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我国总供给总需求分析的理论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量失衡就是总供给与总需求在事前(ex ante)不相等从而使得宏观经济运行结果与经济主体的预期不一致,所以总量失衡是非均衡的;同时,只要总量失衡现象在所依存体制结构下是可持续的(sustainable)即可以由现行体制结构不断再生产出来,就可以对非均衡系统施行均衡分析处理。因此,在个体市场可能不出清的情形下构造我国的总供给函数和总需求函数进而在总体市场出清假设下使用总供给总需求分析框架描述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过程,在方法论上是可以接受的。  相似文献   

2.
一存在于我国宏观经济总量上的矛盾是:总需求旺盛,总供给不足,总需求与总供给长期处于非均衡状况。在我国迄今为止的总需求管理中,对偏大的总需求的短期调控往往带来经济发展的震荡和衰退,致使供求大体均衡的状况多发出在经济增长的低峰阶段。1.我国宏观经济的常态及其原因。对我国经济运行的长期分析表明,我国宏观经济的常态是总需求旺盛,总供给不足。这一点已经被很多人所认识。自经济体制改革以来,由于总需求增长速度超过生产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3.
对一国宏观经济的主要变量—总需求和总供给状况的判断,是一国宏观经济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依据。所以,考察我国现实条件下需求在总量上和结构上的主要特点,分析其对我国经济的主要影响以及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可以认识我国现实经济状况,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建议。 我国社会总需求的状况及其成因 我们首先考察社会需求总量的主要特点。一般而言,总需求不合理主要表现为两种状况,一种是总需求膨胀,即总需求严重超过总供给;另一种是总需求不足,即总需求严重小于总供给。从理论上说,由于总需求的膨胀与不足反映着总需求与总供给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总需求的状况可以用供需差额或供需差率来表示。但事实上,供需差额或供需差率作为经济运行过程中多种矛盾互相作用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宏观经济总量矢衡表现为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它是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近几年米,我国宏观经济研究在总量分析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取得了许多重大进展,但美中不足的是,对我国宏观经济总量失衡的原因分析过份偏重于需求变最的分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4,(9):55-59
价格水平的高低是衡量经济能否健康运行的重要指标。价格水平过高或过低,皆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稳定,因而,稳定价格水平是政府宏观经济管理目标之一。通过分析影响物价水平的因素,并纵观我国改革开放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管理历史,不难发现:"政府作为"对于价格水平问题往往效果不佳,甚至适得其反。影响价格水平高低的原因很多,但价格水平出问题,实际上是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失衡所致。因此,调节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间的平衡,是长效解决价格问题的不二法门。而供需平衡是通过市场均衡实现的,因而在处理价格水平问题上,政府应从自身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着眼,进行合理定位。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当前的宏观经济运行中,总量失衡与结构失衡是并存的。因此,在控制总需求规模和提高总供给水平的同时,还必须对总需求结构和总供给结构进行调节,通过经济结构的合理化促进经济总量平衡的实现。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于实现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有着重要作用,因为在总需求膨胀的背景下,增加总供给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即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提高积累效果而不是积累率,从而一方面有利于对总需求规模的控制,另一方面有利于有效地促进总供给水平的提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以经济体制转轨为前提条件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找到一条合辙的轨迹,而其中的关键就在于制度要有创新。对我国当前极具现实意义的制度创新包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市场机制和转变政府经济职能。  相似文献   

7.
一、控制社会总需求的关键在于控制货币供给量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匀速发展需要以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保持基本平衡为前提条件。在社会总体供需均衡与失衡的矛盾中,矛盾的主要方面往往在社会总需求上,如何通过对社会总需求的调节和控制来保持社会总体供需的均衡,是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我国需要研究解决的现实经济问题。社会总需求是指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总量,它直接由政府或银行提供的货币形成。货币一  相似文献   

8.
80年代后期开始到治理整顿任务基本完成,我国宏观经济运行中的总供给与总需求经历了较为剧烈的失衡与波动,但对宏观经济总量均衡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似乎尚未见到总量均衡成本问题的专门讨论,而笔者认为,这恰恰是总量均衡研究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本文试图结合近年来我国经济运行的实际,对宏观经济的总量均衡成本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并从降低总量均衡成本的角度,对我国总量管理和控制的对策性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及效应分析在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受市场机制的作用和影响,一国宏观经济运行在出现供求缺口(无论是通胀缺口,还是紧缩缺口)时,总是可以通过价格变动来协调,以达到总需求和总供给相等的均衡状态。但由于现实经济运行往往受到各种各样的不确定因素的干扰和影响,宏观经济原有的均衡被打破,造成实际GDP偏离潜在的GDP的水平,从而会发生经济波动。从理论上说,这种波动可以通过市场机制自身作用而加以消除,但由于价格变动的缓慢性,这就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才能使经济系统自身恢复平衡;而在这个…  相似文献   

