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在欧洲历史上,欧洲联合的思想由来已久,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却没有走上联合之路,这是因为德法两国没有实现和解。二战后,美国为了复兴西欧,为了解决"德国问题",才有了"舒曼计划",德法才逐渐实现了和解,才有了早期欧洲一体化。  相似文献   

2.
195 0年 5月 9日法国外长罗贝尔·舒曼提出的关于建立欧洲煤钢联营的计划拉开了战后欧洲联合的序幕 :它标志着法德两国的初步和解 ;它开创了战后欧洲联合的新体制———“超国家”联合体制 ;它还是西欧国家争取成为美苏之外的“第三种力量”的初步尝试。对于舒曼计划在欧洲联合中的作用和意义 ,我们应予以充分认识。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欧洲曾是一个有统一思想和“欧洲精神”的地区,但由于两次大战的浩劫和苏联的出现,欧洲经济濒临崩溃、统一困难重重。为了振兴西欧和美国的利益,1947年初,马歇尔提出“遏制”苏联及共产主义的“马歇尔计划”;计划的实施,使西欧经济得到恢复,实现了美国全面控制西欧的目的,同时也拉开了冷战的序幕。  相似文献   

4.
“马歇尔计划”是美国战后通过经济援助,复兴西欧经济,加强对西欧控制的计划。该计划是在战后西欧经济面临崩溃边缘的形势下提出来的,其目的是通过经济援助,来稳定西欧的资本主义制度,使其成为美国巨大的投资场所和商品市场。该计划是实施“杜鲁门主义”称霸全以战略的重要步骤.一方面它促进了西欧经济的复兴。推动了西欧的经济决作:另一方面它也使美国获得了巨大实利,确立了美国在西欧的领导地位。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认同"一直是西方学术界研究欧洲一体化进程时的一个重要视角。这主要是由欧洲一体化进程本身所具有的超国家特性决定的。欧洲认同的发展过程从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而2008年的金融危机特别是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是历史上对于欧洲认同冲击最强烈的一次。债务危机不仅反映了欧盟经济体制方面的缺陷,更折射出长期存在的欧洲认同问题。但随着"欧洲2020战略"的主动实施,危机将推动欧洲认同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6.
成立于 1 949年的欧洲委员会是在战后初期欧洲统一运动的推动下形成的 ,但它又是英国欧洲政策的产物。英国工党政府初则对欧洲统一运动态度冷淡 ,继则反对建立具有超国家倾向的欧洲议会的建议。在欧洲联合的大势所趋下 ,在美国的压力下 ,英国提出并实施建立欧洲政治磋商组织———欧洲委员会的计划 ,将欧洲联合纳入自己的政策轨道 ,即支持欧洲的政府间合作 ,以巩固自己在欧洲的领导地位 ;反对让渡主权的一体化联合 ,以维持自己与英联邦和美国的特殊关系。英国 1 950年以后对待西欧一体化的态度正是基于同一政策。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倡议,是中国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最新诠释。它与马歇尔计划都有对外援助的内容,但二者本质不同。主要表现在:第一,时代背景不同。马歇尔计划产生在冷战时期,而"一带一路"倡议是当代中国为了带动世界经济复苏而提出的。第二,战略目标不同。马歇尔计划是为了遏制苏联、称霸世界,而"一带一路"倡议是为了引领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发展。第三,实施手段不同。马歇尔计划是靠援助欧洲来称霸世界的,而"一带一路"倡议主张采用和平方式带动全球经济的复苏。第四,作用影响不同。马歇尔计划促使战后的西欧唯美国马首是瞻,目的是反苏;而"一带一路"倡议打破了意识形态的界限,引领各国摆脱经济危机。  相似文献   

8.
1970—1974年希思执政时期,国际货币体系剧烈动荡,欧洲货币一体化运动正式启航,英国也于这一时期如愿加入了欧共体。希思政府如何看待和应对刚刚起步的欧洲货币一体化运动,是本文要重点探讨的问题。本文详述了希思政府欧洲货币一体化政策的制定过程,并指出决定英国政策的两个关键变量是首相本人的亲欧理念和英国的经济考量。就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而言,前者可能一时占上风,但最终它还是要受到后者的制约。因此,虽然希思希望英国能够完全融入到欧洲货币一体化进程之中去,但终究是壮志难酬。  相似文献   

