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正义是公案剧永恒的主题。《蝴蝶梦》展示了寻求正义所采取的最极端的形式——私人复仇,复仇之后又诉诸于官府。而官府的判案具有强烈的喜剧色彩,它集中了表现了礼大于法的集体观念。《蝴蝶梦》也因此成为典型的道德裁判剧。  相似文献   

2.
周苇风 《殷都学刊》2009,30(1):51-54
成书于西周初年的<周易>,在<旅>、<大壮>二卦中分别记录了王亥被杀、上甲微复仇这两件重大历史事件,是研究商朝建立之前历史的重要文献.由于研究方法上存在偏颇,学者至今对<旅>、<大壮>二卦所蕴涵的历史学意义仍认识不足.  相似文献   

3.
文章对参孙故事的原型及两个代表性的变体<斗士参孙>和<参孙的复仇>的创作意图、形式和内容方面的异同及内涵进行了论析.  相似文献   

4.
罗尔斯在不同时期用来解决稳定性问题的核心观念是不同的,在<正义论>中是"正义感",在<政治自由主义>中是"重叠共识"(overlapping consensus).在<政治自由主义>中,罗尔斯认识到<正义论>对稳定性问题的解决是不成功的,因此试图通过"重叠共识"的观念来重新证明正义原则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哈姆雷特>与<赵氏孤儿>是中西方两大戏曲名剧,都是描写复仇悲剧的文学作品,但在主人公形象、悲剧思想和故事冲突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反映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特色.  相似文献   

6.
在<正义论>中,罗尔斯通过对社会契约的纯粹理论假设式利用,建构了一个正义论体系.但是,其理论自身的不融贯及其所表现出的康德气质,旋即遭到了来自自由主义阵营内外的各种批评.这促成了罗尔斯在<正义论>后的一系列论文和<政治自由主义>中,对其早期理论进行重新诠释、修缮并建构了政治自由主义理论.笔者认为,在<正义论>之后,罗尔斯的一系列理论变异,呈现出了一种从康德到实用主义的转向,本文试图通过对其思想的比较研究对这种转向给予探讨和说明,并为罗尔斯的政治哲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7.
在"三言"中,由于作者性别观念的差异,同母题宋代话本小说<万秀娘仇报山亭儿>与明代话本小说<蔡瑞虹忍辱复仇>表现出不同的性别话语.  相似文献   

8.
元代庾天锡的杂剧今已全部失传,本文首先考订了其<秋夜凌波梦>一剧之本事,认为它出自<逸史>之"凌波女";同时阐述了庾天锡的其他剧作内容,归纳总结出这些剧作的取材特点,并说明这种取材特点印证了我们对<秋夜凌波梦>等剧的考订.  相似文献   

9.
<毛诗正义>是中国诗学史、美学史上一部划时代的巨著.它统一了南、北经学的分歧,对传统<诗>学研究作了大胆的解构,用全新的视角来阐释<诗>,建构了自己的文学、文化思想体系,包舍着丰富的文学思想,在阐释方法上对后世有着很大的启发.透过<毛诗正义>本体,尤其是对<诗>中关于历史地理、宗教民俗、文学人类学等的阐释,对中国阐释学的建构有着重要的启发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初唐孔颖达主持编撰的<毛诗正义>①具有集大成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文本的编撰征引了自汉魏以来以迄初唐的学术著作292种.<毛诗正义>引书彰显着三个较为明显的特征:从取材看,以经史为主,无门户之见;从宗旨看,以服务政治为根本目的,即使是引用文学典籍,亦不违此,甚至不惜牺牲对诗的审美观照;从方法看,运用礼学、训诂和谶纬解释经义.所有这些,决定了<毛诗正义>文本的经学特征,这是现代<诗>学研究所不容忽视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1.
2009年9月<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刊登了张铭先生对拙作<基督教正义一元论的实现>的商榷文章<基督教的"善与正义一元论"与世俗政治之"正义">一文.张先生提出了一个真实而深刻的社会与哲学困境.然而,张先生的商榷文再次遮蔽了更多的话题.张先生对新教改革和政教分离等重大政治事实的叙述.本身就出现了诸多盲点和误区.基督教正义一元论转变为世俗政治正义的过程中.并非是"极权政治的土壤".张先生更大的误区还在于.以一种以知识分子为中心的现代性的叙述手段.忽视了人类正义认识的历史性、层次性和小共同体经验.政治思想史与小共同体发育史研究的意义在于,理解过去如何演变为今天,而不是透过批判历史与人生的不美好,以知识分子叙述为中心的多元论解构小共同体价值.  相似文献   

