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马万利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3(5):13-15,28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包含了重要的生态思想.人化自然与异化劳动是其中相辅相成的两个重要方面.从生态视角重新解读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具有重要的思想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马晓星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2(6):58-6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早期的一部重要著作,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经济学、哲学、伦理学、美学思想,闪烁着马克思智慧的火花,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自1932年全文公开发表以来,一直被国内外学者所关注和热议。学术界不断地研究,取得许多共识,但也存在诸多争议。总体来看,我国学术界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其研究方法、文本结构、其在马克思思想历程发展中的历史定位、异化劳动问题以及共产主义思想等方面。这些研究成果加深了我们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认识,对于我们进一步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具有重要的基础性意义。 相似文献
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集中反映了马克思的劳动观,马克思在其中第一次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分析了劳动的二重性,揭示了劳动的本质及其价值。作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重要组成部分的劳动观,对于我们正确评价资本主义社会,促进人自身和社会的全面发展,推进劳动方式的变革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4.
劳动思想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思想,劳动伦理是劳动思想的重要内核。马克思主义劳动伦理思想经历了奠基、发展和成熟三个阶段,《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奠基阶段的发轫之作。其中所蕴含的劳动伦理思想的核心理念包括:劳动本身应是劳动者的内在需要,是自由自觉的活动,是自由生命的体现;劳动过程应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的和谐统一;劳动结果要体现公平性、彰显劳动和劳动者的尊严与价值等。深入挖掘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蕴含的劳动伦理思想,并以此实现“人之为人”劳动伦理的现代转向,对明晰劳动者主体地位、反思劳动道德失范现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重要镜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再论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人的本质的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丰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14(4):73-75
马克思异化理论的核心是关于人的学说,异化劳动是贯穿在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基本概念,马克思运用生产劳动的概念去解释人的本质,把劳动看成是人的本质的基础。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2条线索分析探究了人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从而建立了他关于人的本质的 相似文献
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将哲学批判与政治经济学论证相结合的著作,因此澄清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研究所处的哲学视域显得尤为重要。马克思在这一时期的哲学思想来源是费尔巴哈和黑格尔,但从整体上看,马克思已经超越了他们。这有赖于马克思物质第一性原则和实践原则的萌芽。物质第一性原则打破了黑格尔思维内部不停息的旋转,但并不等同于形而上学的旧唯物主义;实践原则摒弃了费尔巴哈的直观,将自然地联系起来的人上升到了社会,将感性对象性理解为活动。在此意义上,不应将《手稿》贬低为“不成熟的作品”,而应当认为《手稿》是“马克思哲学的秘密和诞生地”。 相似文献
7.
通过梳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文本脉络,探析青年马克思的四重批判思想,有助于展现马克思主义丰富的理论内涵。资本—社会批判是马克思哲学理论体系的发轫和奠基;劳动—生活批判立足于劳动的异化,建构其理论体系“生存论”的批判境域;技术—工业批判通过剖析技术与资本融合互动过程中人类社会生活关系的全面展开,构成了青年马克思思想体系的关键环节;自然—生态批判深入揭示社会与自然的矛盾根源,阐明了人类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未来图景。这四重批判源自马克思哲学的实践性特质与深刻的问题意识,通过对人的现实生存境遇的批判和对人的未来解放状态的展望,凸显了马克思哲学的人文关怀与价值论主旨。 相似文献
8.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历来受到学界关注。关于《手稿》在马克思整体思想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探究有二:一是马克思理论的基础与核心;二是认为《手稿》虽有雏形但不成熟或是一部过渡性著作。认为《手稿》的内在逻辑是一个以人本主义逻辑为主体的多重复杂的逻辑结构;文本框架重组维护了文本的内在统一性,为《手稿》的版本结构、理论内涵、逻辑主线等基础研究提供了便利。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外化扬弃观点、费尔巴哈人的异化扬弃只是精神枷锁的解放观点持有批判态度,完成了对二者的超越。在此基础上,通过劳动者与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者与生产活动相异化,劳动者与自身类本质相异化,人与人相异化四个方面阐述马克思的异化思想。 相似文献
9.
田长生 《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3):9-13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范畴,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都有论述,而且随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成熟而不断完善.通过对国民经济学的考察和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首次从实践的存在前提、实践的本质内容、实践的歪曲形式、实践的复归环节四个方面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地. 相似文献
10.
共产主义与私有财产的本质关联——解读《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学胜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75-80
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科尔纽所认为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共产主义思想本质上是用集体所有铡代替私有制这一观点存在偏颇之处。借助于对私有财产的本质追问,马克思明确地区分了私有制和私有财产,并充分地肯定了后者的积极方面。这既是区别于国民经济学和其他各种共产主义形式的关键和要害,也是贯穿整部手稿的主题线索。在此基础上,马克思所提出的新的共产主义思想为我们理解其成熟时期的共产主义思想和现时代的基本状况提供了巨大的理论价值,也一定程度上佐证了党的十七大相关观点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1.
