狠抓责任落实、廉政教育、制度建设、监督管理四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中央及其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1934年10月从江西中央苏区出发,历时一年,跨越十多个省,行程二万五千余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吴起镇。一年之后,即1936年10月,红军第二、第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县分别与前来迎接的第一方面军会师,标志着三大主力红军的长征正式结束,胜利完成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从此,遭受严重挫折的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红军长征的胜利,是在不断冲破国民党军队的层层围追堵截、征服雪山草地险阻、忍受饥寒伤病折磨、克服党内张国焘分裂主义危机的情况下取得的,创造了人间奇…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内外词汇附带习得研究成果日新月异.本文主要从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四方面综述第二语言词汇附带习得的实证研究和词汇附带习得研究应该注意的问题等.这些研究结果给二语词汇学习及教学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材料、色彩、纹饰、技法四方面分析传统壮族服饰中壮锦织绣的特点,进而从风格、用色、图案选择、款式造型四方面阐释壮锦织绣在当代壮族服饰应用中的美学趋势。  相似文献   

18.
结合对春晖二、三十年代办学思想的探讨,总结出其时校园文化建设的四方面主要内容。进而论述它们所给予我们当今学校素质教育的三个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曾中生同志是鄂予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的领导人之一,他对鄂予皖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对红四方面军的建设,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他站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一边,坚决反对张国焘的错误路线,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直到献出宝贵的生命。我们永远怀念这位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  相似文献   

20.
曾中生同志是鄂予皖革命根据地和红四方面军的领导人之一,他对鄂予皖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对红四方面军的建设,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他站在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路线一边,坚决反对张国焘的错误路线,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直到献出宝贵的生命。我们永远怀念这位坚强的无产阶级战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