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没有人不想受到重用。问题是什么样的人才会受到重用?有人认为这个问题太简单,早有定论,不就是“德才兼备”吗,还能有什么新的说法?这当然没有错,不过,这只是一个原则。100个没有受到重用的人也许有100种不同的遭遇;100个上司重用下属的标准则可能超过100种……迄今为止还没有人出版一本“怎样才会受到重用”的完全手册,我们也不知道以后谁能做到这点。所以,本期的话题既是为了给读者提供借鉴和思考,也是在抛砖引玉,希望能得到相关人士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李晓跃 《领导广角》2002,(7):50-50,43
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工作,人人都希望受到同事的尊重,得到领导的认可,活得有头有面。作为下属,处于被领导者地位,其“面子”一方面要靠自己争,另一方面还要靠领导者给。领导者善于给下属“面子”,不但能增加非权力因素的影响力,给下属带来莫大的激励,更加发奋工作,而且下属会更加敬重领导,“投桃报李”,还领导者以“面子”。那么,作为领导者,怎样恰到好处地给下属“面子”呢?  相似文献   

3.
特别决定     
保洁工老张60岁了。他干起活来,丁是丁、卯是卯,不肯有半点儿马虎,一天从早到晚不停地扫扫刷刷、修修补补。他又很乐意帮助人,员工们都喜欢他,给他起了一个雅号——“不闲张”。那是“不闲张”退休的前两天,他像平时一样又早早来打扫厕所。我正好碰到。“老张,你早!你还有两天就退休了,该歇歇了。”“厂长,您不要客气。不管退休不退休,我一辈子都是黑松林的人。干完最后一天工作,我就打道回府!”“您能不能带个徒弟,传授秘诀?”“厂长,打扫厕所还会有秘诀?还带个什么徒弟?”“这么多年,厕所干净得没有一点儿污垢,这里肯定有秘诀。”“要说秘…  相似文献   

4.
陈怡 《领导文萃》2006,(6):147-151
上级也可以管理吗?如何把握与上级共事的艺术呢?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发展学院提出的向上管理的研究成果对你或许有所帮助。好的上级不喜欢只会讨好他的下属,不过他更不喜欢只会把问题丢给上级的下属。你所报的方案被驳回来,你向上级要求的资源不  相似文献   

5.
冯东书 《领导文萃》2006,(10):60-62
中国历代好心的大臣和儒生都劝君王为社稷着想,要“亲贤臣,远小人”,要“近君子,远小人”。但是,历代君王多会重用一些“是鬼不是人”的小人。有些好心的人遇到这种事,总是为君王惋惜,以为是君王没有看清小人的真面目,上了小人的当,用错了人。其实,稍微懂事一点的君王,都懂得不管是做人还是为君,都要识人,都要“近君子,远小人”的道理的。那为什么从古到今,做君王的(不管他叫不叫君王)总是要重用一些“是鬼不是人”的小人呢?这就因为他们有重用小人的需要。历史上的皇帝,是不可能有民主意识的(现在欧洲的一些君主立宪国王除外)。他们掌握国…  相似文献   

6.
在实际工作中,下属遭遇领导冷待,是在所难免的,谁没有受到领导冷待的时候呢?每当此时,如果作为下属处理不好这一问题,就会在领导心目中形成不良印象,久而久之,必然会制约和限制自身的发展,那么,下属究竟应该如何处理这一问题呢?  相似文献   

7.
抗日英雄吉鸿昌将军给下属军官们都送有非常普通的粗瓷大碗,所不同的是,每个碗上都烧制了这样一行字:当官即不许发财! 肯定会有人说,这只碗有点古色古香,这行字也显得"古色古香",都市场经济时代了,还不过时?也许有人会为阐释这行字提供一个完全不同的平台:当官不发财,请我都不来!  相似文献   

