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藏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据文字记载的传说,约计有数千年的历史。若从吐蕃世系产生算起,也约有两千余年的历史,特别是松赞干布以来,关于以释迦佛教传入为主的宗教史和各王统记的大量历史文献,如今仍历历可见。这些都是研究西藏历史和文化的资料,如宝藏一般,确是世界其他任何地方都难以寻觅的无价之宝。但是,若要科学地去研究西藏古代真实历史,在一系列的重要问题上,由于理论说法的不同,  相似文献   

2.
尼泊尔王国位于西藏的西南。在古代,西藏人称其为拍隅或洛拍.敦煌文献吐蕃史料记载:“猴年,赞普(吐蕃国王)夏季居住在拍波(尼泊尔)。”在洛钦·汤拉的记载中:“我们在洛拍(南部尼泊尔)是胜利者”。尼泊尔称西藏为蕃。在公元695年尼泊尔所颁布的古代历史文件中,称西藏为蕃、卫斯提。当时这一文件明白无误地宣称,吐蕃占领着波和达这两个地方。  相似文献   

3.
从藏汉文献记载看西藏古代体育及其发展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吐蕃时期开始,随着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以及藏汉民族之间的频繁交往,西藏古代体育也相应地有所发展,许多藏汉文献记载了具有浓郁藏民族特色的西藏古代体育内容。西藏古代体育承袭了中国古代体育的活动内容,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碰撞与交流的见证,是中国古代体育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大译师仁钦桑布是西藏佛教后弘期最重要的人物之一,根据文献记载,大译师创建有众多寺院和佛塔.为了印证文献中记载的仁钦桑布时期大量佛教建筑的创建,2007年,四川大学中国藏学研究所和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系再次组队,对西藏古代古格政权统治的腹心地区阿里札达县进行了考察,新发现了有可能属于11世纪仁钦桑布时期的早期佛教遗存,这对于研究西藏西部佛教后弘期初期的佛教及其艺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5.
藏族古籍。藏文古籍除佛教经典和《甘珠尔》、《丹珠尔》外,已经出版的还有记载藏族历史的珍贵古籍《巴协》、《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西藏王统记》、《红史》和《西藏王臣记》等,另外还出版了大量的有关文学、哲学、语言文字、医药等学科的经典著作。在藏文古籍《西藏王臣记》(五世达赖喇嘛)、《青史》(桂译师宣奴史见)中记载了西藏农奴制的兴盛过程。为研究西藏社会历史以及我国古代普遍存在过的农奴制社会形态提供了可靠的实据。蒙古族古籍。中国蒙古族的三大重要历史著作《蒙古秘史》(原名《忙豁仑·纽察·脱卜察安》)、《蒙古黄金史》、《蒙古源流》(原名《宝贝史纲》),对于研究蒙古族的历史、语言、文化都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其  相似文献   

6.
<黄金草原>记载了从法老时代至公元10世纪的埃及历史以及古代埃及的文化.这些不仅对于研究希腊罗马统治下的埃及具有较大价值,还对现代人了解古代埃及的建筑艺术、丧葬习俗、天文历法等情况提供了珍贵资料,为研究古代埃及统治者的王朝世系提供了文字材料.  相似文献   

7.
西藏高原远古丧葬习俗的古史传说之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西藏高原的古代丧葬习俗,一是要依靠考了发掘的出土材料,二是要借助于文献资料的有关记载。对于西藏吐蕃王朝建立以前的远古时代的丧葬习俗,在藏文史料中不乏其书,但关于这些史料的历史价值,以往还很少作过比较系统的考察。本文拟对其中的几个问题作些初步的研究探讨,以就教于方家宏达。一、天尺七王与“天绳”神话天尺七五,是藏文记载中最早的吐着王统。据《吐春王朝世系明鉴》载:“盖自古习称,先王有天尺七王,上登二三,中烈六王,地德八王,下赞三王等说。……聂赤赞普是为藏地最初之王,彼所建宫室,名雍布拉康。其子水赤…  相似文献   

8.
从新出唐代碑铭论“羊同”与“女国”之地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新出唐代碑铭论“羊同”与“女国”之地望霍巍研究古代西藏西部的历史,难免要碰到史籍中所记载的“羊同”与“女国”等问题。本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新出的考古材料,对此提出一些新的看法。一、大羊同与小羊同关干“羊同”,汉文史书中有“大羊同”、“小羊同...  相似文献   

