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历史目的论作为解释历史的一种有效范式,往往与对苦难的道义拯救相关联。马克思尽管创立了一种崭新的、革命性的唯物史观,但这种对历史的哲学思考离不开对苦难的历史自觉,正是在对苦难的历史思考中历史目的论的踪迹以隐讳的方式显现。马克思历史观的历史目的之维与唯物史观的科学性并不冲突,其所彰显的价值性与科学性共同构成人们改造世界的有效武器。  相似文献   

3.
文学的一个新时期,是在一场政治事变之后开始的。谓之“新”,从当代文学史的角度看,应是文学的内涵发生质的变化。不过,新时期文学头两年还不具有这种开创意义,而只是元气的恢复。就性意识而言,当时绝大多数作品更多地是表现出与50年代文学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4.
刘志琴 《河北学刊》2012,32(3):43-48
中国古人对生活的理解大致是两个层次,一是活命需求;一是体认天理。从形下到形上,由器物直悟天道。在这种文化形态中,日用器物不仅是消费品,也是非文本的伦理教本,致使生活方式高度伦理政治化。古代中国人生活方式与传统文化同构的这一形态,肇致生活方式的变迁,必然伴随传统文化结构的松动或解体。几乎成为中国社会从传统向近代转型中的通则。休闲在现代生活中愈来愈凸显其重要价值。古希腊思想家将休闲看作是哲学和科学诞生的条件,中国思想家也在清闲中思考万物之理,所不同的是思考的内容不一样。休闲在中国士大夫中成为立身处世的境界,发展了快乐人生。未来学预言,未来社会是"闲暇社会",闲暇问题愈来愈彰显其重要性,这是一个富有潜力的课题,值得思想史学者思考。  相似文献   

5.
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的新觉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中国共产党执政意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进行了系统考察。按照党的七大前后到建国初期;八大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四大;十四大到十六大;十六大以后至今等阶段,论述了党的执政意识逐步加强的过程以及党的三代领导核心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党中央,对党的执政意识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6.
在古代中国的诸种理性中,历史理性居于主导地位,它起源于西周初年对天的怀疑和民心的发现,表现为对历史变化及其恒常根据之关系的理性思考。先秦儒家发扬光大了这一传统,认为历史变化有常规可寻,变与常是统一的。他们还提出天人合一、古今一体、性习相待的观点,在历史的推动力量、历史的演进样式以及历史的内在根据等方面,拓展了历史理性的领域。在他们看来,变与常的统一是历史的本质,也是历史运动的原因。这与古代希腊的实质主义传统有着根本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国内对华兹华斯的评价多受传统浪漫主义观点影响,将其定为消极浪漫主义者,而对作品也少有深入研究。从生态批评的角度重新审视华兹华斯的作品,将其还原到他所处的时代以重新解读其作品的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8.
图书情报和信息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信息的社会意义从 2 0世纪 4 0年代已被深刻地认识 ,尽管信息产业已经成为不少国家的第一支柱产业 ,但是对图书馆和其它信息服务业的歧视仍然存在。本文通过对中外诸多事实的分析 ,说明了人类图书情报和信息意识的大大增强 ,图书馆和信息服务业的地位不断提高 ,图书馆和信息管理人员自身价值得到充分肯定。希望国家和社会各界更加重视图书馆和信息服务机构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全球化问题与类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与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全球化问题已成为一个必然的客观现实。从哲学角度看,全球化问题乃是关系到全人类切身利益的问题,类意识是类主体从类的角度对相关对象的反映。从主观角度看,全球化问题凸现的过程也正是人的类意识觉醒的过程。本文从类主体意识、类关系意识及思维方式类意识三个方面的觉醒分析了这一过程  相似文献   

10.
华侨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是时代思潮与其自身思想变迁相结合的产物,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的海外宣传活动使这一觉醒得到了提炼和升华。孙中山革命理论的完善和革命事业的发展与华侨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也是相互促进的,觉醒了的华侨是孙中山开展民主革命的一支重要力量,对民主革命的进程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在以思想史与社会历史分别为坐标的知识地图中,一个思想家的思想可以得到较为合适的定位,其思想在当代的发展也可以在这一知识地图中得到描绘,马克思思想在当代的发展图景也可以从这一知识地图中去探索。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存在着不同历史时期,每一时期哲学家的思想都是对这一社会时期的展现与反思,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的发展也随着哲学家们对资本主义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批判与反思而展开。描绘从马克思到当代发展的历史、逻辑与问题意识,以便更好地理解马克思哲学在当代的发展及其呈现方式,把握资本主义社会变迁的内在问题,这是今天发展马克思哲学的应有内容。  相似文献   

12.
大革命时期,中共的革命思想以政党化的方式渗透于社会。一些妇女在革命氛围中逐渐接受了思想的改造,革命意识得以觉醒。她们从革命的边缘人转变为拥有共产主义信仰的革命群体,逐步走入革命的中心。妇女入党宣誓了妇女的政治态度和革命观的选择,她们的革命视域具有社会解放与自我解放的双重特性。与此同时,随着革命的深入,妇女革命的主体性越来越强,妇女党员增加成为一个趋势。  相似文献   