8.
袁潇  孟李 《领导科学》2003,(8):10-11
生活中,有些人的心理活动和外表所透露出的信息常常不一致,有时甚至截然相反。遇到这样“表里不一”的下属,领导者如果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他们的心理特点,把握工作的方式和尺度,只是一味简单、粗暴地对待他们,就会与他们产生分歧和矛盾,不仅会导致感情的疏远,而且会造成上下级关系紧张,影响单位的团结。那么,应当怎样领导“表里不一”的下属呢?对知“错”道“对”的下属要留点面子。有些人与别人讨论问题时,虽发现自己的观点错了,却固执己见,不肯承认错误。有时他的错误被别人指出来了,他自己也领悟到别人说的是正确的,却依然装出一副…  相似文献   

9.
罗玉亮 《决策》2001,(1):31-31
时常听到一些部属私下里抱怨领导,。整日里忙死了,也没有一个闲的时候”;也有的抱怨领导,“也不叫我干事,一天到晚闲得无聊”,乍听这些议论似乎给人一种感觉,这样的领导是不称职的,既不会调动下属工作积极性,又缺少一种会弹钢琴的领导艺术。其实,细细一想,这不仅是一个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问题,更重要的是一种干部体制和干部素质的问题。究竟如何看待它?作为一名领导也好,作为一名部属也好,都有一个正确看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晓跃 《领导科学》2002,(18):11-11
在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工作,人人都想受到同事的尊重,得到领导的认可.下属处于被领导的地位,其面子一方面要靠自己挣,另一方面还要靠领导者给.领导者善于给下属面子,不但能给下属带来莫大的激励,使下属更加发奋工作,而且还会增加自身的非权力影响力,使下属更加敬重领导,从而投桃报李,还领导者以面子.那么,领导者应怎样恰到好处地给下属面子呢?  相似文献   

11.
从鸿门宴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到,在楚汉相争的初期,刘邦和项羽的实力差距太大了。可是为什么后来刘邦打败项羽而获得了天下呢?关键就在用人的差别上。这一点,刘邦在总结成功的经验时说得很好,要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他不如张良;安邦定国,抚慰百姓,供应物资,保证粮饷,他不如萧何;统帅百万大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豪杰,刘邦能重用他们,所以能够取得天下。但是,项羽他只有一个范增还不能重用,所以就会失去天下了。看看他们的用人,确实如此。项羽实力强大的时候,也并不是没有人才辅佐,相反,很多人才都来投…  相似文献   

12.
<正>"工作表现出色的下属却得不到领导的重用",这不是一个伪命题,而是实实在在的客观存在。这是一种并不少见的现象,古今中外都有,用一句哲学的语言来说就是"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你还奈何它不得。而今重要的是,要研究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坏处是什么,应该怎么办。按照逻辑推理,"出色的就应受到重用"。然而,事情绝不是"1+1=2"那么简单。原因主要有如下三个方面。首先,分析下属本身的原因。这些下属的确很能  相似文献   

13.
●说“给我上”的人,别人给他上不去;说“跟我冲”的人,别人跟他冲到底。●事实最有说服力,但在人们未认清事实之前,最有说服力的往往是一个人的威望。●你若能找出推卸责任的理由,下属便能找到干不好工作的借口。  相似文献   

14.
田饶是一位有理想、有抱负的人,他投靠鲁哀公多年,但并没有受到重用,只被赋予一些鸡毛蒜皮的琐事、杂事做做。终于,有一天,田饶带着行李来向鲁哀公辞行。 鲁哀公惊讶地问:“你要去哪里?”田饶回答说:“我要去学鸿雁高飞。”鲁  相似文献   

15.
给领导出主意、当参谋,既是下属的应尽职责,也是下属展示才干、赢得领导赏识的一条重要途径。不过,出点子里面有学问。点子出得好,可以让领导高看一眼,进而赢得器重;点子如果不当,很容易招致领导的反感,出力不讨好。如何给领导出好点子呢?根据笔者的体会,要牢记“四句话”:时机要瞅准,点子要对路,技巧要得当,位置要摆正。把握时机,让点子迅速“升值”。点子都有时效性,不同时间、不同环境,点子的“含金量”大不一样。时机好,点子不仅能立即被领导采纳,而且还能促成点子迅速“升值”。对下属来说,懂得什么时候该出点子、出什么样的点子非常重…  相似文献   

