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0月18日,由山西大学外语学院、山西省作家协会、北京大学世界传记中心和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四方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外传记文学研究会年会在山西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召开。本届年会为期三天。参加本届年会的有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云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高校的专家学者及山西大学外语学院的部分教师,有来自省内外的十数位著名作家,有来自人民文学出版社、百花文艺出版社、花城出版社等出版社的出版家、编辑,有来自《人民日报》《文艺报》《解放日报》《上海新闻午报》《传记文学》等报刊的编辑、记…  相似文献   

2.
为了加强中外文学的交流与沟通,推进中国文学和文化的蓬勃发展,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与《文艺报》于2004年11月26日-28日联合举办了首届“世界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讨会。全国各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新闻出版单位的近百名专家、学者以及多位当代著名作家出席了研讨会。  相似文献   

3.
中国非虚构文学无疑受到异语境非虚构书写的激发,但将功劳完全归因于西方非虚构写作有失公允。由于中国非虚构文学传统的潜在性、无名性和浑然性,很多研究忽视其中国谱系。中西非虚构文学的理论系统、建立基点、发展脉络、适用范围、典型作品、学科系统和创作实绩有较大差异。中国当代非虚构文学在21世纪成为热点话题,成绩显著,但也存在主体和题材窄化、文学和纪实两极性、盲目拓域的误区。伴随主体拓展、跨界创作、融媒体写作的盛行,当代非虚构文学具有光明的书写前景和巨大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4.
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和话剧文学研究会联合召开的中国当代话剧文学学术讨论会暨话剧文学研究会第二届年会,5月11日至17日在烟台召开。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等11个文学艺术研究单位和文学艺术部门;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山东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上海戏剧学院、苏州大学、杭州大学、曲阜师范大学、  相似文献   

5.
中国印度文学研究会第六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在我院召开由北京大学、中国社科院外文所以及广西师范学院联合筹办的《中国印度文学研究会第六届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一九九六年四月十九日在南宁广西师院隆重举行。到会的代表有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刘安武教授、中山大学原副校长...  相似文献   

6.
文坛上掀起了一股"非虚构"文学之风,以《中国在梁庄》为代表的一批"非虚构"文学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然而,仅仅依靠"非虚构"文学就能应对纷纭复杂的现实吗?"非虚构"文学存在的单向度摄取,无法深入人物内心,简化生活等弊病限制了其对现实的深入反映。"非虚构"文学的成功,尤其是《中国在梁庄》的成功给予文学的启示,不是"虚构"文学没有价值,而是"虚构"文学选材上必须要贴近现实。  相似文献   

7.
当代纪实文学文体概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纪实文学是一切非虚构文学的总称 ,包括纪实小说。当代纪实文学体裁有的是对传统文体的继承 ,如报告文学、传记文学和纪实散文 ;有的是新的文体创造 ,如当代纪实、历史题材纪实 ;纪实小说比较特殊 ,它是一种尚有争议的文体尝试  相似文献   

8.
北大学人     
正傅增有1948年生,吉林省德惠县人。197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东语系并留校任教。1980年留学泰国,获朱拉隆功大学文学硕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北京大学诗琳通科技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朱拉隆功大学孔子学院高级顾问、朱拉隆功大学客座教授。曾任北京大学东方学系泰国语言文化专业主任、中国非通用语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兼秘书长、北大东南亚学研究中心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东南亚研究所副所长  相似文献   

9.
人们之所以在对林语堂的评价上产生分歧,林语堂之所以在文学史上无地位,首先是观念问题,其次是评价标准与学术视野问题。实际上,林语堂是继梁启超之后,致力于融汇中西文化,将中国传记文学推向现代化的标志性人物,在中国传记文学史上起了继往开来、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他不仅开了以散文形式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的先路,而且也开了现代长篇纪实散文创作的先声。因此,单就纪实文学创作而言,林语堂就为中国文学作出了杰出贡献,在文学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而如果联系小说等虚构文学创作,我们则更须重新评价林语堂的历史地位与文学成就。“林语堂现象”启示我们:在现当代文学史“重写”中,除了要更新以虚构为中心的传统观念与拓展海外华文文学的学科领域外,还须进一步解放思想,确立科学的史识、史观与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0.
重构非虚构     
非虚构文学在风格上体现出一种日常化和历史化,同时有着私人性的文化关怀和成长质感的美学追求,其中不乏有批判、审视的建设情怀.作为文学景观之一的非虚构文学能否承担文学的公共性诉求,将成为当下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朝鲜文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学术讨论会,从七月二十五日至三十日在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松江镇举行。参加会议的有北京大学、延边大学等八所高等学校、中国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等三个研究所、中央民族出版社等六个出版社以及新闻、广播部门的代表三十五名。提交大会的论文有二十多篇。大会在宣读论文的基础上,交流了科研经验。大家一致认为,朝鲜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文学艺术传统,今后必须加强翻译出版和研究工作。大会通过了中国朝鲜文学研究会章程并成立了中国朝鲜文学研究会,研究会干事长为郑判龙,副干事长为韦旭升、许文燮,秘书长为许文燮。  相似文献   

