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过伟先生的著作<中国女神>系统地介绍了中国56个民族的1000多位女神,内容充实,资料丰富,体系新颖,体现了作者勇于追求真理的精神.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是中国文化精神的体现者,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作《女神》打上了庄楚文化的烙印。郭沫若少年时代受到道家文化的强烈影响。在《女神》中,对自然、女性、光明、太阳和月亮的崇拜与庄楚文化有着不可割弃的联系。《女神》是饱含着作者青春激情、鲜活浓郁的,具有“五四”时代精神的生命颂歌,庄楚文化是作为作品的深层次意蕴而存在的。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的《女神》开一代新诗风,体现出鲜明的新文化特征。从意象的角度微观剖析,科学意象体现出现代科学精神,景观意象体现出个性解放精神,人物、地名意象体现出开放精神。《女神》意象蕴含的文化精神,体现出《女神》的时代特征和个人风格。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的《女神》是诗人主体精神与“五四”时代精神的完美统一,并成为开一代诗风的典范。从不同的角度用《女神》同中外文学作品及文艺思潮进行比较,将会更为生动、更为鲜明地表现《女神》的时代意义及其独特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5.
《女神》中的女神逐页逐页翻完不愧为中国现代文学新诗的奠基之作《女神》,依次读到了或在题目或在诗行中写到女神的五个诗篇。这就是《女神之再生》、《湘累》、《Venus》、《司健康的女神》、《司春的女神歌》。其中有个体的女神,也有群体的女神。她们都有各自的独特  相似文献   

6.
昆仑神话是中华民族的起源型神话,西王母是昆仑神话体系中最重要的女神,其神异的形象、独特的精神内涵、积极的浪漫主义精神,对后世文学产生着深远的影响;而在文化传承中的女神形象在具备原始性、情感性、多元性的同时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色。  相似文献   

7.
论经济变迁中知识女性精神索求的历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与世界其他国家的知识女性相比,中国知识女性精神索求的历程有它独特的一面.在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变迁和社会环境中,中国知识女性经历了由女神、女奴到女人再到人的嬗变过程,这实际上是一种女性寻找自我,并使女性主体意识逐步升华的过程.  相似文献   

8.
神女神话是巫山本土巴文化的产物,高唐和楚先王在故事中的出现以及神女的"自荐枕席",是楚人征服巫山这一历史变迁的象征性反映。楚人利用民俗文化,把集体表象、原始宗教仪式与精神统治结合起来,从而把巫山神女神话改造成兼容巴楚民族基因的新质文化;宋玉将历史情感化,将原欲审美化,将社会行为心理化,使其历史内容潜隐到文本底层,爱的憧憬和美的追求得以突现,从而使巫山神女神话演变为浪漫主义精神文化。  相似文献   

9.
汉水女神民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水女神是中国最早、影响最为深远的江河女神,反映了国人对爱情、幸福、自由等永恒价值的追求。汉水女神文化资源具有历史文化、艺术欣赏、游憩体验、科学考察等旅游价值,具备优越的区位条件、明显的比较优势、丰富的人文积淀和旺盛的市场需求等开发条件。汉水女神文化旅游开发可以从树立汉水女神铜像、建造爱情文化主题公园、编排汉水女神戏、打造民俗旅游节庆、创立文化创意产业园、构建神女文化廊道六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中国新诗的“奠基石”——《女神》,出版至今已将近六十年了。对于它的强烈的时代精神的评价,可以说在评论家中间已不存在什么分歧。早在一九二三年(即《女神》出版之后的第三年),闻一多先生就曾敏锐而中肯地指出:“若讲新诗,郭沫若君的诗才配称新呢”,“有人讲文艺作品是时代底产儿。《女神》真不愧为时代底一个肖子。”然而,对于《女神》在民族形式方面的评价,即它是否具有中华民族的特色,是否具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人们的意见却并不是一致的。当年闻一多先生在高度评价《女神》的时代精神的同时,他又严格地批评《女神》缺乏民族的色彩。他断言《女神》的“形式十分欧化”,  相似文献   