9.
欧洲认同的概念在欧洲历史的不同时期已经被多次提到,定义和应用。从古代希腊罗马时代,到中世纪,到现代直至当代。随着欧洲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学者和政治家试图从不同角度出发定义欧洲认同,以便从文化意义角度为欧洲一体化建立一个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另外一些学者却提出欧洲认同是模糊的概念。这种观点不仅在理论上,在历史中也被证明是合理的。本文将从文化批评理论的角度出发,在分析三对文化关系,即我者与他者,文化与政治,有意识与无意识的基础之上对欧洲文化模糊性一说进行解析。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德法和解原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洲有着古老的文明,是资本主义的发源地。就是这个古老而富有生命力的地方,成为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两次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几乎是毁灭性的破坏。作为欧洲大陆两个主要国家———德国和法国素来有着很深的积怨,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双方却实现了和解,并且推动了后来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使欧洲完成了最初的联合。  相似文献   

11.
二战后,康拉德·阿登纳审时度势,大力提倡欧洲联合,促进了欧洲统一的理念向现实的转变。他高度重视德法关系,把法德两国之间的谅解与合作作为欧洲一体化的核心与基石,启动了早期欧洲的一体化,为其在以后的不断深化和扩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二战后,康拉德·阿登纳审时度势,大力提倡欧洲联合,促进了欧洲统一的理念向现实的转变。他高度重视德法关系,把法德两国之间的谅解与合作作为欧洲一体化的核心与基石,启动了早期欧洲的一体化,为其在以后的不断深化和扩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是欧洲一体化史上具有承前启后意义的一个重大成果 ,而施密特和吉斯卡尔领导的德法两国则在这一体系的酝酿、谈判和建立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事实上 ,就像在此之前的众多谈判一样 ,这一体系的建立也是德法两国相互合作、相互妥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法国、德国、英国三个大国之间的关系对欧洲一体化的启动、扩大和深化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20世纪50年代,法德和解为战后西欧一体化扫除了障碍,奠定了政治基础。60年代到70年代初,法英的矛盾与冲突导致英国加入共同体的过程一波三折,使欧洲共同体的扩大整整推迟了十年之久。80年代末90年代初,在苏东剧变和德国统一的背景下,法德之间的合作对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的签订和欧洲一体化的深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戴高乐坚持邦联主义一体化,反对欧洲联邦主义一体化运动。再次执政后,他积极支持一体化运动。这并石代表戴高乐邦联主义思想的改变,而是想以此影响一体化,政治联盟计划便是他的邦联主义思想的最好体现。戴高乐的邦联主义思想根源于其民族主义理念,服从于他的恢复法国大国地位的对外战略。  相似文献   

16.
建交50年来,中法关系的发展与欧洲一体化进程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呈现出关联性特征。两者的关系受到中法双方追求独立自主和多极化战略目标的观念性因素、欧盟成员国对外政策“欧洲化”的制度性因素和国际形势演变的环境性因素的约束。随着欧洲一体化的深入发展,未来中法关系将维持现有的战略基础,同时也将受到欧盟机制和政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使西欧各国饱受战争之苦。战后,要求欧洲统一、共同复兴的设想日益盛行。鉴于英国的总体实力在弱者中尚属强者,它最有可能成为欧洲统一的领导者;然而,最终法国却取而代之,英国错过了欧洲统一的“班车”。当时的英国是无心参与,还是另有考虑?本文试从1945—1951年英国的欧洲一体化政策来分析导致这种结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8.
何维保 《南都学坛》2003,23(3):22-26
与战后历届美国政府对欧洲统一运动一贯支持的政策不同 ,富兰克林·D·罗斯福政府对欧洲统一运动采取的是不支持政策。罗斯福政府采取这一政策的主要原因 ,是它担心支持欧洲统一运动会破坏美苏两国间的合作 ,并会妨碍罗斯福战后世界秩序设想的实现 ;同时 ,成立欧洲统一组织的设想也与罗斯福战后处置德国的计划相矛盾。另外 ,经济等方面的考虑对罗斯福政府的这一决策也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德法和解是早期欧洲一体化的基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二战后 ,早期欧洲一体化之所以能顺利发展 ,是由于德法实现了和解与合作。德法和解的历史进程也就是早期欧洲一体化的历史。德法和解的实现是两国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需要和战后欧洲及世界局势所使然。德法和解的实现促进了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 ,是早期欧洲一体化的“发动机”和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