9.
古代西藏王国“吐蕃”崩溃之后,西藏迎来了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王国林立、长期分裂时代。青唐吐蕃王国是这些小国中最靠近中国、并且很自然地与中国进行频繁交往,在汉文史料中保留了集中记载的王国。青唐位于现在青海省东部,西藏人并非很早以前就居住在这里,而是吐蕃强盛之后将此地划入了自己的版图。鲜卑系吐谷浑人以及更早的西羌族才是此地的主人。吐蕃的统治建立在这些先住民族的基础之上,由于受到  相似文献   

10.
苯教的历史和特点尚不为人们所熟悉,尤其对于古代的苯教更是如此,12世纪后的藏传佛教和苯教的著作中,零星记载了有关苯教带有某些偏见的历史概况。敦煌文书虽记述了9至10世纪间的一些情况,但也缺乏系统的论述,苯教的整个面貌仍然显得朦胧不清。而藏传佛教明显的是个混合物,“它在乔答摩创立的教义上有惊人的变化”,这一变化是由于佛教教义在盂加拉及不同的区域内接受不同的观念而形成的独特形式。莲花生大师初到西藏传教时,又掺合许多西藏的观念,与原始宗教兼蓄并存。晚期,佛教虽然在表面上控制着西藏,但以西藏本土的生活方式为其主要内容的苯教,却充斥在西藏人民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苯教与佛教相互渗透和影响。本文试图从佛苯二教的比较研究中,勾画出这两个庞大宗教体系的线条,就教于同行专家。  相似文献   

11.
重印《西藏碑文》序《西藏碑文》成书于清光绪年间。内录碑文十一件,辑录者佚名。感谢这位不知名的有心人,为我们保留了一批重要史料。这些碑文详细地记载了祖国各兄弟民族,特别是藏族和汉族人民以往的亲密关系,以及团结一致,共御外侮,维护祖国统一的史实,是研究西藏历史和民族关系史的珍贵文献。在学术界里,金石文字一向被看作重要史料。宋代著名女诗人李清照在《金石录》后序中说,它“上足以合圣人之道,下足以订史氏之失”,讲的就是金石文字对于人们了解古代文化礼制,订正史官失误的重要学术价值。我国铭文于金石的历史悠久,内容十分丰富,是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钟鼎彝器创  相似文献   

12.
试论西藏封建农奴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们要说明西藏封建农奴制度就需要对它的特点,它的经济结构与阶级关系,它的剥削制度,它的发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以及它和西藏历史上曾经存在过的奴隶制的区别,进行比较全面的,实事求是的分析、研究,才能为人们所清楚地认识.我国学术界对西藏封建农奴制的研究现在还刚刚开始,我的分析只能起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要谈西藏的封建农奴制,必然要联系它的前一发展阶段的历史,即西藏奴隶制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西藏岩画中的“鸟图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西藏岩画中数量丰富的“鸟图形”,显示出“鸟(鹰)”在西藏早期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后期相当部分的“鸟图形”岩画,看上去颇有些超自然的意味,但早期岩画中的鸟图形可能仍是高原自然生态环境的一种表现,只是随着苯教文化的发展,逐渐赋予了鸟图形以特殊的意义。据苯教文献记载,古代象雄部落是神鸟“(?)”(穹)的后裔,西藏岩画中这些带有神秘意义的“鸟图形”,显然与古代象雄部族的神鸟“穹”的崇拜习俗有直接关系。西藏岩画中丰富多彩的“鸟巫”形象也向我们证实:古代象雄苯教巫师在做法事时,力图将自己打扮成鸟形,不仅用以显示巫师不同寻常的魔力,更重要的是与神鸟“穹”保持精神上的一致,“鸟巫”正是古代象雄部族“鸟图腾”文化的一种延伸。西藏岩画以其极为生动丰富的图像,成为古代象雄文化发展过程的形象注解,在古代象雄文化缺乏考古实物的今天,它们无疑将是我们解读神秘的古代象雄文化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松赞干布是藏族历史上一位眼界开阔、具有胆略和远见的政治家,是杰出的民族英雄。据史书记载,他13岁就登上赞普宝座,执政二十余载,使一个四分五裂的青藏高原得到了统一,为发展和加强藏汉民族以及其他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对我国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发展建立了功勋。他的政治、经济思想在藏族(尤以吐蕃时期)历史上起过激发人们上进的作用,是藏族古代文化遗产中一笔宝贵财富。后人为宣传其政治、经济主张辑成《松赞干布遗训》,在藏族人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其经济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基本经济主张及其社会影响,进行探讨,对于研究藏族古代经济思想史,帮助我们认识西藏、解决西藏问题是很有益的。对松赞干布研究已有很多成果,本文试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就松赞干布的经济思想作初步探讨,请专家学者匡正。  相似文献   

