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我国训诂学界卓有成就的新一代专家、杭州大学中文系著名教授、博士导师郭在贻先生生前和他的助手张涌泉、黄征合撰的《敦煌变文集校议》,是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敦煌语言文字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被列为浙江省社科“七五”规划重点项目,最近由岳麓书社以繁体手书分精、平两种规格影印出版.该书专门研究《敦煌变文集》的校勘问题,是继陈垣《元典章校补释例》以后校勘学方面的又一重要著作.它不但是敦煌变文研究的必备参考书,而且对其他写本古籍的校理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该书的出版,对国内外瞩目的敦煌学的研究,无疑是一个很大的促进.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敦煌变文集校注.庐山远公话》中的部分词语进行了初步研究,探讨了部分语句的句读问题。  相似文献   

3.
《敦煌变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以下简称《变文集》)是一部在国内外学术界有影响的敦煌俗文学作品的汇编,多年来在敦煌学、文学史和语言学研究中曾经起过并且还在起着重要作用。此书编辑过程中,曾经王重民、王庆菽、向达、周一良、启功、曾毅公六位先生合力校订,出版之后,徐震堮、蒋礼鸿先生先后补充校订;近年来,刘坚、郭在贻、陈治文、项楚等先生以及笔者又继续补校。这些工作对于提高该书的校订质量以及进一步修订重版显然是必需的。最近,笔者再次研读《变文集》和  相似文献   

4.
向达等六位先生编校的《敦煌变文集》一书(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版。以下简称《变文集》),先后经徐震堮、蒋礼鸿、刘坚、陈治文、项楚等先生的校勘,发疑正讹、祛惑释滞,解决了该书在校勘上的不少问题。不过,校书如扫落叶,问题很难扫清,笔者细读此书,发现可商订之处仍复不少,因撰《敦煌变文校勘拾遗》一文,揭橥《变文集》在校勘以及标点上的失误凡二十二条,已刊于《中国语文》1983年第2期。  相似文献   

5.
《敦煌变文集》的问世极大地推动了敦煌变文的研究。1997年出版的《敦煌变文校注》是迄今录文最可靠、内容最丰富、校注最精当的变文全辑本。本文对其中几篇《维摩诘经讲经文》提出若干补校意见。  相似文献   

6.
敦煌变文中包含了十分丰富的唐五代口语俗语材料。王重民等编校的《敦煌变文集》是搜罗最完备的辑本,蒋礼鸿《敦煌变文字义通释》(增订本,第三版)考释变文中的俗语词,颇多发明。近读变文,偶有所得,随手札记;这里摘录其中若干条。引文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敦煌变文集校议》的欠妥之处,共提出了10余条不同看法,以求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8.
向达等六家辑校《敦煌变文集》,给变文的校读做了开创工作,变文由此渐近于可读。也正唯是开创工作,留下来的有待于弥缝的罅漏也就不少。徐震堮先生作《敦煌变文集校记补正》、《再补》,发表于《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我又继徐先生加以补充,综两人所得,约一千几百条。现在把涉及训诂假借或较难通晓的条目节录于下,名之为“录略”,以备读变文和治唐五代民间语言文字者参考。  相似文献   

9.
恩格斯曾经指出:在语言研究上,“缺乏历史的基础”就必然会“陷于被禁的领域中”这就是说,要使语言学理论不带有诡辩性或任意性,就必须使其符合语言的具体实际。而要做到这一点,就不能不对诸断代史料和全部史料进行科学的,系统的、深入的分析、考察。本文正是根据恩格斯所提出的这一原则,通过对《敦煌变文集》(以下简称》变文集》(中所有单音量词重叠现象的剖析,来探讨《变文集》中的量词重叠的语法意义,作一下断代的部分考察。  相似文献   

