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什么是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本科教学评估的"二十字方针"是什么?"三个符合度"是什么?评估工作分为哪几个阶段,评估工作的主体和基础各是什么?评估指标体系有哪些主要内容?确定评估结论的标准是什么?  相似文献   

2.
"契约自由精神在刑事诉讼中的绝妙体现"这种说法是对辩诉交易的辩白还是解释?真正的契约自由的精神何在?在辩诉交易中,控辩双方是所谓"自由"的"交易"的唯一角色吗?被害人在这种所谓自由的契约中处于何种地位?刑事诉讼中保护被告人的权利是必需的,同时,保护被害人的权利又将如何看待?  相似文献   

3.
爱心奔驰     
《可乐》2007,(11)
德国奔驰汽车完整的名称是"梅赛德斯-奔驰"。那么"梅赛德斯"是谁呢?是创始人吗?不是。是设计师吗?也不是。它只是一个普通少女的名字。当年奔驰汽车问世不久,  相似文献   

4.
自由主义作为西方文明的价值产物,是否有其未曾注意的认知基础?怀疑论作为西方文明的认知结晶,是否有其难以料到的价值内涵?这两大似乎栖息于不同领域的"思维形态",是否具有某种深层次的内在联系?如果说自由主义的核心概念是"个人自由",那么,怀疑论的核心概念又是什么?"无知"与"知识"的关系是什么?怀疑论意义上的"无知"与对"无知"的否定性理解有什么不同?什么是"积极无知"与"消极无知"?怀疑论的"积极无知"在什么意义上支撑着自由主义的"个体性"概念?由伯林所揭示的"积极自由"与"消极自由",与本文所说的"积极无知"与"消极无知"有怎样的关系?"积极无知"与"消极自由"在什么意义上的联系,使得怀疑论成为了自由主义的逻辑平台?本文拟回答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5.
每个管理者都有必要思考的两个问题:"他们"跟我干,是为了得到什么?是为了成长、为了金钱还是权利?我带"他们"干,能给予他们什么?能给予他们经验?知识?技能?一、打造卓越团队抓干部管理三大法则法则一:"没有不好的兵只有不好的将。"主管永远是被要求的对象,业务员永远是被原谅的对象。法则二:"主管你的名字叫——责任。"对于主管,责任是第一位的。基层主管的责任没有履行到位,一切免谈。主管如果自身责任履行不到位,而动辄对公司评头论足,实际是在为自己的失职寻找托词。不能任由这种状态出现,否则将影响团队健康向  相似文献   

6.
医院的战略目标是什么?作为战略目标传递系统——医院的绩效管理体系,如何适应新医改的形势?这些问题又与新医改要解决的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什么关联?怎样才能使得医院真正成为"忠诚保健事业心系人民健康"的组织?  相似文献   

7.
对于大多数中国民企来说,成为北京奥运会赞助商,不仅是第一次成为奥运合作的"核心层",甚至是第一次与"体育营销"亲密接触。怎样打好"奥运"这张牌?怎样借助奥运实现品牌形象的提升?怎样利用围绕奥运展开的整合营销手段实现销售的突破?面对这一系列接踵而来的问题,奥康将如何迎接奥运大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文化的哲学基础是什么?如何把握企业文化与"效率"、"公平"等重要学术范畴的关系?企业文化建设和消费文明建设之间存有什么样的关联?企业在这方面将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如何服务于"和谐社会"等目标?如何融入  相似文献   

9.
正谁是我们家里的老大?一家之主的爸爸?还是任劳任怨的妈妈?都不是。只有我才是我们家真正的"老大"。先说"老大"的来历。有一次,我们一家三口正在吃饭,爸爸妈妈正在为谁是家里的真正权威争得不可开交。爸爸说:"我年纪最大,  相似文献   

10.
"知行合一"作为王学颇具个性化的哲学理念,融同其他哲学命题与范畴一起走向了 理学的深处,并进而实现了传统哲学的近现代转型,这不会有多少异议.问题仅在于,王学的"知行合一"与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是什么关系?二者之间是依托什么中介来贯通的?从传统哲学的"天人合一"到王学的"知行合一"能否堪称哲学转型?对这种哲学转型应当给予何种评价?本文拟就这些问题发表拙见,以求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1.
哲学的本命:思想如何改变世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哲学自问思想如何改变世界?人类为什么需要哲学,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哲学?换句话说,哲学之为哲学的内在理由和基本判准何在?我们的哲学应该以何种品格在现时代亮相或登场?哲学如何"做",才像那么回事,才算得上思想者尽了自己"本命"?哲学介乎科学与宗教之间,哲学的"自由"在于思,哲学的"原生态"是实践,哲学是多元性思想的对话!  相似文献   