10.
货币政策的实施,就是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对根据一定的货币供求理论建立起来的货币均衡模型的操作过程。本文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货币供求理论,建构了我国宏观经济的货币均衡的理论模型和货币调控的操作模型,以及货币调控的有效性模型。一、短期静态条件下的货币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的理论模型货币供给量等于货币需求量就是货币均衡。货币均衡是经济均衡的反映,也是经济均衡的条件。我们必须使货币的供应量符合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或实际的货币需要量)。否则,不利于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地协调发展,不利于人民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国内外学者曾对社会主义国家通货膨胀的原因作过多方面分析。例如他们指出,传统的集中计划体制下长期存在着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矛盾;在经济结构上,国民经济两大部类失衡,积累过高、消费短缺;在宏观经济决策方面,倾向于以追求增长为主要目标,忽视效益、忽视经济均衡协调的发展;在经济机制方面,垄断经营占主导地位,形不成真正的竞争,缺乏使价格自行下降的机制;微观经济组织内部机能不全,缺少自我约束和自负盈亏的能力等等。他们认为,这些因素都是导致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这些见解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2.
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新秩序,是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提出来的新任务、新课题,也是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最终目标。新秩序包括:“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运行机制,及其相应的法律体系、规章、制度,还有新的道德规范等。这是一个贯彻改革全过程的动态系统工程,需要经过较长期努力才能实现的。现仅就当前在治理、整顿中要注意从几个方面逐步建立新秩序,谈几点看法。一、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宏规调控体现国家调节职能,是有计划商品经济运行机制主导环节。宏观调控根本任务,就是保证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基本平衡,为培育市场和搞活企业创造良好经济环境。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关系实际上是社会生产与消费关系在市场的反映。这种关系是否协调,又是国民经济主要比例关系是否协调的重要标志。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基本平衡,国民经济就协调、稳定发展,如果失衡,整个经济生活就会出现紧张、紊乱。建立新秩序要求有一个供需总量基本平衡、或供给路大于需求的经济环境,一方面避免大的经济波动、影响正常秩序,另一方面有利于新秩序内在机制的建立。需求大于供给,价格就要  相似文献   

13.
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是国民经济顺利运行最重要的条件,也是宏观经济管理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运行中总量波动与失衡的影响几乎涉及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而经济学界对此给予高度重视,进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但笔者认为,在这方面,总量均衡的成本问题至今似乎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而这恰恰又是分析总量均衡关系中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有鉴于此,本文尝试以短缺经济为背景,对总量均衡的成本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以期有助于理论认识的深化,并对实际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所谓总量失衡,就是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出现了严重的失衡。总量失衡是引起经济动荡和社会经济生活紊乱的重要宏观经济因素,它不仅会使经济运行失去最基本的前提条件和基础,而且还会导致经济效益低下和经济增长停滞,是阻碍经济有效发展的严重桎梏。在总量失衡的条件下,即使采取各种应急措施使经济有所发展,这种发展也只能是暂时的,并且往往是以牺牲长远利益和浪费资源为沉重代价。因此,我们应该从各个方面研究总量失衡的问题,本文仅就其中的两个问题做些研究。  相似文献   

15.
1979年以来,我国经济逐步走出了过去传统的模式,将有计划置于商品经济的基础上,使得这几年的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特点,这就是在改革过程中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出现了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消费和积累同时膨胀。中央把“总需求与总供给必须平衡”作为制订“七五”计划的重要原则之一,这是最大的宏观管理,也是目前加强宏观管理的主要问题。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与自由市场经济不同,在总需求与总供给平衡的情况下,结构性的不平衡也会给国民经济带来危害。结构性的不平衡,表现在不适当的扩大  相似文献   

16.
《管子》的"轻重论"是一种着眼于对总供给与总需求实行国家干预的古代宏观经济理论。其基本内容包含紧密联系的两点:(1)《管子》认为宏观经济运行的理想状态是在"民力可得而尽",即充分就业前提下的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由于市场失灵和其他自然和人为的因素,宏观运行的波动在所难免,所以必须实行国家对经济的干预。(2)《管子》认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应着眼于影响供给和需求,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和办法。《管子》在回答如何运用轻重之术的问题时说:"请战衡、战准、战流、战权、战势。"所谓衡,即平衡供求;所谓难,即调节物价;所谓…  相似文献   

17.
关于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理论社会总供给、社会总需求是凯恩斯在三十年代所建立的宏观经济理论体系中提出来的两个基本概念,目的在于考察一国就业水平如何决定和国民经济如何获得稳定发展。在他看来,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都是一定就业量的函数。他说:“令Z为雇佣N人所产产品之总供给价格,Z与N之关系可写作Z=Φ(N),称之为总供给函数,同样令D为雇主们预期由雇佣N人所能获得之收益,D与N之关系可写作:D=f(N),称之为总需求函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将总供给划分为全总供给、意愿总供给、现实总供给和闲置(过剩)总供给;将总需求划分为全总需求、意愿总需求、现实总需求和闲置(过剩)总需求。论述了各类总供给与各类总需求的相互关系,认为现实总供给恒等于现实总需求,其他类型的总供给与其他类型的总需求则经常不相等。认为应以现实总供给与现实总需求的量,作为判断一国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均衡的标准。各国在任何时期里的总供求都是均衡的,但是,存在着高质量均衡与低质量均衡的区别。具体地讨论了判断一个国家的总供求是否达到高质量均衡的标准。  相似文献   

19.
目前正面对着国民经济无效运行的威胁一般认为,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矛盾和突出问题是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失衡。然而,经济运行的无效或低效增长比供需失衡对于国民经济的影响更为深重。它不仅拉大着两者间的距离,而且使国民经济从根本上难于跳出经济失衡的封闭循环。对此,本文不想作过多的论述,枯燥的数字或许比生动的文字更加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20.
货币供应量合理与否,关系到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问题。而全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与否,又关系到宏观经济能否按比例协调发展的问题。基于此,货币发行量的探讨,不能不从社会经济的多元关系中.去分析、研究它们各自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一、货币供应量的宏观系统及其相关系统平衡的关系 (一)货币供应量和社会总资金的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