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梦树开花了     
<正>当梦树这个词来到我心里,曾跟她联系在一起的那些事物便一起回来了。带着雾气的清晨的阳光,春天的一两声鸟鸣,母亲出早工回来的身影,祖母在灶屋刷锅的声音,爱惹是非的大公鸡咕咕叫着,昂首阔步,母鸡们一溜儿跟在他身后,向风声飒飒的竹林走去。回忆需要开启的钥匙,对我来说这钥匙无处不在,熟悉的声音、气息、味道、光影、有时是一个捉摸不定的场景,一个梦,或者一朵花一棵草,一个像梦树这样的词汇。梦树不是树,她矮小,且长着柔韧无比的枝杆,她也不像花,毛绒绒的花球球垂挂在光秃秃的枝头,一点儿  相似文献   

2.
驼铃的诱惑     
正一多少年来,我一直在做一个梦,梦见自己被一串"叮咚"的悦耳声音牵引,于是,在多少个梦里与它纠缠。一天,在丝绸之路的一个小城,塔克拉玛干沙漠边沿的村庄里,我与这个声音不期而遇,一声叮咚,声声清脆,如清风拂过我的面庞,如清爽的雨滴洗过我干枯的灵魂,如母亲的呼唤轻轻击打着我的耳膜……瞬间,我的眼中不知何时挤满了咸湿的泪水,滴在那赤无雨滴、一点就着的沙粒上,滑过心尖上的磐石,落在圈圈纹路的湖水中,荡漾起一片莫名的清愁。这难道是我梦中的声音,由远而近,是那样清晰,清脆如管弦琴、如葫芦丝、如羌笛,是佛音、是天籁,是我听过最原始、最朴素的清音,如耳边那温柔的叮咛,是一种离别思念的情愫。  相似文献   

3.
许鑫 《中国民族》2008,(12):10-19
踏上广西这方神奇的土地,耳边掠过的是刘三姐动听的歌声。踏歌而行,欣赏着青山绿水间的美丽风光,沐浴着海滨城市的金色辉煌,眼前簇拥着繁花一般的少数民族姑娘。广西,怎能不让你沉醉? 如果你认为广西的美仅在于此,那么当你行走在这方水土之间时,便会错过太多的东西。这南部边陲,始皇的马蹄踏过,史禄的灵渠安在,苏东坡歌赋犹存,柳宗元墨迹未干,袁崇焕生于斯,徐霞客游于此,太平天国风卷云涌,桂系军阀硝烟弥漫,百色的号角吹响,左右江的故事流传…… 当历史的硝烟弥散开来,一轮新日翘首东方。广西,满载着自然风光和历史人文的厚重遗产,开始了它的新生。从195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至今,整整半个世纪,广西的变化是令人瞩目的。在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上,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全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加快建立,北部湾经济区的风生水起,广西正从我国的西南边陲走向对外开放前沿。八桂大地,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世人瞩目。 恰逢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10月28日,本刊记者随中宣部带领的中央33家媒体以及北京、上海、广州等9家地方知名媒体记者一起,从首府南宁出发由东向西环绕一周,足迹遍及自治区的14个地市,进行为期24天的采访报道。  相似文献   

4.
正如果能撇尽乡愁不管,我不得不说,正如沅陵这怡人的山山水水一样,挂职的日子既是安静的,也是实在的。学校有熙攘的人群,更有朗朗读书声。而挂职的日子里,更多的是安静,有辗转难眠的安静,有走在乡村山路上的安静,也有自己独自思考的安静。就是在这种安静之中,我得以驻足欣赏沅陵的大美山水和绚丽人文,领略了"酉山遥入望,苍色自千  相似文献   

5.
阿燕 《中国民族》2012,(8):32-33
当舞剧《草原记忆》的大幕拉开,当遥远的马头琴低婉地弹奏,童年的口琴幽幽地吹起,一种爱与被爱的两条情感丝带温柔地相互萦绕抚慰时,我忽然想:如果此刻妈妈在身边,和我共同欣赏这个舞剧,该是多少美好的事儿。从渐渐长大到成熟,我开始越来越深地依恋妈妈,无论走到哪儿,看到美的风景,精彩的节目,有趣的活动,甚至于好吃的东西,我都会在第一时间想到妈妈。  相似文献   