12.
近期被媒体曝光的"王佳俊冒名顶替上大学"一案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深藏"冒名"背后的权力腐败现象亦成为众矢之的.然而,王佳俊的冒名顶替事件只不过是近几年频发的教育系统权力腐败案件的凤毛麟角,真正值得思考的是作为制约权力腐败的法律监督制度为何被一再虚置化?难道在"权"与"钱"的面前,所有的制度设计都将不堪一击还是另有隐情?我国高考背后法律监督制度的缺陷何在?其一再被虚置化的原因究竟为何?以往的"以权力制约权力"的思路是否还具有反思的余地?是否还存在一个更为有效的权力制约机制?  相似文献   

13.
论文提出和回答了如下几个新问题:美国是如何经营世界经济的?美国经营全球模式及其传导机制是什么?次贷危机和诸多"危机后危机"如何交织作用?美国模式的震荡、扩散和前景如何?论文从次贷危机的解剖入手,透视"美国全球负债增长模式"的构架及其传导和扩散的机制,讨论了"债务危机"、"去金融过度"和"再产业化"等问题,揭示了这个模式的经济学灵魂并估测了它的生存空间。  相似文献   

14.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鲁迅不仅仅是杰出的"文学家",也是杰出的"报刊活动家"。在中国文学史的研究领域内,从"文学家"的角度对鲁迅进行研究的成果早已汗牛充栋,"鲁迅研究"也已成为显学;但在中国新闻史的研究领域中,从"报刊活动家"的角度深入研究鲁迅的学者并不多。论文着力探讨方汉奇先生为什么在70年代研究鲁迅?他是怎样研究鲁迅的?他的"鲁迅研究"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张云 《国际公关》2014,(2):92-93
正在"公共关系"被引进国内的近三十年间,几乎所有的译著、论著和教材对"公共关系主体"的表述都采用同一种方式,即只说明"谁是公共关系主体"而不说明"什么是公共关系主体"。谁是这一主体呢?答曰:社会组织,简称"组织"。这种解释实际上经不起追问。例如,任何社会组织都是公共关系主体吗?如果回答"是",那么如何解释绝大多数的社会组织从领导到职工都没认为自己是什么"公共关系主体"?又如,任何公共关系主体都是社会组织吗?如果  相似文献   

16.
冯契先生的"智慧说"对"人能否获得智慧"这一20世纪的重大哲学问题作出了肯定的回答.在这一学说中,"理性直觉"是主体能够获得智慧的核心环节.何为理性直觉?理性直觉能否得,如何得?其所得如何达,又如何证?对这些问题的回答是"智慧说"能否证成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虔敬是因其虔敬而为神所爱,还是因其为神所爱而虔敬?"或者说度敬是由神的爱所造成的,还是神自身的爱是由虔敬的内在本性所引起的?这是柏拉图在<游叙弗伦篇>中所提出的一个重要伦理问题.我们可以从这个提问解读出三个层面的伦理问题:事物是否具有独立于外在价值的内在价值?其内在价值与外在价值能否同时发生?上帝的"全能"与"全善"之间以及人类的"信仰"与"理性"之间能否得到调解?  相似文献   

18.
雷一吉 《老友》2013,(5):43-43
退休之后,为了打发寂寞、孤独的日子,我学起"爬格子"来了。图名吗?我原本就是平庸之辈,谁人知晓?图利吗?小小"豆腐块",能值几文?我图的是用勤笔伴勤读,来开创人生的"第二个春天"。我的写作动机,是想把自己的感情融入作品中,聊以自娱,也想娱人。刊登了,笑一笑;未刊登,不计较。勤动笔,就得勤  相似文献   

19.
哲学概念三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通常将"哲学"定义为"爱智慧"或"智慧的朋友"。显而易见,这样一种界定过于宽泛而失之具体。要准确而具体地把握什么是哲学,需要先明确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为什么"的问题,即人为什么要热爱和追寻智慧?二是"是什么"的问题,即"哲学"作为一种智慧具有什么样的特征?三是"怎么样"的问题,即"哲学原型"是什么?在这样三个问题探讨的基础上,才能确定哲学的定义:所谓哲学,是指在超越层面研究事实与价值的学问。  相似文献   

20.
"一所学校有什么可以炫耀,是面积?是设备?是理念?是师资?是生源?我想更重要的是我们学校培养的人才,最终走向社会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在社会上生存他能有什么样的能力?能为社会做怎样的贡献?我觉得一所学校如果能在没有任何重要的资源,没有任何选择学生的前提下,能够让学生充分自由健康和谐的成长,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这应该是真正意义上的好学校。"这段话是苏州市田家炳实验初级中学(以下简称"田初中")校长黄裴莉所说,她觉得,办学必须建构理性思维,必须有高位意识,择高处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