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新时期邓小平对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林吕建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曾对反腐倡廉作过多方面的阐述,形成了我党反腐倡廉的科学理论。邓小平同志不仅直接参与领导了建国以来一系列反腐败斗争,并对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的形成作出过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领导理论是毛泽东在指引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对领导工作的理论概括,是被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领导经验的高度总结。正当我国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步伐之际,加强对毛泽东的社会主义领导理论的探讨,弄清毛泽东探索我国社会主义领导工作理论的曲折历程,阐明毛泽东的社会主义领导理论的基本内涵,进而揭示中国社会主义领导工作的自身规律,将对当前和今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领导工作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和长远的指导意义。一、艰辛的探索毛泽东的社会主义领导理论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工作的开展而逐渐产生、形成的。由于毛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廉政思想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理论宝库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深入挖掘和研究这一思想内容,对于指导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一、毛泽东廉政思想的主要内容毛泽东在长期领导根据地局部政权和全国性的人民政权的廉政实践中形成了极为丰富的廉政思想,就其要点而言,有这样几个方面内容: 1.廉洁奉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人的本色和宗旨。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是善于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化为科学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的理论大师。他创立的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哲学方法论体系是毛泽东哲学思想中最为珍贵的部分。晚年毛泽东仍然对哲学具有浓厚的兴趣。他在不断审视哲学和概括社会主义实践经验基础上执着地寻找哲学世界观向方法论转换的中间环节,形成了一系列新的哲学方法论。继承和弘扬这份珍贵遗产,对于当前的改革和建设事业具有思维导向意义。  相似文献   

5.
张谨 《社科纵横》2006,21(8):1-5
毛泽东的科学技术思想是毛泽东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活动中,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科技观;提出了“技术革命”的核心思想;确立了以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科技发展原则和“百家争鸣”的基本方略。他把提高领导干部的科学素质和培养大批科技人才看作科技事业发展的关键。由于受历史、时代的局限,毛泽东的科技思想出现了矛盾与曲折。我们应该具体地历史地对待毛泽东的科学技术思想。  相似文献   

6.
一九二五年初,我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作出决议:“中国的民族革命运动,必须最革命的无产阶级有力的参加,并且取得领导的地位,才能够得到胜利。”如此明确地提出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地位问题,在我党历史上是第一次。但是应该指出:党的“四大”,并没有真正形成无产阶级领导地位的思想,而是毛泽东同志于一九二五年冬至一九二六年真正形成了这一科学思想。这是毛泽东同志杰出的理论贡献之一。  相似文献   

7.
许静波 《学术交流》2005,1(7):21-24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在长期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围绕行政权的建设和巩固,形成了相对系统的行政领导思想。毛泽东行政领导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是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过程紧密相连的,它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萌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形成,新中国成立以后不断发展、成熟的。毛泽东行政领导思想是理论与实践的结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始终重视思想建设和文化建设。在他的大量著作中,对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论述为党中央和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思想作了理论上的准备。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及其建设的思想是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一个新发展。本文试就此作些论述,以求教于同志们。  相似文献   

9.
《社科纵横》2019,(1):15-19
毛泽东的公平思想颇具特色。马克思主义公平思想是毛泽东公平思想的首要理论来源;中国传统大同思想是毛泽东公平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平等思想是毛泽东公平思想的核心;毛泽东实现公平社会的途径过于偏重改造生产关系,忽视生产力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毛泽东公平思想的实践历程给后人提供了经验与教训。  相似文献   

10.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部队转移到敌人力量相对薄弱的农村,开展土地革命。这种历史性的转折使得党的建设更加艰难,党的建设工作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在这种历史背景下,毛泽东创造性地实施党建工作,并取得显著成效。毛泽东的党建思想是我党宝贵的精神遗产,不仅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也为今天我党的党建工作提供了具有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的参考和借鉴。着重从环境条件、具体内容、历史价值三方面,对土地革命战争初期(1927年8月至1930年2月)毛泽东创造性的党建思想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重大发展。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邓小平同志指出:“过去搞民主革命,要适合中国的情况,走毛泽东同志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适合中国情况.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现代化道路”。如果说毛泽东同志在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时期,坚持了一条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相统一的思想,不断地总结民主革命的经验,制定了一条由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民主革命的路线,指导了民主革命的胜利。那么,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仍然需要有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指导。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宇宙观,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走中国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历史的必然。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无论搞革命还是搞建设学习外国的经验是必要的,但决不能照般别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的法制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理论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在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之际,重温毛泽东关于革命法制的思想,追忆毛泽东对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关怀,倍感亲切。 毛泽东历来重视革命法制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作用,重视法制建设工作。 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在毛泽东主办的农民运动讲习所里,就开设有《法律常识》课,使农民运动骨干具有一定的法律知识,作为向反动阶级斗争的武器。1926年10月,在毛泽东亲自组织和领导的中共湖南区第六次党代表大会的宣言中,提出要“制定农民保护法”。宣言甚至对财产关系中的一些问题直接作了规定。  相似文献   

13.
《社科纵横》2015,(9):118-122
延安时期是毛泽东人才管理思想日臻成熟的时期。在延安时期,毛泽东系统地阐述了民主革命时期的领导人才管理、专业人才管理、人才培养途径以及人才管理方法等问题,从而形成了系统的人才管理思想。影响延安时期毛泽东人才管理思想成熟的因素有很多,既有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又有环境因素和个人因素。  相似文献   

14.
何一峰 《浙江学刊》2002,(6):129-136
毛泽东不但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 ,也是我国外宣事业的缔造者和新闻事业的奠基人 ,是当代杰出的宣传家和卓越的报刊活动家。他一生直接创办、主编、指导了许多革命报刊 ,在领导革命新闻的实践中 ,作了一系列有关新闻宣传工作的论述、谈话和指示 ,并为当时的媒介写了大量的新闻作品 ,以此为基础 ,形成了毛泽东独具特色的对外宣传的思想和理论。这些思想和理论 ,是毛泽东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5.
试论邓小平的富民思想牛士敏邓小平的富民思想是对毛泽东经济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科学总结的产物,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制定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思想基础.搞清楚邓小平富民思想的渊源和内容.对于我们学习和理解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的农民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典范。它是毛泽东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分析中国农民问题的产物。毛泽东农民思想经历了两个主要时期:革命战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科学理论。其中一些观点对解决现在的"三农问题"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能否科学地正确地进行领导工作,这是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一个重大问题。在当前治理经济环境,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中,这个问题就显得特别重要。要科学地进行领导工作,就要解放思想,大胆变革观念,破除长期存在于人们之间对领导工作的认识,树立用科学来进行领导工作的思想,实现领导工作的科学化。  相似文献   

18.
“生命线理论”是毛泽东思想中的一个重要理论,该理论对于我们党和国家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试从辨析政治工作、思想工作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异同人手,探讨了“生命线理论”的形成、发展及其科学涵义,并进一步指出该理论对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宋合利 《社科纵横》2007,22(2):21-22
着重从思想上建党是毛泽东建党思想的突出特点,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从思想上建党是由党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毛泽东对于思想建党的根本任务、根本问题和核心都作了深刻阐述,其基本思想对于新时期党的建设仍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教育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科学地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以来的实践经验,从而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和规律。这个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毛泽东教育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本文就该理论的教育基础、目标、质量以及教育制度和教师地位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