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民族地区基层政府领导力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力量,但在社会转型时期,基层政府领导力呈现出弱化现象,突出表现在公共服务能力不足、形象凝聚力不足、资源整合力不足、政策执行力不足、危机处理能力不足以及公众的需求回应力不足等方面。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基层政府的领导主体自身局限、领导客体的特殊性和领导环境的不健全等因素制约民族地区基层政府领导力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基层政府领导力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关键。社会转型时期各类矛盾凸显,基层政府领导力也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信任基础薄弱、公共政策失衡、危机意识不强、基层组织弱化等问题严重影响民族地区基层政府的公共治理能力。当前应按照和谐社会的本质要求切实提升基层政府领导力,重点是重塑政府形象、强化服务职能、完善决策机制、提高社会...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基层政府领导力建设中要解决的前提性问题是要明确应达到的目标和遵循的原则,此二者为领导力的建设奠定了正确的方向。民族地区基层政府领导力建设的目标分为直接目标、深层目标和最终目标,它们分别通过优化政府职能、促进民族地区跨越式发展和构建和谐高效的领导力予以实现。在领导力建设目标的实践过程中,要遵循民族法制原则、平衡发...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基层政府领导力建设关系到民族地区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要根据变化了的行政环境,充分运用各种有益资源,引领被领导者积极有效地实现公共行政目标的一种综合力。这种综合力直接体现政府的执政能力,因此要从社会秩序塑造,社会良性运行以及社会建设的角度提升民族地区基层政府的品质形象力、自治力、问题决策力、政策执行力、关系协...  相似文献   

5.
公信力是集中体现政府的号召力和影响力的社会度量标准,它是评价和鉴定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地区的稳定是社会和谐发展、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而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公信力的建设直接关系着地区的稳定与民族的团结,乃至整个国家的繁荣与发展。  相似文献   

6.
公平施政意味着政府机关要通过内在的政治公平推进外在的经济社会公平,和谐稳定则意味着社会利益关系的公平均衡状态。因此,公平施政与和谐稳定之间具有正相关性,即正向作用关系。这意味着,社会的不和谐不稳定与政府没有公平施政之间具有内在的相关性,政府公平施政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这种正向作用关系的作用机理表现为:利益均衡是沟通政府公平施政与社会和谐稳定的中介因素;政府应该并能够通过公平施政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政府公平施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实现机制是民生国家建设。在现阶段的我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路径与措施,是建设民生国家,落实政府公平施政,推进民生导向的新型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7.
公平施政意味着政府机关要通过内在的政治公平推进外在的经济社会公平,和谐稳定则意味着社会利益关系的公平均衡状态。因此,公平施政与和谐稳定之间具有正相关性,即正向作用关系。这意味着,社会的不和谐不稳定与政府没有公平施政之间具有内在的相关性,政府公平施政有助于社会和谐稳定。这种正向作用关系的作用机理表现为:利益均衡是沟通政府公平施政与社会和谐稳定的中介因素;政府应该并能够通过公平施政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政府公平施政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实现机制是民生国家建设。在现阶段的我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基本路径与措施包括以下三方面:建设民生国家,落实政府公平施政,推进民生导向的新型社会管理。  相似文献   