10.
变文原为通俗作品的抄本,错讹甚多,加以用字多俗别体,记录的又大都是当时口语,不免益滋迷误。虽经诸大家校勘,疑阙容有未尽,标点亦间有失当处。以下谨就愚见所及,拈出点校可商榷者若干事,以供参酌。引用材料,除少数儿例系《敦煌变文论文录》后附《苏联所藏押座文及说唱佛经故事五种》之外,均采自《敦煌变文集》。凡属《变文集》引文,其后均只注篇名、页码。另为便于排印与观览,引文一般改用通行的简体字,个别必须保留的繁、异体字不在此限。  相似文献   

11.
唐五代在汉语史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作为这一时期重要作品《敦煌变文集》和前代相比晓畅易懂、明白如话,体现出这一时代的语言特征,是古白话系统逐渐成熟的标志。通过对敦煌变文中词缀的分析,揭示出部分汉语词缀从魏晋六朝到唐五代这一时期的发展变化,证明了附加式构词能力逐步增强是近代汉语复音化趋势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同素异序词是汉语词汇在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特殊语言现象,它一方面反映了汉语复音化进程的某些特点,另一方面又反映出了汉语造词法的优越性.敦煌变文中共出现了196组同素异序词,首先对这些词的结构、意义和用法进行了共时考察,揭示了同素异序词在这一时期呈现出的独特面貌;然后又历时地分析了这些词在现代汉语中的存亡情况,挖掘了同素异序词的发展演变轨迹;最后从汉语发展史的角度阐释了同素异序词的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13.
在敦煌世俗变文中,历史故事变文和民间传说变文是两种故事性和戏剧性较强的说唱类作品,这两类变文在主题和内容方面,对后世戏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历史故事变文主要以有说有唱的单线叙事方式,为戏剧故事的表演提供了一种重要的叙述手段.民间传说变文中所演绎的故事在发生之初就具有明显的民间性,而在其故事文本逐渐形成和流传过程中,其故事自身始终与民间文化相表里,并最终在元明时期成熟戏剧的表演中定格为一种戏剧文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敦煌变文中表达天命的词语进行整理,可以将其分成四个类别。本文对每一类别的含义进行了阐释.并结合其他唐代小说中对天命的表述,探讨了这些词语产生的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5.
敦煌变文研究走过了近百年的历史,由于大批一流学者的积极参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尤其是文献的整理校注,代表了整个敦煌遗书整理校注的最高水平.文章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变文研究的主要成绩,同时指出:作为一种文学作品,尤其是口头性文学作品,目前的研究还很不足.一些对其文学性的研究因为并没有抓住本质,套用了和它并不属于一个层面的作家作品理论,或不够深入、或不够准确.还就今后变文的文学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6.
敦煌功德碑文书历来是敦煌学研究所倚重的重要文献资料。文章在郑炳林先生《敦煌碑铭赞辑释》释本的基础上,参核相关的文献材料,就其中部分字词的释录略作补正,以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1938年以后,卞之琳的诗风由“幽蓄深邃”转为“朴素明快”。作为卞之琳诗歌创作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慰劳信集》虽以机智、幽默和现实主义风格著称,但在这部诗集中,无论是诗歌内容、诗体选择,还是语言词汇以及修辞手法的运用上,都可以看到“奥顿诗风”的痕迹。  相似文献   

18.
敦煌碑铭赞词语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敦煌写本碑文、墓志铭、邈真赞等人物传记资料保存了大量晚唐五代时期的原始语言材料,具有较高的词汇学研究价值.文章择取数例不易释读、亦未被各类辞书收录的词语,结合传世文献加以考释,以拾遗补缺.  相似文献   

19.
利用敦煌本《启颜录》的资料,结合史志、目录记载和《太平广记》引文对《启颜录》的作者、版本源流、成书时间等问题进行再考证,认为录作者确不为侯白,史志及目录所载多卷本是据敦煌本增删而来;并进一步考订出敦煌本结集于贞观十一年六月之后不久,多卷本《启颜录》成书不早于永昌元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