6.
张璇 《中国民族》2013,(7):46-47
每周五晚,中央民族大学校园里的"锅庄派对"引爆了各族同胞欢聚欢歌的激情时刻,点亮了灰蒙蒙的夜空。"锅庄大圆圈"如麦浪滚滚般聚合分离、变化起伏,大家齐声欢唱,谈天说地,自在起舞。身着本民族特色服饰的姑娘、小伙格外引人注目,大方地拉手,笑脸红扑扑的:"我们都爱跳锅庄,我们的家乡也有辽阔的草原,我们的家乡也有巍峨的大山,我们的家乡也有碧绿的湖水,我们的家乡也有白花花的牛羊,我们  相似文献   

7.
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时代, 生活工作在雪域高原的人们,虽然可以乘飞机﹑坐火车出行,但选择一条条翻山越岭的公路乘坐汽车,仍然是他们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 汽车要出行,必须有公路.根据受援地西藏山南的请求,受湖北省委﹑省政府委派,2015年初,新一轮湖北交通援藏专业技术人才工作队带着对藏族同胞的深情厚谊,从荆楚大地来到雪域雅砻,他们用激情书写辉煌,用深情丈量高原,用行动演绎传奇.  相似文献   

8.
湘西凤凰美丽而迷人的腊尔山台地,是个令人神往的地方。这里风景秀丽,民风纯朴,虽然现代文明的印痕随处可见,但独特的民俗风情却令中外游客留恋忘返。生活在台地上的苗族人民,不仅勤劳朴实,热情好客,豪爽大方,而且普遍长寿!最令人羡慕的是这里目前还生活着当今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对年逾百岁的最长寿的美满夫妻。  今年阳春三月,沐浴着明媚的春光,我从县城驱车赶往腊尔山,专门拜访了这对已身跨三个世纪的百岁老人。  中国最长寿的夫妻  这对百岁夫妻结婚后,一直居住在腊尔山镇所得村,丈夫吴玉堂生于1896年10月25日,今…  相似文献   

9.
年五一,我邀了几个朋友去西藏,原计划借此读点西藏的书籍,拍点西藏的照片,写点西藏的文章,希望能在向“文化人”转化的路上有所收获。想不到一踏上西藏的土地就被镇住了:首先是来自高原缺氧反应,虽不至于翻肠倒肚、撕心裂肺,但也绝对不轻松。白天头昏目眩,思维呆滞,双手捧着书一个字也看不下去;晚上则整夜整夜地做着挖洞掘金的梦,洞越挖越深,深不可测,无穷无尽,最后是浑身关节的疼痛和透彻脊髓的恐惧。其次是所到之处都是那三步一跪、五步一叩、旁若无人、一心向佛的虔诚信徒。啊!这就是西藏,这就是我梦寐以求的西藏!事后,我反复揣摸着,这种…  相似文献   

10.
两年前,来自意大利的甜点提拉米苏像一股风暴,席卷了整个城市,连城市的空气里都充满了浓浓的馥郁的甜香。据朋友说,提拉米苏入口的感觉,有点像爱情的滋味,甚至比爱情的滋味更让人沉醉和心动。她说的时候,一脸的向往和回味,诱惑得我神往不已,想入非非——还没有吃到口,就心甘情愿做了提拉米苏的俘虏。等我千辛万苦找到一家正宗的意大利餐厅,品尝了这种美食后,从此就死心塌地爱上了。的确很好吃,绵软润滑的奶香,咖啡的醇浓微苦,朱古利的芬芳,白兰地朗姆酒的醇美,就像许多种生活的滋味重叠在一起,所有的感官与味觉在提拉米苏入口的那一瞬间同时…  相似文献   