13.
张峰屹 《北方论丛》2022,(2):135-151
从思想文化与文学的视角看,东汉后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时段。政治的深度腐败以及相应的社会全面衰败,导致思想文化发生多元化转向:经学衰颓,道家思想强势回潮,佛教、道教也悄然兴起。东汉后期外戚、中宦和权臣角力争夺、相继专权的政治生态,给士人带来极大的政治风险,不止仕路艰难,甚至危及生命。东汉后期士人的处世心态也因此发生了极大变化:在趋向多元的基本格局中,更多呈现出疏离政权、重生保命的倾向。此种情形,推动东汉后期文学走向了自我和情感,走向了独立自足。  相似文献   

14.
钟天纬与近代中国市场经济意识的觉醒李舒瑾(复旦大学经济学院)钟天纬(1840-1900)是中国近代富有爱国热情和经济头脑的改良主义思想家。早年曾学西学、译西书,并随从使臣到过德意志。在中国从封建经济向近代经济的转轨时期,他以通达中外.的广博学识,较早...  相似文献   

15.
中国小说自诞生那天起,就处于以男性文化为主的历史环境中。这一方面是表现为明代中期以前小说的主人公主要是男性;更主要的是这些小说在所展示的人物精神世界的社会价值取向上,也是男性化的,即使有极少数以女性为主人公的小说,其精神实质和社会价值取向仍是以男性为中心,它所体现出的思想观念、人生情感、社会心态并不是以女性的角度来切入的,女性形象,即使是主人公,也是男性的代言人,一切社会人生或行为规范,甚至连性活动,都受着男权文化的制约,其思想意识,价值取向,更明显地表现出对男权文化的依  相似文献   

16.
哈代笔下女主人公的女性意识觉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英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在他的“威塞克斯”小说中创造了一系列的女性形象,这些形象背离了传统价值取向和世俗道德标准,凸现了“女性意识”的觉醒。本文将以他笔下的游苔莎、苔丝以及淑等女性形象为对象,从性爱意识、自主意识和自我意识三方面分析了她们“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17.
姚满林 《理论界》2009,(1):19-20
本文试从生存论的角度来解读马克思唯物史观,剖析了马克思视野中历史的发源地、历史的真实内容、历史真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理论战线上较少谈论主体意识,把它简单地等同于唯心主义或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改革开放以来,理论界重提主体意识,一些人则走上了另一个极端,把提倡主体意识当作是个人至上的合理化、合法化的理论依据,从而把长期被压制的欲求变成一种报复社会的变态行为,他们践踏公德,亵读法律,利用新旧体制交替,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等情况,利用市场经济的求利原则、等价交换原则、竞争原则和主体力图实现自身价值极大化等市场经济固有的特性和功能,为其投机倒把、坑蒙拐骗、行贿受贿、贪污腐化、敲诈…  相似文献   

19.
"先例判决"不是法官造法,更不是法的渊源,这是与判例法的本质区别."先例判决"借鉴了英美判例法的合理成分,是衡量自由裁量是否适度的标尺,是给自由裁量行为一个"度"的规范."遵循先例"不是英美法系普通法的专利.在大陆法系也要求"遵循先例".先例判决制度不是理论创新而是一种制度创新.实行先例判决制度不仅能充分发挥审判委员会对审判工作的指导作用,而且又能避免审判委员会对案件判而不审的情况发生.它可以充分利用已有的司法资源--判决,减少法院审判工作的重复劳动,提高司法效率,规范法官的自由裁量权,杜绝同案不同判的现象.先例判决制度与判例法有很大的差别,"先例判决"尽管是一项改革措施,但这一措施仍然是在既有制度的基本框架内和现行司法体制基础上的改革.在大陆法系的基本背景下,探索中国的法制统一之道最重要的是三个方面一是在统一立法之外存在着得到法律界公认的主流法律解释,二是上诉法院和最高法院通过对上诉案件的审理而显示的统一努力,三是法律教育对法律职业者的概念把握以及思维方式的统一塑造.判例对法的发展有着不可取代的作用.当人们按照法律实践行动本身的规律性来思考法和操作法的时候,判例意识就会觉醒,在判例价值社会化的过程中,判例机制随之诞生.我们要关注的是先例判决制度所提出的一个必须和如何尊重司法规律、实现司法公正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的历史真理论与历史价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的历史观在本质上也是历史真理论与历史价值的统一、它意味着,在对人必须吃喝住穿基本事实的理解中包含着对人的本质和价值的关注;在对资本主义现实状况——“实然”的分析中包括含着对共产主义的价值理想─—“应然”的追求;在对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揭示中包含着对人的活动的价值规律的评价和理解。割裂这种统一次会陷入机械唯物主义历史观或抽象人道主义历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