12.
中外学术界在文学经典观上看似达成了统一,但其实二者之间还存在实际操作层面的诸多差异.比较赛珍珠等欧美人与中国某些学者对文学的识见,可以看出中外在古典文学与现当代文学经典衡量上的差异,也可看出中国学者执行的文学经典标准普遍偏高,中外在文学经典标准实际操作层面有较大的差异.文学研究者应适当降低标准,进行文学经典扩容,将经典分类分得更细一些,适当宽容地对待文学作品的缺憾,同时文学经典也可走民族文化型的道路.  相似文献   

13.
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花落中国既是对莫言创作的认可,更是对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取得成就的肯定,促使思考其经典化的问题。文学经典的出现不是自发形成的,离不开各种权力话语的参与建构。合理认知经典的特征与生成因素有利于深入思考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经典化的诉求。在命名经典责任的驱使下,通过语文学和传播媒介等层面的关注,有助于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经典化的落实。  相似文献   

14.
文学经典是一个复杂的社会建构,在社会引力作用下文学经典在不断地建构、解构与重构,在消费文化背景下的文学经典成为中外文学关注的重要问题;文学经典在消费文化机制中的祛魅化倾向和各种文化权力对文学经典秩序的确定;精英文化层在消费文化背景下面临文学经典缺失的焦虑。  相似文献   

15.
由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教研室和日本六朝文学研究会联合主办的“首届中日学者六朝文学研讨会”于2006年12月7日至8日在北京邮电疗养院召工。北京大学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古代文学教研室袁行霈教授及日本六朝学会会长石川忠久教授在大会开幕式上致词。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讯]2006年10月26日至27日,由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上海社会科学院和湘潭大学共同主办、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承办的“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第23届年会,在湖南湘潭顺利召开。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名誉会长吴介民先生、全国马列文论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吴元迈先生,俄罗斯联邦科学院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尤·鲍列夫先生以及来自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四川大学、山东大学、学术月刊、文艺报等50家单位70余名专家学者共聚湘潭,围绕“马克思主义与文化研究”的…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中国电视剧市场掀起了重拍文学经典著作的热潮。经典重拍剧过度追逐经济利益,导致剧中充斥着感官宣泄和卑俗化表现。重拍剧对经典内涵把握和表现严重不足,导致文学经典虚无化,具体表现为人文精神、历史理性、艺术韵味三方面的浅薄化和扁平化。本文试图从民族文化、世界气派、文学经典的电视艺术转换几方面深刻反思经典重拍剧,以期对未来经典重拍剧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8.
传记文学研究是当代文学研究的显学之一,而要实现对于外国传记文学的研究或中外传记文学比较研究,翻译这一介质通常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对中外传记文学的相互译介是传记文学研究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由于传记文学具有历史性和文学性特征决定了译者在翻译时既要关注译作的历史性,又要重视传记文学的文学性。在译者陈述原作历史和文学艺术过程中,还会由于自己的文学艺术修养、审美价值和所处的特定环境等对原文本进行“创造性”加工,所以译者在翻译传记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自己的角色,讲究译作的“纪实性”、“艺术性”和“创造性”。文章将围绕这三个方面对传记文学翻译过程中,译者采取什么样的翻译原则、翻译策略以及译者的责任等方面展开论述,明确译者在传记文学翻译中的角色及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几十年来,中外学者开始关注《圣经》一书的文学特性,在研究《圣经》的叙述结构、文体风格、虚构特征等方面建树颇多,牢固确立了《圣经》的文学经典地位,《圣经》文学研究渐成显学。这些研究都抓住了《圣经》文学研究的根本。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就《圣经》的"文学性"做了某些探索。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1月3至5日。“国际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六届亚洲年会”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本次年会由国际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北京大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中心、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共同主办。作为在中国大陆首次召开的国际人力资源盛会,吸引了来自国内外数百位知名学者。[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