11.
元代“女直”和“女真”之称为同一所指,“女直”之称当是对辽代叫法的沿袭。元代文献中出现的“女直水达达”、“水达达女直”皆是指女真中的水达达部。水达达之称源于金代的兀的改,但元代水达达所指并不能等同于金代的兀的改。水达达不能包括兀者、乞列迷、吉列迷等部族。  相似文献   

12.
杨进 《回族研究》2007,(1):15-20
生于南宋的地理学家赵汝适撰写的《诸蕃志》,是我国历史上一部著名的地理志书,其翔实的历史记载对研究宋代回族先民在泉州的香料贸易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本文从作者及其写作背景、主要内容作一简要的述评。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大量材料的基础上,运用比较的方法,详细地分析了各民族"头上长角"型故事的相似与相异之处,并对该类型故事母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从而勾勒出该类型故事在中国的源与流.  相似文献   

14.
最近读到<问难"族群">一文,其中多处针对笔者的几篇文章提出了评议和"指正",应该算是对笔者几篇文章的一个回应,这是令人高兴的.然而,仔细读后,又颇为失望,"问难"一文所质疑的着眼点并未涉及笔者文章的实质内容,除了一些"大而化之"的评论外,但凡触及具体问题不是对笔者原文的"误读"(或"未读")就是"误批".惟一令人感到需要回应的问题,是"问难"作者针对笔者文章中质疑"马克思主义族群理论"说而提出的新论断.为此,笔者决定就"问难"一文进行回应.  相似文献   

15.
关于"民族"与"族群"概念之争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近年来国内公开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相关观点进行了整理归纳.近年来,我国民族问题研究不断深入、成效显著,学界就很多热点问题进行了较充分的研讨,但也还存在着观点上的分歧与争议.学界讨论的热点之一就是关于"民族"与"族群"的概念之争.  相似文献   

16.
"宁古塔"作为清代重要满语地名,其词源含义一直没有得到正确的阐释,通过满语构词法、清代文献满语地名词源结构的类比研究和满语语义学、满语地名发生学研究,"宁古塔"应是"宁衮塔坦"原始词源的省简,翻译为"六窝铺".  相似文献   

17.
对术语译名"民族过程"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贺萍 《世界民族》2005,2(3):77-80
民族学是近代自外国传入我国的一门年轻的学科。该学科的特点之一是其学术研究的规范主要是建立在外国民族学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因而在该学科中存在着大量的外来术语。这一特点使得术语引进与民族理论研究形成了密切的关系。目前,在我国民族学所使用的外来术语中,概念不清、译名不规范甚至不当的现象仍然存在,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民族理论的深入发展。有鉴于此,笔者择选其一,即“民族过程”加以探讨,期望这种研究有助于我国民族理论的建设。一“民族过程”是苏联民族学研究者为了适应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民族关系的实际和民族理论…  相似文献   

18.
白草 《回族研究》2003,(4):88-92
《野草》和《故事新编》是张承志最喜爱的鲁迅的两部作品。尽管张承志没有专文讨论这两部作品,但在他的散文或学术随笔中,曾多处涉及。张承志的解读或阐释包含有三种因素:第一,个人真实、深切的体验;第二,回到鲁迅作品原点;第三,研究鲁迅作品的参照即不变的世相和不平的世间。这是对鲁迅作品生命力的一种积极延续。  相似文献   

19.
萨迦班智达是西藏历史上著名的佛教学者,其名著<萨迦格言>对学者有着丰富的阐述.在<萨迦格言>中,学者有着明确的佛教特质,有着各种不同的层次,萨迦班智达所推崇的圣贤学者有着种种优良的品质,是大乘佛教菩萨形象的世俗化表达.作为"政教合一"的统治者,萨迦班智达针对当时的社会背景所创作的<萨迦格言>,可视为对佛教学者直接或间接的表达,并体现了佛教既超越于政治又内在于政治的逻辑.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学术界在对苏联“民族过程”理论的理解和具体应用中存在一定的认识上的偏差。文章认为,“民族过程”是一个民族学概念,它凸显民族文化的作用,在实际运用中应对该术语加以规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