试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作为马克思的一部重要的理论著作,其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这部《手稿》中,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对生态美的破坏,特别提出了"异化劳动"对工人审美能力与情趣的摧残,使工人们变成了"片面的人"。马克思认为,自由自觉的劳动才能创造美,此观点此后成为生态美学研究的基石。马克思严肃批判了工业革命以来资本主义大规模生产对自然的极度破坏和对人审美能力的摧残,他认为"人类中心主义"虽然在极短的时间内推动人类社会急速发展,但也是导致人与自然不和谐的关键因素;自然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人也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人与自然一荣俱荣、一损俱损。马克思在手稿中提到"全面的人"的概念,与其相对立的"片面的人"则是"异化劳动"的产物,工人在资本主义的压迫下只关注物质的需求,失去了对事物的审美能力,马克思认为只有"共产主义"才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实现自我价值,实现人对事物的审美观照并创造美。各方纷纷从不同角度对其观点进行研究,本文则从生态美学角度出发,探究自由自觉的劳动是劳动与美的统一,而共产主义则是实现人和自然界、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实现审美主体与客体统一的社会阶段。 相似文献
12.
刘兴章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5)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一个重大思想成果就是对劳动的存在论的重新阐明.这一阐明不仅消解了传统哲学对劳动的抽象思辨的理解,而且也堵塞了对人的本质作人类学或知性科学的理解,同时也本质重要地开启了现代西方哲学的全部问题域.深刻领会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成果,不仅有助于厘清马克思哲学革命发生之进路,而且有助于理解当下社会之生活. 相似文献
13.
陆恩永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0(12):63-66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体现了马克思深刻的经济哲学思想。在这本著作中,马克思将哲学批判与经济学研究相结合,通过对本真劳动与异化劳动的比较,通过对"劳动"的本质这个被国民经济学家所不曾意识到的问题的探讨,批判了国民经济学家对劳动概念的曲解,同时阐明了马克思自己的经济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14.
15.
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感性解放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娜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09,37(2):52-54
关于人的感性解放思想是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的核心内容,是马克思哲学思想变革的基础。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马克思通过对根源于资本原则的私有财产和异化劳动的批判和扬弃,指出以感性活动为基础的实践劳动是人的自我对象化的存在方式,只有实现人的感性解放,才能实现人对其本质的真正占有。 相似文献
16.
顾珅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2011,(4):7-8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首次深入接触政治经济学的结果。对照此后诞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该文本正处于一个重要转折前夕,探讨其理论地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马克思的理论转向。马克思同政治经济学的这一接触也是哲学同政治经济学的接触,在文本中他以哲学的方式"解决了"政治经济学的矛盾,赋予了哲学对其对立面的绝对统治,使哲学获得空前的理论"胜利",而这一"胜利"恰恰是哲学的失败。 相似文献
17.
刘海霞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119-123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以异化理论为基点深刻阐述了其生态思想: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人在自然界中是一种对象性的存在物,劳动实践是人作用于自然界的中介,科学技术的资本主义使用加剧了人与自然和人与人的双重异化,建立共产主义是实现人与自然和人与人双重"和解"的根本出路。《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生态思想为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提供了基本路径,为正确利用科学技术提供了有效规范,为加快推进我国"五位一体"建设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起,翻译出版研究《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目前为止,《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共出版了一个《选集》版、两个《全集》版和四个单行本。当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20世纪五六十年代,研究者主要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美学思想进行了探讨,1980年以后,研究者对《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评价、文本结构、异化理论、共产主义思想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张凌杰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3(5)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马克思理论体系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归纳和总结《手稿》中的异化论述,马克思的异化理论不仅为后来的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探索和推进起到了“铺垫”功能,也开启了其重要的哲学变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董彪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2):176-180
思想如何关照现实和人的存在方式是哲学的必然使命。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将人本主义价值观注入政治经济学和历史研究之中,发现了社会现实应有的属人性以及实际的非人性,并提出了通过人本主义哲学扬弃这种现实的共产主义道路。但抽象的哲学扬弃并不能真正解决异化劳动和社会矛盾,解答历史之谜必须进入现实和历史深处。对此,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辩证法和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考察了对象化劳动和工业实践在推动人的生成和社会发展中的意义。正是理论与现实、哲学与政治经济学之间的逻辑互动,马克思才得以真正面向历史,在现实与应然的矛盾中逐渐找到了通往人类解放的科学道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