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人说:"编辑的个性即刊物的个性",也有人说:"有怎样的编辑,就有怎样的刊物".此话虽不完全,但却道出了编辑的地位和作用.一本刊物的编辑,犹如一座工程的建筑师,要把工程建设成优质一流,当然首先要有质量上等的材料,但有了上等的材料后,到底会建成个什么样的东西,都取决于建筑师的设计和施工,建筑师各自的修养不同,竣工的建筑物风格、质量优劣也就不同.  相似文献   

2.
精心·精致·精美·精品———“陶渊明研究”专栏编辑札记□陈忠一位伟人说过,“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是的,做人、做事、办刊物,都应如此,讲求认真。记得1982年创办《九江师专学报》时,有人说:“你们一所地方性的专科院校,既无名家,又无科研群体,又...  相似文献   

3.
“表述”的探索马学东当我们将“采集”得来的资料(直接资料、间接资料、发展资料),加以“构造”(进行整分、创造、组合),就转入写作的第三道工序——“表述”。有很多人误认为:构造(也有叫构思的)与表述是一回事。我们常听有人说“怎样想,就怎样写嘛”。其实...  相似文献   

4.
意大利著名记者法拉契,有一次竟提出要跟《星期日泰晤士报》的编辑决斗。什么事情使得这位看来温存文雅的女士如此愤怒呢? 法拉契说,有时也有人去采访她,“不用录音机,甚至很少记笔记。可是我说了某句话,引起了他的兴趣,就赶快记了下来,我忙问:“你  相似文献   

5.
编辑工作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但是,客观上的投稿刊文需求与实际拥有的刊物数量供给之间的矛盾,使得编辑工作在稿源上应接不暇,这导致编辑无需投入太多精力和劳动就可以完成编辑任务,处在一种"被编辑"的尴尬状态."被编辑"严重阻碍了期刊个性风格的培养和品牌形象的塑造,是制约期刊质量和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改变"被编辑"的局面,要牢固树立读者至上的理念,使期刊内容更加符合读者需求.  相似文献   

6.
在《黑龙江社会科学》创刊十五周年之际,总想写下几句话作为纪念。因为我是它的作者之一,我热爱这本刊物,关心它的成长。写什么呢?我想到了市场竞争中的品牌效应。有了好的品牌,名声很大的名牌产品就有很多的顾客。作为刊载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的刊物不是商品,不能用市场机制去衡量,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它又带有某些市场环境下的特点。例如,它必须有读者,有人花钱来订阅刊物,而刊物本身也必须有相应的发行量。每一个办刊者都希望自己办的刊物的发行量越大越好,发行量大,表明读者多。一本严肃的刊物要做到这“一大”、“一多”,就要求把刊…  相似文献   

7.
建国40多年,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教育期刊出版事业发展很快,到1993年,全国教育类期刊已达1600余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面对激烈的竞争态势,民族地区的教育期刊也同其它地区的教育期刊一样,面临着如何创立、保持期刊的自身特色.以鲜明的特色、可靠的质量谋求刊物的存在价值,拓展刊物的生存空间的任务。教育期刊要办出特色的关键在于编辑人员要有“特色意识”。民族地区教育期刊的编辑人员不仅要强调“特色”,突出“特色”,视“特色”为刊物生命,而且还应该为此而付出艰苦的劳动。充分认识编辑的“特色意识…  相似文献   

8.
颇多人爱怪责别人说:“连鸡蛋也要挑骨头!”也有颇多人爱赞扬别人说:“别人有所错误,能够包涵,是一种美德!”是耶?非耶?这两句话很值得分析。因为,虽然在一般场合这两句话用对了,但是常常在严肃而重大的场合却用错了。现在让我摘引一小段谈及“包涵”和“挑骨头”的文字,然后来点评析。香港一位资深作家说:别人有所错误,能够包涵,固然是美德;并无错误,而一定连鸡蛋也要挑出骨头来,这就变成了促狭,亦决非处世的态度。或者说,这岂不是有失于认真?甚至还可能有人厉声疾呼,强调“中国之所以积贫积弱,就是失于不肯认真”,…  相似文献   