16.
称呼     
近接一老同志来信,里面还夹带着几个已经拆启过的空信封,信的措词相当严厉:“我压抑了很久,终于还是决定给您写这封信,请教一个问题:像我们这样一个所谓文化人聚集的地方,现在到底变成了一个什么单位?我在这个单位里又算个什么?近几年来,单位给我下开会通知,编辑部给我寄刊物,甚至是在年节寄来慰问信,信封上都一律只写我的名字,连个称呼都没有。我不敢指望单位能称我一声先生,难道却连当个同志的资格也没有了吗?这让人很容易联想到文化大革命,就差在我的名字上打十叉了!我想单位里对您还不至于这样吧?那么能否告诉我在咱们单位里有哪些人还…  相似文献   

17.
郑晓芳 《经理人》2009,(12):46-47
创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张学斌自认是个温和的人,他的下属也多以“友善、低调”来形容他。张学斌很少直接下达命令,总是先召集大家讨论,待达成一致意见后,再吩咐执行。“这会影响一些效率,但讨论的过程是达成共识的过程。否则,步调不一致,难以形成合力。”张学斌说。  相似文献   

18.
春秋霸主齐恒公披沙拣金,万里挑一,终于寻得贤相管仲,从此诸事交于管仲处理。在管仲病重期间,恒公与他谈起相位人选问题。齐恒公说:“易牙烹其子以适寡人之口,是爱寡人胜于爱子”,“竖刁白宫以事寡人,是爱寡人胜于爱身”;“开方父母死不奔丧,是爱寡人胜于爱父母”。这三个人当中哪个能接相位?管仲说,杀子邀宠的人。白宫取荣的人,背亲献媚的人,能靠得住吗?管仲在世时,这三个佞之徒被逐出官,恒公周围由于没有了小人的侍弄竟“食不甘心不怡者三年”;管仲一死,齐恒公又重用这些人,最终出了易牙、竖刁之乱,齐恒公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其身被囚,食粥不得,病饿而亡,尸腐蛆生。”  相似文献   

19.
前几年,社会上流行一种提法,叫做“能挣会花”。后来,这种提法受到指责,据说.中国人的消费水平还没有达到“会花”的程度,不应减脱离实际去提倡什么“能挣会花”。仔细一想,问题不那么简单。因为无论提倡者还是批评者.重心都是在“会花”上。提倡者认为,中国人富了,应该提高消费水平,也就是要“会花”。譬如.粮食打多了,不一定总是蒸馒头吃,可以拿去喂猪养鸡养牛,让粮食转化成肉蛋奶;再譬如,手里有钱了,不一定总是打新窑洞位,可以拿来盖宽敞明克的砖瓦房。批评者则认为,大部分中国人刚刚摆脱贫困一应达隆省节约,不该提…  相似文献   

20.
晋代吴隐之任某地刺史时,他的一个下属给他送饭时把鱼骨都剔得干干净净。一般为官者遇到这样“会来事儿”的下属都会感到高兴,然而吴隐之知道他的用意是想讨好自己,不仅不予以嘉许,反而将他惩罚了一顿,并辞退了。吴隐之之所以能够成为历史上一位有作为的清官,与其谨慎提防身边那些“会来事儿”的人有着密切的关系。时至今日,在我们的领导干部身边也不乏这样“会来事儿”的人。他们善于察言观色,精于揣摩领导意图,想领导之所想,急领导之所急。领导嘴馋了弄吃的,瞌睡了送枕头,想钱了帮着捞,想玩了安排去桑拿……可谓体贴入微,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