15.
明朝前期中央治藏措施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地方从有历史记载 ,特别是吐蕃王朝建立以来 ,与内地之间往来关系相当密切。 12 47年 ,蒙古汗国阔端王与萨迦派萨班“凉州会谈”后 ,西藏地方正式归入元朝版图 ,中央王朝开始经略西藏。明朝建立后 ,就接替元王朝 ,继承了治理西藏的权力。明朝治理西藏的措施是对元朝治理措施的继承、变易与发展 ,其基本政策是在明初确立起来的。这些政策除对西藏外 ,对其他藏族地区同样适用。如洪武朝在藏地① 设卫建制 ,永乐朝定封王纳贡制 ,两朝先后建立与完善茶马互市制 ,为有明一代的治藏措施奠定了基调 ,几未更移。本文试谈这些问题 ,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前几年,我曾写了考证古代西藏地名的《西藏历史地理研究》一书,现在,我就其中一些所做的结论作以下几则订正。一、哲那尔(见《历史地理》402页)一词经常出现于敦煌文献及其它藏文文献里。但在 DTH(P.137)一书中有贡哲那尔一例,大概在贡波这一地方。我以前推测在四川卢塘的  相似文献   

17.
保罗 《西藏研究》2016,(2):71-79
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西藏人民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重要成员。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历史学、社会学、语言学等多学科充分证明,藏汉等我国56个民族同根同源,西藏与祖国内地又有特殊地缘关系,文化上属于一脉相承的同一文化圈。丝绸之路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进步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使沿线各国人民开阔视野、敞开胸怀、增强了解、促进交流、互利双赢、助推发展。我国古代丝绸之路分为北方(陆路)丝绸之路和南方(海上)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又分陆路和海路。据考古资料显示,自远古起西藏人民与我国各兄弟民族间有着广泛而深入的交往交流交融关系,都为开发雪域高原、缔造中华文化、维护边疆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依据汉藏文献资料及《格萨尔》史诗中的相关信息,就古代丝绸之路与西藏之间的关系进行初步探析,可以窥见一些值得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比如,隋朝以前,北方丝绸之路上的张掖、敦煌、于阗等地与当时西藏高原上的苏毗、象雄、东女国等部落和部族之间分布着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而且直通到印度、尼泊尔、缅甸等国家,当时西藏商贾从张掖等输入的主要货物是丝绸,说明古代西藏既有北方丝绸之路的分道,又有与南方陆路丝绸之路相连的通道。经分析,古代西藏不仅是丝绸之路的莫大受益者,也是丝绸之路的积极拓展者,所有这些都得我们去发现和研究。  相似文献   

18.
西藏民族区域自治史,是一部西藏民族当家作主,并在祖国大家庭中,与全国人民一道走社会主义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历史.科学认识这一历史,就首先要从其所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经济社会基础入手.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是民族区域自治的物质技术基础和力量源泉,它决定着这一自治的发展程度和水平.民族区域自治是西藏由近代到现当代变革的集中表现,惟有以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探究经济这一历史的、政治的、社会的和文化的根源,才能深刻揭示民族区域自治的本质和历史必然性,并从中探索其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相似文献   

19.
关于开展西藏学研究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族是我们伟大祖国的勤劳勇敢、聪明智慧的优秀民族之一。藏族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璀灿的古代文化。它所保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不仅在国内是少有的,就是在全世界也占有重要地位。国内外对藏族的历史文化进行研究,形成一门所谓的西藏学或藏学是当之无愧的。“西藏学”或藏学这一名称在国内还有不同的看法。有些人主张不使用它,理由是:第一,这是个外来的名称:第二,它的含义不明确,不如干脆使用“藏族研究”这  相似文献   

20.
一、劳役与兵役西藏古代社会结构在职能方面是十分重要的,人们却没有把它明确起来。我在杜奇(M.Tucci)先生之后作了一个简要的介绍,但是非里约查先生(M.Filliozat)对此题表示怀疑。他以为在654年的《敦煌古藏文历史文书·编年史》里,记载的rgod(按《藏汉大辞典》说:“西藏奴隶社会开始形成时,分奴隶为豪奴与驯奴两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