9.
学术期刊的编辑理念与刊物特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刊物编辑作为刊物活动的主体,其在刊物出版流程中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林林总总、五花八门的学术期刊都是编辑们创造性的劳动成果,而千刊竞发、百刊争艳局面的形成与刊物的特色定位是分不开的,编辑思想与办刊理念始终渗透在办刊的每一个环节中,可以说编辑理念是刊物特色形成的关键。何谓刊物特色,刊物特色就是此刊不同于彼刊的特质。学术期刊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如何异军突起,冲出重围,形成自身不同于其他刊物的特质,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是刊物弥久的追求和永恒的话题。特色就是个性,特色如何形成,个性如何彰显,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把做编辑工作说成是“打杂”’,不知是谁的发明。从我曾经从事编辑工作多年的感受来说,它虽然没有“替人作嫁衣裳”的说法那么文雅,但却实实在在道出了编辑工作的烦杂与艰辛。 80年代初,我还在市委党校工作时,市社联领导陈家聪同志要我到社联来编刊物,我没答应。一  相似文献   

11.
人生百岁 ,值得庆贺 ,一个刊物的百期也是重要的日子。但是 ,我们庆贺它什么呢 ?庆贺一个刊物 ,是为了庆贺办刊物的人。我辈孤陋寡闻 ,似此类“大拼盘”式社科杂志 ,海外所见不多 ,或者甚至可以说极少 ,出版这样的刊物是有相当难度的。一个刊物的编辑 ,多不过数人 ,自然不可能涵盖人文社科各种学科门类 ,对于非自己专业范围内的选稿、用稿 ,自然就有种种力不从心之处在 ;更何况即便在一个学科范围之内 ,又有许许多多的专门研究方向 ,绝非个人能力所能把握。客观地讲 ,即便要熟悉这些专门研究方向的一定数量的专家 ,以便请教 ,都十分的不易 ,…  相似文献   

12.
一个报刊的编辑,每天要接触大量的稿件,从收稿、审稿,到讨论、定稿、发稿、退稿,有许多工作程序。在这工作过程中,编辑本身有相当复杂的心理活动,其中有喜悦,有困难,有惋惜,有抱歉,也有厌恶和反感。补偿心理。对一个编辑来说,总希望自己的刊物蒸蒸日上,发挥应有的社会作用,所以,收到了质量高的稿件总是十分高兴的。但是,在报刊上发表一篇稿子要经过几道审查关,有时责任编辑看中的,领导却有不同意见。如果编辑  相似文献   

13.
三、苦中作乐1 92 7年后中国政局变得日益混乱 ,然而小品文却异常活跃起来。有人说 :“十年前新体诗盛行 ,各报的附刊跟各种杂志都登载新体诗 ,这两年小品文忽然流行 ,作家又多喜写小品 ,非文艺的刊物也注重小品 ,大有从前新体诗的盛况。”(谢六逸《小品文之弊》)可见此时小品文身价之高。在小品文中兴里用功最勤、成就最大、影响最广的要算林语堂了。林语堂与周作人有着直接内在关联 ,在观念、思想、性情和审美等方面 ,周作人都是林语堂的“师友”,在小品文方面也是如此。 30年代有人说 :“知堂先生的特殊小品文体 ,里面古文分子加强 ,就发…  相似文献   

14.
1994年吉林省期刊实行分级管理办法,这对高校如何办好学刊促动很大。学刊采取分级管理,优胜劣汰,强化了竞争意识,使办学刊这种较为稳定的编辑工作也增加了危机感、使命感和责任感,这就迫使办学刊编辑人员必须遵循编辑工作客观规律,认真掌握办学刊的政治标准、业务标准、编辑标准、出版标准、效益标准、管理标准,用这些标准作为约束机制,不断提高学刊质量。社会科学学刊的政治标准是不同于一般理论宣传教育的刊物,就学刊的根本特征则是它的学术性。什么是学术?传统的解释是说“学”指学理,“术”指方法,但这只是字义上的解释,就…  相似文献   