11.
介绍妈祖与其他海神、水神的比较研究现状。重点从妈祖与北欧海洋女神神迹与形象、民众对妈祖与北欧女海神的态度等方面进行比较,探寻妈祖与北欧女海神传说差异成因。通过比较可更深刻地了解中西海洋文化差异,对弘扬妈祖文化、继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均有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将多神教的“女神”、“索菲亚”、“圣灵—圣母”、“大地母亲”、“俄罗斯祖国”等概念融会贯通的基础上,俄罗斯文化孕育出对女性和母性的广泛崇拜。这成为俄罗斯民族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导致文学中对尘世爱情的圣化:女性形象蕴涵了更多的圣洁、神秘和深沉。俄国象征主义文学以及后来的20世纪俄罗斯文学对“永恒女性”都表现出一种深刻的情感认同,很多女性形象都是对这一原型的改写和翻新。  相似文献   

13.
自史前的新石器时代开始,欧亚大陆的文化遗址中较普遍地出现了女神偶像,以及女神的各种动物象征。这些象征大多围绕着能够体现出周期性变化或者循环变形的意象而展开。熊罴也成为再生女神的一种化身,加入到死而复活的神话原型系列中来。这一神话原型,揭示了中国文化发生的伦理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作为道教女神之一的碧霞元君自明代起开始在北京扩展其力量,清代时成为京城中最重要的信仰神灵。她在皇朝提倡与鼓励下,成为各阶层人们共同的神。碧霞元君的庙会则成为京城民众的主要活动场所。  相似文献   

15.
雷神,是岭南越人的原生神灵。在历代汉族官员的推动下盛行了几千年。龙母原生于岭南越人中,但她成为神灵,是汉族文化传入的结果。伏波神却是汉族官员哄抬造成的。三界神和花婆神,一是岭南本地的首领兼巫觋,一是随汉族文化的传入而传入,因岭南社会的发展而先后为各地居民所接受。这些神在历史上先后为岭南人所奉祀,各为其用,控制了岭南越人及其传人的思维,决定了他们的价值取向,阻碍了他们的信仰从巫术阶段的向上提升。  相似文献   

16.
道教神仙谱系中的慈航真人是一位深受民间崇奉的女仙。慈航真人信仰的形成与佛教的观音菩萨信仰有非常密切的联系。慈航真人观世音这种佛道双栖的现象是中国古代三教合一特别是仙释圆融宗教文化的产物。慈航真人仙话传说中的性别困惑既体现了古代社会性别意识的特殊取向,也反映出观音形象不断演变的历史信息。  相似文献   

17.
与马郎妇相关的佛教故事的流传与改写,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它其实还与观世音菩萨的中国化关系密切。马郎妇故事的不断被改写,无论在宗教、文学还是文化上都有重要意义。中国古代社会各阶层在接受观音信仰过程中对其形象解读的分歧是马郎妇故事不断被改写和形象演变的深层原因。中国僧人的主动适应对文化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这使得佛教文化更加广泛传播且具有民间信仰特征。  相似文献   

18.
宋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全方位地描写女性形象的作家,是中国美女文学和丑妇文学的全方位开创者和代表作家.从形象学(imagologie)的角度来看,作为男性作家的宋玉在对"他者"(others)--女性的描写方面存在理想化与妖魔化的两极化倾向.他塑造的高唐神女和东家之子是十全十美的丽人和美神,他描写的登徒子之妻则是集天下奇丑于一身的丑妇.中国后代作家描写美女与丑妇都深受宋玉的影响与沾溉.  相似文献   

19.
圣母崇拜在中国近代天主教民中的兴起与扩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文章从在华天主教会的宣教与中国民间的女神信仰传统两个方面,探讨中国近代乡土社会天主教民圣母崇拜的形成过程。教会的着力宣扬在一定程度上带动和引导了教民崇拜圣母的热情,这种热情又自发地与中国民间的女神信仰传统相接洽。中西宗教文化的交融由此得以实现。   相似文献   

20.
教会的着力宣扬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和引导了教民崇拜圣母的热情,使教民的圣母崇拜在语言、仪式等方面与教义的规定基本一致,但教民的圣母崇拜又自发地与中国民间的女神信仰传统相接洽。经由乡土传统的筛滤,中国教民的圣母崇拜往往无法呈现为其自身应该具备的清晰的图景,带有浓重的本土化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