8.
政府权力的有限性特征决定了用权和制权的有限性,用权的有限性要求中央和地方政府合理分权,监督权力的有限性则要求中央加大对地方的监督权力。在我国“压力型”政府体制下,如果不能理顺权力监督关系,就会产生监督渠道堵塞不通、信息失灵等监督权力的“有限介入障碍”。由此,文章提出要正确确定政府组织边界、分配政府组织注意力、建立共栖的合作型关系,以共同决策方式克服障碍,对政府组织的监督权力加以合理有效地延展,从而解决惠民政策从目标到结果的不一致问题,维护基层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9.
论需求导向型的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呈现非均衡状态。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受经济落后、生态脆弱、政治敏感以及军事敏感的影响而具有特殊性。基于需求导向型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是促进民族地区农村和谐发展与社会稳定,考验民族地区基层政府执政管理能力的关键。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农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表明,亟需构建需求导向型的民族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地方公共需求不断发展和变化,对地方政府的公共服务供给提出新的要求。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不仅关系到民族地区和谐稳定和经济健康发展,也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以及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本文首先指出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存在的现状,然后分析了影响其供给能力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民族地区基层政府公共服务供给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政治关系是人们在政治领域中结成的社会关系,政治关系和谐是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民族地区必须通过构建和谐央地关系、和谐党政关系、和谐党群关系、和谐政党关系、和谐阶层关系、和谐民族政治关系,实现政治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政治权力关系、政治权利关系三者的和谐,从而达成民族地区政治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12.
和谐民族关系是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和谐民族关系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和谐民族关系的不和谐因素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必须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必须紧紧抓住民族地区及少数民族发展这个根本不放松;必须强化各民族的"三个离不开"观念和"四个认同"教育;必须稳妥解决产生民族关系不和谐因素的各种问题.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使各地的房屋拆迁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规模,这同时也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政府作为城市房屋拆迁的重要主体部门,其公共权力的运用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近来,强制拆迁甚至暴力拆迁事件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政府部门在利益因素的驱动下导致公共权力的异化。采取有效措施来矫正政府公共权力异化,实现公共权力公共性的回归,必须从树立政府正确的政绩观、加快公共行政伦理建设、强化对公共权力的监督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着手。  相似文献   

14.
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从民族关系的发展历史和现阶段民族关系的特点来看,民族关系的和谐发展是国家稳定、社会和谐的基本保证,和谐社会应是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繁荣的社会。所以,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应在和谐理论的指导下,达到和谐发展的目的。这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5.
民族关系是多民族国家中最复杂、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危与存亡。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这从中外、正反两方面都得到了证明。目前,我国的民族关系总体是和谐的,但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因而我们必须科学分析影响民族关系和谐的矛盾、问题及产生的原因,积极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团结不和谐因素,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努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6.
在多民族国家里,民族关系的发展影响着国家的政治与社会稳定,决定着国家的命运和民族的前途。为了将民族关系理论推进到中层理论并进一步实证化,从民族意志和认同倾向两个维度的交互关系切入,民族关系可分为争论型、和谐型、争夺型与互惠型;民族关系的影响因素主要有语言使用、宗教与生活习俗、人口迁移、居住格局、社会同化、族群分层、族际通婚、族群意识等。而民族认同极端发展会导致民族分裂;国家认同促进民族融合,民族国家一体化。因此,对城市化与民族关系之间的机理也应作探讨。  相似文献   

17.
和谐民族关系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衡量社会稳定的标尺,也是多民族国家的最高价值追求。民族关系和谐的实现,离不开国家认同和民族认同的有效整合。笔者从国家认同、法治与爱国主义的关系切入,分国家认同、法治和爱国主义与民族和谐的逻辑关系,据此提出和谐民族关系具体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8.
辅导员的领导力是指通过辅导员自身的教师权力以及所具有的非权力性要素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对学生的一种综合性影响力。辅导员的领导力越来越成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因素,它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效。本文在对高校学生辅导员领导力的内涵、辅导员领导力的影响因素等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如何提升辅导员的领导力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宗教教职人员问题是各国政府非常重视的问题,凡是宗教及教职人员问题处理得当的国家或政府,其社会就相对稳定、和谐,反之,其社会就充满矛盾或不和谐,甚至发生动荡或战乱。本文从宗教—稳定互动效应的视角探讨了民族地区宗教教职人员问题与边疆稳定、和谐的内层逻辑关系。  相似文献   

20.
民族关系是多民族国家中最复杂、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安危与存亡。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这从中外、正反两方面都得到了证明。目前,我国的民族关系总体是和谐的,但也有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因而我们必须科学分析影响民族关系和谐的矛盾、问题及产生的原因,积极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团结不和谐因素,不断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努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