15.
《鲁迅书信集》附录收有鲁迅一九三三年八月一日致“编辑先生”的一封信,这封信记录了国民党反动当局逮捕、迫害进步作家的罪行,谈到关于茅盾被捕,丁玲被害等问题,是一封内容十分重要的信件。但信中提到的这位“编辑先生”是谁?是哪个刊物的编辑?信中所说的《科学新闻》是一个什么样的刊物?关于《科学新闻》所载茅盾被捕、丁玲被害的消息是怎么回事?由于一直未能找到这位“编辑先生”,《科学新闻》这种杂志也一直未能发现,所以对此信存在的一些疑难问题,更是茫无所知。在一次访问端木蕻良时,端木蕻良偶然谈到,这封致“编辑先生”的信是鲁迅写给  相似文献   

16.
一、“美在联系”不是马克思的观点。在当前美学讨论中,有同志提出了一种有代表性的论点“美在联系”,广泛流传,很有些影响,不能不引起我们的仔细研究。当我们在刊物上看到这样的标题:《用现代科学和方法揭开美的奥秘》(《当代文艺思潮》1985年第三期)是十分高兴的。运用现代科学和方法,是应该的;能用它揭开几千年未解决的美的难题,更是好事。这篇论文一开头就把这个“美的奥秘”揭开了,提供了一个明确的答案:“美在心物联系”。其实,这也不是新答案,历史上早就有人主张美在心,有人主张美在物,也早就有人主张美在心物之间的关系。老答案得到了新肯定,也可以,关键在于提供什么新的论据和论证。作者说:“‘美在心物联系’。确切地说,美在‘人和自然之间的现实的联系’,这是马克思、恩格斯给我们铸制出来的足以打开美的大门  相似文献   

17.
要正确地把握稿件的价值,编辑就要对文稿进行政治的与学术的综合比较鉴定,就政治性而言,要求学术文稿有鲜明的倾向性,以保证政治上的正确无误。就学术性而言,则要求文稿具备一定的理论色彩。我国大学学报自创刊之日起,即以研究和交流学术为目的。当年蔡元培先生倡办北京大学月刊,就是鉴于北大月刊是学校公报性质的行政刊物,“不能载长篇小说”,不适应把大学办成学术的“机关”和“学府”之需要,而“载长篇小说”,学术之发展”,正是北大月刊创办的目的,“以从事于研究,要必有几许新意,可以贡献之吾国之学者,若世界之学者”。学报这种学术性要求既和作为党的言论机关,旨在指导具体工作的政治宣传刊物不同,又和那种以普及文化科学知识为目的的通俗刊物有别,学报是以促进学术进步和学术发展,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现实政治为目的。没有学术性,就失去了办学报的价值,是不务正业。没有政治性就等于没有灵魂,失去了社会主义学术期刊的办刊方向,也  相似文献   

18.
一、编辑工作是创造性劳动长期以来 ,许多人认为编辑工作是“为他人做嫁衣裳”,是一种服务性工作 ;编辑仅是一部咬文嚼字、做纠正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机器”,刊物的质量完全取决于稿源。这是对编辑工作偏面的理解。实际上 ,编辑活动本质上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 ,编辑过程就是一种创新的过程 ,刊物所发表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编辑辛勤劳动的结晶。选题筹划反映一个编辑的学识、思维的敏锐和创造的才能。成功的选题筹划是编辑运用自己的学识 ,从围绕某一事物的众多零碎、散乱的信息中发现别人尚未发现并有组稿价值的主题 ,并围绕这个主题将一系…  相似文献   

19.
对于综合类学术期刊来说,要走出目前的发展困境,寻求新的发展途径,就必须"苦练内功",也就是要确立和完善优秀的独具特色的编辑思想,并以编辑思想的坚守和凸显定位刊物的风格和品位,以编辑思想的延伸以及同学术各界的广泛合作壮大刊物,从而营造刊物特色,形成刊物学术影响力,拓展综合类学术期刊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20.
<正> 本期已是《齐鲁学刊》的第100期了。回想创始之初,不少师生在热烈祝贺它诞生的同时,也担心它能不能坚持办下去,以至有的同事见了编辑人员就说:千万不要老是“一”,即第一期,也是最后一期。今天,《齐鲁学刊》却迎来了它的百期大庆,这充分说明了它是有生命力的。办一个刊物并不容易,办好一个刊物就更难。《齐鲁学刊》依靠党的领导,争取各方支持,在广大作者、读者和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发表了不少好文章,推出了许多科研的新成果,对于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于培养人才,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作出了自己的贡献,因而也受到了社会各方面的好评和鼓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