12.
罗尔斯政治哲学的范式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政治自由主义>中,罗尔斯为了解决多元文化冲突下的民主社会的稳定性问题,将<正义论>中提出的公平正义观念由一种广泛性学说转换为一种政治的正义观念.这一政治的正义观念作为认可不同理性的广泛性学说的公民的重叠共识核心.规范社会的基本结构,引导宪法根本和基本正义问题讨论.这种转换体现了从奠基于形而上学的政治哲学向奠基于社会政治实践的政治哲学的范式转换,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3.
越剧<马龙将军>实现了越剧与莎剧之间的对话,这种对话体现出互文性特点.莎剧<麦克白>的狂乱精神世界在得到表现的同时,实现了越剧形式的替换与重构.从而在越剧形式的基础上,将中国戏曲意识、形式运用于<马龙将军>的表演.以音舞诠释"情与理"、人性中的丑恶,以唱腔、程式、身段对原作的叙事给予鲜明的美丑对比建构,以越剧形式成功实现了与莎士比亚的对话.  相似文献   

14.
美国著名哲学家、新自由主义者罗尔斯是国外研究正义理论的著名学者.他的抗鼎之作<正义论>自从1971年出版以来,对社会各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被誉为"二战后伦理学、政治哲学领域最重要的理论著作".作为伦理学巨著的<正义论>,罗尔斯对分配的正义问题进行了大胆的构想和理论探讨.本文希望能从他理想与现实的冲撞中得出对我们研究"社会主义分配问题"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鲁迅作品<铸剑>取材于古代有关复仇的神话故事,不可回避的复仇主题除了世俗的子为父复仇之外,还包含深层次生命个体灵魂上的复仇,这种理念上的复仇,具有无可奈何的荒诞感与虚无性,从眉问尺到眉间尺的父亲再到黑衣人,这三个人物的复仇精神呈现出逐步深化的现象,借助他们,鲁迅深刻显示他"激昂-绝望-绝望的反抗"的人生哲学,既回答了现实问题,也抒发了自己的情怀.黑衣人作为真正的复仇之人,他是鲁迅心目中的复仇之神,作为作者心灵写照的对象,黑表人即是本文的隐含作者,他与作者精神中的最核心部分具有一致性.读者要以识别叙述者为突破口,结合作者的创作语境,完成对隐含作者的建构.  相似文献   

16.
吴江叶氏三女叶纨纨、叶小纨、叶小鸾养育于晚明江南良好的戏曲生态之中.<牡丹亭>、<鸳鸯梦>、<钧天乐>三剧,或是其阅读对象,或为其搦管脚本,或出于后人敷衍附会之作,在不同层面展示了三女与戏曲颇多因缘.观此三剧,参互联系相关诗文背景,可知三女淡然于俗世情爱以及慕求山隐、浮生若梦之思,兼晓清初尤侗对叶小鸾的追慕和错描.  相似文献   

17.
陈夫龙 《东岳论丛》2019,40(3):113-120
蒋光慈以血与火浇铸的革命文学创作书写着诗学正义,使他的文本世界成为刺向黑暗社会的复仇利刃,宣泄着时代的反抗意志和复仇情绪,鼓吹着暴力革命,张扬着革命尚武精神,从而使社会正义和社会公道得以伸张与维护。蒋光慈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自叙传色彩和强烈的复仇精神与反抗意志,其中反复出现的个人英雄主义和暗杀恐怖主义相胶合的复仇情节,是侠文化精神和无政府主义思想耦合纠结形成的侠客式反抗的典型体现。他把古代游侠、拜伦式个人主义英雄和中国革命时代特色以及革命尚武精神有机结合起来,赋予文本中的复仇情节和反抗情绪以革命激情与正义观念,从而使传统侠文化在阶级革命语境中凸显出鲜明的现代革命内涵。  相似文献   

18.
《比利时国际私法典》拓展适用立法原则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广清  曲波 《东南学术》2008,251(3):145-151
意思自治原则在<比利时国际私法典>被拓展适用到合同领域以外的五个领域.意思自治原则的拓展适用是由该原则本身所具有的能够实现国际私法所追求的形式正义和实质正义的价值取向决定的.我国国际私法应拓展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范围,<比利时国际私法典>对文化财产准据法的规定尤其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9.
《琵琶记》盛行全明原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华祥 《中州学刊》2005,(6):213-215
高明<琵琶记>向被誉为"南戏之祖",在整个明代一直走红.学戏以<琵琶记>为先,作剧以<琵琶记>为样板,各声腔剧种纷纷移植<琵琶记>.<琵琶记>盛行全明的原因至少有四点:第一,著名的正宗文人参与创作,从而大大提升了南戏的地位,掀开了文人创作南戏新的一页;第二,<琵琶记>立意好,八面玲珑,人见人爱,适合社会各阶层观众群体审美趣味;第三,<琵琶记>语言美,雅而不古,俗而不土,表现力强,富有韵味,雅俗共赏;第四,<琵琶记>带动了众多地方声腔剧种走向成熟、繁荣.  相似文献   

20.
清代是<仪礼>研究的顶峰时期,名家辈出,著作众多.其中以绩溪胡培(晕)的<仪礼正义>影响甚远.文章试就作者生平及该书的成书过程进行略考,结合文章的成书阐述该书的价值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